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748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桐桐跟着出去,远远的看去,白茫茫一片。她立马喊:“整军。”

  “诺——”

  桐桐一身铠甲,坐于战车之上,未动分毫。

  魏王带着魏国君臣,自城门而出。

  三百步的距离,魏王走的极其艰难。他的双手被绑在身后,上身坦露着,口中衔着玉璧。

  《周礼》中降礼有规定:国君’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大夫需得衰绖,士需得舆榇。

  这个意思是说:国亡,投降之礼,国君应该被缚住,口中含玉璧,赤着上身,行牵羊之礼。而大夫们身着丧服,士则需得携带棺材而来。

  此浩浩荡荡一群人,停在十步之外。

  魏王看向战车上的女子,而后缓缓跪下,口含玉璧,不能言语。

  桐桐自战车下,而后走过去,取下其口中玉璧。

  期间,对方咬住不松口,抬眼跟桐桐对视。

  桐桐要撒手,对方牙口一松,玉璧入桐桐之手。

  此玉璧乃祭祀神器,献出玉璧,乃交出国祚之意!

  魏王道:“魏国亡国之君,率魏国臣民,降大秦。大秦万年!秦王万年!”

  桐桐取出佩剑,将捆绑他的绳索砍断。

  魏王挣脱绳索,边上便有人递上刀刃。他接到手里,又叩首:“亡国之君,可赴死。求秦王赦我臣民之罪!”

  桐桐看着服丧之人,此礼仪为假葬礼,为国君之葬,为魏国之葬。

  不论穿丧服,亦或是带棺木,尽皆表达可死之态度。

  桐桐双手接过其手中匕首,而后才道:“赦尔之罪!赦尔等臣民之罪。”

  “臣可万死,求秦王留我宗庙!”

  “免其死罪,留尔宗庙!”

  “臣谢我王恩典,我王万年——万年——”

第814章 秦时风韵(141)三更

  大雪漫天,桐桐酣然而眠。

  邯郸城中本就有吕宅,四爷在邯郸任事,住回了吕宅。

  温房里暖意融融,铁锅中有莲子银耳雪梨,炖的正是时候。烤炉上花卷被烤的金黄,他用夹子给夹到一侧,放着。腌好的肉在盘子里放着,现烤才好吃。

  桐桐这一觉直至傍晚才醒,一醒来先迷茫,而后看向四爷,又打了哈欠。

  四爷将肉给烤上,说她:“舒服了?”

  这一觉是真舒服!身下柔软,铺的是茵。

  茵乃是一种垫子褥子,专门铺在马车里减震用的,特别柔软。

  这玩意什么感觉呢?

  那词不是说’绿草如茵‘吗?就是绿草地,轻轻的柔柔的,躺上去绵绵软软的感觉,大概就是茵的感觉了。

  桐桐伸懒腰,又张大嘴打哈欠:“舒服。”枕头也是稻糠填充的,比木质的、瓷质的更舒服。

  从被窝里起来,边上的温水端起来就灌了。而后才软踏踏的坐于四爷对面,干脆盘腿而坐。

  案几上有吃的,她先抓了果子,润润喉。

  四爷递了热帕子,她接过去抹了一把脸,又发呆去了。

  “想怎么解决这个贵族?”四爷一边给烤肉,一边问。

  嗯!朝廷里肯定是要吵翻了。分封制与郡县制,该如何选择?

  四爷就说:“废黜分封制其意义不在一统六国之下!”但是呢,周朝是分封制,而周王朝延续了八百多年。

  八百多年,任何事都成了天经地义。就像是《周礼》,不自觉的,大家都在遵从周礼。

  莫说周才亡,便是周亡后的两千年,所谓的习俗去细究,依旧能找到周礼的印记。一代一代传承,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

  好似事情本来就是那样的,不那样的都是错的。

  一如分封制,八百多年都这么过来了,本来就应该分封,凭什么不呢?

  桐桐点头:“所以,秦废黜分封制才像是脑子有大病。谁都不满意!贵族不满意,庶民尚且不懂什么该满意什么不该满意。”

  因着始皇帝骤然驾崩,秦二世而亡!哪怕是汉朝,都说汉承秦制,可再是承此制,它依旧采用了分封制。

  对于秦之所以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觉得秦采用了分封制,导致贵族不满,从而导致了大秦的覆灭。

  四爷将肉翻面,一边忙活一边问她:“在你看来,陈胜吴广这样的,算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在而今意义非同一般。

  四爷真笑了:“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嗯!

  “陈胜有一下属,名叫武臣。此人自立为赵王,陈胜大怒,欲杀之。而他的谋士劝谏他,’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桐桐点头,这都是《陈涉世家》的原话,意思是:秦朝还没亡呢,就杀了赵王极其家属,结果就是招致怨恨,如同再生一个仇视我们的秦朝一样。与其如此,那便不如册封他吧。

  就听四爷又说:“于是,陈胜册封武臣为赵王。而后韩广在燕国贵族的劝说下,自立为燕王;田儋本来齐国王族,后来自立为齐王;甯陵君咎为魏国后人,被陈胜册封为魏王……”

  桐桐:“……”谁记得这么详细,“这不就是,陈胜吴广一起义,周朝时期的各个诸侯国的勋贵后人就跟着起事,自立为王,复国!

