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李宝华却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系统内部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你们比那些人更辛苦吗?因此,她坚持的问在座的领导:“不应该吗?”
领导敢说‘不’吗?
没人表态,这不就是默认吗?
李宝华这老太太又看其他人:“你们谁觉得不应该,站起来。”
谁又敢说不应该。
李宝华就很高兴,“看来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我建议由积极分子组成考察组,去基层单位里考察,然后把名单提交上来再表决。”说完还强调,“我是退休人员,但还是咱们的职工。我有建议权,这是我的一个小建议,采纳不采纳的,听领导的。”
领导:“……”
张大平轻咳一声:“那……那就这样,散会!”
到最后都没有说出非常明确的‘采纳’的话来!
但是李宝华人家就觉得,领导说了‘就这样’就是采纳的意思。
张大平还没走出会议室,就听到李宝华喊了一嗓子:“积极分子留一下,咱们商量一下分组考察的事。”
四爷是积极分子,他跟李宝华请假:“得负责煤矿设备在年节期间的运转,所以,其他工作就不能胜任了。”
李宝华表示理解,“其他人,快过来!商量一下。”
本来想跑,不想跟李宝华掺和的人一见四爷请假了,那至少是他觉得李宝华这么干没毛病,那就……留下参与参与。
可李宝华却不知道,她交上去的‘退休职工子女招工表’被张大平否了。
她儿子当年下乡了,她退休之后,她姑娘接班了。而今,单位招聘装卸工和搬运工,优先从退休职工子女中招,这就是给下乡的子弟一个回城的机会。
可因为李宝华爱管闲事,总爱说公道话,她儿子的名字便没有出现在招工的名单上。
第1721章 岁月长河(52)二更
腊月二十八, 大风大雪的,四爷一样出门了。
年跟前了,大家都过年,演出也都停了。桐桐在家, 该规整的规整一下。
四爷秋里弄了一些瘪豆子, 现在挑拣一些出来,在瓦罐里发豆芽。得给豆芽再添些水!
把瘪花生都剥出来, 这种花生炸吧, 一见热油就焦了,它自身又不咋出油。桐桐只能给放到烤炉里, 烤出来之后砸成粉末, 当佐料用。
再给里面加点烤焦红辣椒、花椒、芝麻、盐, 用来夹馒头,拌个凉拌菜都是可以的。
姚婶子过来借漏勺的时候,桐桐正在清洗剥出来的花生壳。
她就问说:“洗这个做什么?”六十年代饿的很了, 还真吃这个,但现在不至于。
桐桐就笑,“这东西洗干净,晾干。这些好的, 留着煮水泡茶……”
那肯定有花生的香味。
“不光有点香味, 还能降血压血脂,能美白,能调节便秘, 抗老, 利尿……”医书上就有这个记载!
至于那些不好的, 像是发霉的那些, “我那菜盆里来年还想种点小葱香菜的, 这东西能当肥料。”
真就一样一样的,拾掇的特别细致。
姚婶子心里能不羡慕?人家这林桐只是看着娇了一点,可内秀的很。啥精细活人家做不来?
把家里拾掇的利索就算了,这精打细算的,安排的妥当,也是持家的本事。
她把视线落在厨房门口的小筐子上,“这是在哪买的?”小小个的,装个菜叶菜皮这样的垃圾还挺好的。
“哦……就是前几天,库房里清出来的破芦苇席子……”不是都去捡了吗?“我也去捡了几张回来,拆开另外编了一下,比当引火的柴火烧了强。”
说着,从角落里拿了一个出来,递过去:“您拿着用吧!肯定不耐用,用几天算几天吧。”
姚婶子爱不释手,这回去放个菜干啥的都很好,“那我可就拿了。”
拿吧,又不值个什么。
拿了人家的东西,姚婶子擦洗她家大门的时候顺手就给桐桐擦洗了。王小草就看不顺眼,觉得婆婆溜须。
姚婶子说:“人家送了东西,我搭把手怎么就溜须了。”
“你就那么稀罕人家的东西。”
那东西能要得起才要得,“咋这么说话呢?你看看人家家里,那归置的齐齐整整。”
“这归置不齐整是我的错?这家里不是你归置的吗?你把这家里弄的乱七八糟的,还怪我不齐整?”
桐桐:“……”在这边听的清清楚楚的:我也是闲的,一把火把那破篓子烧了都行,干啥给你家!
瞧瞧,就一个这玩意,人家婆媳又吵起来了。
姚婶子说:“我也看出来了,只要我在这家里住一天,你就不舒服一天!”她把围裙一摘,也不干了!本来今儿想用红薯粉给做点‘漏鱼’吃!
就是把煮好的红薯淀粉糊糊从漏勺里漏出去,一点一点的掉在冷水里,遇冷凝固飘在水里,跟游动的小鱼一样。
这不是要过年了吗?粮食太紧张。要是有个同事、亲戚来家里,咱好歹能端出一碗饭吧。
红薯不贵,红薯淀粉就便宜,专门用粮票换了这个东西回来。真就是半斤红薯淀粉,能做出一桶的‘漏鱼’来。就这么在水里放着,来客人了,捞出来能做成酸辣汤的,也能凉拌了吃。哄个水饱也是招待了!咱就这个条件。
真就是真心实意的为儿子和媳妇打算,想叫他们的日子看着体面些。
结果呢?人家不领情。
行!不领情,那我也不跟你们过了。我有街道办安置我的平房,尽管只有七八个平米大,但那是我的窝,我又不是没地方去。
不等姚子光回来,姚婶子把东西一收拾,背着被褥,拿上够一星期吃的吃食,冒着大风大雪的,就要走。
李宝华在一楼,看见了就拦住了,死活不叫走:“这冷冬寒天的,你回去拿啥取暖?先住下!就住我家。”
那哪行呢?
