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119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第1214章 归途漫漫(21)一更

  年节前,都在备年货。猪肉几乎是家家必备的,这生猪生意,屠宰场的生意可以说是爆满。

  四爷打电话的时候,汪师傅正在排队等着把生猪给运进去。

  一听是那个小伙子,那有啥说的:“来呀!我这马上完了,叔带你吃饭去。”五十块钱而已,这小子记了这半年。

  四爷不能穿的跟公子哥似得出门!他换了运动服,换了运动鞋,掏了一件运动款的羽绒服,专门把钱包放下,只拿了钱塞到口袋里。这就是在学校常穿的,不太打眼的装扮了。

  人家雪中送炭,这个时候去还五十块钱,这不是论交情,这是打脸。

  因此,他转进烟酒店,酒就算了,不给司机准备酒。就是烟,差不多的中档烟买了一箱,这就行了。

  拎着箱子出来拦出租,出租往过靠,结果之前碰见过的女士一边整理包包,一边往车跟前去。四爷就不抢了,这人显然是有急事,大衣领子都没翻出来就出来了。而自己是迟几分钟早几分钟都没关系。

  他停住脚步,那位女士手拉开了车门,一转身看见了另外等车的人。她犹豫了起来,撒手,指给四爷。

  四爷摆摆手,示意她只管走。

  对方点头致谢之后,上了车,跟司机说:“去公安厅。”

  车子汇入了车流,等了两分钟,四爷上了另外一辆车,“去屠宰场。”

  屠宰场在郊外,沿路排了不少车都是等着往里送。

  老汪正在门房喝茶等着呢,一看见四爷明显愣了一下:“哎哟哟……差点都认不出来了。”

  四爷就笑:“叔,忙完了。”

  “完了!走!叔带你吃饭去。”

  四爷又从衣服兜里摸了一盒准备好的好烟扔给门房的朱大爷:“大爷,麻烦你了。”

  “哟!你小子发达了。”

  四爷就笑,跟着老汪走。

  认识的司机问候老汪:“这是哪去呀?谁家的小伙子……体面!”

  四爷一路给散烟,老汪只笑:“我侄儿!”

  熟悉老汪的都听过,他好心捎了个小伙子一程,给了娃五十块钱。那这娃就过个节,变个天都打电话问候呢。

  瞧!这是一放假就回来看望老汪了。

  这次去的可不是面馆,是个炒菜馆,老汪叫了四个菜,要开车也不要酒,就饭馆提供的茶,爷俩说会子话。

  四爷把烟给放到边上:“知道难戒,您少抽。”

  “哟!这老贵的……买这些干啥……”

  四爷按住对方的手:“叔,这是咱爷俩的缘分。侄儿要去上学,萍水相逢,你给了五十块钱,这是给了侄儿一口活命的水,这不是钱,而是情分!如今侄儿来,也不是还情分,这是侄儿孝敬的……”

  哎哟哟!你看这事闹的:“行!叔接了。以后有啥事,一定给我打电话。”

  成!不说,吃饭。

  吃饭的时候聊什么,聊家里的情况。老汪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庄家汉子,家就在省城边的郊县,原先是杀猪的。后来,这不是屠宰开始治理了,越是距离省城近的地方,越是不能私人宰杀,他就没营生了。

  知道屠宰场在哪里开,干脆弄了个破拖拉机拉生猪。后来破拖拉机换破卡车,挣的也都是养家糊口的钱。

  家里有儿有女,都不上学了。老婆带着俩孩子在镇子上开个猪肉铺子,生活相对来说,算是小康。

  把家里告诉你,这就是相交的意思。

  四爷也就说家里的情况,这一听老汪心里更有数了,不是这孩子怀疑,这情况百分百不是亲生的。

  上学的事孩子都没敢叫家里知道,“这事瞒的对!”

  四爷又说了桐桐那边寻孩子的事,这些年苦的呀,大人苦,孩子也苦。顺嘴就说:“我有时候也在想,我要是被父母送人的,这也就认了。就怕是家里的父母跟这家一样,到处的跑,日子都不是个日子。一家子三代人跟着煎熬,一大家子三亲六姑,没一家不受挂累。”

  老汪:“……”这还真不好说,他就说:“一般这正常抱养,都是从近处抱养的。就是远一点,至少近处有这个娃的亲眷,通过亲眷抱养!”

