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桐桐却看那老冰糖,“这个是厂里以前发的福利?”
“中秋给发的。一人发了三斤!”
三斤冰糖呢?
“以前也总发……”是你不知道,“这不是给糖厂解决问题嘛!当时挤压了,号召兄弟单位购买。厂里买了就一直在库里放着。反正这几年逢年过节,发的福利都是各个厂里的积压品,但肯定没变质!”
以前做后勤的,这个还是能保障的:保质期是保质期,变质是变质,这不一样。
桐桐想了想就给宋杰打电话,宋杰一看是她的电话就烦:“哎哟!小林总,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宋厂长,我就是想问问……咱厂的库存……”
“嗳!小林总,内部消息,不好透漏。”
桐桐:“……”行!不打听,“我就问问,酒厂原先是不是也有库存!”酒还是陈酿的好啊,这个总不能没有吧。
宋杰嘿嘿嘿的笑,“小林总你要是私人需要,还是能挤出一些的。”
那就是有了!
“这是咱们的招待酒,专用于维护关系!小林总就是不说,也少不了你那一份。”
桐桐:“……”知道留陈酿,却只留着送人?“您就当我没打过电话吧。”
宋杰看着被挂了的电话:这要不是个财神爷,谁受一个小丫头的气。
银耳红枣莲子加了白糖,也还行!就是舍得下料,桐桐说喜欢莲子,然后一碗汤里得有半碗莲子。
田易阳踢了林守道一下,“我说……今年咱回老家过年去!这两年都没顾得上回去。”
应该的。
“叫小晔跟着一道儿。”
也得看人家的时间。
田易阳又催桐桐:“成不成啊?”
桐桐发消息给四爷说了,那当然就行的。
但四爷不能这么跟李翠说!
他把电脑让开,叫金思明去打游戏,然后出去坐在沙发上,挨着炉子取暖。炉子上烤着馒头片,边上放着一碟小咸菜,谁饿了谁就吃呗。
李翠闲不住,拆了旧毛衣用旧毛线编垫子。金子光整理了不少塑料打包带,都是舍不得扔的东西,现在得闲了,也不用看店了,他拿着这个编篮子。
对着灯,开着电视,这是听电视呀还是看电视呀?
日子真不用这么过!
四爷就说:“垫子花不了几个钱,篮子……用的少了。”
金子光手上的劲儿不松,“你跟你哥不一样!你松散的过……那是你能挣来!你哥不能那么过。”
李翠喊大儿子,“又玩去了?你倒是勤快点呀。”
金思明:“……”我还不勤快?他只能停下游戏,“又让我干啥?”
“眼里没活?过了年你都二十了,还当你自己小呀?”李翠指使的老大团团转,“不是年前还想再做一茬糕点么?那豆面啥的,你都用筛子筛过了?”
得!我去,现在就去。
“拿客厅做,厨房冻手了。”
知道了。
案板支起来,打扫的利利索索的,筛豆面。
四爷给炉子添炭,这才说:“我打算明年七月把婚订了。”
李翠和金子光都停下来,“订婚……人家家里要啥?”
“这些我自己准备,不用你们管。”四爷说的是:“但是呢,她那边家里还有四个老人,我想今年跟她回老家过年去,要不然,这一开年就又忙了,回头见面不方便。她家的情况跟咱这边不一样,走的很近。”
“你要跟人家回老家过年?”
嗯。
“人家同意了?”
“应该没问题吧!我俩是这么商量的,她争取了那边父母的同意,那我就跟过去。”
李翠一时还恍惚,但还是赶紧道:“那不能空手去!尤其是家里有长辈……都是长辈,那得准备东西!糕点,咱提前做出来,搬上几箱子。”
“自己做的也不太好看,就是拿着是个意思!烟酒得拿,这显得尊重!好烟好酒,不能马虎。”金子光手上的劲儿更大了,“给饭馆供菜的那个小伙子,他那边有大棚菜……明儿给打个电话,叫你哥专门去一趟!拉些鲜菜。再买些橘子香蕉这些水果,就差不多了。”
“罐头还是得带上。”李翠就说:“买大瓶的罐头……”这还得有乡邻凑热闹,“糖得准备!也不说喜糖……肯定是有喜事,糖一定得给准备。”
“这些不用你管!你先忙你的,肯定赶在你们走的时候,能给你准备齐全。”
桐桐开这么大个越野,后备箱的空间超大,还是塞不下。没办法,只能用老林的面包车。这个车容量大,两家准备的都能拉上。
田易阳主要买的是衣服和鞋,别的带的不多。
桐桐问田易阳:“您跟家里说了没?”说多带一口人回去。
“肯定说了呀!”
