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若选,我就选一根底浅的,人上进的夫婿!如此,那我便能得一大自在。公婆宠着我,族中敬着我,夫婿不敢欺我。不论婆家娘家,我都可自在随心。有这般日子不过,我非得较劲?
我有太子为兄可肆意,我有太子为夫需得小心翼翼。我敬兄长,兄长自能庇护于我,我有逍遥一生的日子可过,为何要遴选,还得求着遴选。
我若是甄英,绝不会做此愚蠢的决定。因而我断定,甄老夫人认错了!我虽长相肖似甄家三姑娘,但定然不是!我便是不记事,但不妨碍我做决断。”
太后便笑了:好机灵的丫头!
如此这般,是最实在的道理!她便是不遴选东宫,但这并非大不敬!她以太子为兄,多依靠依赖之心,怎么能算是大不敬。
那么问题来了:你若说这是你孙女,她不愿意进宫,那又为何报了她的名了呢?因着公主之女,可省略许多步骤。
比如,并无太监嬷嬷去查验身子,看看是否合适。
直到最后要进宫了,才只叫有经验的嬷嬷看一眼走路,来判断是否为处子便罢了。
甄家是因为有甄英的出身,才直接提了上来。其实,选人很严格。严格到一般出身想进宫,连手脚的长度厚度都有要求。
甄家这个甄贵,若有一比,她算是粗笨的!许多宫婢都比她齐整些。
所以,甄老夫人,现在有个问题:你若说的是实话,是甄英求着遴选的,那此人就不是你孙女;若你说的是假话,遴选之事就是甄家强迫甄英的或者哄骗欺瞒甄英,那此人是你的孙女。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是后者,那:你们真的疼爱甄英吗?若是不疼爱,那你们嘴里那许多关于她的罪责,是真是假,就真的有待商榷!
甄老夫人:“……”
桐桐看着她的眼睛,语气诚恳:“老夫人,您定是认错了。人有相似,巧了而已。”
太子心里可惜:此女聪慧若此,竟是错过了。三言两语,避开了甄贵妃挖的坑,反而反手将了甄老夫人一军。而今,这位老夫人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
王妃杨氏又插话了,她好似在帮甄老夫人:“老夫人,您知道的,我曾给永昌公主做过伴读,听闻三姑娘之事,深觉对不住故人!因而,我心存侥幸,沿河找寻,倒是找来了一些证人……许是能证明眼前之人的身份。”
甄老夫人深觉不妙,太子却说:“哦?王妃既然找到了,那便着人去带证人。”
“世子带着证人就在宫外……”
少卿便遣人去带人,大殿里又陷入了安静。
甄贵妃轻咳一声,笑道:“探花郎从未想过为夫人找寻亲人?”
“找寻过!”四爷坦然道:“沿河而上,在上游的小镇发现有人也打捞到一具女尸,我们高价买走了那女尸身上的配饰,倒是也发现所用绣娘该是同一人,所绣尽皆苏绣!
顺着这条线,去年春,大约就是这个季节,我们夫妇二人南下金陵,寻根朔源。找到过金银铺子,可惜,并不能佐证什么。我们从女尸身上所得金银葫芦,虽金银铺子认出乃是甄家打赏之用。可甄家打赏之人颇多,也对外放赏。并不是只有甄家下仆独有。
再加上,甄家并未有人失踪,不论是主子还是奴婢。而我们所寻绣娘一直没有踪迹,此事便只能不了了之了。
而今,甄老夫人指认臣妻为甄家女,与之前我们所查好似——对上。可臣又如何敢轻信?甄家事从去年驸马府出灵异事端,至今已是整整一年。所有事端,无不荒诞蹊跷!凡是有弊病,转脸便必有个缘故。
臣实不知,今日之事,到了明日又会演变成何等模样。无德者,必有可怜可恕之处; 犯罪者,必有不得已之理由。何为真,何为假,一张嘴而已,竟是分辨不得了。”
一直未曾言语的甄应嘉猛地抬起头来:这才真真是言词如刀!
他在说甄家无法无天,但凡要治罪,总有理由得以脱罪!
太子不由的眯眼看这位探花郎:这是在说孤徇私庇护,以至于没了王法。此不仅在指责孤有私,更是在指责孤擅越皇权!
天子需得无私,可若储君有私,可配为储君?
储君擅越皇权,一言而定生死,擅行生杀予夺之权,有图谋不轨之嫌!
三王爷的手指轻轻的敲着茶盏,隐晦的跟四王爷对视了一眼:这个探花郎,有点讨人喜欢!
第1085章 红宇琼楼(27)二更
太子妃瞥了太子一眼,轻咳了一声,岔开了话题,问说:“探花夫人被救,身上衣物可还在?所得女尸遗物,可还留着?”
