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胖柑
看到师傅独自一人,吴志海快走两步,说出了自己一直担忧的问题:“师傅,你上次在电话里不是说来了就不走了吗?怎么只带了那么一点行李?”
“我自己也才发现就这点行李,来了再买就是。”陈锦莹笑着说。
“这样啊!”吴志海总算放宽了心,“宿舍安排好了,和一个北京来的姑娘合住。要是觉得不适应,到时候我再给您换。”
“听你的。”
吴志海看见老两口下来,陈锦莹说:“走吧,让我爸见识见识,有胸襟、有气量的饭店老板是什么样的。”
两人迎了上去,一同坐车前往浅水湾的宁宴。
这会儿岳宁正在宁宴后厨处理那条青衣鱼。两三斤的青衣鱼,清蒸即可;可这条是几十斤的大鱼,鱼头便成了宝贝。
市场上把所有蓝绿色珊瑚鱼都叫成青衣,实际上只有这种牙齿杂乱、长得丑萌丑萌的猪齿青衣才是正宗的青衣鱼。
青衣鱼的脑袋和下巴上有一层厚厚的胶质,老话说“宁愿放过一头牛,也不能放过一个青衣头”,就是这个道理。
岳宁把大鱼头砍成小块,放入开水里汆烫,问道:“阿忠,鱼鳞汤吊好了没?”
“还不够浓稠,马上就好。”阿忠回答道。青衣鱼的鱼鳞富含胶质,去腥后炖出浓稠的汤汁,是做这道菜的秘诀之一。
岳宁在陶土坛子里垫上炸过的香葱和洋葱,鱼头汆烫后铺在洋葱上,从那锅日日不断的鲍鱼老汤里,舀出他们的招牌鲍汁没过鱼头。
阿忠已经端来了鱼鳞汤,岳宁让他倒进坛子里。
“坛烧讲究‘一坛一味’,”她盖上坛盖,用湿纱布封住缝隙,“看似相同的火候,却能熬出不同的滋味。”
岳宁把剩下的鱼肉也分好,外头早就知道她在料理一条大青衣鱼,除了她预留的部分,剩下的立马被预定了。
鱼骨用来煲汤,鱼腩做啫啫煲,细嫩的鱼肉,一半加入黄皮果酱清蒸,一半做鱼生,鱼尾则做红烧甩水,岳宁一项一项地做着准备。
“宁宁,陈主任到了。”
岳宁放下手里的活,嘱咐了两句,连忙往外跑。看见爷爷陪着陈主任进来,她欢喜地迎过去:“陈主任。”
陈主任看着她,又看看岳宝华:“岳老先生,这还是小岳吗?”
“怎么不是我了?”岳宁问道。
“以前就觉得你漂亮,这一年不见,更漂亮了。”陈主任仔细打量着,“真的,越来越漂亮了。”
“您都夸了我多少句了?”岳宁笑着说,“走,咱们进去吧。”
正在说话之间,吴志海带着陈家三口也到了。
岳宁跟陈主任说:“主任,您和我爷爷先进去。我今天还有一位同行到访。”
岳宁朝着陈德祥迎过去,伸手说道:“陈老板,欢迎欢迎!”
陈德祥疑惑地看向吴志海,岳宁解释道:“吴哥说你们要来交流,我们一直很欢迎同行前来交流经验。实在抱歉,今天我有位特别重要的客人来了,没办法亲自作陪介绍。就让吴哥作陪介绍吧。吴哥来得日子还不长,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找我们陆大厨或者罗大厨,或者等我这边忙完,我再为您解答。”
吴志海笑着说:“陈老板,我们这儿常常有港城或者澳城的同行来交流经验,甚至还和其他酒楼互派人员去后厨学习。”
“吴哥,你好好陪陈老板,我先进去了。”岳宁看向陈锦莹,上周她们通过电话。
陈锦莹微微对她点头。
“你忙。”陈德祥客气地说。
吴志海伸手示意:“陈老板、师傅,我们进去吧!”
四太太笑了笑:“阿志,你这改口还真快,现在都叫‘陈老板’了?”
“这……”
“有了新老板,当然得分清楚。四妈,您这可真是鸡蛋里挑骨头了。”陈锦莹冷笑一声,“我和爸爸是来看宝华楼为什么这么火。阿志作为被逼走的厨子,在知道我们来意之后,还愿意热情接待,已经够义气了吧?”
陈德祥再次训斥自己的小老婆:“你能不能闭嘴?”
