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220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那么多东西,我帮你搬。”乔君贤说。

  “不用,这点东西又不重,再说还有唐师傅呢!”岳宁摆手。

  乔君贤已经上了车:“我是你男朋友,上来。”

  岳宁上了乔君贤的车,两辆车到岳宁家。岳宁让乔君贤帮她拿书画和绣品,她自己则拿了一件清代的牙雕。

  上海的友谊商店有古玩分店,岳宁看中一件清代晚期的牙雕。牙雕以清代中期之前为佳,不过,一来友谊商店只出售乾隆以后的古玩,二来,这件牙雕雕刻了《红楼梦》“元妃省亲”,上面的人物惟妙惟肖,场景栩栩如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她打算放在中环宁宴主楼进门处,提高宁宴的格调。

  唐师傅帮她把其他物件一起搬了上来,就走了。

  乔君贤帮着岳宁把东西放进储藏室。

  岳宁出来洗了个手:“行了,你顺路送我去宁宴。”

  “我想喝口水。”乔君贤说。

  对哦!刚才都没请唐师傅喝口水再走。岳宁打开冰箱拿了两罐可乐,递给他一罐,自己也打开一罐。

  乔君贤喝了一口说:“你刚才说要在迎新晚会上弹琵琶唱歌,弹什么曲子?”

  岳宁这下才明白,他跟过来、留下是为什么了?笑了一声,去拿来琵琶,说:“我弹给你听,好不好?”

  岳宁拿来琵琶,用胶布贴上义甲,拿起琵琶,略微调整后,拨动琵琶弦,琵琶弦上淌出一串清越的泛音。

  乔君贤坐下,目光随着她的指尖在丝弦间起落。

  “明月究竟在哪方……”岳宁用粤语唱了起来,她的声音清脆婉转,不带时下最流行的台湾歌星的甜美和娇媚,却异常动听。

  乔君贤眼前出现了初见的时候,她挑着两桶水在晨曦中由远及近,后来她又扛起那个壮汉,将人从山坡上摔下。那时的她,穿着补丁粗布斜襟衣衫,甚至脚上的鞋子都是破了洞,脚趾都露了出来。

  还有在百货商场,她不过换上了一件衬衫,解开了麻花辫,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摩登。

  现在她穿着湖蓝丝绸衬衫,抱着琵琶,手指拨动着琵琶弦,又是那样优雅。

  可乐罐壁凝结的水珠顺着他的手指往下滑,在深灰色沙发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岳宁抬眼望向乔君贤,这人呆呆地看着她,她唱出最后一句:“碧天在望,欣见明月逾清朗。”

  岳宁放下琵琶,走过去,用戴着义甲的手指划过他的脸颊:“发什么愣呢?”

  乔君贤回神,把可乐罐放在茶几上,仰头看她:“宁宁,你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我?”

  他说惊喜,那就来个大的。岳宁低下头,轻轻吻上了他的唇。

  乔君贤愣了一下,随即反手扣住她的后脑勺,岳宁被他搂到了沙发上。他的手从她的发丝滑到她的后颈,温热的掌心贴在她细腻的皮肤上,加深了这个吻。

  两人在沙发上吻得难舍难分,根本没有听见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直到一声狗吠。

  岳宁推开乔君贤,只见大黑蹲坐在他们跟前,用探究的眼神看着他们,门口站着岳宝华。她连忙从乔君贤身上爬起来:“爷爷。”

  岳宝华也很尴尬,他听司机说孙女已经到家了,刚好午市结束,他带着大黑回家来。

  乔君贤迅速站直身子,整理了一下略微凌乱的衣领,站得笔直,也跟着叫:“爷爷。”

  岳宁蹲下,抱住大黑的狗头,缓解尴尬:“大黑,想不想姐姐?”

  她摸了两下狗头,抬头问乔君贤:“君贤,你不是说要去厂里吗?”

  乔君贤低头看她,这个时候他跑了,留她一个人,是不是不太好?

  “去吧!”岳宁拍了拍大黑的狗头,站起来。

  “爷爷,我给您买了好多东西。”

  乔君贤看她已经调整好了,便说:“宁宁、爷爷,我去工厂了。”

  岳宝华让开了门口,让乔君贤出去。他心里却是千回百转,以前一直看见孩子们上报纸,在外亲密的照片,毕竟没有亲眼看见两孩子这样。

  “宁宁啊!你和君贤感情很好,其实也到了岁数,与其到时候……”岳宝华不知道怎么把“未婚先孕”四个字说出口,他没养过女孩子,从西北把宁宁接回来之后,里里外外都是宁宁做主。

  港城男女只要满十八岁就能结婚,现在结婚说是早,也没什么不行。他说:“我去找你乔爷爷商量?”