桐桐点头:“自然!”说着就朝外看了一眼:“臣妇婢女就在殿外,着她去取便是。”
少卿下令,带了那丫头去取这些物证。
这边人才派出去,证人便被带了上来。来者尽皆小人物,哪里见过这个阵仗。
此时跪在大殿之上,事情的始末便一清二楚。
更夫夫妻指认桐桐就是当晚从河里捞出来的人,他们连当时怎么想的,怎么盘算着捞一笔的事都讲的非常清楚,每一个细节都说了,不敢有丝毫隐瞒。
刘三姑的嘴再是讨巧,在这样的地方舌头也打结:“……做下那等事,有趁人之危之嫌!姑娘出身绝不一般,只看一眼便能知道。因而半是救人,亦是半存私心……可四奶奶待人和气,见过之人没有不爱的!我便将避难所听闻女尸之事,尽数告知了。也盼着四奶奶能找回亲人……这些话句句属实,不敢作假。”
小镇客栈的伙计和捞起女尸的老光棍,指认了四爷:“……是这位小爷打探,买走了东西!当日他与一位女子同行,那女子戴着帷帽,未看清容貌,不知是何人……”
证人把证词说到这个份上,再加上这个探花郎自己也说了,他们夫妇去过金陵,甚至找对了,确实跟甄家有关。
但甄家未报失踪,而去年这个时节,宫里正式册封了侧妃。
所以,人家哪怕心里有数,也不会再言语了。
说话的工夫,取证物的也回来了,一件件的摆在前面,由女眷去看。
皇后看看这些家常之物,秋里所穿如此单薄……只怕以甄家三姑娘的聪慧,便是没了记忆,只看这些穿戴之物也能猜测她必是遭遇了谋害。
船舱是有窗户,可窗户绝不高大。探出头去看景,可行!但若一个人想掉下去,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今看,这位三姑娘身形修长窈窕,可以说这是一年多长高的。可再对比这衣裳,不难看出,前年她的身高也不矮。
这么高的身高,自己怎么掉下去?穿的这么淡薄,探出大半个身子,如何不冷?沿途作病当如何?
况且又是阴雨不断,她许是会淘气,但不是傻!下雨还就探出身子,淋着雨、吹着冷风,在深夜里,乌漆墨黑的时候赏景?
她心知被害,寻根朔源,找到了甄家,知道与宫中有瓜葛,便自此不追查了。
金家子能科举出仕,她便多了一层保命的屏障。
皇后这么想着,便看向太后:您看呢?
太后看向桐桐:“天下无那般巧合,也没有那般多无缘无故便长相相似之人。这每一处巧合凑在一起,这便不再是巧合。”
说着,便拿起那些首饰:“这些……拿去给甄夫人辨认。”
甄夫人说的是甄应嘉的夫人,她每一件都细致的看过:“正是三姑娘所佩戴!姑娘们的首饰自有丫头婆子看管登记,府中内宅账目上亦有。在何年何月从何处购得,皆有记录。”况且,“这耳坠特殊,乃是臣妾娘家给姑娘们准备的礼物……她们姊妹都有。”
说着,便抬头看向桐桐:“英姐儿,当真不记得大伯娘了么?”
桐桐没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抬头问说:“如此说来,可判定臣妇乃是甄家三姑娘。”
少卿朝太子和两位王爷看去,而后才道:“必是如此!夫人乃甄家三姑娘甄英,其母为永昌公主,其父为驸马甄应良。”
桐桐就问说:“那如此,便有案中之案。大人看那些证物,不难看出,我该是被人推下船,此为蓄意谋杀。此案又如何了结?!”
少卿看向大殿中跪着的甄贵:“甄家二姑娘甄贵承认,是她与你推搡之中,失手将你推下。”
桐桐皱眉,“失手?”她问说:“可否请甄家二姑娘与我重演当日之事?”
少卿点头:“准尔所请!”说着,便命甄贵:“你起身,与三姑娘重演当日推搡之情景。”
甄贵站起身来,踉跄了一下。
桐桐没动:“不急,你久跪腿麻,等你缓过来再说。”
甄贵缓了许久,她生的高大丰腴,二人推搡,以她之力,该是极有可能失手将其推下的。
可真等两个人推搡起来,竟是三姑娘背着一只手,甄贵也不能奈何于她,甚至于她反被三姑娘一把推开了。
桐桐问甄夫人:“我与二姑娘年岁相差几何?”
“半岁!虽同年生,然二丫头生辰大你半年。”
桐桐点头,看向上首:“同年生人,年岁相差不大,但我之力气大她许多,她是如何一个人便将我推下去的!况且,推搡已然是动手,我们二人皆不叫嚷么?当日所用是何等船只,船舱之间果真隔音那般好?姑娘所住船舱之外,竟是无人守着?
假使这些都没有,那么,只推搡之事,甄家二姑娘便未说实话!她一人无力将我推搡出去,所谓的失手更是无稽之谈!只能是二人合力,一人捂住我口鼻,我不得呼吸,方无力挣扎,而后才将我扔了出去。
这不是失手,而是故意杀人,合谋杀人!而能帮二姑娘杀人者,能是何人?当时船舱有谁?谁能与甄贵合谋干下此等事?”
