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427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李渊看着礼单,着实不成个样子。

  窦皇后却笑道:“这是祖母给孙女孙子的……”何必弄的像是朝堂大事,“三郎能活下来已然不易,而今儿女双全,孩子康健,妾身这个做母亲的,心中不知有多欣慰。陛下,三郎有后了。”

  李渊这才笑了:“是啊!儿女双全,有后了。是好事啊!”

  “得叫人去瞧瞧,回来跟我说说孩子长什么模样,哪怕见不到,可只要听听……也心满意足。”窦夫人说着,就指着一箱子,“瞧瞧,那是三郎幼年用过的物件,此次捎带了去。”

  李渊低声道:“未有国书来。”

  “瞧您!您这两年添了多少皇子皇女,难道都郑重的递了国书给华朝?若说这些孩子乃庶出,不值当大动干戈,那嫡孙也出生了好几个了,不是一样没有国书?您未因添丁之事送国书,北华若是送国书来……也不合适!”

  李渊:“……”这话也有理。

  窦皇后便说:“您去忙吧!我召见了太子妃与诸位王妃,既然家信,此事便是家事!看看他们可有贺礼相送,一起送去便是。”

  长孙氏将早就预备的小衣裳装了好几箱,便要进宫。添孩子是迟早的事,她早就预备好了,而今按照孩子的年岁,选合适季节穿的衣裳便是了。

  要走了,她要去跟丈夫说一声。

  李世民正在文学馆,跟诸位文学馆博士议事。

  三郎早有信来,添了一双儿女之事也已告知了。这当然是好事,不仅是好事,林公所用’秘密建储‘一法,也是叫人感触颇深。

  为何要秘密建储,针对的便是立嫡立长的规矩。

  总说这个规矩是防着兄弟阋墙的,可有了这个规矩,兄弟反目的少了吗?

  正议此事,长孙氏过来了,听了几句。

  文学馆众人也是常见王妃的,并不避讳。

  谁知王妃临走了,又站住脚:“王爷,林公此法甚好,但此法想用,需有前提。”

  “哦?愿闻其详。”

  “若是子女皆嫡出,秘密建储,择贤德,择才干卓越者为储,可;若是无嫡,此法亦是善法。就怕有嫡出,又有庶出,此番之下,若册立庶出,嫡出当如何?岂非乱了尊卑。故而,妾才说,此法林公用得,旁人怕是用不得。”

  李世民:“……”这是提醒自己,乱了嫡庶,她万万不肯答应。

  长孙氏说着便回头看他,一脸的似笑非笑,像是在警告他若有二色,便有争端。

  李世民不由的笑了起来,指着长孙氏不住的用手指点着。

  众人愣了一下,大笑出声。

  长孙氏这才走了出去。

  人一走,李世民便沉默了:观音婢半真半假、半认真半玩笑的话里,道理是对的。

  乱了嫡庶,问题更大。

  长孙氏一边走一边心道,若一夫一妻,只怕是难以做到!可若是限制庶出子女的继承权呢?

  越想越觉得事有可为!

  “此法何意?”

  东宫中,谋臣端坐正殿,“这位林公来者不善!雍王必是与秦王有所勾结,他们借华朝事影射我朝,当真是居心叵测。”

  否定了立嫡立长,这便是觉得只凭能力大小,便可在太子无错的情况下废黜太子。这不是冲着太子殿下来的是干什么?

  “杨青鸟素来有善名,臣以为,与她为敌,便要先损其名。”

  是说名声太好了,得先把这个人的名声搞臭,她的行为才不会被支持。

  可这个人的名声太好了,怎么损呢?

  “孝!虽说隋炀帝荒诞,祸国殃民。然则,杨勇无大错。况且,天下无不是父母。便是父母有错,子女也不该非议。况且,其父母并无大错,她一不给其尊位,二不令子女从杨姓。可以说,此人乃忤逆之徒!”

  以孝为箭簇,必能百发百中!

第1570章 隋唐风云(96)二更

  密信送来, 常青代为接收,而后送入皇宫。

  常青拿着不属于自己的人手送来的密信,未曾拆开,直接送入宫廷, 递给雍王。

  四爷看了对方一眼, 将此打开,扫了一眼, 转手送到桐桐手里。他自己则拎着个搁孩子的大篮子, 去出门去喂雕儿去了。

  小雕才长出细细的茸毛,叽叽喳喳的。它们的父母是被桐桐救回来的金雕!金雕的翅膀展开能有两米多, 是一种大型猛禽。这中猛禽可猎狼。

  桐桐大半个月前去巡查, 回程的时候看见了两雕斗一狼, 公雕的翅膀被狼叼住了,母雕盘旋儿下,啄狼的眼睛。狼吃疼, 放了公雕猛扑向母雕,母雕盘旋而起,一声声的啼叫着。

  在狼要吃掉公雕的时候,桐桐射死了狼, 救下了公雕, 抱了起来打算带回来养伤。

  可自从带回来,母雕每日都来。就在院落的上方不停的盘旋。公雕不吃喂的肉,一声声的啼叫呼唤母雕来吃。

  母雕吃了还不算完, 它会一整天的来来去去, 叼着吃的就走。

  桐桐就说这是有幼崽呢!于是, 她带着人一路跟着母雕, 要是落后了, 母雕还会返回来喊她。

  于是,找到了这么一窝小东西。而今,公雕养好伤和母雕一起飞走了。院子里有给他们的搭建的巢,他们不定时的会回来,有个大铁笼子,里面全是养的兔子。它们饿了自己去捕杀吃就是了。

