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251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盖水塔,那工地上……别叫我爸亲自干。”

  你爸又不傻!忙你的去吧。

  可不就是有雨吗?雨说下就下,秋雨连绵,户外的活干不成了,那就忙其他的。这运输土方,需要工具!像是筐子,架子车后面的围挡,当要用荆条割。

  会编织的编织,不会编织的都去割荆棘条。

  桐桐所谓的参加一线劳动,就是在‘办公室’里编织这个东西。

  她的工作相对来说真的很清闲,这段时间忙,但其实是忙在陆续有家属前来,但给家属办人事档案,之后再帮着转户口过来。

  农场的女职工多是军属,另外就是专家组的女眷了。这基本都是拖家带口来的!

  天一下雨,有些安家安到一半的人家,就比较狼狈了。

  桐桐做着饭呢,鲁正儒在外面喊:“老金——老金——”四爷在灶膛前,搓着麻绳。绳索也得自行解决,买的不是成品麻绳,而是供销社提供的麻,得自己给搓成麻绳,一股一股合起来,这才能合成大绳索。

  他带着手套一边看着火,一边干这个。

  有人喊了,他就应了一声,”在呢!进来吧。”地面湿滑,鲁正儒戴着眼镜,眼镜片上都是水,在外面喊着:“我就不进去了!来借点柴火用……”四爷起身,把摞着的柴火取了,塞到一个破麻袋里,这么着好拿,然后给递出去:“柴火湿了?”“可别提了!你忙着吧。”

  接了柴火扛着走了,这人原来在研究所里工作,是分配来的专家。妻子叫高迪,是老师!两人只一个女儿,在省城上学。

  在省城生活惯了,到这地方那真是适应不了。

  两家挨着呢,能听见那边的咳嗽声。

  桐桐朝外看了一眼,这才说:“高迪没办手续,她应该是不想来。”鲁正儒是少数的能跟四爷坐而论道的人,两人走动的比较频繁。

  四爷就说:“条件好的不急着来,条件差的急着想要这个商品粮户口,这点艰难也就不在乎。”是的!农场来了很多带着孩子的妇女,全国各地都有。军属也都是在农村,能来做工人,没有人犹豫。

  饭得了,两人正要吃饭。外间传来高迪的声音:“林大姐——林大姐——”桐桐:“……”这个农场,年纪轻的见了自己叫林大姐,年纪差不多的,见了自己也叫林大姐。

  然后,这个农场里那么多人,提起‘林大姐’那都找不错,这就是个代号,有事找林大姐。

  桐桐在里面应着:“高老师?”她探出头去,见高迪披着个麻袋片,皮鞋上都是泥,”这是咋了?”“我们家鲁工,去接设备去了……我家那火不成呀,挂面煮了一半,熟不了。”桐桐要出去,四爷起身从灶膛里抽出一跟还燃烧着的木头棒子,塞给桐桐,把这个递出去,自然就引燃了。你出去干啥?再给淋湿了。

  桐桐只能递了这个出去:“灭不了,你赶紧回,塞到灶膛里就成了。”光是上面半燃烧的木炭,也能把挂面煮熟了。

  高迪接了火种,转身就走。

  桐桐也没再管,回来吃饭了。

  却不知道地滑,高迪下她家那么坡的时候,滑了一跤,火把扔了,她自己摔的浑身脏了,也确实是疼。

  桐桐确实没听见,结果人刚睡着,雨声中夹杂着抽抽噎噎的哭声和激烈的争吵声。

  四爷把被子给桐桐蒙头上,睡你的吧!别啥事都管。别真给整成啥事都管的林大姐。

  林大姐真挺忙的,她也不知道为啥大家有事都找她,又是谁让找她的。反正认识的不认识的,就都来了。

  早上一起来,到了临时的办公地点,就有一位真正的大姐,叫钱小娥的,揪着她男人的耳朵来了,“林大姐,你得我评评理……”桐桐手里是报名册子,身后事档案柜子,脚下是昨儿编到一半的筐子,我这又有本职工作,又参加一线劳动。人事管理不包括调节夫妻矛盾!

