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206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说着,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册子,“你不知道这个数字怎么来的……瞧!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桐桐直接接了这个折子,许元嘉朝后一靠,双手交叉着,已经微微有些不悦了。

  她不在,兵部共议的结论,结果她不认。

  这是很没有道理的!

  能不能批,批多少,这是新阁的事!新阁不通过,那总得有个还价的余地吧。能拿上去,那自然是每笔账都是细细算过的,这岂能儿戏呀?

  就只她觉得多吗?谁都觉得多,可事就是这么个事,军械的更新换代,就是耗费金钱,这又怎么了呢?

  桐桐翻着册子,这是把军中的俸禄、军装、每一颗子弹都算在里面。

  什么银子都从兵部领?那你得翻天呀!你这弄的,兵部的实际权限比新阁都大了。

  桐桐拿着这册子沉吟:本来就觉得权限交叉,兵部的存在有些掣肘。而今倒是好,那边一退,你倒是要做大。

  许元嘉……他的官职就做到这里了,顶天了!新阁绝对升不进去的。不升官,却扩权,这个想法真是……牛了!

  要是这么玩的话,那就别玩了吧。

  她拿着这个皱眉道:“许是半年我没来衙门,情况不清楚。这个……我未曾议事,那便不签了。您直接往上递吧!”

  许元嘉:“……”这是觉得自己没把这个册子早早送过去,在议事的时候没征求她的意见,所以闹脾气了吗?

  对!这事做的是有欠妥当,结果人家挑理了。

  可挑理就挑理吧,能怎么办?回头去林府,拜见林阁老,解释解释就是了。

  桐桐将册子往前一推,“那您忙,下官告辞。”

  “好好养身体,不着急。”

  桐桐笑了笑,出来了。

  当天晚上,桐桐和四爷正陪着林宪怀说闲话呢,结果许元嘉来了。

  桐桐就起身,“爹,我不见这位尚书大人,您待客吧。我们去那边府里。”

  林宪怀:“……”又怎么了?你在家里呆了半年,都能跟上官闹意见?

  桐桐也不解释,直接走人了。

  许元嘉就说了,“……议事没将议事记录拿给林侍郎看,这事实在是下官的疏忽。”

  林宪怀:“……”这也犯不上跟我说呀!况且,事真不大。他只能道,“我们父女俩公事上分的很清楚,她的事我从不掺和。”

  你掺和不掺和的,我得来!来了是个态度,对吧。

  我是上官,我的年纪长,给她这么一个台阶就可以了。

  两人这天晚上说的挺好的,许元嘉也以为林宪怀必是要跟林叔珩说这件事的,这一提,就知道自己的态度了,事情就过去了。

  嘿!谁知道他把折子才送上去,林叔珩也上了折子。

  折子直接递给新阁,不是以兵部侍郎的身份递的,而是以伯爷的身份递的。她是以武封的爵位,参了自己一本,说自己:擅权!

  为什么这个折子自己能知道呢?因为兵部上的折子被打回来了,原因是林叔珩参奏了,证据就是那么一份申请款项的折子。折子中的数额来源,几乎包含了军中的每一项,这不是擅权是什么?

  许元嘉:“……”都说宁得罪小人,莫得罪女人呢。瞧!有什么话不能坐下好好谈,非得来这么一下。谁能知道林叔珩是个比小人还过分的女人呢?

  但新阁若是真以此责难自己,那自己也得弹劾了。新阁中,一个是林叔珩的亲爹,一个是林叔珩的公公,又有德姑姑是女官,她又与官家走的近,但不能因此就偏袒她。

  可林宪怀知道自家闺女不是小人,新阁都知道林叔珩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今,她突然上了这么一份折子,绝对不是跟许元嘉为一点小事做的意气之争。

  金镇北和陆玄这俩是军中出来的,这俩直接将林叔珩的折子批了,认为林叔珩说的对!陆玄更是直接提议:兵部若是这般行事,那便该考量裁撤兵部了。军中分五大区,直接受命于新阁便罢了,为何要过兵部的手?

  每个省都能直接归新阁,难道怕多五个大区吗?

  太失分寸了!这是讨价还价的事吗?

  而且,兵部多是文官呀!以文官辖军事,你们多能耐的!谁惯你这臭毛病。军中都没去过,知道怎么回事吗?那军中的损耗,都是你们坐在衙门凭空想出来的吧。

  真他娘的能扯淡!难怪他的折子林叔珩不签字,还回头参他一本,他不是自找的吗?

  于是,只是一个年底的抢果果游戏,事便闹大了。

  因为陆玄陆阁老真的上了折子,提议撤掉兵部。

  陆剑山都吓的不敢去当差了,他没法面对同僚呀。

  然后宫里宣召,京城四品以上的都来议事吧!针对这件事议一议。然后陆剑山就偷摸的跟在桐桐身后,“林大人,救命!”

  桐桐嗤笑一声,“他们还能吃了你?”

