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怎么能呢?
为什么成这样了,他都没明白。
回到科室里,没有一个人主动跟他搭话。
一直都跟隐形人一般的副主任,叫杨虹,四十来岁一女同志,平时没事了就拎着布兜,布兜里是毛线团。然后坐在办公室里,织啊织的。
而今可活泛了,见王丽娟又拿了采买单子,她就笑盈盈的接过去,“这个……好办!好办。”
随后笔一拿,麻利的签字,“你回去跟林研究员说一声,就说我们正在想办法。消防器材,今天下午就安装,另外请了消防部门的同志,也进一步检查咱们的消防工作,要是不耽搁大家的时间,应该也要请大家学一学消防知识和器材的使用。”
王丽娟就笑:“这是正事!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专门腾出时间都行,怎么能是耽搁了。行!我知道了,回去就汇报。”
杨虹亲自给人送出去,然后又叫人:“小张,你去市场上,先采买各种大小、型号、材质的过滤罩,回头拿过去叫人家选。不见东西,人家怎么知道什么用起来顺手。”
这东西才能花几个钱?况且,花的是单位上的钱,只要合理,用的着谁心疼吗?
这种时候不大方着办,可不就是犯蠢么?
小张问:“这要是多余的……”
“哪里就多余呢?食堂不是还能用吗?”杨虹说着,就又安排其他人。
马上,人人有事干,都忙去了。
下午,消防果然到位。
杨虹找到桐桐,“林研究员……”
“杨姐。”桐桐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杨虹很客气,“我这是跟您对接工作来了。您说的这个东西呢,我大概明白用处。回头呀,我就亲自去办。我是想着,咱们实验室,冬天还好,防护到位,问题不大;可这一到夏天,明火烧着,八个小时不间断,谁呆里面都热。再加上防护这一套,只怕是很难受的!其他实验室都是安装了空调和通风,温度恒定。我觉得,咱们实验室只怕也是需要的……”
桐桐就笑:看!这不就有会办事的人了吗?
她点头,“这当然最好了。但是这也是需要很多投入的。他们不恒温不行,我们是还能克服。”
杨虹听懂了,桐桐不好亲自提,这没关系,自己来这一趟,就是表这个态的嘛!
桐桐就说,“杨姐,我觉得这个消防课程,都该听听。您呀,去找霍院长,跟他提一提。麻烦人家消防一趟,要讲……大家都听听嘛。”
杨虹笑着应了,跑了这一趟。
霍建明白了,杨虹要是配合工作,两人能沟通,这就行了!
于是,晚上大家都上了两小时的消防课程之后,杨虹代替了方明,管了后勤的工作。
而方明的工作还在空里放着呢,并没有给他安排。
那他就是没有职务的后勤员工,跟其他的下属得共事了。
一周不到,方明办了停薪留职,被踢出局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林桐不是当年那个不会说话的小哑巴,也不是软软糯糯见了谁都抿嘴笑的小女孩了,更不是躲在父兄的羽翼下坐享其成的娇娇女……
第435章 花自向阳(152)二更
因为方明的离职,单位的人就更加认识到林桐的厉害。
要知道,一个人离职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方明的爱人不在本单位,是在周围的街道办工作的,也不是领导岗位。她家就是周围胡同里的,她结婚之后,就跟着丈夫。两口子住的是这边单位的房子,而街道办的工作是不分房,只给住房补贴的。
也就是说,得自己去申请公房。
光是解决住房问题,一般人就办不到,很难的。
单位内部的房子,这得级别、工龄、贡献,这些综合因素考量,才看谁能分房子,分多大的房子。市面上呢,从哪弄房子去呀?
今年市里的报纸提了几次了,普通市民的平均住房面积是两点五平。这就意味着,房管局也没有多的房子给你们当公房了。你就是拿着住房补贴,申请不到房子也是没法子。
不过方明的爱人在街道办工作,许是有渠道也不一定。
后来听帮着搬家的同事说,方明家托关系,申请到一间九平米的平房。
饶是这样的房子,大家还得说,人家这关系是挺硬的。好些儿女都到了婚嫁的年纪了,一家五六口人还住十平方呢。
真的,房子的问题饶是四爷和桐桐,现在也是没法解决的。
四合院真的能买的起,可是呢,配套跟不上。住房嘛,先是得舒服,得方便,对吧?再大的四合院,如今做不到很舒服的程度,住它干嘛?
八零年的时候,倒是有过一次商品房的售卖,可一共才一百六一套,四百一平。那时候的每月也就几十块钱的工资,这四百一平,便宜吗?
那个时候,四爷和桐桐还在上学,你就是买,谁给开证明,你拿什么买?
反正就是差不多三万一套的,没买成。
这种房子卖了半年才给卖完,后来在京城,商品房就被叫停了。而今的住房是公房销售!租住公房的人,你们可以把这个公房买下来。工龄、房龄啊,这都可以往里面折算,各家的按照大小,一万上下就能买下来。
可这一万是那么容易凑齐的?