“四太太,我要给陈老板和师傅介绍店里的情况,这些您可能不太感兴趣。我让人先带您去位子上,好吗?”吴志海虽是询问的口气,但随即叫来了礼宾小姐,让她把四太太带上去。
看着礼宾小姐的背影,吴志海介绍道:“宁宁为礼宾小姐选择浅灰蓝的工作装,主要是考虑到我们是一家以餐饮为主的酒楼,要让客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服务,却又要降低服务人员的存在感,就先从服装开始做起。”
“很有道理。”陈锦莹点头赞同。
三个人往楼上走,陈锦莹说:“这装修也挺有风格。”
吴志海摇了摇头:“宁宴现在的装修是之前盘下来那家店的基础,只进行了些许改动,还算不上特别有风格。在中环正在装修的宁宴陆府,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装出来应该非常气派。等中环的店铺开了,估计这里也会重新装修。”
吴志海带着他们一路走,宁宴的厨师展示栏在一条不太显眼的走道墙上,吴志海带着他们第一站就来到这个展示栏边,说起这个展示栏的作用。
“宁宁说,全世界都在让名厨走向台前,法餐更是如此。让顾客认识厨师,让厨师获得与他能力匹配的名望,对餐厅和厨师都非常有利。”
陈锦莹看着展示栏最后的那张照片:“能上这个榜,是不是很骄傲?”
吴志海腼腆地笑了笑:“是啊!登上这个榜,是宝华楼每个厨子的目标,大家都觉得每天的努力都有了希望。当然,我要感谢师傅的栽培,才能让我这么快登上这个榜单。”
“这是你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你的新老板慧眼识珠。”陈锦莹越发觉得这种方式,对厨子来说,真的很有盼头。
“师傅想去后厨看看吗?”
“可以吗?”陈锦莹问。
“当然。不过我们没穿戴工作服,只能在门口看看。”
吴志海带着父女俩往后厨走去,各个区域分隔得井井有条,还有一些提示性的标语,比如“进门三检视”“出门三核对”之类的。
陈锦莹看着看着,只觉得好像都是些小事,可又好像都是自己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原本她对做菜很感兴趣,现在却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有意思。
来港城一定是自己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在自家店里待久了,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大学时学的那些经营管理知识似乎渐渐模糊,这会儿又好像慢慢清晰起来。
陆培德看见吴志海,朝他招了招手。
陈锦莹闻到一股香味:“什么味道?好香。”
“宁宁的坛烧青衣头,快好了吧?”吴志海问。
陆培德往里面看了看:“对,她在进行最后调味了。”
吴志海跟父女俩说:“陈老板、师傅,我们去吃饭吧。”
第207章 陈家宁宴吃饭
岳宁调好味道,打荷的伙计过来把鱼头从坛子里舀出,分装在砂锅里,随后放到炉灶上加热,确保每一份鱼头上桌时,都能滋滋冒着热气。
砂锅端上桌,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鲜香扑鼻而来。
吴志海拿起陈锦莹的碗,帮她舀了一块黏糯的鱼下巴:“师傅,尝尝。”
离开德祥饭店后,他再叫陈德祥一声“陈老板”,已是出于客气,不过师傅对他向来真心,他始终谨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陈锦莹对她爸说:“爸,尝尝岳小姐的手艺。”
陈德祥自己舀了一块鱼头,鱼头上那层厚厚的皮在汤汁里微微颤动。他舀起一勺汤轻抿,醇厚的鲍汁混合着鱼鳞熬出的胶质感在舌尖散开,咸鲜中带着一丝回甘,汤汁浓稠得似乎能把嘴唇黏住。这汤用鲍汁调制没错,青衣鱼本身也确实鲜美,可其中还有另一种恰到好处、不喧宾夺主的鲜味。
“里面还加了什么食材?”陈锦莹率先开口问道。
“加了松茸。”吴志海回答。
“难怪了。”陈锦莹连连点头,“这汤汁,浓而不腻,鲜而不腥。岳小姐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那是自然。哪怕其他大厨手艺再好,只要宁宁在店里,很多客人都愿意等她做的菜。”
“现在她本事大,能镇得住场子,可以后呢?”陈德祥笑了笑,“当然,她不用考虑这些,以后她可是乔家的媳妇。”
吴志海来了这里,才知道自己以前在德祥饭店过的是什么日子。他说:“您既然说她本事大,能镇得住,那为什么又说她是乔家的媳妇呢?”