  她看两人:“先避避雨呀!这淋的,浑身湿透了,不冷呀?”两人湿哒哒的进来,钱小娥揪着男人没放手:“林大姐,我这可都来三天了,是不?”不是!你是大姐!你是真大姐,别总叫我大姐呗。

  她一脸无奈:“咋了?吵架了?为啥的?”

  “这瘪犊子,生了外心了!我来三天,他三天没搭理我,没碰我!我俩三年没见,他啥意思?”桐桐:“……”不是……这个事……不是那么个事!

  一个办公室的小年轻,吭哧一声给笑出来,背过身去了,想点盆火来取暖。

  钱小娥的男人嫌弃丢人,红着一张脸:“干啥玩意呀?回去!不嫌丢人呀。”“我不嫌弃!”钱小娥说着,就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给哭开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我容易妈?一听说能来投奔他,我是高高兴兴,我拾掇的利利索索的,我带着孩子 就来了!结果可好,他倒下就睡……”这大嗓门的控诉,把人都招来了。

  老朱一看,躲了!几个领导在帐篷里悄悄的呆着,夫妻这种事,咋管呀?臊死人了。

  桐桐被哭闹的心烦,呵斥她:“得了啊!嘛呢?这不是下雨,歇着了!你倒是容他歇两天呀!那牲口到了农忙的时候,你也不能拉去配种去!不得是好吃好喝的养一段时 间?”钱小娥一听,不哭了,用袖子一擦脸:“这么个意思呀?”“那要不然呢?”桐桐摆手打发人:“去去去!回去歇着去吧。咱自己养的那些马,都是老马了,能跟马驹子比吗?”钱小娥:“……”男人三十五六,跟四十岁上下差这么多吗?她撒手了,改拉男人的胳膊,还摩挲的拍了两下,然后拽着走了。

  隔壁帐篷的四爷:“……”

  他坐的端正,迎接诡异的安静之后,哄堂大笑声。

  是的!笑声震天,在静了片刻之后如期爆发!

  四爷:“……”我就知道!我想慢慢的改变原身留给大众的印象,咱怎么着也得文雅一点,高雅一点吧!

  可只要有桐桐,这个发展方向往往难以预料。

  就像是她好端端的,就把她自己经营成了林大姐!怎么来的这个称呼呢?她管的多呀!

  第一件事,不能喝生水,必须得开水。

  第二件事,虱子是个大问题,农场必须消灭虱子。

  第三件事,讲卫生,谁不洗脸,手上脸上脖子上污垢糊满了,谁就在回去重新洗去!

  这是她在会议上提议的,大家通过了。

  因为人手短缺,她就兼职盯这个事情。好些小伙子年纪小,十六七岁,还是孩子的样子。渴急了喝生水,怎么说都不改。她拿着荆条满工地的撵着抽屁股,现在这医疗条 件,肠胃问题也能要人命。

  虱子呢?喷洒药水,严格执行。

  于是,几点供应热水找她,虱子要是杀不死找她,拿啥东西能洗漱干净还找她……哪种是官威,哪种是真心实意的关心,人心透亮,是分得清的。

  这不,才几天的时间,见了她的不是喊‘大姐’,就是喊‘林大姐’。

  没有人给她官,她把她自己混成了这么多人的‘婆婆妈’,凡是婆婆妈该管的事,都找她。

  就像是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两口子闹腾开了,年纪也都不小了,拉来找她来了。

  听听她说的那话,就问糙不糙吧!这跟高雅,跟文雅,沾一点边吗?

  但确实有效呀,别管多浑的人,多难缠的主儿,她都能摆弄明白。就是她这个名声吧……真连累人。

  这个说:“老金呀,林大姐还是体贴的。”

  那个说:“老金呀,林大姐到底是过来人。”

  四爷:“……”要么说,林雨桐是个能人呢!她总能以她的姿势和办法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桐桐打了一声大大的喷嚏,她揉了揉鼻子,”也不是着凉了。”肯定是谁骂我了!

