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四爷:“……”这姿态好看吗?今儿该告病的,实不该来见这个神经病。
果然,轮到四爷了,杨广看着这少年的眼睛:“尔亦以为不该征伐?”
四爷摇头:“陛下,黄帝有五十二战,成汤有二十七战……”
黄帝是五帝之首,生平有记载的大战有五十二场之多;成汤就是商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也是成汤开了以武力夺天下的先例。
一开口就拿这样的帝王来类比,杨广的嘴角微微翘起,满脸都是鼓励:说!只管说。说给满朝的大臣们都听听!
四爷这才继续道:“若非大战平天下,王德如何施于王侯?号令如何颁布于天下?”
杨广点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此战,何错之有?只因朕要亲征么?
随即又听自己这个表侄说:“汉时,卢芳一小小盗贼起事,汉高祖亲征讨伐;隗器附逆,逃回故里已是强弩之末,光武帝尚且亲自西征……”
杨广又点头,当真是句句都在朕心里。
“汉高祖、光武帝所行,尽皆铲除暴虐,以戈止戈之举。唯有先劳,而后才可安享太平!”
满朝文武:“……”话都是对的话,可事放在而今,真不是那么个事!
这唐国公三子,怎生这么一副谄媚阿上的脾性?!当真是岂有此理!
好些人都对四爷侧目,四爷谁也不看,只一脸的诚恳:“家父常教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子民。凡日月所照,何处不是我大隋?凡风雨所润,何处不沐皇恩。高句丽小小属国,轻慢贪婪,扰我边民,侵我疆土,掠我财富。天子一怒,兴兵问罪,此乃君王之责,应当应分。臣——深以为然!”
杨广大叫一声‘好’:“此言甚得朕心!”
门外的桐桐:“……”你要是想当奸臣,那也一定是天下第一奸!
就听里面传来杨广的声音,他说起了之前征伐高句丽:“……杨谅未战而还,糊涂怯懦;高熲无智无谋,刚愎残暴……”
杨谅乃是杨勇和杨广的弟弟,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第五子。因为反对杨广夺嫡继位,起兵造反,被杨素给打败,而后幽禁致死。
杨谅是被杨坚派去的,那是隋文帝时候征高句丽的事!当时赶上大雨,起了疫病,不战而还。
而今,杨广说杨谅糊涂怯懦,贻误军机的黑锅一把扣在了杨谅头上。
至于说的高熲,此人是大隋的开国元勋,是杨坚建国最重要的谋士。只不过后来因为废太子一事与杨坚意见相左,没得善终而已。
现在,连征高句丽失败的罪责也得推到高熲的身上。
杨广说这两人领兵就如同儿戏,全然不把将士的命当命:“……朕每每念及当年战败的将士的尸骨遗落在路边,如何能不痛心?而今,朕已派人,收敛掩埋将士尸骨!朕欲往辽西郡为战死的大隋将士设祭坛,建道场。朕之恩惠必能至九泉之下,亦必能安抚长眠于地下的亡魂。”
桐桐:“……”恩泽降于枯骨,这可当真是大大的仁慈!感天动地不足以形容啊!
四爷抬头去看,杨广该就是这么想的,他甚至于眼圈微红,哽咽道:“……凡我臣民,当以身事君王,战时为战,慷慨赴死,此乃舍生取义。便是牺牲于草泽,遗骨于原野,朕亦不会忘。朕必将祭祀追念为天下取义的忠勇将士,此英灵与我大隋同寿!”
桐桐:“…………”要大家都积极去打仗,因为这是正义的!只要愿意奔赴战场,便是死在外面,便是遗落在田野成了一堆骨头,他也会记住的,也会祭奠的。有大隋一天,就永远不会忘记为大隋战死的将士。
是这个意思吧?嗯!就是这个意思。
那这个意思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第1494章 隋唐风云(20)二更
越是众人反对, 杨广越是固执,越是要亲征高句丽。
本来的江都之行暂停,结兵涿州,筹备亲征事宜。
桐桐:“……”都准备在江都干掉宇文述的, 结果杨广变卦了。
她下值之后去酒楼, 跟四爷汇合。结果两人才坐下,李府有人追来, 送了急信。四爷接过来一目数行, 而后看向桐桐,见还有外人在, 只能道:“家母病重。”
桐桐:“……”窦夫人大限到了吗?她看四爷:你诊脉了吗?
四爷能做太平医, 也会诊脉, 当时诊过脉,脉象平稳,并无什么症候。而今这……说不上来是什么病。
两人没法说话, 只能互道‘保重’,然后匆匆告辞。
四爷能记住好些紧急药方,若是这些方子都无效,那除非自己能亲自去, 否则无救。
这一走, 桐桐就按部就班。她得扈从隋炀帝启程,先发兵涿州。
自来行军就不易,路上日复一日, 无须赘述。
倒是四爷一路弃了马车, 自己骑马不分昼夜的赶路。结果在半路上, 遇到家仆:“三郎——三郎——国公爷与夫人在涿州——”
涿州?
“母亲在军中?”
“正是!”
四爷调转码头, 直奔涿州。
杨广结军涿州, 李渊携人马自在军中,窦氏辅佐夫君,也常跟随。
四爷赶到军中急忙往大帐中去,“母亲——”
大帐中,窦夫人躺在榻上,面色苍白。李建成和李世民守在身侧,李元吉该是还小,并未在身畔。更遑论其他女眷!