甄老夫人:“若不是你……”
“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她们杀人的借口。”桐桐看向甄老夫人,“我便是十恶不赦,自有律法惩处。若因口角,或是别的缘故,使得二姑娘激愤,那也该是她与我的争执!而不是两人一心,将我置于死地。
事该是一码归一码!杀人之案弄清楚了,再回溯为何为杀人。若情有可原,又在律法规定之中,减免刑罚未尝不可!却不该牵三扯四,使得事情一团乱麻。
我即便真十恶不赦,也需得弄清楚,是谁,通过什么手段,用什么样的方法杀了我!而后再来说我究竟该不该杀!我若该杀,酌情减免杀我之人的罪责,此才是正理!
这里是公堂,不是甄家,还请甄老夫人顾念甄家颜面,莫要仗着主子恩典,便扰乱公堂,在主子面前放肆!”
甄老夫人:“……”
大理寺少卿一拍惊堂木,看向甄贵:“在太后、皇后、太子面前编造谎言,此乃欺君之罪。只此一罪,便可斩杀了你。”
“大人!”袁氏抬起头来,见女儿可怜,忙道:“是罪妾看二姑娘、三姑娘推搡了起来,便想去拉开姐俩。谁知拉扯中,不知道怎么推搡了一下,三姑娘便掉了下去!当真是失手!”
“三人推搡,寂静无声?”少卿再拍惊堂木:“好一个刁钻妇人,口中无一句真话!当这是何地?”
当着皇室这么多人的面,推翻一套谎言,再来一翻谎言,全然不顾皇室威严,没看见太子已然忍耐到极致了吗?
你当这三姑娘是与你对质么?非也!她就是要看你狡辩,看你当着太后、皇后与太子的面狡辩。
此等大胆妄为之行,正可说明甄家在江南何等的无法无天。
甄应嘉心里叹气:这又何尝不是逼迫我,必须断尾求生。
于是,他便呜咽出声,跪着转了方向,对着老夫人叩首:“母亲,儿不孝!当着太后、皇后、太子之面,欺瞒便是欺君,死罪!臣不敢对不住君王,只能实话实说。今日之后,臣以死向母亲谢罪。”
甄老夫人面色大变,那边甄应嘉却已经开口了:“臣万死!臣不敢欺瞒君上……”
甄夫人接了话:“此事需得从东宫遴选说起!我们老爷在任上,后宅之事他一盖不知。当日遴选消息传来,老夫人便想送英姐儿去。可英姐儿并不答应,为此闹过绝食。
而后,老夫人便说告诉姐儿,送贵姐儿去,她去京城只是去侍奉驸马。此事才算是作罢!
二姑娘若参选,必是不能过选的!她手脚粗笨,一选便会被退回家中。家中只两位姑娘合适,三姑娘若不去,二姑娘必选不上。
那便只能是三姑娘去,而后二姑娘为媵女。可此事,三姑娘临上船都不得而知!后来,传来消息,信件我们夫妻未曾见到,只老夫人转述,言说三姑娘知道被家中欺骗,便投河自尽了。红梅乃忠仆,追随而去!
家中因此而逼死了三姑娘,她乃公主之女,陛下甥女,家中如何不惶恐。等老爷归来,老夫人说,已经料理好了。需得老爷将家中接触过三姑娘的奴仆料理了。
后宅中,只三姑娘的嬷嬷婢女便有百余人,如何料理?老爷不敢做伤天害理之事,便将人偷偷的放在臣妇的一处陪嫁庄子上。这些人皆知,三姑娘曾被逼迫,不得不绝食求死!”
甄应嘉点头:“后来,又有送两个姑娘入京的船上仆从护卫等,又是需得封口!臣便知事有不对,这才在别庄中审讯,也才得知,当晚并未听到任何争吵之声,甲板上并非无人。只是驸马与袁氏出面,弹压了诸人。
他们虽不知船舱中发生了什么,但可以笃定,没有争吵,未听到推搡争执之声!因此,甄贵所言,尽皆谎言。三姑娘未说过大逆不道之言,当晚未发生任何争吵。
该是二姑娘告知了三姑娘被欺瞒的真相,三姑娘亦表明进京必要找一公道。二姑娘怕三姑娘断了她的前程,与前去探望她的袁氏一起,将三姑娘和红梅先后推了下去!致使三姑娘重病,几乎丧命;使得红梅溺死于河水之中,埋骨他乡。”
甄应嘉再度叩首,额头重重的磕在地面上:“此案,袁氏和甄贵故意杀人,驸马甄应良包庇善后,臣之母为隐匿儿孙至亲之罪,才……才……”
他泣不成声:“臣甘愿代母领罪,求看在臣母年迈……饶臣母一命吧!”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