且难呢。
现在的住房就是:第一,租公房!但很难租到;第二,凑钱把公房买下来;第三,单位自建房。
只有这三种住房模式。
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钱顶在脑门上,屁用没有呀。
所以,能提供住房的这种大院,真的不是说一句离开就离开的。要是谁想下海,那得看看父母和另一半是不是能给你提供这样的支持。
在这么难的情况下,对方还是选择了下海,可见他在单位呆的有多难受。
经此一事,再去食堂,很多人开始称呼她为‘林研究员’,确实是老关系的,私下才会叫她桐桐。而除了领导,其他人几乎没有人喊她‘小林’了。
威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立起来的好处就是,负责退休干部职工工作的领导专门上家里来了。
人家跟林诚儒说,“我们工作有失误,我已经批评过司机班了。”
怎么个事呢?
就是林诚儒需得半个月去检查一次,这不是说桐桐说不检查就不检查的。事实上,林诚儒的身体状况,也是人家研究的一个对象,需要定期采集一些数据。这对其他类似情况的患者是有帮助的。
那就配合检查嘛,顺便还能出去透透风。
以前呢,是司机班的司机按时过来接,当然了,像是烟酒之类的,家里也没少给人家司机。
自从家里有了车之后,司机就不来了。这其实也没什么,单位的老吉普确实没有家里的新买的车舒服。
林家没有人计较,然后就成了这个样子,人家不再管配车的事。可事实上,林诚儒有这个待遇。他有随时叫车的权利。
可林诚儒呢,从不叫车办其他私事,除了定期检查去一趟医院,他就没用过这个权利。
不叫车,是他的自我约束。但该检查派车的,人家没用,其实按照规定,得每月给这一部分补贴,像是汽油票之类的,这都属于补贴嘛。
林家不提,他们就默认了不需要给。
而桐桐这次一发威,他们找补救来了,按月给发这一部分补贴。
其实,这事真不大。一个月跑两次医院,能用多少油呢?可再是少,对方还是来了,一月补贴一升的油补,把之前欠的都一次行给补齐了。
人一走,林诚儒就跟小季同志说:“看见了吗?这就是后继有人的好处。”对我没安排到位,还知道补给我。
隔壁老孙呢?他的待遇可不如我多了。叫派一次车,能在家等三个小时。
从早上八点等到十一点,人家才姗姗来迟。尤其是这天冷之后,早起车发动不起来,老孙就搁家里等着。为了检查的,不能吃不能喝,空腹就这么等着。
要么说,人总是爱培养学生、培植亲信呢?若是没有这些人,人在退休之后,感受到的依旧是人走茶凉。
自己没学生,自己又不做官,更没有亲信。
也就我闺女还在单位上,一发威就如狮吼,把人给震慑住了。
林诚儒颇为得意:“受子女荫蔽,幸甚!”
季安忍俊不禁,其实他们真没把这个事当大事,自家有车真不必麻烦别人跑这一趟。这一趟下来真花不了多少油钱,为这个掰扯,实在不像个样子。
可有人突然这么认真起来,这种感觉是不错嗳!
她给侄女说,“瞧着要下雪了,今儿吃锅子吧。”
季美红应着,自己开车出去买食材去了,买上两条大草鱼,烤鱼之后再涮菜也行。出来的时候就瞧着飘雪花了,“姑姑,要接孩子回来么?”
家里只有尹仪在睡觉,尹重和林清都去上托儿所了。
“你忙去吧!我去接。”季安不觉得非得这么小就总在托儿所呆着。
上托儿所是态度,但接回来叫孩子自由自在,她觉得对孩子更好。
老师在上面教儿歌,林清坐着小板凳,双手背后乖乖跟着老师学。
另一个教室里,尹重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在教室的图书角翻看小人书。别的孩子学唱歌呢,他一个人在后面。
季安隔着窗户看见了,去门口跟老师招了招手,“接尹重。”
老师只笑了笑,就喊:“尹重,姥姥接你来了。”
尹重把书一放,拎了他空荡荡的书包就跑出来了。
季安顺势就给老师请假,“天太冷了,下雪了……暂时先不来了。”
好!都行。
给这边请好假了,这才去另一边接孙女。
一手牵着一个回家!在路上季安才问尹重:“为什么一个人在后面?”
“不想唱歌。”
“在看什么小人书?”
“《三国演义》。”尹重一边蹦跶着,一边念叨:“姥姥,买小人书吧!我看到‘周郎妙计安天下’了。”
好!买小人书。季安又问孙女,“想要买什么?”
“我姥爷……给我买琴。”
季安的手揉了揉孙女的脑袋瓜,“嗯!你姥爷给你买了……琴过几天就送来。”回头给孩子买一架钢琴,就说她姥爷给买的吧。
下班的时候,雪已经到了脚踝的位置了。穿着靴子,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响。
才一转过弯,就见四爷双手插兜正朝这边走,看见自己了才停下来。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