李宝华好心,找后勤,说了这个家庭矛盾不可调和,然后单位看在姚子光是秘书的份上,把一楼的楼梯间给姚婶子住了。
那楼梯间只三平米不到,放个窄窄的单人床,留个过道,能放个煤油炉子做饭。
楼道里倒是没那么冷,每层都有暖气,但老是有人进进出出,肯定也没那么暖和。
姚子光给领导家帮完忙,给把院子里的积雪清扫了,该干的体力活都干完了,回来之后才知道自家妈被撵出来了,而且,李宝华给安置好了。
这会子还拦住自己,“你这个小李,处理家庭问题不合格……”
巴拉巴拉的!姚子光一个脑袋两个大,吵吵几句就吵吵呗,谁家不吵吵。你这么一安排,咋弄?我家不和被你做得实实在在的。
你咋就那么爱管人家的闲事!
姚子光压着脾气,先看自家妈。姚婶子一边收拾一边说,“你也看了,你媳妇指不上!你老丈人家也是指不上的……你的前程你得自己想了。小草这人……你没本事,她这这么一副嘴脸;你要有本事,她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姚子光啥也没说,把领导给的点心、腊肉都给母亲放下,然后回家去了。
他是得想想了,当个秘书,得了啥利了!
今天领导还提了,说老金要办的这个厂是新的,啥都是新的。问自己想不想去,领导想放个自己人过去,当时自己没给领导回复,说要想一想。
可现在他觉得……应该去试试。老金这个人,反正没吃过亏。
是的!四爷冒着大风大雪回来,带了五斤牛肉。
桐桐看着腱子肉,咯咯咯的乐出声了,发出极大的笑声,就怕人不知道她有多高兴。
李援军一边开门,一边朝那边看。然后一推门,就看见妻子高冷的面庞!漂亮是漂亮,但能不能笑一笑。
过日子,每天回来看见一张笑脸,说着高兴的话,那是啥心情?一回来就看见一张板着的面孔,这又是什么心情?
他把肉票递过去,“过年宽裕点。”
闫文静接了肉票,还是那副表情的‘嗯’了一声。
李援军就说她:“你别等着我哄你笑……”要过一辈子的,我能天天哄你笑?“我也不求你哄我高兴,你就把你过的高高兴兴的,行不行?”
“我本来就这样,你今天才认识我?”
李援军:“……”一巴掌拍到他自己的额头上:行!我自找的。
谁看见一张明媚的笑脸都会有好心情的!
大年三十一早,桐桐和四爷先去林家,把剁好的肉馅先送回林家,够一家子吃顿饺子的。然后连饭都没吃,得回金家去了。
薛婵娟看着这饺子馅儿: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呢?放点白菜、萝卜就行了,哪有纯肉做馅儿的,可浪费呀。
她说林柔:“剁点白菜心。”
“不!”最多放点葱末,“我三姐好容易弄来的,干嘛呀!”纯肉的多香的,“咱就吃纯肉的吧!”说着,还过去闻了闻馅,“我姐夫他爷爷是厨子,瞧瞧,我三姐这手艺都见涨了,味儿特香。”
薛婵娟:“……”她问婆婆,“就这么吃?”
老太太就笑,“孩子馋了,就这么吃吧。”
几斤的肉馅,可分到每个人跟前也没多少。
桐桐数着自己吃的饺子,十八个,差不多三两。家里的水饺大小适中,六个有一两。这个真吃不饱!她能吃半斤的量。
四爷现在的饭量也大,怎么不吃个八两呀。
三两饺子,真就是垫了垫,没吃饱。饭桌上的菜不少,醋溜白菜、凉拌萝卜丝,五香花生豆,凉拌粉皮,木耳炒油渣,红烧土豆块,蜜汁地瓜,清炒豆芽。
分量还都不小,那么大的盆往上端。可就是没有一样是吃到肚子里扛饿的。
过年了,整了一些红糖发糕,这是今晚另外的主食。桐桐吃了几块,吃了些菜,能有个七分饱,这就算了。
也算是一家子一年到头了,坐到一起吃了一顿团年饭。
但吃完饭要走的时候,婆婆给带了南瓜饼,得有一摞子。
仇香莲把各种糖都凑了三包,得有三斤多,给了桐桐。王桂珍有单位发的润面霜,一盒十支,擦手擦脸妨皴的。
桐桐把布票、棉花票之类的都省下来给家里送回来了,都是给孩子预备的。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就很领情,家里有啥好东西估摸他们用得上,就都送过来。
秦花菜在二层看见了,把腊肉拿了两根给金守财:“把腊肉给送去。”
“不是留着坐月子吃么?”
“先给送去。”人家也没吃独食,过年了,有点好的全拿回来了。布票还给了咱们好几尺,隔房的堂兄弟,很可以了!
反正带了不少回来,但走的时候也没少拿!
路过修理铺的时候,四爷下去,把南瓜饼给修车的老祁留了一半。
老祁:“……”这小子,是真长情。这进进出出的,有点什么都想着他。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