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第4章

作者:荔景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但在宗法制盛行的古代,“姓”可比血缘重要,只有男性才能传承姓氏。所以无数家庭宁愿去过继一个旁支的儿子甚至是没有血缘的男孩作为继承人,也不愿将家产传给女儿。女儿一旦出嫁那就成了别家之人,而不再是自家人。】

  【武皇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其实是在宗族父权制的基础上行使母权掌管江山。所以相较于杨坚等权臣篡位,武皇的篡位更加不容易也容易。】

  【如果武皇是男性权臣,且不论她有没有机会掌握大权,她要是篡位的话那可真就是改朝换代了,到时候拥护李唐的大臣肯定会跟她殊死一搏。】

  【但她身为皇帝母亲想要掌权就不一样了,且不论之前已经有无数的掌权太后,哪怕她想登上皇位,不少心系李唐的大臣只觉得老太太就是想玩上一玩,等她百年之后皇位还是会传回她的儿子,也就是李家人手上。】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大家可真别以为他们全都是李唐忠臣,诚然部分臣子是真的感怀大唐三代帝王,但部分人本质还是因为利益关系。毕竟他们其实是李唐的高官,祖先是和太宗陛下一起打的天下,若真被武家取而代之了,他们的利益还能得到保障吗?武三思等人可是跟高祖、太宗毫无关系啊!】

  朝臣们脸色越来越差,特别是出身门阀世家的朝臣们更是气得红了脸。

  虽然天幕没有点名,但面对这天降异象他们本就心虚。

  一开始也就罢了,等着老太太玩够后还政于李家算得上是拥李一派的共识。

  然而天幕将部分人一直不敢宣之于口的隐秘内心说出来后,他们便彻底绷不住了。

  他们想张口辩白几句,又发现此时还是武皇当政,要真说出自己是拥护李唐复位的纯臣,这岂不是找死?

  于是一时间进退两难。

  武皇将堂下朝臣们的神色看在眼中,心中轻笑。

  朝臣们说惯了仁义道德,纲常伦理,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圣人了,也不过都是些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她还是太仁慈,杀少了,才让他们敢继续沽名钓誉。

  不过狄爱卿倒是神色如常,他倒是真感念旧主,关怀苍生。

  可这样却是更让她难受,她就不懂为什么那些个真有学识之人都对李唐年年不忘,为何就不能效忠她大周呢?

  明明她也有识人之明,愿意提拔能臣,给于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天幕说她女子之身让她篡夺皇位容易也更不容易,但武皇觉得还是不容易多些。

  毕竟篡权的能力能靠着努力提高,她不觉得自己办不到,但长久以来对女子的偏见却是她也难以撼动的。

  武皇叹了口气,继续望向天幕。

  上天既降下异象,又对她多有怜惜,不知能否告诉她破局之法?

  【武皇也明白这一点,但却不甘心,传回给儿子那她建立的武周国祚就此断绝。哪怕她将儿子们改姓成了武显、武旦,但她比谁都清楚等她一死,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姓改回李。】

  【所以武皇登基后迟迟不肯确立太子,还想搏上一搏。于是她提拔了武三思,武懿宗等人,不仅将他们封王,还交给了他们数项军国大事。】

  【如果武家中有人能有太宗之才,让天下归心,武皇传位武家之人还有这可能。但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他们不仅没什么才能,干出的事也一个比一个抽象,我一直觉得武皇没有这几个废物亲戚说不准皇位能坐得更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儿女们祭拜母亲是天经地义,又有几个侄子会祭拜姑妈呢?更何况武皇与武家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武三思、武承嗣两人的生父更是间接死在了武皇之手。】

  【所以最终武皇也看清了朝中态势,于是在圣历元年,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武皇终究还是召回了被流放的庐陵王立为了太子。】

  原本觉得自己又有了希望而兴奋起来的武三思顿时一张脸羞得通红,这个天幕凭什么这般说他们?

