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467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风声猎猎,他独自披衣站在廊下。想子孙后代,想天下子民,想江山万里,想丹青史册,直到天将亮时,他才重新坐了回去,而后提笔。

  这是册立储君的诏书!写完之后封存起来,暂不开启!

  提笔落字,他想到三郎那双算无遗策的眸子,不由的轻笑出声:此次,你定然猜不到!

  就见那明黄的锦缎上赫然出现了两个字——临川!

  停下笔,他畅然而笑:三郎、林公,若要利天下、存子孙,唯有此法。你们笃定朕不舍,那可算是小看了朕。

  这般安排,李唐便永不败!朕永远是李唐的帝王!朕的子孙后代定会得到善待!

  望岳在北华,临川回长安,朕这一摆……为难的是你们,不是朕!

  此局,你们且解去吧!

  李世民又一阵朗笑: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日为利天下而取天下,今日,亦能为利天下而替子孙舍天下。

  昔日朕拿得起,今日朕——亦放的下!

第1614章 隋唐风云(140)一更

  信从长安来, 摆在了四爷的案头。

  这是家信,四爷缓缓的拆开。

  他坐在玻璃镜前,这镜子的质地比之前造的好了太多。赤奴拿着梳子,在身后给他梳理头发。

  桐桐靠在榻上, 手里拿着折子, 头发散落在靠枕上,黑黝黝的如泼墨一般。她眼睛从折子上挪开, 看向四爷的方向。

  其实男子长发于镜前, 亦是有许多动人之处的。

  宽袍广袖,长发顺垂, 玉郎端坐……她放下折子, 从榻上下去, 接了赤奴手中的梳子,慢慢的给四爷梳理。

  人一近前四爷就察觉到了,他不言语, 只看他的信。

  桐桐梳着头,然后从拽出一根白了的,“怎么还是长了白发了?”我调理的那么好。

  四爷无奈的抬头,叹气:你操一国的心, 我操两国的心, 你说我为什么会白了头发。

  桐桐一边顺着梳,一边探头看信:“谁什么了?”

  四爷也是有些不解:“他想留望岳半年,等到金秋演练, 再叫望岳回来。”

  桐桐愣了一下, “李泰已经启程了, 望岳跟李泰一块回来不是挺好?他留望岳做什么?”

  四爷:“……”不知!

  这肯定是没有恶意的, 要单纯说喜欢, 那倒也不至于。他又不缺女儿。

  桐桐也不以为意:“哪一年望岳不去大唐?”想留就留吧,有甚关系?

  比起这个,她倒是更关注孩子的终身大事!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望岳……她的事她自己做主。或是想成亲,或是不想成亲,都行!只生孩子不成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临川呢?临川也不能只生孩子不成亲呀

  四爷反倒是看她:“那得问你呀!你想怎么样?你要是选望岳为太女,那临川择妻是一个要求;你要是叫临川为太子,他择妻就是另外一个要求了。”

  桐桐:“……”

  “知道难了吧!”你就是再长寿,那是咱知道的事!臣子不知道呀!你得安定人心,就是需要一个储君!天下只有一个,手心手背的,你就说怎么选吧。

  桐桐用发带给四爷把头发绑起来,还在那里细致的调整蝴蝶结。良久才道:“等临川回来……临川回来之后我跟他说……”

  绑好了,人走了。

  四爷看看依旧乱七八糟没有束成发冠的头大,等发带飘过来,这打的是个什么结?

  临川是入秋之后才回来的。

  高大挺拔,便是风餐露宿,他刻意的想把他磨成糙汉子,可天生丽质难自弃,奈何?

  回来了,阿母还是那个样子,爹爹也依旧是个俊美无双!老了吗?臣子一拨一拨的老了,各个都恨不能自称是老臣。

  然则,他们真的没怎么办。

  他回来梳洗呢,汤药是阿母熬的,准备好的衣裳是阿母亲自做的,出来之后,桌上的饭菜是阿母亲手做的。

  临川:“……”他挠头,我姐先出生,她又不差我,我也没比他高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选她岂不是对她不公?

  倒也不至于选择了本就该选择的,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

  桐桐把孩子爱吃的点下夹给他,然后挨着孩子贴的紧紧的,才要说话,临川就先说,“您作甚?我姐为皇太女,有助于巩固现在的政策。以免男女对立之事再露苗头。这个道理难道您儿子就不懂?”

  桐桐:“……”

  临川靠着母亲,低声道:“假使有一日,因儿子的存在而闹的天下不宁,那儿子就自东海而出,像是石猴一样,去寻找遗失的大陆,去找寻’巨谷‘、’大粮‘。”当年那些个故事,他越发觉得那就不是故事。

  他的声音慢慢的变小了:“越是往西走,越是觉得天下好似没有尽头。天下之大,远远不止脚下的土地。姐姐远走,您和我爹都不放心;但儿子无论走到哪,您跟我爹都会放心的。”

  桐桐就笑了,抬手揉了揉孩子的脑袋。

  四爷催着孩子吃饭,“不到那个份上!”你爹娘还活着呢,你们要是能治理的好,“我和你娘倒是想出海走走。”

  啊?