李渊该是有军务在身,亦不在。
而今四爷一身狼狈而归,窦夫人还是睁开眼睛,看向三子,而后伸了手来:“阿母的俊郎回来了……”
“阿母!”四爷走了过去,抓了她的手,顺势搭在了她的手腕上,然后面色微变,他不清楚什么病症,但脉象已尽绝,“阿母!”
窦夫人抬手摸了摸儿子狼狈的脸庞:“阿母等到你了……”
“阿母只是病了,看诊问药便好!”四爷说着,就看李建成和李世民:“弟得遇一奇人,曾劝诫弟之亲事需得三年之后。前不久他与弟辞,赠药方一副,可坚强体魄。弟一路所有药丸,尽皆高人所赠。这一路春寒料峭,并未起症候!”
说着,就从怀里摸出瓷瓶,“这是用药方所配之药,能否给母亲服用……”
李建成接了药,喊人:“请大夫。”
大夫来看了药,用水化开细闻,又倒了一点点亲自尝了一口,而后点头:“提振五脏六腑阳气,有调和之用!”未必能起效,“但必然……不会更坏。”
李建成将药递递过去:“三郎,你侍奉母亲用药。”
“喏!”
四爷捧了药:“阿母,陛下正往涿州来,太医数十尽皆跟随。”
李世民将母亲扶起来,只要熬过十天半月,必有更高明的大夫。
四爷亲自将药给喂下来了,心说,只要隋炀帝到了,扈从隋炀帝的桐桐也就到了。必是有办法的。
这一碗药下去之后,窦夫人便睡的沉了。
李渊回来的时候坐在边上亲自看了,这才略微放心。
晚间,窦夫人醒来,还能坐起深喝半碗稻米羹。用完,李渊坐过去拉着她的手,跟儿子们说起了:“……当年求娶你们母亲的人何其多?你外祖父画了两只孔雀于屏风上,谁家公子前去求娶,便各射两箭。数十人射,只为父两箭各中一目,你们外祖父这才将你们母亲许配给为父。”
窦夫人便笑了,不住的点头。
四爷心里叹气,这便是‘雀屏中选’了。
夜里了,窦氏劝着李渊去休息了。四爷留下来守前半夜,李建成与李世民也回帐篷去睡了。四爷在边上,直到窦氏不乏,便说起了这些日子在洛阳的事。
窦氏认真的听着,见儿子说的仔细,她才笑说:“朝廷之事,阿母懂。”
四爷知道窦氏懂,她出身高贵,她舅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所以,李家跟宇文家是联络有亲的。
窦夫人的外祖父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她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她舅舅是武帝宇文邕。在她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因宇文邕格外喜欢,便将她留在宫中教养。
七八岁时,窦夫人就偷偷的告诉她舅舅,说应该善待皇后阿史那。因为阿史那是突厥公主,为宇文邕所不喜。窦夫人说突厥强大,四方未平,对阿史那好,突厥才是助力。
后来,周武帝驾崩,隋文帝篡位,窦氏说:“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庇护舅家。”吓的她父亲窦毅和她母亲襄阳公主来捂她的嘴,害怕她说这样的话会招来灭族之祸。
而今听朝事,她面露讥诮:“隋,二世而亡之命数。”
四爷低声道:“阿母,过日子,儿子带一人来见您,请她给您瞧瞧病,可好?”
“是那高人?”
四爷摇头:“见了您就知道了!儿子想让您先见见他。”
“那必是我儿挚友。”
“是!”
十二日之后,窦夫人的精神一日短于一日,而桐桐也在这个时候抵达涿州,然后见到了四爷。
看四爷的穿戴,窦夫人应该还活着。
他来的这么匆忙,那必是窦夫人的情况不甚好。
桐桐找了上峰元敏告假,说明了情由。
四爷得了隋炀帝的喜欢,又是唐国公府公子,他在等候,元敏自然就准了假,叫桐桐只管去忙。
桐桐都未来得及梳洗,跟着四爷就走。
四爷先带桐桐回自己的住处,早有洗漱用具和衣饰。桐桐把自己收拾利索,换了一身装扮,这才跟着四爷走。
今儿御驾至,李渊携长子次子去面圣。
四爷撩开了帐篷,先进去了。桐桐跟进帐篷,却在屏风的这边。
“阿母,儿带的人来了……”
窦夫人伸出手,挣扎着要坐起来。
四爷没叫硬躺着,拿着靠枕叫靠起来。又给披了披风,叫披着。
武婢捧着铜镜过去,窦夫人揽镜照了,理顺了头发,整理了妆容,这才点头。
四爷便起身,去叫了桐桐进来。
窦夫人一瞧,是个英气的少年。
桐桐见礼,“夫人安康。”
“安!”窦夫人手往起抬:“免礼!快请坐。”
四爷这才走过去,“母亲,这我友人懂一些岐黄之术,请她瞧瞧,可好?”
窦夫人:“……”这么年轻?!她心里叹气,看看倒是不妨碍什么。她伸出手臂,“病在我身,究竟如何我自知!贤侄只管瞧便是,莫要为难。”
桐桐应了一声,便伸出手去了,搭在了窦夫人的手腕上。她这次没有给手上和脖子上化上妆容,这是李家的地方,传不出什么来。
另外,四爷也是怕救不了,那么在临终前叫一个母亲少些遗憾,也是好的。
所以,当桐桐把手指放在了窦夫人的手腕上,窦夫人就微微愣了一下。这手指纤细修长,如葱管一般,啥事可爱。皮肤白净细腻,一看便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