  他们武家人不行,那老李家的李显、李旦又好到哪里去呢?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武皇彻底妥协,放权给李唐一派了。她可以在死后还政李唐,但却不愿意现在就愿意手中的权力就被人分走。】

  【男帝们向来运用外戚搞平衡,武皇是女帝那就更加的简单粗暴,她决定提拔自己的男宠替她监督朝臣和皇子皇孙们,于是控鹤监成立,由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管理。】

  【只可惜武皇并不像汉武帝那般好运,她的男宠们也是废物,而且还野心颇大,两人利用武皇宠信大力排除异己,残害忠良,甚至于李武两家之人都要低上他们半头。】

  【而这时发生了一件事,长安二年,张家两兄弟告发皇孙李重润和郡马武延基私下对他们两兄弟以及武皇的安排多有不满,武皇而后赐死了两人。】

  【李重润和武延基于朝堂而言分量并不重,但身份却很贵重,武皇能因为二张杀掉自己的亲孙子,亲侄孙,又何况其余人呢?】

  宴会上的人都是神色顿时巨变。

  他们不仅震动于两个皇亲贵胄就被这么轻易处死,也同时意识到这件事后朝堂中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第4章

  李云乐心头一惊,大哥李重润竟还是被二张兄弟诬告至死了!

  难怪她180度大转弯,改变自己的主意。

  其实刚穿来时李云乐对李显一家并没有多少感情,只单纯地想要摆脱自己被杀的命运。

  甚至起初在襁褓中的她看到刚被贬房州颓废的一家人时,她心中还有些无语地感叹一家人这样难怪在最后会输了个彻底。

  然而这一家人却又是皇室之中真正有家人之情的一家。

  李显自不必说,就如同历史中的那般慈父中的的慈父。

  韦氏虽更加严厉些,但对几个亲生孩子却也是万分疼爱的。

  李重润也是一个慈爱的好大哥,对弟弟妹妹们很是照顾。

  至于李仙蕙,她只比自己稍大,但却很有身为姐姐的自觉,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妹妹们。

  而且他们大概是怜爱自己还没出生就被流放从未过上好日子,又是幼女,所以更是宠爱自己。

  人心都是肉长的,李云乐上辈子还是个孤儿,渐渐地就将他们视为了真正的家人,而她的目标也从避免自己被杀变成了避免李显一家被杀。

  于是回来洛阳之前,她再三嘱咐李重润哪怕是私下无人时也不要跟别人评说武皇以及她男宠之事之事,毕竟隔墙有耳。

  她还跟李仙蕙提议若她也不愿嫁给武家人,就跟她一起出家当女冠好了。

  然而李仙蕙却对武延基一见钟情,非君不嫁。

  李云乐心中暗叹,两人竟是真爱,难怪历史上李仙蕙会因丈夫被赐死后郁郁而终。

  于是她只能转而委婉提醒李仙蕙提醒自己丈夫不要随便说话,小心祸从口出。

  两人虽有些不解,但都郑重地答应了下来。

  李云乐本以为有她的提醒,两人应当是能避免这一遭。

  然而虽然晚了一年,事情却还是发生了。

  这是纯粹的二张兄弟诬告?还是历史惯性终究会发生?

  不对,这件事的重点不在于他们是否非议了二张,而在于武皇怎么想。

  朝中进谏二张兄弟的臣子那般多,也没见武皇处理多少臣子,武皇更不会像某些人所想的那般为了两个情人出气所以逼死了自己的孙子。

  她会对李重润和武延基重拳出击是因为她觉得手中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在借机敲打两家。

  而她自己经此一遭也看透苟着是没用的,一退再退只能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肉,想要保护家人只能斗争夺得皇位。

  *

  身为被逼死的当事人李重润、武延基更是被吓得不清,身子都不可抑制地颤抖了起来。

  李重润心中还很不可置信,有了妹妹的提醒,他回到洛阳后哪怕心中对二张及朝政再怎么不满也不敢议论半分。

  这肯定是诬告!

  然而他虽不是顶尖聪明,此时也意识到事情的根源,武皇认为他们对二张的不满其实是对她的,所以才会下重手。

  所以现在不是害怕或者攀扯二张兄弟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向武皇表明他们的衷心。

  于是他当即跪倒在地,对着武皇磕头道,“您能让我们重归神都就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重润和家人又怎么可能对陛下的安排有半分不满?这其中肯定有误会!还请陛下明鉴!”

