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油爆香菇
赵奉来得有些晚了。
最重要的是——
沈棠揉着眉心轻语:“大义与公肃他们是穿一条犊鼻裈的过命交情,公肃拜少师,礼部尚书兼领军器监,善孝监察御史兼领太常寺……若是再让大义拔得头筹,这就不是重用他们,是将他们架在火上烤了,说句‘捧杀’都不为过,日后不知要招来多少记恨和明枪暗箭。于情于理,不能这么做。”
褚曜闻言,心中满是欣慰。
“主公思虑周全,这确实要考虑进去。跟待都城相比,大义更喜欢盯着边境。既然这是个烫手山芋,主公不如自己领了?”
沈棠:“……这我倒是没想过。”
其实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她帐下能担任的三员武将,各有各的问题,推出去都不合适,而她自己都符合。
解决了头名,剩下的就简单了。
褚曜道:“兵制,主公打算如何?”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
主公没在昨日顺势安排,其中定然是碰到了麻烦,一直举棋不定。但刚刚又发愁褚杰和魏寿二选一,应该是有些眉目了。褚曜猜想没有错,沈棠还真有了大致的计划。
沈棠道:“我此前看了不少的情报内容,哪一种都割舍不下,各有优劣……”
说着她找出一本写满笔记的书简。
褚曜一目十行,看了十几息才合上。
沈棠继续道:“出身大族的武胆武者都有自己的私兵部曲,于康国而言是一颗颗没上保险的炸弹,随时都有炸开的可能。他们或许危及不到整个康国全境,但地方的小摩擦却不可避免。两个村落都能因为一口井,将仇恨延续上百年,时不时械斗,更何况逞凶好斗的武胆武者?一旦结仇就会动手,一旦动手就会将事态升级。一方找亲朋旧故助阵,一方找族老乡亲加盟,打着打着就会失控。私兵部曲要想办法慢慢取缔……”
褚曜却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毕竟,以往任何一个强大国家都不曾这么做,倒不是国主不想,而是武胆武者这个群体很难被约束。越是压迫,他们越是反弹。将他们逼急了,聚众起兵,杀入王宫让国主血溅朝堂,这也不是不可能。褚曜眉眼间浮现忧色:“此事,当徐徐图之啊。”
“主公又为何突然萌生这一念头?”
沈棠道:“不是突然萌生的,是一开始就有的。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让这个世道和平下去。可否让所有人都赤手空拳?一人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这种情况对于两方势力交锋并不适用,上位者博弈从来不看底层军士死伤,他们只要打胜仗就行。”
她认真道:“真正的和平,只有所有人都惜命,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才会降临。换而言之,当任何人都身处死亡危机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生命的美妙。”
褚曜觉得主公这话有些怪异。
但他又不得不赞同这点。
只是,主公的假设无法转为现实。
现实是武胆武者不会轻易抛弃自己的权利,触碰他们建立私兵部曲的合法性,便是与整个武胆武者作对。沈棠闭眼揉了揉几天没睡觉而发胀的脑袋,一双微凉的手轻重适宜地按揉,极大缓解不适感,她道:“临战征兵或者募兵,入伍皆是青壮,战力是有保障,但国家军需开支太大,风险也高,一个不留神便会让地方豪族趁虚而入,拥兵自重。回头敌人没打掉,自己人先亮刀子……一旦地方私兵成了气候,下一步……”
沈棠没有继续往下说。
本来出身好的武胆武者依靠家族豢养私兵部曲就够让人头疼,若是临战征兵,相当于给他们递上名正言顺扩张的借口,野心旺盛之辈哪里会错失良机?这也是贼星降世两百多年,始终没出现真正大一统国家的主因之一——大环境对有野心的军阀太有利。
说起来,她自己也是标准的军阀。
褚曜轻声道:“可以选择稳一些的。”
沈棠答道:“稳定一些的,兵农合一的府兵是稳,康国军需支出压力也小,但问题也大。若在各地建立折冲府,日后边关战事频发,调兵过于费时,也耽误军士农时。”
府兵就是农闲时训练。
无战事耕种,有战事上战场。
边关作战很少能速战速决。
特别是碰到北漠这种不要脸的混子。
你气势盛的时候窝着不动,你稍微懈怠就带人过来骚扰,你一反击就逃之夭夭。只要没被抓到剿灭,北漠就敢一直这么“挑逗”,强行拖延战局,拖到拖不下去为止。
纵观北漠数百年间数十次南下作战,基本都是这套路,甩不掉又打不死,烦人!
一旦被调去的府兵陷入长时间拉锯战,势必导致农田荒废。若朝廷这边的补给安抚跟不上,时间一长就会军心涣散。军士作战敷衍或者干脆临阵脱逃,那也常见的。
府兵基本是自备武器干粮军服。
不吃朝廷的粮饷,虽然能减轻军需开支压力,但人家也有底气不配合。最重要的是,这一条件就限制了贫农出身的军士。去当府兵的,家境基本都比较殷实富裕。
沈棠研究过采用过府兵制的国家。
不断总结他们的利弊得失。
这也是她一直举棋不定的主因。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若要采用它,就不能忽视它的问题。
沈棠:“我的打算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良,入伍士兵可以退伍,满足年限就可以退,恢复成普通人。士兵阵亡必须慰问抚恤,人心不能凉,地方这块必须及时……”
那几个采用府兵制度的国家也有抚恤士兵家属,只是王庭日渐慵懒,地方这边人事懈怠。阵亡兵士家属都收到消息了,地方这边还没派人去慰问,人心如何能不凉?