桐桐:“……”完了!肯定给家里惊动的不轻。
“那新姑爷上门,菜得硬呀!”林守正指着买回来的虾:“咋样?大吧。”
“比手掌都长,老贵了吧。”
“贵啥呀?我这还寻思没买到扇贝……”
“那啥……回头新姑爷来了,我得来陪酒呀!”
“来来来!都来!来瞧我家新姑爷……老体面了!”
第596章 人生向暖(105)三更
赶在年三十的午饭时间到家,家里满满登登的摆了一桌子的饭,就等着他们呢。
之前林雨耕结婚,四爷来过,认识是都认识的。但这正式上门,待遇当然不一样。关键是家里什么情况,他自己什么情况,哪怕是已经知道的八九不离十了,但还是要亲自问问的。
坐在炕上,腿盖在小褥子下面暖着,奶奶坐在边上一个劲而搓着桐桐的手,“这都到了要嫁人的年纪了?”
桐桐就笑,“不着急嫁也行。”
那得嫁!
电视开着呢,午间新闻上又是酒厂。这不是过年吗?酒厂那边喜气盈盈的,都准备过年了,记者采访职工购买年货的情况,这是符合过年气氛的。
一听是关于她的新闻,就都停下来了,厨房里的人也都进来了,站在门边等着看呢。
电视画面上是个普通的女工,家里割了十几斤猪肉,买了鸡鸭鱼,冻梨冻柿子啥的盆里也都泡着呢。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馅儿都剁好了,只等着包就完了。
“今年这年过的好……这几年都没过过这么丰盛的年了,啥都有。”说着,还专门叫看买的衣裳,“老人、孩子都给买了新棉衣!尤其是孩子,棉衣早短了,去年都该换的……换不起!今年我们这效益好,又有股份,分红也发下来……都买新的。”
“大姐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就是质检员。我爱人在印刷厂,效益也很好……工资、加班费、奖金、分红……发了很多,就觉得日子一下子就有盼头了。”
“家里住的还是炕?炕烧的暖和?”
“暖和!我们林总年终开会说了,今年就给盖集资房,不用我们出钱,从我们的红利里面分批的扣。”
“那来年怕是能搬进新房了?”
“装修完也不一定能住,就是盼着明年能收到新房子,后年能住进新房子。”
“那祝您日子越来越红火!”
“红火!红火!肯定红火。”
记着举着话筒对着镜头,“……我们所在的小区是原本濒临破产企业的家属院,它在改制之后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一段新闻完了,就都扭过脸看桐桐。
杨园瞪大了眼睛:“还给盖房子,分房子?”
“人家本来就有,只是置换新的。”
那这也了不得呀!
燕燕知道桐桐私下不爱说她的公事,就打岔:“婶儿,咱那单位也没说有些房子该给推倒重盖了。您现在是没往筒子楼那边去,我的天呀,住那里真不如住咱农村住着舒服。”
然后话题被转移了,说起了城里大面积下岗的事。
新闻上天天报,但说实话,对农民来说,这种感觉不明显。他们是日子一直这样,无波无澜的,靠天吃饭呗。
说着话,开酒的开酒,取筷子的取筷子,这就能吃饭了。
还没动筷子呢,家里又来客人了。是个个子中等的小伙子,在院门口喊:“是林雨燕家吗?”
啥情况呀?
燕燕都急了,赶紧往出走,两人在门口拉扯。桐桐坐起来看窗外,然后扭脸看田易阳:“这是哪个?”
不是之前说的两个中的任何一个,田易阳自己也不认识。
但是燕燕还是把人带进来了,“……我一朋友,叫吴华。”
来了就是客,先进来吧。
挺普通一小伙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打扮的很本分,拿着本本分分的礼。坐在饭桌上吃饭了,说起来了,才知道他是七区的,父母也是钢厂的,一说起来吧,林守道有点印象。
四爷好像也想起来,“你是不是有个兄弟叫吴放。”
“对对对!我家哥俩,那是我弟弟。”
四爷就看桐桐:“吴放他哥!”
吴放就是那个叫四爷保管杂志那个!他有个叔叔在机关单位上门,曾经出国从机场带回一本杂志。
桐桐就笑,“哦!那就认识了。之前吴放好像跟我们说过,他哥考上中专了,将来是要开火车的……”她说着,还不确定的看四爷:“是有这么一回事吧?”
“有!是读的铁路技校吧?”
“对!我婶儿一家子都是铁路上的,她自己是乘警。后来,我就中专就读了铁路学校,学的铁道机车驾驶……”
四爷又问说:“拿到司机本了吗?”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