  但是这两只雕儿十分灵性,不仅没吃那兔子,昨天还叼了两只野兔回来。

  这小雕儿就是孩子们的玩伴了。大人听着有点烦的叽叽喳喳,在孩子听来大概是有趣的。每天都要来听听这叽叽喳喳的动静。

  四爷一边把肉丝用筷子夹了喂小雕,一边看着孩子踢腾着腿,听着争食声听的津津有味。

  这小雕一共五只,总有那霸道的,理所当然得吃更多的,边上的兄弟姐妹才张开口,它就去啄,好似如此是十恶不赦的。

  理所当然的心态……好似一切都该是他的。

  是的!嫡长的身份,继承家业!家业是中原王朝,那理所当然的将边缘政权看做臣子。

  所以,在往后的很多年,便是一直友好合作。其实在李唐的大部分臣子心里,北边的政权就是假想敌。

  隋朝的时候,杨坚觉得突厥太大了,觉得这是威胁。我打不过,我得分化它。于是,突厥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杨广上位,还是继续这一政策,分化它,再分化它。

  而今桐桐对突厥,其实还是延续了隋朝的政策。搅和的他们内部部落四分五裂。

  中原王朝哪怕是朝代更迭,只要政策是好的,就会继承、发扬、改进、完善,一直就是有延续性的。

  按照这个思路去想,这个政策很可能会用到自家身上。其实,换位思考,咱要是主政中原,咱也会想着利用北边王朝的弱点,慢慢的干掉它。

  军事厉害又怎么样?我慢慢给你磨,终是要消除你对我的威胁的。

  若是李建成这么干,是处在李唐的政权的稳固的动机上,咱不能说人家错了。这是尽职尽责吧。

  可要是因为这边不用立嫡立长那一套,你就非说这是针对你,从而以我们为敌,这是不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损名声,那这个人办的事就是离经叛道的,她的主张也就没有合理性,完全不必去听,更不应该按照他那一套去执行。以此来保障嫡长的权利!

  桐桐在里面跟四爷说话:“其实,他就没有意识到,支持他的人,大多都是各家族的。而家族中能接触他的,都是家主!家主是什么身份?哪个不是嫡长制的受益者。这些人是给他出主意吗?错了!他们是维护自身的利益!”

  对的!这件事他完全不用出头,自有人出头。他应该用这些家族,而不是被这些家族所用。

  公正点去想,自家这边能把桐桐这一套执行下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子民百姓的构成。大半都不是汉人,不受中原礼教束缚的。

  什么嫡长制?

  要是这么说,突厥那边的传承为啥那么乱呢?父亲死了,儿子继位。这个儿子又死了,另外一个儿子继位。

  部落中大多数是如此的,庾质、长孙安世这些人为什么不在这个事情上坚持呢?因为没有支持他们的基础嘛。

  这个政策也是尊重各部族继承制的意思。

  因着两个国家的国民构成不同,这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李唐想这么搞,难度比打江山都困难。

  李建成要是能这么去想,这么去做,这么去引导……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他被人家裹挟而不自知!”简直糊涂。

  桐桐啧了一声,褚遂良还在边上,她没跟四爷说的是:难怪李世民非叫他死呢,不死不行呀!只要不死,就会有人支持李建成。

  要想完成窦皇后的承诺,好似只有唯一的办法——让李渊废了他!

  只有李渊亲手废黜了李建成,取消他合法继承的权利,他才能活。只要李渊没废黜他,便是李世民把他囚禁了,那也无济于事!关陇会以’正统‘为旗号,继续为祸的。一个不满意,就给你撂挑子,要支持李建成。

  怎么办?

  除非死了,这一脉死干净了,你们就再没有的选了。

  四爷把筷子放下,这些小东西也该吃饱了。他拎着孩子重新回来,跟桐桐说:“火候……也差不多了!”

  褚遂良:“……”其实在华朝也还好!

  他第一次认真的献策:“陛下,十年内,突厥之患大于李唐之患。先清突厥以固国本,而后再希图中原。”

  桐桐将手里的折子返还给他:“拿策略来!”

  “喏!”

  桐桐忙自己的去了,至于说李建成的所谓的破坏你名声的事……何必跟你争执,凡是口舌之争,根源都在于各自的利益。能从嫡长中获利的都在支持嫡长,反之,则觉得另外一种也很好。

  ’孝‘不’孝‘的,就是一个外皮。在这个上面争辩,就算是争辩的再好,难道那些能从嫡长制中获利的人就会说你好么?

  没有意义的事,懒得费神!只要废黜了李建成,那他就是罪人。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他被废黜的理由。

  四爷说火候差不多了,那应该是差不多了。

  因为李建成在一步一步的削李世民的实力,这无异于一刀一刀的逼着李世民往悬崖边上退。

  “臣以为,当数管齐下。”

  长安东宫,前脚放出诋毁桐桐的流言,后脚便开始便开始针对李世民。

  “第一步,当警告秦王,恪守本分。”

  如何警告。

  “刘文静素与秦王近,然上次兵败薛举,只罢黜其官职亦是不够。此人对陛下多有怨言,藏不轨之心。当弹劾其包藏祸心,意图谋反。陛下必会采信,为何?无他,敲山震虎!”

  杀刘文静,便是告诉秦王:刘文静这种晋阳起兵之谋臣,说杀也便杀了,你意欲何为?

  李建成的手不停的摩挲着衣袖,而后问:“其二呢?”

  “其二,重金收买秦王部下,秦王是否造反,得问他的部下,只要有人指正他谋反……”

  李建成的手一顿:“不可!不可杀。”

  “他犯了该杀之罪,不杀才是恩!事过之后,殿下请旨,赦免其罪,流放岭南便是。从他’谋逆‘之臣,无论文臣武将,尽皆诛杀。此时,他能如何?”

  除了谋逆之罪,何罪能定功臣死罪?除了谋逆,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