  另一个来办事的大姐在一边笑:“这还用问,肯定是儿媳妇在背后骂你了!”桐桐:“……”我家儿媳妇不至于吧!才这么想完,她又是一个喷嚏:难不成真骂了?!算了!骂就骂吧,当婆婆哪有不挨骂的?

第1373章 世俗烟火(42)一更

  雨后冷冽的空气中带着一股清新的味道,那就是属于泥土的味道。

  新调到人事的小姑娘卢燕看这位大姐深吸再深吸,就问说:“您闻啥呢?都是泥腥气!”啥泥腥气?这叫泥土的芬芳!

  卢燕递了一兜子酸枣过来,“大姐,吃枣。”这是来上班的路上摘的吧!

  桐桐抓了一把,尝了一个,就塞到衣兜里去了,“下班再去摘些,今晚上熬酸枣粥。”“这一下雨,熟了的都成了枣核了。”酸枣核好啊!她就问说:“早起不多睡一会子,跑去摘这个?”不是特意摘的,“路过盐碱地,都在瞧热闹!没人愿意过去挖土方……”为啥?工程量大?

  “不是!我都听说过,县城外闹水鬼,说的就是这里的盐碱池里闹水鬼!每年都有人死在盐碱池。”桐桐:“……不下水便淹不死,下水的……应该是想逮啥吧!然后水性不好,或是水下有水草给缠住了,人上不来了。”

  而今雨后,盐碱池的水位只怕是更深了。这种池子一般就在低洼处,最深处常年不干涸,周围一片湿地。这其实是自然的湿地,实在不行,讲那一片围在里面,做一处湿 地搞养殖也行呀。盐碱池的水含盐分,养个虾啥的都是可以的。

  工地上就是这样的,一分组派任务,总有这样那样的争执。工人不敢,相互推诿,人家部队那边就接手了,他们不信什么鬼神,都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见过的死人多还 是活人多,只怕都说不好。

  说什么水鬼?不过是出事出的多了,不那么说,就总有孩子和不知道轻重的年轻人靠近,这不更容易出事嘛。

  果不其然,一会子的时间,就听见专家组在隔壁开会,对于怎么处理这个盐碱池的问题开始了讨论。大部分意见还是,保留这个池子连同周边的湿地。怎么利用,后续再 商量,总之现在去填湖,工程量太大。

  桐桐嘴里含着酸枣,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邮局来送信,外面喊着,有自家的信件。是三个孩子写来的,说的都是学校的情况。钱是给了的,吃饭国家有补贴。饭食当然谈不上好,小意在信上写的更详细一些,说 是早饭就是一碗粥,一片咸菜。午饭熬白菜萝卜,一人两个玉米饼子。晚上依旧是粥,是咸菜。

  一日倒是三餐,但只吃一顿干的。

  桐桐叹气,其实前半年孩子们都能吃饱了,别管饭菜好不好,最少能叫他们吃到七八成饱。这种程度就刚刚好,不能说吃饱喝足,但肯定没有太大的饥饿感的。

  如今这种伙食,相当于重新挨饿。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年龄,这么吃绝对是要挨饿的,只怕是晚上饿的都睡不着。

  别说两个大小伙子了,就是小意也一样吃不饱。

  稍微惬意的生活,因为孩子的信,叫桐桐重新忙碌了起来。得给孩子送点耐放的吃的,在饿的时候能贴补贴补。

  可现有的东西,啥能填肚子?红薯干?晒点干馍馍片?或是炒点炒面?烙饼?家里还有多少粮食呢?

