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爸爸,你这主意不错,食客们来用餐看到海报肯定问是什么活动,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我还打算去电视台打广告呢!”
“在电视上放木瓜丝的广告?人家能让我们放吗?”
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都觉得能上电视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而现在电视上的能看到的广告都是那些全国驰名的大牌子,他们小小一家店的木瓜丝也能上吗?说不定电视台都不让进门。
“怎么不能,广告费用的问题而已,不过这是之后的打算。
现在我们得先把这个活动的细节策划好,然后还得保证活动开展之后木瓜丝的产量能跟得上,否则人家特意来买却没货了,这个体验感就不太好了,我们这种快消食品类可不合适那种饥饿营销。”
苏渺掏出纸笔,把和大家商量好的计划写在上面,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去推进。
首先是卡片样式和具体兑奖规则,卡片分为两组,一组是十二生肖,一组是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加小白龙。
集齐两组一共十七张就可以兑换999块钱现金,如果单独集齐一组,可兑换一台收音机。
如果连续抽到同一张卡片的,可以凭5张一样的卡片到店兑换一瓶木瓜丝。
卡片采取无实名制,所以是允许多人一起集卡,但是每张卡片有单独的编码,一卡一码兑奖后当场销毁。
实物奖品必须到店现场领取,如是外地客人要兑换现金大奖,需先将所有卡片寄过来核验,然后采取实名邮汇的形式兑奖。
为了控制中奖量,苏渺圈定了两张限量卡片,虎卡和大圣卡,到时候每样只印三十张,并且是按阶段慢慢放入市场。
所以终极大奖的兑奖名额最多只有三十个,而若是在此之前有人按耐不住已经提前兑换了单组奖品,那么终极大奖中奖人数就会随之减少。
当然,这个成本控制只有苏渺和苏元正知道,属于机密。
接下来要设计卡片的样式,这个又要拜托叶嘉音的表姐了,不过因为这一次需要的样式比较多,她不能再让嘉音去卖人情了,她要付费。
可是她不晓得行情,于是直接问了嘉音。
“其实我也不太晓得,因为我表姐现在还是大三的学生,平时是有接点私单,但是不同的设计收费不同,有时候为了增加名气,甚至还会免费帮人家做设计,饭馆招牌,名片什么的有活儿就干,我得打电话问问她。”
“增加名气?”
“对呀,她们得有好作品,或者说知名作品,以后来找她们做设计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身价也能越来越高。”
第249章
苏渺发出疑问:“嘉音姐姐,按照你们家的背景,给你表姐找点资源应该不难呀?也要这么辛苦从零做起吗?”
叶嘉音也很坦诚的说:“如果是从政从商甚至是搞科研,家里都能出把力,但是这艺术类……我们家还真是盲区,等着她去开疆拓土呢。
真要托一把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从一开始,来买她作品的人都是奔着来巴结我们家的目的,那她就被打上关系户的标签了,以后不论她的作品多出色,别人都会说是因为有我们家的附加值在,这会限制她的发展。
所以家里一直觉得,反正她现在还年轻,先靠自己闯一闯,说不定真就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爱之深,则顾之其周全,叶家对每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都是尽心竭力的。
“那你表姐有没有兴趣做联名款套卡呢?用在我木瓜丝集卡活动上,会不会……嫌弃产品不够高端呀?”