  说起来是奉陈胜为’天下共主‘,但其实不还是躲在陈胜身后么?”

  “对!就是如此。陈胜这个你觉得是农民领袖的,他已然被左右了,他没有什么主张,他走的是周朝的老路。”

  桐桐:“……”要是照这么说,“项羽岂不是也走的分封路子?”

  “对!他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四爷看她:“懂了吗?惯性这个东西,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改变的。八百年的印记,那是一朝一夕能抹掉的?”

  桐桐:“……”

  四爷又说她:“你这次是不是俘获了一个叫张耳的?不觉得名字熟悉?”

  桐桐在脑子里扒拉:“张耳?”她想起来,“哦!他呀!”

  此人原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在魏为官。历史上,魏国灭了之后,他隐姓埋名,后参加了陈胜吴广的起义,最初为校尉,还劝说过陈胜册封六国诸侯后裔为王。后来投靠过项羽,又投靠刘邦,被刘邦册封为赵王。

  四爷就说起了汉朝:“秦因何而亡,六国勋贵为何反秦之声那般大,刘邦尽知!若是继续郡县,汉也坐不稳。于是,他继续分封,但也保留了郡县。天子所辖之地施行郡县制,其他诸侯自称’国‘。

  不过,诸侯国面积加起来,与天子所辖面积几乎等同。如此,可保障天子之权利!直到汉武帝时期,削藩并施行推恩令,这才使得政权集中,达到了一个大的稳定。”

  桐桐明白四爷的意思了,他其实是说,历史上的秦朝这一步跨的有点大,事实证明,此举反弹过甚,问题极多。但是汉朝施行之策,却可以借鉴。

  换言之:分封与郡县并行一段时间,化解它。

  四爷又添了一句:“交叉!”

  “什么?”

  “交叉册封。韩国之贵族封地可放在魏国,魏国贵族的封地可放到赵国,打乱它,使其失去依仗。”

  桐桐伸手,四爷便拿了手札递过去。桐桐接过去,抓了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四爷名字边上,而后转身便喊人:“八百里加急,送咸阳!”折子送进咸阳,子时前后,嬴政也起身,从内室往出走:“阿姊着人送来的?”

  蒙毅在外面应了一声:“是!”

  “着人送往邯郸的蜜桔可送到了?”

  “该是快到了。”

  嬴政出去,手札接到手里,一打开却是文渊侯的字迹。

  他又折返回来,打算往书房去。

  一进去,灯已经点起来。

  芈峦披衣添炭火,又取了饼子热于烤格之上,默默的蹲在边上。

  嬴政看了她一眼:“你自去歇息,无碍。”

  芈峦摇摇头,将饼子烤酥脆放在盘子里递了过去,又去热羊乳于大王。她跪坐边上,不知长公主所传书信说的是甚,但见大王正襟危坐,面色肃穆。手持书卷,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看。

  嬴政在反复的看,文渊君在信中,将大秦比作一颗砧接后的大树。

  砧接之术,民间有之!

  有农人因’连理枝‘而得启发,将他木之枝砧接到另一木上。

  公主府中果木极多,阿姊与文渊君将此砧接,甚至于花卉因着砧接,亦有了不同的颜色。

  一说砧接,他便懂其中之理了。

  文渊君说,大秦本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今取诸国,便如同掘六棵大树树根,而后将其枝干砧接在大秦这棵树上。

  砧接过的苗木,需得——缓。

  此时,树叶发黄,树干不长,如同大病一般。需得施肥浇水,小心养护,尤怕雨打风吹。其砧接部位并非浑然一体,太容易折断。

  一般需得数年,砧接之处长为树结,折也折不断时,才能称之为一棵树。

  此种境况,就如一统诸国后的大秦。如何养护此树,便当如何养护大秦。

  养护之法,不能急。水肥多,枝叶壮,创口太脆弱,容易折断。若是水肥过多,则烧死根系,危害整棵树。可也不能不给水肥,水肥若少,久之必病。

  需得处处小心谨慎,悉心养护,使得它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此时再修剪,于树有利而无害。莫说只是修剪,便是砍掉其枝干,树根深千尺,来年发新木,亦能郁郁葱葱。

  嬴政反复读,反复琢磨其中意思。

  文渊君是觉得,分封制推行诸国,怕是操之过急。需得缓缓图之,慢慢改之。

  如此,便有一种情况,那便是诸国施行之法与秦国有所不同。

  文渊君又提出,将其交叉册封。

  手札字数不多,他读了数十遍,回过神来,竟是能听见鸡鸣之声。

  李斯认同郡县制,他愿意主持此事。然则,文渊君之建议,确实需得好好思量。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驳了李斯,此亦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