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做纨绔 第60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朝堂之上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可纪海肯定是不听的。

  故而闹到大房这里。

  纪霆看着,心下明了,直接点破:“大哥哥,你要是有火气,直接说就是。”

  “四弟看游记,我没发现,也确实是我的问题。”

  “但这是我纵着他看的,还是他自己想看,大家心里都清楚。”

  纪阳平日就爱这些,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点。

  文夫子刚来头一日,他就对游记抱有很大的兴趣。

  这些纪霆都看在眼里。

  可纪阳身为男子,其他兄弟都说要考科举,他也只能跟着说。

  别说自己看出来了,就连文夫子也知道。

  纪霆就不信,二房的大哥哥,难道不清楚?

  果然,纪海神色一顿,明显是知情的。

  过来闹事,不过就是给今日大房二房之争,出口恶气。

  纪霆稍稍叹口气,颇有些烦躁。

  等晚上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尤为沉默。

  卓夫人有心想劝,被相公制止。

  等吃过饭后,纪霆被纪伯章喊了过去。

  “走吧,去书房。”

  纪霆大概知道要聊什么,只是他也没想到,二房三房的战火会烧到他身上。

  而且他也渐渐发现,自己想要独善其身,还想平衡这些关系,根本不可能。

  进到他爹书房,之间桌子上,放着他给小五的笔记。

  明显是三房派人送回来的,意思非常明显。

  自己要带着小四读书,却是没成的。

  偷偷给小五笔记,还是不行。

  纪霆看着他爹,再看到满书房的书,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纪伯章叹口气,开口道:“读书是一件很孤单的事。”

  话是这样讲,纪伯章的语气却是十分柔和的,似乎在讲一讲很普通的事。

  “读书,科举,都是这样。”

  “越读下去,越孤独。”

  纪伯章不知道怎么劝慰人,只能讲自己的事。

  他的前十五年,都是在宜孟县度过。

  从读书到一年年的私塾大比,再到考上秀才。

  纪伯章天赋非常,这点大家都清楚。

  可正是天赋,让他越来越孤独,甚至认为这是常态。

  弟弟妹妹们刚开始是敬佩,之后的疏远,都让他有些困惑。

  那怎么排解呢。

  直到纪祖母把他的文章递给了嵩山书院,虽说是托了关系才送到院长手中。

  但真正拿到邀贴的,还是因为纪伯章的文章。

  那?

  那二房三房,为什么说是他们用了这个名额。

  纪霆不用他爹回答,约莫知道答案了。

  纪伯章说到最后,只道:“你先学吧,先出了宜孟县,看看更大的世界再说,那里有跟你一样,有天分的年轻人。”

  “不用困在这,也不用为这些关系所扰。”

  纪伯章的答案就是,快些学吧,总会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

  这些确实是少年人的烦恼,可也都会过去的。

  孤独跟不合群也只是暂时的。

  回到则修院的纪霆,先是去看了看青苔,再去摆弄一会花草。

  然后继续读书。

  他爹说的对,管那么多干嘛。

  读自己的书即可。

  因为旁人妒忌,甚至忌惮他的天赋,他就不读了?

  外人说这话的话的时候,他当不知道,难道家里人说了,他就要当真?

  没这个道理。

  不就是科举吗。

  他考就是了。

  纪伯章都没想到,纪霆斗志恢复的那么快,还真能不为外无所扰,专心致志读书。

  纪霆已经把童试的要求列出来。

  都说私塾大比是小童试,也确实是这样。

  童试分县试,州试,院试。

  其中县试由本地县令主持,基本要考四到五次。

  每次的考试,筛选出一部分过关的考生,才能进行下一场。

  考试内容跟私塾大比大同小异,出题范围,基本都在四书当中。

  一个是背默,试卷上出题,考生默出下半句。

  二是解意,一次考试大概有四到五篇解意。

  但这里的解意,却不能只是简单的解释意思了,还要引经据典,说出哲理。

  第三还要写试帖诗,只

  要句子工整即可。

  把这一条条列出来。

  纪霆算是有了目标。

  之前说要为家族科举,为家里争光,这是外部的驱动。

  如今不想跟这些人纠缠,想要快点考出去,这是内驱。

  无论从哪看,他都会专心读书。

  几乎一夜之间,不少人都觉得霆少爷似乎成长了许多,变得更加沉稳,颇有些三哥哥的模样了。

  等他进到家学,见无论小四小五,都想过来解释。

  纪霆却笑道:“兄弟姊妹之间,不必多讲。”

  “目标就在那,谁想往前,那就往前吧。”

  他并不会因此消沉,更不会在这些关系里鬼打墙。

  好好读书,才是正理。

  读吧,不就是秀才吗。

  他努力!

  纪霆把论语合上。

  先背再默,如今再读,颇有些不同的感悟。

  可以说,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的文献,是所有儒学的主干。

  想要读懂其他书籍,这本必须吃透了。

  纪霆不想其他的时候,下笔尤为果断。

  在他写自己所想之时,原本还乱糟糟的家学里,逐渐安静下来。

  他们在这想七想八的,好像没什么用。

  不管是想努力的,还是不想努力的,又或者有其他心思的。

  在好好读书面前,似乎都显得尤为空洞。

  不知是谁先捧起书。

  不管愿不愿意,不管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在此刻都没什么意义。

  消息传到各方大人耳朵里,倒是让不少人羞愧。

  原本简单的事,怎么就变得复杂了。

  甚至传到佛堂纪祖母耳中。

  纪祖母罕见道:“这点,倒是有些像他爹了。”

  “去跟二太太说,大房的例份还按在京城的情况来,多出来的,从我这边拿。”

  二房那边听了,哪会让长辈出银子,只好从公中支了。

  纪家,永远尊重好好读书的人。

  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上一篇:舍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