苏渺犹豫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人表姐也是就读于顶级艺术院校的,而她的木瓜丝那么的接地气。
没想到叶嘉音立马拉着她起身,说:“走!我们现在就给她打电话,按我对她的了解,她应该不会拒绝这次机会的。”
叶嘉音的表姐叫关馨,是她小姨的女儿,当苏渺把刚才的想法和她说了之后,她立刻就答应了。
能在一样会广泛发行的作品上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是她现在求之不得的机会,更何况她听嘉音说过,这个“苏家食铺”可是前途不可限量的。
最终她们敲定了主题,风格和数量,关馨会在半个月内将初稿寄过来,并且会按苏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直到定稿。
既然是按正经的方式合作,苏渺也按正规的流程出了一份合同双方签字,并先付了五百块的首款,等最终定稿之后再付尾款。
关馨将这件事提到了头号日程,查阅了不少的图样,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设计出了17张初稿。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渺和关馨沟通紧密,经过五次修改,最终将十二生肖和西游记这两个主题的卡片样式定了下来。
然后就到了卡片定制和包装升级的阶段了,要不怎么说苏渺的朋友没一个吃闲饭的。
卡片定制叶嘉音通过妈妈的关系找到了合适的印刷厂,可以做彩色硬纸卡片。
小胖哥也帮忙和包装生产公司做了沟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免费做了升级设计。
当然,免费的是包装升级打板,升级之后的包装成本,该涨价还是要涨的,不过这点小成本对于苏渺来说就是毛毛雨啦。
原本的木瓜丝罐子外侧,是贴着一层防水广告纸,如今在里头加一个夹层,可以将卡片贴进去。
还和原本他们定制的罐子和广告纸一样,不是一体的,而是拿回来装罐之后,再自行贴上去的,所以这样也方便他们自己控制卡片种类的发行量。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就到了产品保质保量的阶段,她们自行生产了一段时间,对于质量品控方面已经不用担心了,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爆单的问题。
在活动推出之后,极有可能出现,比上次丰收食品厂反向营销时更大的购买潮。
首先,他们要预备好足够多的库存,其次,还要保证后续的供给能力要跟上需求。
苏渺并不想靠单纯的从店里抽人手来解决,这属于治标不治本并且容易影响店内正常运作造成运营混乱的方式。
和家里人商量之后做出了决定,木瓜丝作坊请两个工人。
这两个工人仅在小院子里工作,不参与店门的运营,由苏惠直接管理。
她们的工作内容包括洗切木瓜、晒木瓜和最后进行成品木瓜丝的分装。
因为产品的制作方式很简单,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工作不饱和状态,所以不需要找很专业的人,重点是老实,然后工资要求比较低,这样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木瓜丝的生产流程也规范的理了出来,第一天两个工人对木瓜进行处理晾晒,因为要晾晒成木瓜丝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第二天和第三天两人轮班,负责木瓜丝的晒收翻面工作。
天气好时可以进行自然晾晒,如果遇到阴雨天,则设置烘干室,利用热力进行烘干,以保证进度。
第四天,苏渺和苏惠会对晒好的木瓜丝进行调味加工,此时,院子里的晾晒空间已经空出来了,工人进行新一轮的木瓜处理。
木瓜丝浸泡一夜后,工人上工对木瓜丝进行包装,将环节紧紧扣住之后,每批木瓜丝的出品时间间隔为四天,而苏渺则非常庆幸自己当时买下了这个院子。
工人要做的工作其实都是手上的活计,不用什么大力气,而且每周上工时间也不长,英子姐介绍了两个邻居婶子过来。
她们儿子媳妇是在机械厂工作的,前些年把她们接来市里帮带孩子,现在孩子大了都能自己上下学了,她们每天除了做做饭打扫一下家里也无事可干。
原本她们想家里用不上自己了就回老家的,但是儿子儿媳都说让她们留下来享享清福,就别回去了。
她们两个的性格属于那种老实巴交的,院子那些老头老太组织的唱歌跳舞,家长里短的八卦她们不喜欢。
因为家庭情况差不多,两人成了好朋友,每天就两个人凑着一起做些手工活,也是无聊得很,所以英子说帮她们找到活计之后她们高兴极了,第二天就收拾得干净利索的过来面试。
两个婶子的年龄并不大,也就五十多岁,因为结婚早,现在孙子也上初中了,和英子住在一个巷子里,步行过来也就二十分钟。
以前在村子都是干活的好手,体格也很健壮,听了苏渺对处理木瓜丝的描述,二话不说,拿过一旁的刀和木瓜,三两下就切好了。
苏渺满意的点点头,问她们对工作的待遇有什么想法。
两人有些不好意思提,你推推我,我推推你,都不张口。
第250章
苏渺跟她们说,有什么想法就放心大胆的提,如果不是特别超纲的要求,她都能考虑。
杨二婶说:“东家,是这样,我们两个对工资没有要求,给个五块十块零花钱都行,主要是天天在家待着浑身没劲儿,就想找一些正经的活儿来干,好松快松快。
但是我们想中午和下午的放工时间能不能早一些,比如11点和4点半能放工,这样我们可以回去做饭,不过我们早上可以很早过来!六点七点都不是问题。”
苏渺想了想说:“好的,可以按这个时间放工。我们这里还是挺灵活的,但有两个重点一定要保证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处理和晾晒的时候要时刻关注,作坊门要时刻关好,不能有外人或小动物接触到木瓜丝。
还有放工和休假的时候,交接班一定要明确,比如下工时要和我们苏惠主管交班,让她来照看正在晾晒的木瓜丝,如果家里头有事,也要打电话来请假。”
杨二婶和谢婶子都说:“没问题没问题,既然来工作,我们肯定按规定的,不会随意乱来,这个东家请放心。”
“好的,那我们确定一下待遇,上工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11点,下午1点半到4点半,每四天休一天,就是木瓜丝晾晒的那两天你们轮换休息,每个月30块钱,这样行不行?”