  晚上下班,先看粮食。算计了一遍,最后能给的最多的还是红薯干。红薯干放在口袋里,再把苞米面和面粉分别炒了几斤。啥膜片、烙饼呀,真给不起了。

  四爷看着桐桐在家拾掇粮食,炕桌上放着信。他先去看了信,没言语,只用苇杆开始编造,晚上下网子,白天天不亮就去收网子。天天弄些小鱼,桐桐给收拾干净,然后 用盐、花椒之类的腌渍上,再给烘干。

  鱼干一人给攒上了四五斤,再把兔子肉给撕下来,都给做成肉干,肉食一共能有个成十斤。这一准备,就是小半月的时间。

  选个休息的时间,又刚好农场派人去市里的火车站接人,有马车要去。四爷搭着这个顺风车,天不亮就出门,给三个孩子送吃的和穿的。

  最近弄到的兔皮,都给孩子做了鞋子了。棉鞋外垫一层皮,下雪不冷脚。桐桐就不跟了,只把一样一样的放好,被四爷交代说,谁的是谁的,别拿错了。

  给孩子把吃的一拿走,家里的吃的当然就不那么充足了。不至于挨饿,但肯定不宽裕。

  桐桐加入了挖秋野菜的行列,也开始把红薯叶、红薯杆之类的趁着休息时间开始拾掇。叶子杆子分开,焯水然后通风晾晒。住的房子的房顶上,一簸箩一簸箩的全是干菜 。

  金禄周末过来的时候,见门锁着呢,野菜和红薯叶准备了那么多。他跟人打听:“我爸我妈还上班?”“你爸去市里去了,给你弟你妹送吃的穿的去了。你妈去河东边去了,那边出萝卜,都去捡萝卜樱子去了。”

  金禄:“……”他追到了河东,看见自家妈拎着个筐子,将萝卜樱子挑嫩的放在筐子里。一会子蹲下,一会子起来的,不大功夫,筐子满了,她又给麻袋里塞。

  补贴了三个小的,家里肯定是不够吃吧。他过去帮着撑袋子,“不够吃,您咋不言语呢?”

  桐桐‘啊’了一声,看老二,“够吃!冬天白菜萝卜的,吃的人够够的!等这萝卜樱子腌好了你尝尝,比其他啥菜都香……”才怪!总觉得对萝卜缨子深恶痛绝。

  金禄帮忙,带的容器都满了,这就算了。他扛一麻袋,桐桐背一筐子。农场那么多人,呼朋唤友的这就能回去了。

  在河里粗粗的一清洗,再回家去就好收拾了。

  这菜本身就不太新鲜了,也不用晾,回去就能腌制了。桐桐一边忙着切菜,一边跟金禄说话,问工作上的事。金禄来就是为了说事的,“我们街道办有一个推荐名额,去D校学习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到年前了。”

  “这是好事!”

  “嗯!就带薪学习。”金禄在屋子里面烧着热水,抽空偷偷看看家里的粮食还有多少。一看快要见底的瓮,他盖上了盖子,没言语。

  “还是你爸以前叮嘱你的话,你欠缺的多了,在外面多听多看少说,不要说废话,言多必失。话说的恰当了,一句顶十句。”“记住了。”

  “那是在学校的食堂吃饭,还是在家吃饭?”“早饭晚饭在家里吃,午饭在学校吃。”“家里的粮食够吃?”“够!”那就行了!

  娘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这话,金禄来了,还有兔杂,那就炒个兔杂,走的时候给润叶带一碗:“上次你哥来,赶上有兔子,吃了饭,给你嫂子带了。今儿你赶上了,那就 给润叶带上。”

  金禄:“……”他心里不是滋味,鼻子酸的厉害。家里的粮食都见底了,兔杂腌着也没舍得吃,自己来了,炒了这么多,还得再叫自己带一碗,“妈,我俩够吃。”

  “兔杂也难碰上这么多的!麻辣麻辣的,润叶爱吃,带着吧。”

  金禄:“……”没法推辞,他端着碗往出走的时候,只觉得这碗有千斤重。回去的路上,他就发狠:我非得走到不叫我爸我妈饿肚子的那一步。

  到家得时候,润叶正等他吃饭,见他端着吃的回来了,就笑着接了:“妈给了啥好吃的?”“兔杂!”“爸妈忙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