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遥的妖
虽然这些年来提前回城的也就这么一个特例,但仍是在春耕到来之前狠狠鼓舞了一大拨人。
云山村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多,郑良平的事虽然给苏桐洗清了“灾星”的名头,但发生在吴桐身上的的确有不少怪事儿!
比如莫名其妙就会打架,还会治病,后来又传出她不是吴大山的亲闺女,说是吴老太亲口说的,是大仙儿给老吴家送的。
这大仙儿送的,不是神就是怪。
更何况吴大山一家死的死,抓的抓,病的病,逃的逃,统共就剩一个住在老二家的吴老太,也是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的。
吴桐更是改了姓出了老吴家的门,怎么看怎么都不对劲儿,要不怎么吴大山家是这么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总之越传越邪乎。
而邢东阳在苏桐家住了几天的事,传到最后演变成苏桐勾搭邢东阳,想跟着他回城,不料邢东阳没看上她,要不怎么没带她回城……
不管这丫头是不是灾星,来历邪不邪乎,但她继被退了三次亲后又被男人玩弄后抛弃的事,在云山村村民的眼里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翠芬婶为这事儿好几次差点跟村里人打起来,结果又被传她得了苏桐的好处就是非不分,还说苏桐偷汉子的时候她身为长辈不光不阻止,还帮忙望风,气得翠芬婶嘴角长泡,差点拿锄头去刨对方的门。
苏桐没精力去管这些事儿,正月里没什么活,她也没亲戚走,便一门心思带两个老头锻炼,用心调理着自己和两个老头的身体。
顺带帮翠芬婶也调理着。
反正草药大多不值钱,值钱的药材她也不缺,光彭慧送的药材补品都得吃好久。
别人怎么说她也管不着,她这里清静就好。
空出不少时间在屋子里倒腾药方,试着看能不能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把一些常见药炮制成方便携带的药丸。
柳时文的办事效率算高,让邢东阳提前回城原本是怕孟胡子报复,现在孟胡子仍在逃,也不知还有没有其它同伙,虽然他再回来报复的可能性不大,但没因这个事连累到邢东阳,让苏桐安心了许多。
翠芬婶从初三开始便将吴二赖子带回去了,从年三十到初二都是在苏桐家好吃好喝的,苏桐还得招待公安同志,再吃下去就不合适了。
苏桐拗不过翠芬婶,将肉、鸡蛋和麦乳精啥的给装了大大两篮子送了过去,只是吴二赖子吃了苏桐做的饭后再吃他娘做的饭便觉得索然无味,到饭点了还往这边溜达,苏桐见了也不多说,照常给他加筷子。
这天苏桐抽空上了趟山,冬天猎物不多,但间隔的时间长,仍从陷阱里带回一只野兔和两只野山鸡回来。
刚到饭点,还在往外端菜,吴二赖子卡着点就进来了,看见桌子上摆着大碗的山鸡汤,大摇大摆地在桌边坐下了。
苏桐习惯了他这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也没跟他计较,默默地给他加了副碗筷。
只要他不出格,她也懒得跟他一般见识,出格的话,当着翠芬婶的面她也照样教训。
至于吃,吃不穷她。
别说她现在手中积蓄不少,等到天气回暖,山上的动物便更活跃了,草药更是萌芽复苏,漫山遍野,守着这么一座山,吃喝不愁。
“桐丫啊!”
吴二赖子一边伸筷子,一边念叨,“这山鸡肉还得爆炒着吃,就像上回那样……”
苏桐眼尖地看见他手背上还糊着一道血印子,再一看袖子上也满是灰,“啪——”的一声便用筷子甩了过去。
“去洗手!洗干净再上桌!”
吴二赖子疼得手一缩,“无妨无妨!血早都没流了,还得是我妹心疼我……”
说着又要伸筷子。
苏桐冷冷瞥了他一眼,“脏!”
