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出将入相的意思就是,在朝便能任文职,出兵则领兵。就像是长孙无忌,是不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呢?这会出权臣的!
权臣多数出世家中,一如长孙无忌。
军就是军,政就是政,来回调拨,交换任职,这不可以。
桐桐听着,这是从军事上辖制其军权。
政治、军事双管齐下了,还有么?
“还有!”经济上,更得重视,“门阀掌握大量的土地,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世家是掌控着粮食市场的。因着他们控制着粮食市场,跟咱们的贸易中……从今往后,只怕他们会在粮食上反掐咱们的咽喉。”
桐桐就说:“褚遂良给过建议,认为可在辽东设立海港。”
是的!从山东到辽东,走海路是可以的。而山东豪强是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势力,他们不会跟李世民逆着来。
所以,经济上的壁垒只是跟李唐那些旧的贵族的,并不是跟李唐朝廷的,这不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李世民更想解决关陇。
但根本的问题还是土地。
四爷就笑了,“动不了土地,但是,农具的革新,开荒的代价在降低。”人口少,荒地多的情况下,只要开荒田地就属于自己,免除赋税十年,还有多少人在为世家耕种?
不让动田地是吧?那行吧!你亲自下地种田去吧。人少地多,都过不好,这就会恶性循环。你能坐吃山空几年?
桐桐:“……”要这么着,有十年功夫,还真就把这些世家收拾的差不多了。
可四爷说:“再下一步……”
桐桐:“……”还有呢?你说,我听着。
“下一步,推翻所谓的’五姓七望‘在联姻上的优越感。”但凡混个头脸,都觉得能跟这样的人家联姻,那是镀金。
这个认知得打破!
桐桐咀嚼的动作慢下来了,“可这个……又怎么办到呢?”这是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打破的。
“那就由你这个前朝皇室勋贵,今朝一国国主,来主持修订《氏族志》!这个不在于能修成,而在于你要修。修嘛,就得对各个世家进行品评!为了追求公平公正,咱们可以将考量标准甚至于评判过程,逐个世家的情况,都对外公布。”
“咱们制定评判标准?”
“当然!不推翻他们的标准,但也应该增加一些。比如,对社会的贡献度,对社会的危害度……这个家族中的子弟做过什么好事要罗列,而他们家族中的子弟做过什么样的坏事也一样要罗列。将这些都公布出来,在华朝境内可以讨论,可以各抒己见……”
桐桐:“……”要么说还是你损呢!你这么着不就是把对方的皮给扒了吗?
商贸来往如此频繁,还有让李唐送学徒来深造学习技术,人员交流也频繁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不传到李唐。
一旦传回来,不管是功臣出身、寒门出身、还是技术官员出身的,就说他们会不会推波助澜吧?
人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别说欺负谁谁谁这样的事了,就算没伤害他人,没危害大众,只一个不孝顺父母,兄弟不和,夫妻不睦……继母继子、婆媳矛盾……哪个家里没这些?
谁孝顺不一定有人记住,但谁不孝顺,这一定传的很远。
四爷这是没砸人家的锅,可却把人家的锅端起来,倒扣着,喊一群人来看人家的锅底有多黑,以此来证明这一家有多么的脏。
名声脏了臭了,你们还优越个屁呀!
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全方面的打压还不算,就得把人摁倒,把人的遮羞布往下一扒,啥都亮出来了才算完。
等黑的差不多了,谁还关注氏族志?谁再修氏族志都得挨骂。
什么士族?不过是一群衣冠禽兽罢了。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这就算是把士族打入地狱,再也无法翻身了。
四爷取了橘子,剥开喂给桐桐:“甜吗?”
甜……吧?嗯!你喂的那一定得是甜的呀!谁敢说不甜?
“真甜?”
桐桐笑的一脸谄媚:“本来没那么甜的,可一过你的手,一下子就甜了。”
第1591章 隋唐风云(117)二更
黑心肝睡眠质量很好, 说睡了,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桐桐听着外面的风声,这会子还没睡着。她就在想:这后世该怎么评判四爷呢?只怕他的名声不会在李世民和自己之下。
你想呀,人家在华朝, 可以遥控李唐的走势!后人会想, 这个人要是留在李唐,要是最后夺得帝王之位的人是他, 那李唐得是个什么样子?
他有能力废黜李建成, 有能力跟李世民争,有能力解决关陇……但是他没有争, 他去了华朝, 坐皇夫去了。
在华朝有没有跟女帝争呢?有的!只要有心, 算计枕边人易如反掌。但人家没有,人家对妻子忠贞,对华朝……一直为的是华朝的利益, 兼顾了李唐的利益。
这么一个人,不争不抢的,得是多么高尚的品行呢?
就问……谁不爱这样的人设?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背后’诋毁‘四爷,但是四爷高尚呀, 从不放在心上。超然的不得了……可而今细想, 人家那名声经营的好着呢。后世会给他翻案的,他才是那个为了两国交融的英雄呀!
这么一想,她就凑过去看四爷:太坏了呀!
四爷翻身, 抬手将她摁到被窝里, 被子拉好:睡觉!
哦!那就睡觉。
一觉起来, 上了朝, 留了三阁阁老议事, 结果国书:魏征来了。
魏征来了……桐桐得跟阁老们先沟通!