  一旁的武延基被自己的死讯砸得有些懵还没有回过神,但见到李重润都已经跪了下来,他也下意识地跟着跪下。

  在武皇身旁伺候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听着李重润的话后脸色更是灰败。

  李重润全程没提他们,却更加衬托出了是他们诬告了两人。

  如今控鹤监才刚成立,张家两兄弟自然也不像日后那般胆大,虽然也已经开始卖官卖爵,但到底还不敢不将朝廷重臣和皇子皇孙们放在眼里。

  然而眼下天幕却爆出了他们未来会更加肆无忌惮,早就看不惯他们的朝臣们肯定更会借机逼迫武皇处理他们。

  而他们这一出导致了武皇的孙子和侄孙死亡,她又真的不会心生芥蒂吗?

  二张兄弟顿时也跪倒在地,“陛下,臣对您可是忠心耿耿,决计不敢陷害皇子皇孙,构陷忠良啊!这定然是天幕在诬陷我们!”

  朝臣们这时也反应了过来,他们自是不想这么放过二张。

  一向直言敢谏的凤阁侍郎魏元忠更是言辞激动道,“陛下,天幕已经言明这二张兄弟乃奸诈小人,臣恳请陛下严肃处理两人,关闭控鹤监,也切莫再亲近这等小人。”

  随后无数朝臣们都站了出来,齐声请求武皇处置二张。

  武皇听着众人的话,神色依旧平静,但那双眼睛却越发明亮。

  她并不意外天幕中自己的处理,当她觉得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时,孙子和侄孙的命又算得上什么?

  控鹤监是她用来节制外朝的工具,肯定是不能关闭的,不然她的皇位直接还给李唐好了。

  只是二张兄弟是不能够留了,不仅因为天幕的剧透,也因为这两人显然后来已经野心大到想摆脱她的控制,不然不会胆大到直接对她的孙子们下手。

  她需要的是听话的刀,刀如果开始噬主自然要毫不犹豫地舍弃。

  而且天幕会提起这件事,显然是其导致的结果很是严重,甚至出乎了她的意料,她自然得通过处理二张平息满朝的愤怒。

  须臾间武皇便已经想好了处理方案,却并不着急宣布,“安静,吵起来像个什么话?这些都等天幕结束后再处理!”

  这话一出,碍于武皇的威势,所有人闭了嘴,只是心中猜测不断。

  臣子们怀疑武皇是想继续袒护二张,毕竟从前武皇就数次对他们告发二张败坏朝纲视而不见。

  二张兄弟也心生武皇要保他们的希望,就像是曾经那样。

  然而在触及到武皇冰冷的目光时,他们心中的希望又瞬间掉落。

  完了,武皇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此刻他们只希望天幕播放的时间能够长一些,又或者爆出更大的猛料能祸水东引。

  天幕仿佛听到了两人的心声一般,话题终于转回了政变。

  【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拥李派臣子对二张的担忧越发严重,也越发的不信任武皇。他们本来觉得既然武皇已经确定李显为太子,年纪又大了,等着和平交接就好。】

  【但如今他们却觉得谁知道武皇临老了还会做出什么事?万一真把自家儿子孙子都杀了个遍,传位给武家怎么办?所以最保险的还是逼迫武皇提前禅位!】

  【彼时狄仁杰已于两年前去世,但去世前却举荐了一批李唐派的臣子进入到了帝国的中枢,而他们都在政变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一瞬间跟狄仁杰交好且被举荐的李唐派臣子们顿时瑟瑟发抖,不是说好的是光宗大帝一手主导的吗?怎么开始曝起他们朝臣的料了?

  而被天幕点名的狄仁杰却是站得笔直,仿佛天幕根本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没有预告他的死期。

  二张则是心头一喜,抓紧机会道,“陛下,狄仁杰和他推举之人保藏祸心,臣请戴罪立功,为陛下捉拿那些反叛之人!”

  御座上的武皇的神色却依旧波澜不惊,仿佛一点不惊讶狄仁杰所为。

上一篇: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