收买人心也是有讲究的。
这一块,沈棠肯定要死抓。
褚曜:“退伍?”
沈棠理所当然道:“自然是退伍,五六十岁的普通人上战场,那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各地折冲府都要保持青壮战力才行。”
年龄适合的入伍训练,年龄超标的退伍,去种田也好,去做生意也好。若是日后有了战事,战场打到康国境内,这些人也能迅速集成战力,总比普普通通的庶民好点。
她道:“折冲府除了自有的耕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王庭还要给予一部分军饷。此举也能加强军士对康国王庭的认可……”
褚曜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若无战事,持续招募青壮入伍……”采用府兵制,分给折冲府田地,他们自己就能自给自足,主公还要增加军饷……唉,户部那边听了,怕是要发出尖锐爆鸣音哦。
而且,府兵日常也不都是训练和耕田。
褚曜担心道:“会不会太浪费?”
沈棠问:“你的意思?”
褚曜:“例如,可以参与工部……”
沈棠摇摇头:“这也不太妥当。”
褚曜闻言却是不解:“如何不妥?”
主公是不是忘了此前怎么利用赵奉及其部曲,以及之后用武胆武者大搞建设的?
沈棠也想到了这一层。
笑道:“性质还是不同的。让人干活就得给人钱,折冲府的田和额外军饷,买的是府兵的本职。本职就是耕田和打仗,超出这两项职责范围的活,要支付该有的报酬。否则的话,无战可打的军士成了什么?免费的苦工?什么脏活累活都能找他们去做?”
久而久之,哪个大臣要修个园子,哪个勋贵要搞个花园,哪个地方要建个游乐场……难不成都让他们去吗?美其名曰,反正他们没仗打,干吃军饷,闲着也是闲着?
“时日一长,谁还想入伍当兵?”
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很畏惧标签。
一旦跟“苦力”、“低贱”等标签联系上,日后想征兵都无人应征了,因为大家伙儿一听到去当兵就觉得是给人当苦力。耗费体力、吃尽苦头,还没多少收益和尊重。
“主公的意思?”
“要给人钱,也要给人尊重和荣誉。”沈棠闭眸思忖了片刻,再睁眼,低声道,“回头在礼部这边再加一个部门,专门跟民间宣传军士。让庶民不再畏惧军士,甚至是爱戴。同时也要约束军纪……如此,当军士享受到荣誉和爱戴,自然会悍勇无畏。”
主打一个双向奔赴!
感情看似缥缈,但也很有力量。
褚曜想起来一个要命的问题。
“国库够用吗?”
沈棠表情一僵。
“节衣缩食也要供上!”
不管自己怎么做,自己都没钱,那她还心疼钱作甚?自然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啊!
沈棠并未准备在各地都设立折冲府。
临战调兵太麻烦了。
以国境线为准,在边境画出几个位置。
“这几个地方设立大的折冲府,主要用兵方向是国境边关。其他地方设立小的折冲府,主要用于镇压地方。围绕王都这一块,也设立起来,兵力用于保护王都……”
王都附近还有禁军,也就是她的亲兵。
安全方面来说,还是比较稳的。
“目前打算设立七卫……日后若能开疆拓土,增至十二卫或者二十四卫都行。七卫负责各地折冲府,每卫又设一名大将军……无晦,你说七卫的名字怎么取才好?”
“北斗七星?”
第924章 元凰五年(下4)
沈棠仔细品味。
“天枢卫、天璇卫、天玑卫、天权卫、玉衡卫、开阳卫、瑶光卫……这个名字倒是挺好听的。”她又抬手拿出一份名单,上面写着帐下一众武将,后边儿还跟着各自的实力、军功、威望、武运……沈棠又将这些数据做成简易的数据图,看着清晰明了。
她看着名单沉思了许久。
褚曜始终安静坐在一侧等候。
直到沈棠将名单放下:“暂时拟定,让褚杰担任天枢卫大将军,共叔武为天璇卫大将军,魏寿为天玑卫大将军,天权卫交给白素,玉衡卫交给赵奉,开阳卫交给云策和鲜于坚,最后的瑶光卫交给荀定。每卫大将军各有两名副手,让他们自己举荐吧……”
这些都是她深思熟虑之后的。
云策和鲜于坚两人根基太浅了,完全是底层出来的武将,本身也没私兵部曲。
若不考虑他们师门问题,二人完全可以当做心腹培养。奈何因为师门跟众神会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沈棠出于谨慎,不能让他们分别统帅一卫,但她也不能因为这点儿问题,便辜负二人付出,特别是鲜于坚——他跟随自己的年头在一众武将中间算前三,自己也不能亏待。思来想去,将他们师兄弟放在一卫,谁主谁副都不会有意见。
白素是目前除自己之外,实力最强、资历最深的女性武胆武者,理应占一卫。
若非女营能扛大旗的没有,七卫之中至少要留两卫给女性将领。不过,沈棠不着急,她打算将鲁继等人安插到其他卫,日后提拔上位也名正言顺。唉,徐徐图之吧。
褚曜问道:“徐文释呢?”
论资历,徐文释也不低。
沈棠摆摆手:“他年纪还太小了。”
上一篇: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