四爷算阁臣,但他啥都知道,不用他表态。两人该沟通的,被窝里都沟通完了。那魏征就交给四爷接待,咱该把这一项一项的商议出大致的流程,而后执行。
于是四爷便见了魏征。
这一路有多辛苦,这便不赘述了。总之,颠簸、严寒,真是遭罪了。但是不得不说,自从入了华朝,还是不一样的。
在华朝的驿馆那是暖和的多,也舒服的多。他们的驿馆、公房皆是有北华朝廷给修的。有暖墙,有暖炕,甚至于有男女分开的汤浴。什么样的官员什么样的待遇标准。如他这般的官员,最多可带属官与随从五人。
北华朝廷对使臣的待遇不错,两荤两素一饭,没有明显的区分,他可以吃几个菜,属官随从吃几个菜。合餐可以,分餐也行,能吃饱。
要是不满意饭食,或是人数超标,那就自己掏钱,回头拿回李唐报销去。
甚至于只要掏钱,衣物有人清洗,马匹有人喂养,只要掏钱,什么事都好说。魏征不在乎钱,李唐朝廷不是报销不起,给的赏赐是足足够的。
于是,以进入北华,可以说是极其享受的。
要赶路了,他们的马车可以寄存在驿馆,因为驿馆推荐了另外的马车,很舒服,只要花钱租,就有马夫给送到,还有护卫全程护卫您的安全。
但就一点,需要什么,就掏什么的钱。
于是,他们就做了马车走。马车里宽敞、暖和,可以容纳六个人。三人坐,三人躺,可以轮换着来。马车里暖意融融,根本不需要大衣。
里面还放着木牌和布帛做的棋牌,游戏规则就在牌面上写着呢,拿着就能玩。
人数不同,玩法不同。
又有各种小食,什么肉干呀,什么糕点蜜饯呀,真就是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玩玩耍耍,枯燥的旅程一下子就有有趣了起来,也丝毫不觉得旅途漫长了。
魏征不跟下属玩,他在观察……上次来的时候,这官道还不是如此呢?什么时候官道这么宽敞了。商队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
而且,商家舍得投入,他们多是雇佣这样的马车。
在驿馆的时候,魏征也与这些人攀谈,用这些人的话说:“这马车的样子好造,但是……您没察觉么?这马车不颠簸。”
“该是官道才修好,路况好。”
“并非如此!这马车不颠簸,是因着有个部件,咱们造不了。只有华朝的营造司能督造。这上哪弄去?而今只想着人家能卖咱们马车……可而今,华朝各条官道都要配备足额的马车,每个驿馆都有不同的数量,方便庶民出行。根本就买不到?”
“庶民出行?”
那若不然呢?
魏征再观察,这才发现每天早上驿馆门口的一间宽敞的大房子里,总是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尽有的。
有那更长的马车,停过来,人就以此上了马车,赶路去了。
沿途一路,魏征竟是没看见过狼。这在大唐都是少见的!因为人总是走这一条道,那狼就会避开这一片,彼此都安生。
道路连通,路过的大大小小的城,尽皆繁华。
而今进了北华的宫廷,雍王接见。
这里严整,却与李唐有了更多的不同。许是多部族吧,以前还保留了太过李唐的坐卧器具的,而今没有了。
他们不用脱鞋着履,地面为青石青砖,坐为座椅。他们的宫内很少看见内监,内官有男有女。他们的服侍颜色样式相差不多,品级不是按照衣服的颜色来区分的,而是看胸牌。
当然了,从侍卫的铠甲看,军中还是很容易能区分来的。这也是指挥的需要吧。
踏进内殿,高大的大殿门依旧开着,但另外两道东西大门通向两边,故而,最外面的大门开着,风也不会刮到里间。
这大殿改造的真好,利用当地的气候风向,改善了居住条件。
这几年,北华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了长足的改进。衣裳多为棉,能保暖;食多了炒制,铁锅在北华极其少见,胡人的香料为佐料,这一路走来,吃的颇有滋味;住的暖和,行的方便舒适。
只这几年,哪怕是多部族的国家,依旧没人造反。而且,属于部族的特征在逐渐减少。以前还能看到服侍的多样性,现在……从大街上走来,发现穿着都差不多,更像是朝廷官员穿什么,他们都效仿什么样式。
几年过去了,雍王也不见老。
他身穿红袍,坐在上首:“魏大人,久违了。”
“见过雍王殿下。”
“免礼!”四爷笑着起来,扶了魏征,指了指边上的位置:“来!坐。”
魏征坐下去了,屁股下面是温热的,这是暖炕。脚放在脚踏上,能感觉到融融暖意,脚踏下还预留了空间放炭盆么?
由此可见,住公房的普通百姓,在冬天是不必受苦寒的。
他感叹了一声:“雍王功勋卓著,叫人钦佩。”只衣食住行这些看似小事上的功勋,就足以确立他的地位。
这样一个人……当初留在大唐多好呀。
四爷倒了茶,推了过去:“尝尝,这是二兄叫人炒制好,特地给送来的。”
而今多是煮茶,像是雍王这般只品清茶者,还是少。
但……这般饮来,倒也还好。
四爷一看,人家这是不喜欢。他便指了指边上另一个茶壶,玄奴给端过来了。四爷放在小炭炉上给煮着,不大功夫:奶香、枣香、茶香、果子香、花香,一股子脑的冲了出来。
他给魏征倒了一碗:“尝尝这个。”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