  四爷’嗯‘了一声,大部分就是这样的。

  老汪就说:“为啥呢?抱养其实常见的很,哪个村哪一代人都能找出抱养的来。抱养孩子,虽说这离亲人近了,怕孩子大了奔着亲人去。但是养的孩子有毛病,这将来的问题更大。只有这近处,知根知底,至少有没有啥遗传病,是不是傻子憨子,脑子是不是够数,这是知道的。”

  四爷点头,是这个道理!送养孩子要看这家人,抱养孩子也有要看对方的人。

  老汪给四爷夹了肉,就提醒说:“要是正常送-养,你这个家庭难保健全。”父母都在,都好好的,便是生下儿子了,觉得负担重,就这孩子的体面样子,给个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不难。

  想要儿子的人家多的是,到现在都是。人家这孩子只看模样,就知道父母其实挺体面;再看看人家那样的条件都能考上大学,就证明脑子是真聪明。

  这亲生父母至少是普通人的样子,没啥大的叫人挑拣的地方。咋可能给孩子挑这样一户。

  他就说:“之前你碰上的老常,高个子那个……他家头一胎是小子,想要个闺女,结果第二胎生了一对双棒。当时日子是不好过,她媳妇又有了月子病,家里也没个老人帮衬,没法子,就把一对双棒送人了。

  多少人家想要,人家最后联系了医院的大夫,给孩子挑了一户人家。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男方不能生育,当时也都四十出头的年纪了,把孩子给了人家了。

  他家没提要钱,就是请好好抚养就行。可那边给了两万块钱,说是给孩子妈看病的钱。当时话说的很客气,说孩子大了,结婚的时候叫去认孩子。可收了人家的钱了,咋有脸去?

  他们是知道娃在哪,从不上门打搅;那边也知道他们家是哪里的,也从不走动。”

  这才是正常的送-养、抱-养。

  “再说了,要送生下来就送,别看一眼,要不然就舍不得。谁家养到两三岁了,把孩子送人了?养个狗啊猫的,养一养都养出感情了,更何况是孩子。

  就算是父母日子难过,可村里有人管,城里这社区也不会看着人饿死的,还有低保,对吧?山珍海味是养孩子,一碗稀饭一碟青菜也是养孩子。亲爹妈宁肯叫孩子在眼皮底下吃糠咽菜,也舍不得送出去,招人打骂去。”

  四爷明白他的意思:“若是父母有啥意外,亲戚想把我送人,是需要有人同意的。他们不愿意抚养,不愿意监护,那也不能随便处理……”

  村里得有村上的干部知情,派出所得去说明情况。

  城里的话就更是如此,这是说送人就送人了?亲戚做主给送出去,比父母做主送出去难多了。

  老汪就问:“这种的,周围肯定有议论声……”谁谁谁是谁的谁,他做主把他谁家的孩子送给谁谁谁家,一定会有人说的。

  四爷:“……”没有说自己的,“有人议论四花送到本家抚养,五花送给姑姑抚养……”却没听人议论过自己这个原身是谁牵线,送给尹厚禄和高引娣抚养的。

  他这一摇头,老汪就心说,这孩子九成九都是来历不可说。

  但是,谁叫咱爷俩投缘呢?

  老汪说:“……叔这几年干的是收生猪的营生,你知道的,咱这没有规模养殖,都是农户家里养的。为了给省城送猪,叔也是本省包括周围的市县都跑遍了,都在村里钻。一片都有一个猪经济,都跟朋友似的。有了货源,就给我打电话,一条线上攒的差不多了,我过去一趟。”

  四爷心里有数,这人对村村镇镇都熟悉,又是跟农户打交道。这些汉子在一起说什么?不过是说些哪个村里的婆娘不安分,谁家没儿子,谁家又怎么怎么着了……这些闲话搜集到一块,确实是信息。

  他给老汪倒茶,听他继续说。

  “你家那一片,你大概不知道……都有个成十年了吧,打死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要是活着吧,得有你这么大了。

  是啥情况呢?那家老当家当年是近亲结婚,结果生下的孩子有点精神不正常,养到四十多岁了,老当家不中用了,怕儿子将来没人给养老,不知道从哪里抱养了孩子回来,那孩子都两三岁了。