第152章地窖
吴二赖子缩了缩头,虽然他阴差阳错“救”了这个堂妹一回,地位改善了不少。
但他打心眼里看到她还是犯怵,被她那清凌凌的眼风一扫,只得悻悻地放下筷子去洗手。
“洗!这就洗!咱这土坷垃长大的哪来那么多穷讲究,说起来你哥我这是为了咱老吴家才受的伤……今儿要不是我,咱老吴家的祖宗可都气得爬棺材了……”
吴二赖子嘟嘟囔囔地去洗手,回来的时候嘴里仍没停,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哎!桐丫你是不知道啊!谁能想到咱吴家祠堂底下不知被谁掏了个大坑,差点没把我摔死,我一会儿得去找吴支书好好说道说道……这都没人发现,祖宗的牌位咋供得安稳,反正医药费怎么也得给我出点……”
吴二赖子惯常吹牛,惯常自说自话,也惯常没人理,他早就习惯了。
不料这次苏桐却问了句:“什么坑?在哪里?”
吴二赖子见苏桐竟然接了他的话,立刻精神大振,手舞足蹈地比划了一通:
“就祖坟前面那个祠堂,祠堂里面有个香案……”
以前云山村是有吴家宗祠的,就建在吴家祖坟前面,后来破四旧,祠堂就被废弃了,但老屋场是在的,逢年节吴家族里仍是有不少人去那里祭拜,只要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也没人管。
前段时间为了请“法师”抓苏桐,吴家人专门把祠堂的老屋场重新布置了一下,重设了香案和供品,不料活动没进行完就被派出所阻止了,但还遗留了些乱七八糟的物件在里面。
今天吴二赖子不知咋地逛到那一片去了,说是看见几个小孩披着黄布拿着香烛在那疯赶,一看就是祠堂里上供的物品,吴二赖子觉得小孩们私自动先人们的东西总是不吉利,就上前去喝斥了几句。
不料村里的孩子们都认得吴二赖子,知道他不受待见,不怕他不说还反过来一起嘲笑他,吴二赖子恼羞成怒,想抓几个孩子来吓唬吓唬,一群人一追一赶,不知怎的跑进了祠堂,追到香案背后时他一脚踩破了块木板还是啥的,就摔了下去。
小孩子们听到惨叫声便吓得一哄而散,吴二赖子倒是没伤筋动骨,但蹭伤了胳膊,扑腾了半天才哎哟哎哟地爬了出来,带着伤就回来了。
“我是看那些小崽子们年纪小,没跟他们一般见识,咋说都是在祠堂里出的事,我是为了吴家的老祖宗们受的伤,要是吴支书不赔我药钱,我非得一家家上小崽子们家里要去。”
说到这里,吴二赖子狠狠吃了一大口肉,一脸的愤愤不平。
苏桐若有所思,却没再开口,只是默默地给两个老头多夹了点菜。
午饭后,苏桐收拾好屋子,拿起小背篓就出了门。
周劲随后也跟了出来,在苏桐后面不远不近地缀着。
现在只要苏桐出门,林力和周劲总有一人近身保护着,苏桐知道这是他们的任务,并不再多言。
吴家祖坟在村北面的云山脚下,吴家祠堂也在北头,离坟地其实还有一大段距离,就在那片废弃的老屋后面。
平日里少有人去,若不是前些日子吴家人闹的那一出,估计小孩子们也想不起往这个方向来玩。
大约是中午刚过,苏桐溜达到这里时,祠堂门口空无一人,地上散落着不少香灰纸钱,在风里时不时翻扬一下。
祠堂里的光线很暗,苏桐适应了一会儿才看见地上散落着一些米饭粒,甚至有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
苏桐顿时了然,就说吴二赖子咋突然管起吴家老祖宗的“闲事”,八成是和小孩子们抢供品了吧!
