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下,让朕来 第1706章

作者:油爆香菇 标签: 穿越重生

  “今日给个准话,给不给出城!”

  守将面无表情:“任何人,不得出!”

  有人根据马车上的标志认出男子的身份,这不是就是宁氏的老太爷,宁侍中的父亲?

  呵呵,守将也认出来了。

  所以他现在不敢轻举妄动。

  生怕将这老东西刺激到了自尽于此。

  “让宁图南出来见老夫,老夫倒要问问她究竟几个意思!她非得赶尽杀绝不成?”男人环顾一圈,身后马车走下来一群老弱妇孺,他缓和道,“老夫体谅她不易,不欲为难,可这满府老小毕竟是无辜的。她要留,老夫舍下这条性命陪她,但希望她顾念几分血缘亲情,好歹给她子侄留一条活路,这难道也不行?”

  守将手指不耐烦地摩挲剑鞘刻纹。

  想着四率府的人怎么还不过来收拾场子。

  这老东西继续口无遮拦下去,不知要闹出什么大事,但自己要是众目睽睽将人杀了,民间舆论根本压不住,还会继续引发恐慌。这口锅,他不想背,只能内心祈求老天爷了。

  随便来个谁将这口锅背下吧。

  “母亲政务繁忙,阿祖也不是不知。”

  薄衣少女从人群出来,端得是神清骨秀。

  年龄介于少年人跟青年人之间。

  男人微微眯眼,认出这是十几年不见几次面的外孙女,他认得出来是因为少女长相糅杂了父母优势,即便还未弱冠,这副模样已经能让人瞧了都要赞句仙姿玉质,风骨无双。

  “家丑不可外扬,阿祖不如随孙儿先回去,有什么事情是一家人不能好商好量的?”

  一句话便将事情定性为家丑。

  至于是什么家丑,外人猜去吧。

  男人怒目而视:“哪有小辈说话的份?”

  刷一声,利剑出鞘。

  男人身边家丁还未反应过来,人头已经滚地,鲜血喷洒少女鞋面,染红素白裙摆。她抬起冷淡眉眼,直视倏然瞳孔细颤的男人:“城门关闭,尔等聚集于此便是犯上作乱!”

  “犯上作乱者,杀无赦!”

  她一手提剑指着窝在伯娘怀中瑟瑟发抖的表兄弟,不顾众人铁青脸,举起一枚令牌。

  守将心中大喜,痛快抱拳半跪。

  “阿祖慈爱,莫要逼迫孙儿。”

第1467章 解决之法(下)

  男人几乎要气笑了。

  现在究竟是谁在逼迫谁?

  他横剑颈上都换不来一丝丝动容,宁图南自己不出面,反而将独女推了出来跟外祖父对峙。他几乎肯定,自己这把老骨头今天自尽于此,结果也不会是城门大开而是身后宁氏老弱尽数伏诛,血流成河。念及此,握剑右手不受控地颤抖,心中愁肠百结,唯有叹息。

  论心狠,他确实比不过宁燕。

  他也想不到幼年伏在他膝上糯糯唤“阿父”的孩子,有朝一日会将他逼到这个地步。一个建国才十来年的国家,谈得上什么感情?一份高官厚禄,称得上什么留恋?竟能让宁图南放弃亲人、放弃家族、昧着良心送血亲去死?何其冷血、何其无情、何其让人痛心!

  纵观乱世千年,国家灭了建,建了灭。

  过于频繁而显得廉价,如何比得上血亲?

  “阿祖,还请三思。”

  外孙女的声音如鬼魅如影随形。

  男人叹息一声,这一瞬肩膀都佝偻了好些,仿佛被无形力量抽走了精气神。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放下剑,收剑归鞘。守将见状也彻底放下悬吊的心,男人真要死了可就完犊子。

  万幸,老东西还有几分理智。

  “近来城中有贼匪作祟,为保阿祖与几位兄弟姊妹安全,便让孙儿亲自护送回府吧。孙儿也许久没见阿祖了,甚是想念。”爷孙二人正好借着机会共聚天伦,好好促进感情。

  男人视线似要透过少女看到她母亲。

  唇角冷哼,转身上马道:“打道回府。”

  四个字像活生生从他后槽牙挤出来的。

  明眼人看得出来,经此一事,他与宁燕之间的父女感情所剩无几。哪怕这一劫过去,两家也可能断亲,老死不相往来了。少女翻身上马跟上,她带来的兵分列两侧紧紧跟上。

  武卒披坚执甲,让围观群众不敢吱声。

  他们哪里敢顶风作案啊?

  地上那具无头尸体就是前车之鉴。

  宁氏上下一个不剩被送回去,暗中怂恿促成这局面的官员高门噤若寒蝉,惴惴不安。

  他们怕死了。

  怕宁氏父子会将自己供出来,怕宁燕拿他们开刀震慑有心人,怕主上回来秋后算账。

  “这对父子当真是废物,被宁图南吓唬几句就逼回去。一个是她父,一个是她兄,哪个身份不能借题发挥?宁图南有胆量当街弑父杀兄吗?”说白了还是吓唬,气势上压迫。

  宁氏父子气场就弱了一截。

  “是啊,错失最佳冲关的机会。”

  他们想看到舆论闹大,倒逼宁图南松口。

  宁氏父子不牵头,他们想借题发挥都不行,一时不知多少人愤恨捶桌,对宁燕行为咬牙切齿:“城中疫病严峻,宁图南不肯放人就是不给吾等活路!有生之年,此仇必报!”

