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76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小小个路才刚走稳的孩子,果然就去拜了。

  桐桐一把将孩子给抱起来,“饿了没有?姑姑回来晚了,下次不等姑姑了,好不好?”

  “吃……吃……糖豆……”

  “吃糖豆了?谁给你吃的?”

  曜哥儿的嘴角还粘着糖渍,“小姑姑……”

  “小姑姑坏蛋……都说了不许给你吃糖,怎么又喂你了?”

  季瑛从外面跑进来,冻的脸通红,“以为是果酱和乳酪做的糖,谁知道商家撒谎,他们还是放了糖了,只吃了一个,没事。”

  黄蕙荃接了孩子过去,“小姑说没事,那就没事!”

  桐桐转过去问季瑛,“二姐呢?怎生还不过来?”

  “她不想吃。”季瑛嘟嘴,“三姐,你现在越发威严,你一说话我都怕了。”

  桐桐叹气,这事怎么办呢?这两年出的唯一不好的事便是仲琴的事。市井繁华了,娱乐就多了。有那编话本子的人,把仲琴和齐二的事编成了故事,多了许多艺术加工,但知道的人都知道那说的是齐二。

  齐家当年显赫非常,林家现在非常显赫。而两家呢,有许多可以创作的戏剧冲突,比如林家的老爷曾是齐家那位的属下,结果呢,境遇翻转了。一个沉入地狱,一个异军突起,成为新明数一数二的权贵之家。

  这里面呢,才子佳人,女官武将,阁老大臣,细作卖国,融合了各种的元素,将这些放在故事里,当然看点无数。

  于是,这话本大火,火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可你拿这种文人怎么办?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不过是透过一个故事联想到那里而已。这算是触犯律法吗?算不上嘛。

  更是有许多的戏班子将这个故事搬到了舞台上,戏剧那词儿写的真好。

  也因此,仲琴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才貌佳人’,有很多据说的爱慕之人,可也叫更多的正儿八经的想娶儿媳妇回去的人家打了退堂鼓。

  这种事,饶是她父亲贵为阁臣,她妹妹乃朝中新秀,也不能阻止人言。

  周碧云暗地里叹,说这就是所谓的红颜薄命。很多是非皆是因长相而起,围着美人的,总有数不清的故事。

  桐桐抬脚出去了,直奔林仲琴所在的小院,她的卧室里哪怕是冬季也是鲜花盛放,她坐在榻上,只看着窗外出神。而今人越发清瘦了,瘦了之后也越发清丽了。

  今年她二十一了,其实也才二十一岁而已。

  她一脚踏进去,对方才看过来,然后淡淡的笑了一下,“回来了?又晚了。这么冷的天,该早点回来的。”

  桐桐站着没动,问说,“还只是想嫁个好人家吗?”

  嗯?

  “去年重阳,登山的时候顺着一条路走,路不通,巨石从山上滚下来了,拦住了去路。要走上山,得重选一条路,于是,换了个方向,也没耽搁咱们到山顶呀。你呢,现在就是这样,巨石拦路,然后你就蹲在这石头边上,想不通,天天的问这石头就下来偏拦了我的路了?”

  说完,她转身出去了。

  雪花落在身上,话扔给了仲琴,但这些日子心里的那一丝迷茫也随之而去了。

  巨变之下,就如巨石滚落山头,需得规避风险,在滚滚巨石的浪潮中闯出一条路了。这样的局势,舍我其谁?

  没错!就是如此:我若不行——谁行?