  “爷爷不会的啦!我们俩有分寸。什么时候结婚,我和君贤自己安排。我还要读书呢!”岳宁拿出给爷爷买的礼物。

  岳宁拿着从华侨商店买的衣服,让爷爷去试。岳宝华已经习惯了,跟孙女说两句,最后他总是不了了之。

  岳宁在外头跟岳宝华说着这次回去的事,说到让更多内地的厨师来交流。

  岳宝华走出来,岳宁早就熟悉爷爷的尺码,这件真丝衬衫尺寸刚刚好。

  “这么多的人,我们能吃下吗?”岳宝华问。

  “新店要开,还要人。再说接下去新加坡和台湾要开店,肯定要派港城的厨师过去。”岳宁说道,“而且,我不是要跟学校联合办班,让厨师提高学历、提高文化素养吗?现在的厨师也不能一直这样高强度地工作,他们也要有时间和精力进修。到时候,还要送陆哥和锦莹姐去法国,读高商……”

  爷孙俩正说着话,电话铃声响了,岳宁接电话,听见蔡致远的声音,她笑着说:“恭喜致远哥哥抱美人……”

  “别开我玩笑了,你在机场说的话,被人抓到把柄了。”

  岳宁仔细想,她说什么了,还有把柄?

  “对家电视台刚刚发了一条新闻,怀疑港城大学内定了名额给你,所以你才能这么确定自己一定能进港大。”

  岳宁:“……”

第264章 提出挑战赛

  岳宁放下话筒,打开电视机。他们家的大黑抓只老鼠都够港城的电视台报道半天,更何况这种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新闻。

  港城的这些口水新闻,不追求真相,只要够劲爆、吸引眼球就行。

  这家电视台还请了深谙大学录取规则的相关人士,煞有介事地说:“全世界各地的名校,都为社会名流子弟留有特殊通道。蔡家更是和港大有渊源,乔家也是港大长期的资助方,宝华楼管理公司创办之初就与港大密切合作,宁小厨项目的市场开拓和管理团队中有四人是港大在读学生。”

  屏幕上又打出一张照片,是港大橱窗里宝华楼招募暑期实习生的启事。这位专业人士解读启事里提到的“协助宁小厨市场拓展团队,整理日本新店选址资料,为新店选址决策提供详实的分析数据”。

  切换到下一张照片,内容是宁小厨项目的详细介绍,和港大深度合作,吴教授作为导师,大一学生杨志杰担任Leader,项目团队暑期即将去日本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

  这位人士称,岳宁来到港城经营宝华楼的这一年,将其从一家岌岌可危的粤菜老店,发展成为覆盖高中低三条产品线、齐头并进的餐饮管理公司,成为行业标杆企业,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她进入港大就读相关专业,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对学校和学生而言有很大益处,能与这样同龄且具有商业视野的人一起学习,是非常好的机会。

  他理解岳宁作为极具天赋的商业人士,忙于事业,确实无法与全心冲刺高考的学生相比,他认为岳宁参加高考,就有点像又想……话太难听,他便没说下去。

  这位最后提到,幸亏港城已成立考试局,按未来趋势,两所大学及几所专上学院的考试会逐渐由考试局介入,类似现象将减少。

  现在学生成绩尚未公布,这种舆论攻势势必迫使大学出来澄清。可澄清有什么戏剧性?到时候考分公布,人们可能还会说,她考那么高的分数,肯定是提前知晓了考题。

  岳宁拿起电话给蔡致远打过去:“哥,你在电视台吗?我马上过来。”

  “行!”

  *

  一个小时后,正值港城下班高峰,堵在隧道口的司机们听着亨通旗下电台对岳宁的采访。

  她说:“新闻业的前辈沃尔特威廉姆在《记者守则》里写道:‘我相信,新闻记者只须写出其心目中认为真实的事物。’今天,记者们追寻真相的脚步到了我面前。这一年来宝华楼与港城多所学校有深度合作。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提出质疑,我认为是合理的。但如今的质疑让我陷入困境,即便届时我以高分被港大录取,大家会不会怀疑是学校事先漏题给我?我不希望学校因此被质疑。我想到一个办法,希望能得到大家支持。”

  “什么办法?”

  “今年港城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一万两千多人,其中在校考生八千多人,自修生四千多人。自修生中大部分在辅导班学习,且很多在校生也会选择辅导班。校外辅导班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很难辨别。今年考试已结束,通常考分公布后,港城各家辅导班就会开始招生。我在此邀请港城的会考、高考辅导班一同参与一个测试。”

  “什么样的测试?”

  “辅导班可在本周内到HTV报名。报名后各家辅导班分成两组,根据港城大学高级程度考试的考试范围和难度,A组联合出英语题,B组派老师或优秀学生与我一同答题;应用数学则由B组出题,A组老师或学员与我一同答题。亨通电视台全程直播答题过程,让全港考生和英文中学的老师评判我的真实水准。”岳宁停顿片刻,“我这么做,除了证明我自己的学业水准,也是趁机替广大需要选择辅导班的考生筛选一番。第一,敢来参与,至少证明机构有自信;第二,大家也能按考分排个位次,算是一举两得。”

  “为何选英文和应用数学?”