  “比吃了我还厉害!”陆剑山左顾右盼,然后对上许元嘉阴沉的脸,他尬笑了一下,一路上都悄默的。

  进去要入座,桐桐还得坐在兵部这一块,还得跟许元嘉挨着。

  许元嘉坐下就闭目养神了,不给桐桐一个多余的眼神。

  桐桐:“……”她恭恭敬敬的,“大人,早啊。”

  许元嘉的眼皮一跳,鼻孔因翕动而一张一合的,却始终没睁眼。

  桐桐也不在意,直接坐过去了。

  小皇帝坐在上面,左右看看:阁老的提议嘛,对吧!这得重视。

  新阁里,几乎是全票通过了裁撤兵部的决定。但是,自来就有六部,这要裁撤一部,还是得把范围扩的更大一些的。

  “都怎么想的,说说嘛。”

  许元嘉先道:“陛下,臣反对!这并非臣出于私心,盖因……并入新阁之后,许多的具体事务谁管呢?这里面牵扯到的不仅是军械的革新,更有日常的……包括军粮、军装,军中所有的所有物品的分配……这些事的琐碎程度,绝不是言两语能说清的。更有军中人员的简拔,这不能合并于吏部,而这些事务难道要交给各大区么?”

  他的话音才落,柳庄就在后面接话,“许大人所虑极事。军中事务繁琐,打仗打的是后勤,军中的奖惩也是重中之重。这还包含了退伍之后的分派,甚至于各大区农场等等军中产业。”

  许元嘉面色一松,到底是做过夫妻的人,这个时候还是肯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的。

  可才这么想完,就听对方又说,“因此,臣以为,在裁撤了兵部之后,独立于五大区之外,单设军备司和军户司,受新阁直接管辖。”

  许元嘉:“……”

  他回头去看,柳庄坐的端端正正,回视他。好似在说:别看我!看什么呀?我说的是公事。难道不对吗?

  猪油蒙心了,敢那么揽权?那你不让位谁让位?

  赵迁直接举手:“臣赞成柳大人的提议。”

  许元嘉:“……”柳庄是前妻,赵迁是亲家,结果这两个最先表态,将自己一把给推坑里了。

  他扭脸看向坐在那里还在抠手指的林叔珩:你是吃谁的饭砸谁的碗呀!

  在书院念书,念完书把吴广知掀翻了。

  考举业,跟常青莲有师生之谊,而后你把常青莲干掉了。

  去了东北一趟,回来军机就废了,金镇北的实权也被收缴了。

  在兵部任职,你才有机会去统领水师打仗,结果回来你就把兵部拆了。

  林叔珩啊林叔珩,你过分了!

第237章 万里扶摇(136)三更

  快过年了,朝廷大事件:裁撤兵部。

  不知道谁那么损,送桐桐一绰号:林踢圏!

  啥叫踢圏呢?就是牲口关在圈里,但就是不好好呆呢,不是把门顶坏了,就是把围挡给掀翻了。动辄就从圏里窜出来!

  谁家要是遇到这种关不住、栓不住的牲口,那谁家都要头疼的。

  关哪个圈毁哪个圈的这种人,哪个衙门欢迎呢?

  反正官场中,私底下都这么叫林叔珩,说她呀——那是个踢圏的!有名的林踢圏。

  德阁老听秘书丞说的时候还呵斥了几句:对于一个女官而言,这么叫好听吗?人家说犟驴、叫驴,都是这个德行!嘿!这些人的嘴真损,非得用在林叔珩身上。

  桐桐在家,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

  周碧云都发愁:“肯定是出去又着凉了!说了半年,你就休养半年,急什么?这一天天的,喷嚏就没停。”

  说着就喊丑妮:“拿一盏姜汤来。”

  桐桐揉了揉鼻子,“没着凉。”就是背后骂我的人多了吧!

  兵部衙门的人怎么安置,这是个问题。虽说会另外设置军备司和军户司,但那得熟知军事的人方可,也就是说,需得从军中抽调。而且,这些人虽在衙门任职,但却是实打实的军职。

  不是一个体系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兵部好容易混到了如今的份上了,然后突然就不知道将来要被安排到什么地方,什么样的职务。

  别小看这一调整,这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之前的人脉都用不成了。有些人还计划过几年能升一升呢,现在呢?换个地方从头开始,升官谁知道是牛年还是马月的事呢?

  但这是吏部的事,并不关自己的事。

  桐桐还是接了姜汤,浓浓的喝了一碗。

  周碧云问说,“我听你爹提了一嘴,说是你接下来最好的任职便是去下面主政一方……这次,我需得跟着你去任上。”

  桐桐就笑,“我怕是暂时主政不了一方。”

  为何?

  “最近妓馆的事闹的沸沸扬扬,那么些学生喊着‘德行’和‘礼义’,要‘廉耻’,要‘教化’,朝廷不能再反对了取缔的事了!若是反对,岂不是满朝上下都不要德行和礼义,没有廉耻,不教化百姓。”

  周碧云:“……”你给顾玉娘出的好主意。

  桐桐摇头,“所以呀,闹不好,得砸我手里。刑部尚书明年就六十五了,到了不退都不行的年纪了。这种事一出,以老人家那油滑的性子,他必是要提早病退的。只要扛到过年,他就能充六十五了。不看功劳也得看苦劳吧,顺顺利利往下一走。这个刑部尚书的位子就腾出来了。”

  为什么小皇帝不提升官的事呢,越往上走,位置越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如今还被自己把兵部的坑给埋结实了,位置就更少了。

  比如地方能按部就班的治理,但接下来刑部的职责更重:“其一,强行取缔需得刑部配合;其二,事涉女子,非女官不能处理。其三,我这么一个刺头,用在这个地方正好。因而呀,您没发现了,我这两天又不出门了。没用,等着吧!等到过了年,任职就下来了。”

  周碧云:“……”还真就尚书了?

  嗯!还真就尚书了。

  周碧云问说,“那你看,你跟肆晔的婚事……”

  “急什么?”

  “不是急!就是说……这成了亲……跟不成亲还不一样。”周碧云磕磕巴巴的,还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往透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