  宁氏宅邸。

  少女笑眯眯将一群亲戚送回老家。

  附近也没围观群众,外祖跟大舅脸色不善,她不想留下来自讨没趣,拱手便想告辞。

  “呵呵,人前说得天花乱坠,人后翻脸不认。这会儿没了外人,你演都不肯演了?”

  面对外祖的冷嘲热讽,少女实话实说道:“阿祖也不想见孙儿,孙儿不想讨没趣。”

  “好个倒打一耙,好赖都让你说了。”

  男人捂着胸口险些怒急攻心。

  一侧大儿子抬手扶住老父,对少女这侄女千万个不满意。这份不满从上一代开始的。

  家中人丁不算兴盛,早年夭折好几个,活下来的女儿更少,他作为兄长一开始很喜欢妹妹宁燕,兄妹俩也曾亲密无间,自从宁燕跟着弟弟们一起在族学启蒙后,他从宁燕身上收获的情绪不是纯粹兄妹温情而是压力与自卑。

  父亲的赞许都是给宁燕的,失望都是给他的,偶尔还夹杂几分恨铁不成钢。他头悬梁锥刺股,一天只睡两个时辰也没宁燕随手翻阅几眼记下的多。夫子的戒尺,父亲的罚抄。

  少年时期无数苦闷时光发酵腐烂成心魔。

  他对宁燕从引以为傲扭曲成埋怨。有爱也有恨,爱恨交织让他无法排解宣泄——一个迟早出嫁的女儿何必这般优秀?又何必让他这般难堪?冰雪聪明的妹妹会看不懂他处境?

  理智告诉他不该怪宁燕,他应该怪自己平庸,他应该怪父亲将宁燕当成磨砺宁氏男儿的磨刀石——但,自我剖析本就不是易事。多少人用了一辈子也无法承认自己就是废物?

  他不肯接受现实是人之常情。

  人到中年,他以为自己能逐渐看淡。

  却没想到他的儿女也生活在宁燕独女阴影之下,从学院再到入仕,前者屡试不中屡战屡败,后者平步青云就跟呼吸简单。同僚偶尔投来意味深长的打量,每一眼都让他窘迫。

  似乎每个人都在问他——

  为什么放着这门煊赫亲戚不走动?是不想走吗?人家指缝漏点资源都能让人鸡犬升天吧?宁氏得多亏待宁侍中,才让宁侍中跟娘家井水不犯河水?宁氏有如今是自作自受喽?

  他受同僚阴阳怪气,他夫人出门赴宴也被好事者旁敲侧击,每句都能扯到宁燕身上。

  夫妻俩这些年受到的气一天一夜说不完。

  他被打击出免疫力了,但他夫人跟宁燕这位小姑姐没咋打交道,憋着一股气不服输,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在鞭策儿女一定不能被宁燕女儿压到无法翻身,他看着又心累又憋屈。

  儿女每次下学回家,一家子的苦瓜脸。

  因此,他对侄女没好脸。

  今日之事让这份不喜呈指数增长。

  他抿了抿唇,道:“你回去转告你母亲,此番也不用太得意。不论城中疫病能不能遏制,她今日举动都会树敌无数,朝野上下皆是仇家。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舅父也说是贼,哪有官怕贼的?”

  “好,好一个牙尖嘴利。”听到自己善心提醒被少女讽刺回来,心中火气更旺,羞愤道,“那我就看看,她宁燕拿什么平息事端。”

  少女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呛,不由软下几分态度——说起来,阿祖跟舅父也没想着自己逃命让母亲为难,只求将子嗣老弱送出去,自己留下给母亲一个交代,这份心是不错的。

  只是——

  母亲没法承受这份好意。

  少女解释,肯不肯听就是他们的事。

  “庶民恐慌求生是人之常情,但阿祖舅父,你们不同。母亲深受天恩监国,舅父是朝中官员,不管自己人有何龃龉,但在外人眼中仍是一体。宁氏在康国风雨飘摇之际,不思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反而先人一步将亲眷送出去逃难,这让底下庶民知道,让朝中百官知道,必引沸议,更叫无数人寒心齿冷……这世上没有光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道理!”

  文武官僚是康国这艘大船最大受益者。

  他们的家眷也跟着享了福。

  自然,遇见事也当仁不让做表率。

  也别说没享受多少好处,国子监下设公立书院有多少官家子弟?他们入学难度跟寒门出身子弟一样的?考试门槛一样,考前接触到的信息也一样?康国这十多年的安逸,他们没享受到?没道理天灾来了就能拍拍屁股跑的。

  “这些道理不懂没关系。”

  四率府兵马已在门外候着。

  少女道:“刀剑会让人懂的。”

  道理说不通,她也略懂一些拳脚功夫。

  撂下这话,也不管外祖他们有什么反应,拱手告辞,转身离开。直到身后远远传来一声沉重叹息:“痴儿,你们连死也不怕了?”

  少女微微仰头看着湛蓝天幕。

  道:“父亲死的时候,应该没怕过。”

  拥抱理想而死,死便不再是一种恐惧。

  殉道只是摧毁肉身,但精神能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