做四休一,而且上工时间还短,这个工钱已经超出她们的预期了,两个婶子都乐滋滋的答应下个月初就来上班。
因为木瓜丝工坊必须有人实时管理,所以到时苏惠将卸任目前在店门的煮粥工作,从之前招的两个姑娘中,提拔一位上来顶替。
提拔上来的是小玲,与苏惠和英子有着一样的良好品质,勤快,嘴甜,干活利索。
经过江锋毅两天的培训之后,已经能做出美味的生滚粥了,也达到了店内标准的口味水平,毕竟生滚粥的粥底和用料都是苏元正和苏裕准备好的,只需要将煮制过程的用量和火候标准化就可以了。
二伯母在木瓜丝生意里有分成,便完全担起了木瓜的进货工作,听说他们家收木瓜,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纷纷找上门来,毕竟谁家院子里或院门口都种着好几颗,以前都是不要钱可以随便摘的存在,说是需要的话可以送货上门。
二伯母明白的讲,木瓜只收精品青木瓜,太小的,有虫的,歪七扭八不容易切成条的都不要。
为保证青木瓜的新鲜度,4天收一轮,有合适的到点再摘,即使这种在树上天然生长不经过人工催熟的木瓜可以放很久,她也不要库存货,除非到了冬天供应减少的时候。
现在天气暖和起来,木瓜长得快了,来的人多,选择范围也广,收价自然就要降,如今是8分钱一个。
苏家村的村民现在都养成一种习惯,没事先抬头看看自己木瓜够大了没有,够大了就赶紧让孩子送去换点盐钱。
可千万别长久的忘记摘,要是熟过了头人家可就不收了。
其他村子的则是在收货那天,摘了统一让有三轮车的那家拉过来,回去了他们再自己分钱。
而二伯母也因为选品严格,砍价不留情面,而得了个“木瓜杀手”的称号。
除了控制木瓜的成本,因为订货增加的缘故,其他的调料也重新谈了价格,虽然降得不多,但是刚好能把在包装和人工上增加的成本覆盖过去。
活动与“五一”劳动节正式开启,为着这个活动,今年苏记劳动节的假调到后面再补休。
这天来苏记吃饭的客人们都被墙上大大的宣传海报吸引住了。
“吃木瓜丝,赢999现金?”
“天天吃木瓜,财神到你家?”
“哎!你们看下边的兑奖规则,每瓶木瓜丝包装里都有一张卡片,集齐两个套组就能兑现金,一共是17张,集卡时间为两年,两年后没有参与兑奖的卡片就会作废。”
客人们纷纷向苏渺她们询问活动的真实性,大家老早就培训好了,将活动内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了又说。
店里可真是炸开了锅,999的现金啊!大半年的工资吃个木瓜丝就有可能白给?
反正小菜都是要吃的,那去买别的还不如就买苏记的木瓜丝呢!至少有可能中奖,而且即使换不到终极大奖,这不是还有别的小奖嘛!
一位大叔大手一挥:“买!我先买两瓶!”
他买到木瓜丝之后,当场就要抽卡,其他食客好奇的要命,呼啦全挤到他身边围观。
“不是!你们别围我呀!这弄得我也紧张了!”
“哎呀!大哥!你快开吧!我们都想看看这卡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同一批出的卡是一样的,要是这样我们就分次买。”
大叔在众人的催促下把包装纸揭下一角,抽出里头的一张小卡片。
“龙!这是龙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