  桐桐一脸可怜兮兮的看孩子:“我跟你爹受困于这天下,你们要是真孝顺,就长长本事脚踏实地的把实在的事办好。”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不可能放心你们去做危险的事。

  石猴很勇敢,但开创者往往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你们好好的,只要你们整齐,我俩就算是六七十岁也能出海。那么多未知的事,我们依旧有磅礴的生命力,有甚不行呢?

  要是能回来,海路畅通;要是不能回来,你们乃至于子孙后代都会想着出海,要顺着我们走过的路,去到达我们想到却没有到的地方。

  临川:“…………”不说了!反正我心里有数,我的路我知道要怎么走。

  这场谈话就到了这里,只是叫临川知道,储君……要定他姐。

  再没有深谈,这得出发去演练了。此次用的都是年轻将领,狼还等人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这次是他们正式以统帅的身份指挥。

  而临川也率人先去迎李唐一方。

  李世民见到了这几年只能在搜集来的信息上看到的人:临川。

  在西域,百姓称临川为’王‘,没有册封,没有任命,因治民得法,施以仁政,故而百姓称之为’王‘,又因其长相俊美出尘,故而,百姓称其为’仙王‘!

  坐上御辇,两人对坐。

  李世民再度打量这个孩子,问说:“李唐与北华,谁胜谁败?”

  临川沉吟了一瞬,面色不由的凝重起来:“若以军事而言,李唐必败无疑,这是可以预见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原又必胜于北疆。”

  李世民眉头一挑,朝后靠了靠,问说:“为何?”

  “无他,文明尔!”临川看向李世民,“故而,侄儿说,便是北华胜,亦是一时一地之胜!一方侵吞了一方的土地,另一方以文明的方式同化了另一方的子民。”

  说着,他的手放在棋盘上,落下一子:“故而,胜负之论,浅薄了些。”

  李世民就笑了:“可北华与李唐而今相差甚多,甚至于有些东西是对立的。”比如,女子掌权。

  “真正的文明在于包容,在于延展,在于完善。”临川看向李世民,“而中原文化,恰恰就有这个特点。正如早些年,鲜卑何在?您是鲜卑血脉,侄儿当然也是,可……鲜卑何在?”

  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并无差别。

  李世民跟着落下一子:包容——延展——完善——

  他缓缓点头,“跟你父母说,晚上跟他们喝酒。”

  临川:“……”他马上起身,“是!”

  从御辇上下来,望岳看他:说什么了?

  临川的手指轻轻一动:没甚要紧的,说几句闲话。

  姐弟俩骑马游离在外,低声说着话。

  临川先问说:“没瞧见美貌的?”成亲就算了,“要不,先生个孩子?”

  望岳一脸的惆怅,紧跟着就笑了:“美貌者多了,长脑子的少了。”要各方面都符合标准,其实挺难的。

  临川朝李唐的队伍看了一眼,“那个叫秦什么的……这会子已经朝这边看了八次了!”

  “正经出身的,谁上赶着?人家也怕落下一个野心勃勃,觊觎咱家江山的名声。”

  临川:“……爹爹是正经出身!”

  望岳抬起鞭子就要打:找抽是吧!

  临川骑马就要走,望岳用鞭子卷住他手里的缰绳:“是不是阿母跟你说什么了?”好好的催我生孩子干什么?

  “没有!”

  望岳拉着他的缰绳不叫走,“放心!李唐迟早得一统,疆域大,差异大,不能一体治理……你留长安……”

  临川:“……”

  “再说了,我只是为储……”又不能篡位,你忌讳什么?!

  临川朝不远处指了指,“我去看看——”

  望岳看过去,是一群李唐的勋贵女眷放弃了马车,扬鞭奔驰。她就笑,“哟!有瞧上的?”

  什么瞧上?临川低声道:“当吸引更多的女子去北华做官,这些人将来都能回李唐……”

  正说着呢,就见一个小姑娘骑马过来了,看穿戴该是家境并不如何显赫。但能跟着出行,想来家中总是有些根基的。

  这小姑娘胆子极大,“华朝大殿下——大殿下——”

  望岳回头看,摆手叫侍卫放行:“你有事?”

  “小女姓武,家父乃是武士彟。”

  望岳知道此人,“应国公!太原元谋功臣之一。”

  “北华许诸多部族女子去做官营生,可否允准李唐女子前去?”

  “为何不允?自是允的。你乃勋贵出身,为何舍李唐?”

  这姑娘便笑了起来,朝李唐队伍那边耸耸鼻子,轻哼了一声,“我娘是父亲继室,只生女不生男!家中男丁欺人太甚……他日,我定要给他们瞧瞧,女子不仰仗家族,亦能出人头地!”

  望岳就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的张九凤,“她本胥吏之家出身,而今已然是九边边将之一,位列三品。”

  “我自是比她强。”

  “哦?那我北华有阁老之位相待,位同宰辅……既娘子有心,那北华便虚席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