  电台里岳宁笑了一声:“因为这两科是核心科目,无论是考大学还是专上学院,选择都最多。另外,数学是我最强的科目,我选的经济学和会计学都与之相关;英文是我最薄弱的科目,内地的英文教育水平,大家想必清楚。我把最好的科目和最差的科目都展现出来,当然大家想选其他科目也行,我配合。”

  “宁宁,这是真金不怕火炼?”

  “也不全是。合作是合作,考试是考试。我在内地时,1977年就参加了高考,自我感觉考得很好,以为肯定能考上。最后没收到录取通知,侧面了解是因为家庭背景问题。我就准备1978年再考,没想到羊群突发瘟疫,在高考和保护国家财产之间,我选择留下照顾羊群。去年临考前,我爷爷来了,我跟他来了港城,路上就决定在这儿考大学。我从没想过通过其他方式进大学,凭着自己真本事考进大学,是我对爸爸的承诺。”岳宁用非常严肃的口吻说出这番话。

  “我们期待你能证明实力。”

  岳宁声音又变得俏皮:“各家辅导班可别放弃机会。这次你们可以努力给对手出难题,也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实力。”

  “宁宁,他们给对方出难题,可你两科难题都得做。”

  “提醒我干嘛?”

  在这轻松的对话中,采访结束,主持人公布了HTV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

  岳宁在港城的话题度远超当红明星。当天晚上,各家电视台都在报道这条新闻,第二天亨通旗下的报纸加印整版页面,标题为《补习界大佬集体慌晒!岳宁放话:英文数学任你考,用实力拆穿“名校捷径”谎言》。

  一大早,岳宁和大黑照常跑步,报摊的大叔拿起报纸调侃:“宁宁,你做题有做菜厉害吗?”

  岳宁停下脚步:“大叔,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做菜厉害了?我做菜好不好,都是食客给的口碑;我做题好不好,得上场了才知道。”

  岳宁翻看其他报纸,发现另一份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教育公平”专题,罗列了港城两所大学近十年通过各种渠道录取的学生,即所谓的“SpecialCases”政策。

  “SpecialCases”政策,在英美体系大学中广泛存在。港城大学的“SpecialCases”比例相对于英美名校的四成已算较低。在该政策下,若对学校捐赠达到一定金额,录取率可提升四五倍;若申请者父母一方是该校校友,其录取率是与学校无渊源学生的七倍。

  港城两所大学“SpecialCases”比例低,纯粹是因为港城精英阶层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往英美名校,本质上与英美名校并无区别。由此可见,平民子弟进入名校有多艰难。而岳宁既有背景,又有经营实绩证明自己,却仍愿意走传统考试路径,在面对质疑时更愿意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希望借此推动港城教育的透明与公平。

  岳宁照常买了报纸,按每日路线跑完步回到家,洗澡后和爷爷一起吃早饭,电视机里正播放那家电视台的新闻。

  该台已收敛了昨日阴阳怪气、明褒暗贬的口吻,转而报道岳宁向全港辅导机构提出挑战。

  记者昨晚采访了部分辅导机构负责人,有的机构兴奋不已,表示已致电HTV咨询;有的机构持谨慎态度。

  对有实力的机构而言,这次机会无疑是绝佳的广告;对名不见经传的机构来说,借着岳宁的名声,赢了能出名,输了也无妨;而陷入两难的是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参与怕输掉名声,不参与则会被家长质疑实力。

  政府相关人员也接受了采访,表示热切关注此事。这些年港城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将教育从“服务于英国殖民地”转向“服务于本土”,并于1978年实现普及初中免费教育。但对于教育公平,相关部门只提及设立考试局,却回避了“SpecialCases”政策。

  本就与英美教育体系一脉相承的港城,又怎会有例外?

  岳宁吃过早饭,看时间已到七点半,便下楼去。驾驶教练财叔已等候多时。

  财叔是旺角的老街坊,宝华楼里好几位同事都是跟他学的驾驶。

  岳宁来港城后一直忙碌,没时间考驾照,等拿到驾照,她就能去买车,以后自己开车,出行方便些。

  财叔带她去运输署报名,安排了笔试时间,又去指定场地练习了一会儿。

  虽隔世再度触摸方向盘,却依然熟悉,除了方向盘位置不同,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很快她就上手了。

  财叔做驾驶教练已十来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头一天上车,仅半个小时就能把车开得如此顺畅的学员,掉头和泊车毫无难度,像个老司机。

  电台收音机里正播放昨晚专业人士的评论,称岳宁这一年如此忙碌,确实无法与全身心应对高考的学生相比。主持人则说:“但岳宁提出这样的挑战赛,证明她对自己有信心。”

  财叔暗笑自己:开车这种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宁宁一下子就会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