第201章 万里扶摇(100)三更

  林宪怀这两年的头上添了白发了,大女儿的事,只说明一点,那便是:天下人对权利的敬畏之心正一点点的降低。

  这也是他现在迷茫又焦躁的地方。

  这两年,参政院屡屡在报纸上发声,他们在给朝廷示警,他们在说:这种情况很危险。

  就像是很久没坐在一起的常青莲,此时就坐在书房里,“林阁老,我曾经跟陛下谈过此事,还是针对你女儿林叔珩。我跟陛下说,林叔珩对皇权毫无敬畏之心。陛下问,林叔珩敬畏民意吗?我答,是!陛下说,朕意与民意同,敬畏民意即可。我当时无法反驳。可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敬畏权利,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林宪怀没说话,沉默着。

  “写文章的敢拿做官的开涮,以前可有这样的先例?这叫以下犯上!以下犯上,最重可判死刑。而今呢?民不敬官。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常大人呢,您觉得这种情况当如何?”

  “我以为,当清君侧。”

  “谁在君侧,做了什么?”

  “金肆晔!此人野心勃勃。”

  “他主理求真馆,这几年所作所为有目共睹。”

  “可是,只一个铺路,你算过他手里攥着多少人手吗?各地看开始勘测,紧跟着,无数的路段同时开工。从矿工,到锻造工,再到路工,多少人?从军中抽调的人手,全在他手里。是!他们不是手无寸铁,相反,他们只要愿意随时能有造军械的能力。而且,他们组织严明、纪律严明,饭同吃,苦同受……林大人呀,您没闻出什么味儿来吗?”

  林宪怀皱眉:“若是你要这么想,这就纯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事看实迹,‘莫须有’这三个字最可怕!不管是组织严明还是纪律严明,难道错了?他们都是兵,退下来之后铺路。路在哪里?路得从百姓的村舍边过。若不严明,谁能保证他们不为祸。若这也是罪过,那天下无人敢做事了。”

  说着,他就站起身来,“常大人,时间不早了,我就不留了,请便吧。”

  常青莲只叹了一声,“林大人,若无人敬畏权利,则为官处处受制于人。”她起身,“望细思量,谨慎判断。”

  客人走了,林宪怀皱眉,将茶杯里的茶喝了。

  然后这个冬天果然更加的热闹起来了,京城里突然就多了好几样报纸,报纸上连载了话本故事,然后还有一些花边消息。

  最开始被桐桐注意到的时候,就是季瑛买了话本月刊回来,人家附赠了一张报纸。

  然后季瑛就道:“哟!金家老二又跟李香香同进同出。”

  桐桐扫了一眼,原来是关于金双城的花边新闻。金家这样的官宦人家,金家老二就是花花公子。这花花公子在花丛中游戏……至于这李香香,她并不知道是谁。

  季瑛知道,“就是李广田的女儿……你忘了,齐二还为了她求过情呢。现在改了名字了,花名李香香……据说,想见她一面得五百两,先跟她吃顿饭一千两……不过此女不卖身……”

  桐桐:“……”这种报纸,“有人看吗?”

  “我觉得挺好看的!不好看吗?造谣会触犯律法,这个上面写的不是造谣……是真的人家才写的。”

  林宪怀看了桐桐一眼,“你怎么说?”

  桐桐:“……”这种的迟早就滋生出来,但该约束还是要约束的。

  结果过了没几天,这个小报上报了一个更劲爆的:朝廷一六品翰林,被小报爆出,此人与妓馆一女子相好!且女子不要嫖资,两人只是相好而已。

  甚至还说,这位翰林大人也是好雅量,那女子房里若是还有客人,他便等在隔间里,等客人走了,再回去。

  一时之间,这位官员被指指点点,给吏部递了请辞的折子,致仕了。

  这件事影响之恶劣,满朝上下无不怨声载道。

  朝中的折子一道一道的往上上,请朝廷处置。结果事还没议呢,事就这么巧,这天早上最劲爆的标题是:林叔珩林伯爷密会金肆晔金监正夤夜未归。

  桐桐早起看到标题,她:“……”

  林家上下都消音了,只抬头看着她。

  桐桐拿了报纸认真的读,人家说的还就是真的!地点,时间都没毛病。

  然后她吭哧一声给笑了,将报纸推开,“我昨晚就是密会金肆晔,也确实夤夜未归。怎么了?”