  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帮着养的,养到成十岁了,老太太死了。剩下个精神病和那孩子。精神病是不犯病的时候像个正常人,犯病了就不好说。

  结果那一年,不知道为啥的,犯病了。一个失手……人没了不说,他还给扔到沟里,点了火烧了好几里,等火灭了……烧的都不像个样子了。这事在当年闹的很大,都把那精神病往村子外面撵,最后当地政府给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老汪说起来也是一脸惋惜:“那孩子听说是用门口的抱鼓石换来的!抱鼓石是古董,明清的物件。当年也值个八百一千的。就是煤矿那边抱回来的。”

  八十年代初,八百一千就是大钱了。

  也就是说,那个孩子是找煤矿上的人花钱买来的!

  煤矿距离他们乡镇不过三四十里,但煤矿上临时工也多,黑工也多了,其实是最不好查的。

  老汪觉得,“你要是查,周围的亲戚、乡邻中,如果没有这个中间人,你就朝这个方向查一查。前两年我听说,有人找孩子,找到那一家了,那破院子还在,人家爹妈从那屋里找出了孩子当年穿的衣服……你想想那爹妈心里是啥滋味。”

第1215章 归途漫漫(22)二更

  吃了顿饭,四爷记录了十多个孩子的信息,这都是老汪提供的。都很含糊,很少能说出谁谁谁的孩子不是近处抱的。

  就像是:哪个镇朝东边去,那边有个小村村,二十来户人,听说一个哑巴一个瞎子,当年家里的老人在世的时候,给抱养了个姑娘。这家人需要的是有人照顾,还怕小子长大了太野,这两口子辖制不住。

  只能画出个大概的圈圈,他也是听闲话听来的。但这些东西确实是有用的!就像是这个姑娘,只怕是念不了两年书……家里需要她照顾。

  这姑娘将来必然要招赘,也就是说,她就算是走出了村子,也绝对走不出镇子!她便是知道自己不是这家的孩子,又能去哪里找父母呢?

  两人分开,四爷说:“下次再回来,一定上家里去拜访。”

  行!到家里就住下,咱爷俩喝几壶。

  四爷目送对方离开,这次确实是有些意外的收获。本来只是单纯的感谢,却没想到搜集了这么些消息。

  回了酒店,跟桐桐说了几句话。她那边应该是在家庭聚餐,大孩子小孩子的,闹的厉害,也没有说更多的,报了个平安就挂了。

  第二天一早四爷便往县城去。

  在县城也先安顿下,房子订了五天的。他没打算在那边家里住,做戏也不成。

  想了想,他起身去了前台。县城的政府宾馆,他递给前台一个电话:“这样,我订一桌酒席,要最好的包间。然后你帮我打个电话……”

  这个只是小忙而已,人家先叫餐饮部的来下单,四爷定了一桌688的酒席,是除了888之外,档次最高的一档。

  一下单,这边就打电话,打到村部:“这里是县招待所,找张志强张村长。”

  那边用半土半洋的普通话回复说:“找张村长?有啥事?张村长不在……”

  “不在?那你们村的领导,哪个能来,来几个客人。之前有客人订了688的酒席,就是今天的,说是已经捎话说好的,你们今天到。我想请问一下,你们啥时候能到,后厨能准备了吗?”

  那边:“……”谁请村上的领导吃饭?没听说呀?是哪个狗怂货捎话给捎忘了,还是哪个接了人家的话了,一有事给忘了这一茬了?

  他赶紧问:“能退不?”钱退回来也行呀!够咱在镇上吃几顿了。

  “不好意思,不能退。那您看,是不来了吗?”

  “来!来!”张村长要是没空,这村里有空的多着呢。混一顿饭嘛,闲着也是闲着。

  “那您几点到呢?”

  “一个半钟头之后吧!肯定会到,也许会早一点,也许会迟一点,别给我们退了。”

  “好!等着您。”

  前台的大姐打了电话,一脸的笑意的问这帅小伙子:“怎么样?”

  “谢谢!”

  “你咋还神神秘秘的,自己打就行嘛!”

  “替老板办点事,村里人多眼杂,不方便。”四爷掏了二十块钱,偷着塞了过去:“顾不上谢了,就算是请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