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是啊!回来了。”桐桐拿着钥匙去开家门,“起风了,得赶紧收衣裳。”
“你忙!你忙。”
桐桐关了门,把挂在窗外的衣服收回来放在桌上,打算熨烫了就挂起来。
结果水还没烧热呢,门就被敲响了。
桐桐心里叹气,新厂需要人,要招工,但因为厂子的性质特殊,是设备制造。对熟练工、技术工的需求量更大。
这跟搬运工、装卸工还不同,这两者是身体健康,有力气就能干。但是制造产业的工种,这不是谁都能拿得起来的。
不管是李宝华还是刘建设两口子,这么热情主动的,没别的:想要一个名额,把下乡的子女接回来。
但是,杂工是需要控制比例的。
桐桐还是先去开门了,果然是对门的刘嫂子。
她热情的把人往里面让,“快!进来坐。”说着,还问说,“也没做饭吧?我这会子也正不知道该吃什么。”
让人家坐了,取了红薯干递过去:“尝尝,我自己烤的。”
刘嫂子取了一根咬了一口,特别又嚼劲:“这咋做得?”
“我那炉灶能烤,这得蒸了烤,烤了又蒸,往复三四次才能劲道耐储存!”
“一斤地瓜也做不出三两来吧?”
嗯!也就三四两。
桐桐一边熨衣裳一边跟对方闲聊,反正是好一会子都没聊到正题上。
等桐桐把衣服挂了,撸袖子准备做饭了,刘嫂子跟到厨房门口,才红着脸开口问说:“……咋这新厂,招人是咋招的?”
桐桐:“……”她不好给准话,“好像需要的技术工特别多,得从其他单位,甚至于地方上的厂子征调。这是从地方朝京城调人,好技工都很踊跃。”
技工愿意来,哪怕暂时安排不了家属也愿意,这必然会导致非技工人员的数额占比更小。
刘嫂子听出来了,小林是说给本单位子弟的机会不多。
可再难她还是开口了:“小林,能不能给金科长说说,给我们家挤出一个名额来。”
桐桐:“……”办事不是这么办的,你先得问如果招工的话,有什么条件。然后填表的时候,你哪怕胡诌一个特长呢。就算是想走后门,你给我一个给你走后门的借口嘛!
我都告诉你呢,要技工!要技术!
你哪怕说你儿子在生产大队学修车,参加过当地的农机学习,这也算是跟机械挂钩。
回头你再把情况给我一说,四爷再顺势精准一留,这事不是就成了吗?
我跟你聊了这么半天,你听什么了?
她都挠头,再一次强调:“是在生产大队吧?现在这生产大队都有手扶拖拉机。会开拖拉机么?会开的一半都能修。浇地的时候是不是还得用抽水机,柴油机,能用的一般都能修。”
你就顺着这个填!就是不会开,不会修,那也写信过去,马上去学,马上去摆弄摆弄。拖拉机真的不难学,抽水机小故障看看就会修了。能说出零件的三四五来,咱都算。
给你点拨到这个份上了,听懂了吗?
哪怕你啥也没学,只要表格上有体现,这都能睁一眼闭一只眼的,懂没?
刘嫂子还是没听懂,她开始说她的艰难:“我儿子也都奔着二十岁的人了,再耽搁下去,该咋办呀?我们两口子没本事,之前的装卸工……我儿子也没招上。咱也不知道人事科那些人是干啥的,我家两个孩子都下乡了,好歹给我一个名额吧!”
说着,眼圈都红了:“小林啊,嫂子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两口子就跟你们熟,这事你跟金科长要是不帮忙,我真的不知道该咋办了。”
桐桐:“……”不是的!咱不能把事办的这么明白。要不然,哪天出事了,咱这就是有问题的。
走后门这也是技术活,别叫人逮住了把柄,对吧?
我把话透给你,你照我的暗示去办,一切合规,只咱俩心知肚明,不必说破吧。
这么直白的求开后门的办事方式,桐桐真就……没法应付了。
她哭笑不得,只能说:“要不,你回去跟刘哥合计合计。”
合计什么?
刘嫂子回去跟刘建设说:“是不是要啥东西?”
刘建设:“……”他摇头,“咱这日子过的,能挤出多少来?他们那日子过的,稀罕谁的三瓜两枣?东西多了,咱拿不出;东西少了,人家看不上。”
“那可咋办呀?”刘嫂子就问,“那就是不愿意办,叫咱合计合计跟他们家的交情。”
刘建设:“……”他叹气点头,“应该是的。”
刘嫂子一脸哀求,“我听见金科长回来了,你过去再求求!哪怕给人作揖下跪呢,为了孩子的嘛!”
刘建设连着抽了两根烟,脊梁骨都像是被人压断了一样,起身就要出门。
手都摁到门把手上了,他指了指屋里,“不是还有过年的时候剩下的一包牛舌饼吗?拿来。”
刘嫂子赶紧取去了,一包六个,之前取出两个待客了,只剩下四个,她给里面塞了两团麻纸,把点心包撑起来,这才递过去:“好好给说说。”
嗯!豁出脸面了!