  林仲琴:“你疯了?”

  桐桐越发的笑了,像是找到了有趣的东西,“没事,吃饭吧!挺好的。”

  周碧云:“……叔珩呀……这个事……要不,你今儿先请假?”

  请什么假呀?忙着呢。

  桐桐吃了饭,回去换了衣裳,还专门上了淡妆,然后一蹦一跳就出门了。门外,四爷过来等着呢,他骑着一辆三轮的车子,后面的座位很宽,其实能坐两个人的。桐桐一脚踩上去,大大方方的朝后面一坐:“走喽——”

  林宪怀站在门廊里,就真看见两人欢欢喜喜的走了。他现在都能想到,明儿一早的标题一定是:金肆晔为林叔珩做车夫。

  整个六部大街上,就像是暂停了一般。才还凑到一块聊八卦呢,尤其是关于女官的八卦,聊的可起劲了。结果八卦的主人现身了,人家不仅没不好意思,还大大方方的来了。

  到了衙门口,这个问:“林大人……早啊!”

  “早!”桐桐一边说着,一边把围脖取下来,给四爷换上。四爷的围脖窄,漏风。

  四爷问说,“下衙去看戏?”

  “好!不蹬车了,叫车走吧。”

  然后一个摆摆手,进里面了。一个跟周围的打了招呼,走人了。

  把周围的人闹了大红脸,这话怎么说的?

  好些人见了金镇北都问呢:“金阁老,喜事将近了。”

  金镇北:“啊?啊!哦……”谁知道那俩闹的是哪出呀?那俩这两年背后来往的挺多的,挺亲近的,他是心知肚明,但没法挑破。

  那边林宪怀也被人恭喜:“喜事怎么瞒的那么紧?”

  林宪怀:“……”他平静着一张脸,只微微点头,一点附和都没有。

  当差的时候秦敏小声的问:“您要成亲了?”

  “没有啊。”

  “那您……那个……”

  “相好……犯了哪家的律法了?”

  啊?

  桐桐就笑,“我就是跟金大人密会了,也确实夤夜未归,怎么了?”

  秦敏:“……”也没怎么了,就是忍不住想笑,“那个……要不要我去一趟那个小报……”

  “不用!”桐桐忙她手里的事,“今晚得按时下衙,跟金大人约了一起看戏。”

  秦敏:“……”好的!

  下衙后,好些人都不走,偷摸的瞄着呢。然后就看见一项都肃冷的林大人那脸上的笑容就像是破冰了一样,人不到跟前就把手先递过去了。那位金大人十分自然的接过去搓了搓,然后两人手拉着手上了一辆人力车,走了。

  罗君如再车上,一扭脸吓的她被呛了一下。就见林叔珩跟金肆晔两人在那车上说说笑笑,不知道有多愉快。

  一瞬间,她的脸爆红:太难为情了吧。

  还有那好事者就想知道这两人去看什么戏去了,想跟着去瞧。结果就见人家坐在二楼的包厢里,磕着瓜子,喝着茶,时而还交流几句,像是品评这戏唱的怎么样。

  戏唱完了,戏班子的老板将人都带上来,给林伯爷请安。

  桐桐抬手把人给扶起来,“不用多礼,我们没给你们添麻烦就好。戏唱的真好!新明建立之初,祖娘娘就曾把飘零江湖的唱曲的女子救出来,还专门请人编戏……而今很多经久不衰的戏,都是那时候编的。

  新明的百姓能知道朝廷的政策,多是因为戏曲。而今,诸位做的也是这个行业,虽飘零于江湖,但曲艺并非低人一等。以前是,现在也是,以后更是。好的戏劝人向善,协助朝廷安抚民心。若是有此能,也当朝廷和天下的功臣。”

  这个话说的……当真是,太抬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