侍应生给每人呈上一例黄皮酱蒸青衣。这道菜的摆盘颇具法餐风格,蔬菜围边,中间雪白的鱼肉上点缀着黄皮果酱,底下是蒸鱼豉油。
大青衣鱼的肉质不像小青衣鱼那般嫩滑,用筷子夹开鱼肉,一片片呈蒜瓣状,入口鲜美无比,鱼肉的纹理丝丝缕缕。这种简单的做法最能考验厨师的功力,而这道菜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你现在薪水怎么样?方便说吗?”陈德祥问吴志海。
“在港城,我们的薪水也不算什么秘密。我上个月工作了大半个月,拿了三千多港币。”
“这么多?”
“能上榜的大厨,至少七八千港币,前面的几位都上万,甚至更多。”吴志海说道,“这里客源充足,大家都拼命干活,每天的工作量是以前的一倍。对我来说,收入也是以前的好几倍,累点儿也开心。”
陈德祥本想问,他们这么高的薪水,餐厅能挣钱吗?看着这络绎不绝的客流,再想想刚才看过的菜单,他说:“菜价这么贵,给得起这么高的薪水倒也正常。”
吴志海不想和他争辩,带他看这些,只是想让他明白师傅留下来的原因。鸽吞翅上桌了,他跟陈锦莹说:“师傅,这是鸽吞翅。用的是36日龄的乳鸽,拆骨后填入黄焖鱼翅。”
陈锦莹用筷子轻轻一戳,鸽背上的皮便爆开,里面是满满的鱼翅。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送进嘴里,这汤确实厉害。
各大传统餐馆酒楼大多用火腿和母鸡吊汤,每家的高汤各有特色。自己的一道清汤柳叶燕菜在台北颇有名气,可和这一口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及。
鲜味也分高低雅俗,这汤里的鲜味就是那种高雅的鲜,温润柔和,余味悠长。
陈锦莹不禁赞道:“不愧是陆家传人。”
“陆家也今非昔比了,想当年陆家在自家的四合院里开私厨,一天只做两餐,就十几桌菜,来往的都是达官贵人,不提前三五个月预订,根本吃不上。如今陆家人都漂泊到港城,给别人打工了。”陈德祥感慨道。
“陆大厨的二叔是国宴大厨,专门接待外国元首,陆家不算没落吧?陆大厨来港城,是他二叔觉得他应该出来多学习,博采众长。”吴志海反驳道。
陈德祥笑着说:“这些不过是借口,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挣钱。”
“想多挣些钱,也是人之常情。”陈锦莹说道,“更何况人家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手艺,未来一片光明。”
“是啊!装修中的宁宴陆府,规模比这里大,装修极为精致。景色也好,在餐厅里能直接看到维港。那家店,陆大厨有股份,算是宁宴的支线,这不跟自己当老板差不多吗?”吴志海说,“要是有一天我们想自己创业当老板,宁宁也会支持的吧?”
“你别做梦了!她把她爷爷徒弟开的酒楼搞破产了,你不知道?”陈德祥只觉得吴志海到底只是个厨子,想法太简单。
“爸,要是有一天,我在咱家隔壁开一家饭店,价格卖得比你低,把你后厨的人都挖走,想把你逼破产,您会怎么想?”陈锦莹问她爸。
“是啊!华叔以前对那个徒弟多好,手艺全教,还帮他还赌债。”吴志海说道。
陈德祥看看女儿,又看看吴志海,有些慌张:“锦莹,你想开店?”
四太太听了许久,老男人不让她插嘴,她也就少说话了。但听到老男人这句话,她心里一慌:“锦莹,你爸爸可是把整个后厨都交给你了,你对锦龙想骂就骂,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想在德祥饭店隔壁开店?”
“四妈,您想哪儿去了?我也就有点手艺。您没看到人家经营饭店的思路吗?我还差得远呢!”陈锦莹看向她爸,“更何况,我爸每个月就给我那么点钱,我哪有本钱开店?我只是让你们将心比心,你看,就这么一说,你们就急得跳起来了。还好意思说人家把她爷爷的徒弟逼得破产。”
“锦莹,台北和港城的薪水本来就有差距,再说你妈这几年治病也花了不少钱。”陈德祥只能解释。
见春卷上桌,陈锦莹说:“不说这些了,吃饭。”
“好好好,不说了。”陈德祥有些不快地看向吴志海,算了!回去给女儿加点薪水。
吃过饭,既然岳宁知道他们来了,还表示了欢迎,陈德祥离开时自然要跟她打个招呼。吴志海问了人,得知岳宁和客人正在办公室喝茶。
他去办公室找到岳宁,岳宁不仅亲自送他们出来,还让行政安排车送他们。
岳宁跟陈德祥说:“陈老板,实在不好意思,这几天太忙了。还望见谅!”
上一篇: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