村里人虽然穷,但节衣缩食也会给祖宗供奉点像样的供品,更何况这回请法师,是请祖宗帮忙的,供品见了肉,实属不易了。
一般人是不会动供品的,太不吉利,小孩子可不管,在他们眼中祖宗比不上到口的食物。也只有吴二赖子这种混不吝会去和小孩子抢自家老祖宗的“口粮”……
苏桐想着吴二赖子每天在自家吃着满满几大碗饭,肉都堆得冒尖,就这还惦记这一口冷饭菜,想着从长远打算,还是得给这人找个活路,要不翠芬婶可养不活他,还得被拖累死。
苏桐收了思绪,往里转了一圈,找到吴二赖子说的那个“坑”。
就在祠堂最里面挨着后墙根的位置,有一块平着地面的木板,几乎与地面同色,若不是木板被踩裂了一大块,露出个黑黑的洞口,轻易根本发现不了。
苏桐蹲下去用手摸了摸,木板上有些潮,还生着绿苔,可能是祠堂年久失修漏雨的缘故,让木板受潮腐朽,否则以这个厚度轻易不会被踩坏。
苏桐跑到香案上翻找了一会儿,刚过完年,到这里来上香祭祖的人不少,果然让她找出一盒火柴,里面还剩两三根没用完。
她划开一根火柴探头往洞里看了看。
这哪里是个坑,分明是个四四方方的地窖。
早些年受战乱影响,在自家屋子里挖地窖的人不少,藏东西藏人都方便,现在虽然不打仗了,地窖用来存红薯粮食啥的也实用,要不老伍头会选在柴仓下挖了一个。
但是在祠堂里挖地窖的倒是少见。
苏桐看了看地窖的深度,约莫一人多高,便纵身跳了下去。
地窖里还算干燥,落地的时候扬起一小阵灰尘。
苏桐又划开一根火柴看了看,地窖的空间不小,有一面墙壁泛潮,长着一层绿霉,角落里有一些零散的黑黑的霉烂的颗粒,看得出以前这里存过粮,但应该是很久远的事了。
苏桐举着火柴看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
这里应该是吴家族人早些年修祠堂时挖下的地窖,在吴桐的记忆里这祠堂存在有好几辈人了。
在火柴熄灭时她低头看了眼地面,然后赶紧划亮最后一根火柴,蹲了下去。
地面上积着一层灰,能看见一些杂乱的脚印,除了她自己的稍小的脚印,至少还有两个人的脚印。
第153章宝贝
脚印一串走向那个破木板的洞口,并且在墙上蹬出几道长印的应该是昨天吴二赖子留下的。
而另一个人的脚印却走向了另一个……角落。
苏桐忙站起身看向那边,这时——手里的火柴熄灭了。
苏桐叹了口气,正想着先出去再找找有没有火柴,就听见外面有人在喊:
“苏桐姐,你在里面吗?”
是周劲,他看见苏桐进了祠堂,却半天没出去,怕出什么意外,找了进来。
苏桐忙应了一声,把周劲喊了过来。
周劲看见苏桐的声音竟然从地下传来,吃了一惊。
“苏桐姐,你没事吧?你怎么跑下面去了?”
苏桐道:“我没事,一时好奇,想证实一个想法,不过我这会儿需要火柴,你带的有吗?”
周劲趴在那个破洞口往下看了看,递下来一个物件,“照明是吗?用这个吧。”
苏桐接过来一看,竟是个小型手电筒。
这年头,那种装大号电池的铝皮手电筒都还不普及,家里条件好的才舍得买,主要是电池贵,很少看到这种小型手电。
只是有些可惜,不是充电的,只是装着小一号的电池,体积看起来要小巧一些。
苏桐推亮小手电,地窖里立刻明亮了起来,她冲着上面扬了扬,“可以啊!这装备不错!”
周劲笑笑,“局里配的,方便携带。”
他没好意思说,其实局里只有刑侦科的才配,这个是他从指导员那里软磨硬泡顺来的。
苏桐没再耽误,顺着地上的脚印朝那个角落走去。
地窖里面的情形一眼能看尽,除了地上散落的小丛的不知名的发霉物,再空无一物,空气里散发着淡淡的霉味,显然已经空置很久了。
脚印有来有回的,但直直延伸到墙角处,苏桐站在这个角落里举起手电仔细看了一圈。
上一篇: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