第1724章 岁月长河(55)三更
桐桐是真没想到, 两口子合计了一场,就是还没听懂她的话。
刘建设来的时候,饭才上桌。最近四爷老是在外面跑,吃的也不舒服。今晚桐桐给熬了小米粥, 百面加红糖做得发糕, 颜色有些黑,像是杂粮。
她常不常的混着南瓜、小米面蒸馒头, 为的就是叫人知道:我家吃杂粮。
菜也是凉拌的绿豆芽, 油渣炒的白菜心。
这些饭菜算是不差,但也不至于叫人看见了就觉得奢侈。
也因此, 两人吃饭并不避人!
桐桐虚让了一嘴:“再吃点?”
“不了!不了!吃过了, 你们赶紧吃吧。”
四爷不爱吃饭的时候边上坐个局促不安的人, 他放下筷子,起身从包里抽了一张报名表,然后叫刘建设去了沙发茶几那里。
他自己拿笔, 问刘建设:“给谁报名?姓名?”
“刘援朝。”
“年龄?”
“十九。”
“家庭成分?”
“工人。”
……
四爷问,刘建设答,四爷一样一样的填进去。
等问到特长,刘建设才要说一些将情面的话, 四爷直接说:“能修拖拉机、柴油机, 是吧?”
“啊?”
四爷:“好的!”他填了上了,然后将表格递过去,“看一下, 没有错误的话……”他重新抽了一份, 递给对方, “你自己誊抄一下, 然后明天交给人事科。”
刘建设:“……”他机械般的誊抄完了, 放下笔。
四爷便把他自己写的那一份撕成了碎渣,笔也收了起来,看刘建设:“交了表格之后就等着通知,一般会在报名截止日子之后的一个星期公布名单,然后由单位发电报把人招回来。这联系地址一定得填写正确,一定得叫当事人千万注意查收,别遗漏了。”
刘建设一声一声应着,直到被送出门,回了自己家,他看着自己手里的表格,这才反应过来。
他点着上面特长的一栏,然后指了指老婆,又点了点自己:就说脑子迟钝不迟钝吧!
小林就差没明说了,可咱就是没懂啥意思。
刘嫂子还问:“咋这就回来了?”五分钟都不到,“点心也带回来了?”人家没收?“一点面子都不讲?”
刘建设‘嘘’了一声,拿表格给老婆看:“出去别瞎说!人家就没想为难,也没想要啥东西。打从一开始,人家小林就把办法告诉咱了。”还后门呢?大门就是虚掩的,可咱愣是没懂只要顺势一推就开了。
他一再叮嘱:“别漏了!那才是把人家给坑了。咱自己知道就得了。”
刘嫂子一看那报名报,然后讪讪的:“我这直肠子,一点都听不懂。”都说小林憨吃憨玩的,人家哪里憨了?她要是憨,那全天下的人都是憨子。
她一连保证:“我不说,啥都不说!咱就只当没有这个事。等到名单下来了,咱再给儿子发电报。”
嗯!就这么办。
刘嫂子往厨房去,听到有人敲邻居的门。她从门缝里往出看,看见李宝华在敲对门的门。
她这才想起:“一楼那谁……”
谁?
“李宝华!她家孩子这次不知道能不能给招回来……”
刘建设摇头:“你只当不知道,别管人家的事。多管事……会惹祸的。”吃一堑长一智,咱心里得有数。
嗳!不听不看不言语,懂。
李宝华上门,四爷这口饭还没吃完呢。
桐桐吃的少,三两口吃完了,坐过去陪李宝华聊去了。
这人跟刘嫂子还不一样,刘嫂子很直接,就是告诉你:我要求你办事,你能不能帮忙把这件事给办了。
虽然很难开口,但是她开口了,简单直接,目的明确。
这位呢?她好像是开不了口。
开不了口,上门了,又得说话。那就说话,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说话,那就聊共同的话题嘛。
可桐桐跟对方并没有共同的话题,她也不问:你演出怎么样呀?最近忙不忙呀?在哪里演出?我看过你的演出?或是我想看你的演出,不知道哪一场是你跳。
完全没有这一类的问题,也不懂什么叫做投其所好。
所以,这聊天就只聊她感兴趣的,说了举荐谁去上学的事,说的口沫横飞,她怎么验证这个人的品质,怎么跟领导据理力争,为这个在大雨天抢救了公家财产的装卸工争取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桐桐:“……”其实那个装卸工只有扫盲班的水平。
当时领导的意思是,这个装卸工确实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提拔嘛!做个队长,作为预备干部重点培养。
但另外一个女工也很突出,她高中毕业,在查验物资的时候及时的发现了物品数量参差的问题,就是有人从生产线、运输线上下手,把大包装里面掏空一部分,填充稻草。
货物过称称重,人家就发现每次都是十包一称重,但是得到的重量参差,相差不小。从而要求拆包检验,果然发现了问题。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