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与此同时,农田、水利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两次地震破坏性大,波及面广,靠近震中的两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附近5个地州的29个县的城乡建筑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余震次数很多,在震后半个月仍有6级以上的余震发生。
这是一次破坏损失极为严重的灾难性地震,它使边疆各族人民辛勤奋斗近四十年的劳动成果几乎毁于一旦。
灾情发生之后,受到中央和地区ZF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不止派出了慰问团,还及时拨出了救灾专款和物资,调集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医务工作和其他抢险救灾人员8900多人,出动了各种车辆、飞机,日夜兼程赶到澜县帮助抢险救灾。
杂志在同学间传播,他们在课余时间,总是不由自主地谈论起灾区的情况,担忧着那里的人们是否安全,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救助。
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都深深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受灾同胞。
所以当他们得知有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始向灾区捐款时,同学们内心的责任感与爱心瞬间被点燃。
他们意识到,虽然自己只是学生,力量或许微薄,但也能够为灾区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也行动了起来。
几位团支书,向团委和学校表达了同学们想要向灾区捐款的意愿,学校领导在得知同学们这份炽热的爱心后,高度重视此事,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上级部门对同学们的爱心之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在综合各方意见与全面考量之后,学校积极响应,迅速做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一场主题为 “心系澜县” 的爱心捐款活动。
学校领导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够为身处灾区的人们送去切实的帮助,缓解他们面临的困境,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高尚情怀,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
一场充满温暖与希望的爱心接力,就此在校园中拉开了帷幕。
几天后,学校宣传栏上开始张贴“心系澜县”的宣传报,各班的班委也组织起了动员班会。
按照流程,每位同学的心意先交给自班的班长处,班长要做好登记。
在下周一的募捐大会上,再由班长代表班级放进捐款箱里。
当然,为了确保此次捐款活动的纯粹性与自愿性,班主任在班会上着重强调:
“这个捐款是完全遵循自愿原则的,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无论捐款与否,只要同学们内心怀揣着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祝福,这份心意就是无比珍贵的。”
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认真地思考着自己要捐出多少零花钱。
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同学,也在心里盘算着,如何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更多的钱来帮助灾区。
班长的桌前围满了前来捐款的同学,他一边认真地做着登记,一边对围着的同学说:
“同学们放心,大家的每一份爱心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的。而且在募捐大会之后,捐款金额最高的50名同学会登上爱心榜单的,到时候榜单会贴在宣传栏,让全校师生都能看到你们的爱心。”
“还有爱心榜单?班长,我觉得刚才捐少了,我再加1块钱。” 一个同学兴奋地说道。
“班长,我再加两块钱吧,这周先不吃肉了。” 另一个同学也不甘示弱。
“诶!那你超过我了?我再加五毛钱吧。” 又有同学急忙跟上。
“我也想上榜,本来想换个新词典的,现在觉得旧的也还能用,班长,这一块八我也捐了。”
班长见状,赶忙笑着劝说道:“同学们,这个捐款一定要量力而行啊,千万不要勉强,一分一毛都是爱,可不能攀比啊。咱们的目的是帮助灾区,心意到了就好。”
然而,在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氛围中,一些同学为了能上榜,不断往上加钱。
而苏渺听到前50名要上榜,还要张贴在宣传栏之后,原本已经拿出握在手里的一百块钱,默默又收回了口袋。
又要贴名字啊,学校怎么那么喜欢贴名字啊。
苏渺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常年都挂在宣传栏了,这个风头就不太想出了。
更何况还要不止上榜,还要公布捐款金额,到时候肯定又要引起什么酸言酸语的,她听着挺烦的,总不能天天跟人吵架吧,显得她又凶又闲的样子。
苏渺看一眼正热血沸腾,抢着捐款的同学们,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朝着班主任办公室走去。
第346章
“你是说,你打算给澜县捐款一百元,然而却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爱心榜上?”
班主任满脸诧异,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此言一出,连带办公室里正忙碌着的其他老师,也纷纷下意识地扭头看过来,眼神中同样透着惊讶与好奇。
苏渺神色平静,轻轻点了点头,说:“是的,我觉得自己捐的这个金额大概率是要上榜的,一旦上榜,免不得会引起同学们的各种讨论。我的初衷是为灾区出力,不是想出风头,实在不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班主任听后,表示理解。
毕竟苏渺的好成绩本身就已经很惹眼了,而这一百块钱,都能顶老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了,要是将苏渺的捐款信息公布上去,无疑会让她更加引人注目。
在这高三的关键时刻,能避免的事端确实还是尽量避免为好,难得苏渺能想得如此周全。
“好的,苏渺,你的捐款我会直接交给负责筹款的老师,并且告诉他不要把你的名字写在榜单上,你放心吧。”班主任微笑着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赞许。
“嗯嗯,谢谢老师!”
苏渺离开后,(3)班主任忍不住开口道:“我就说搞这个榜单不是特别妥当吧,你看,果然有同学和我的想法一致。”
另一个老师说:“其实也还好吧,设置这个榜单,本意不就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多捐款,同时也是对他们爱心的一种表扬嘛。这次活动搞得这么大,到时候肯定得宣传一轮,这样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学校师生的爱心。”
(3)班主任表情有些担忧,说:“有钱捐款的同学是受到鼓励了,那……没钱捐的呢?心里怎么想?觉得自己没钱就不配有爱心?
再说到这些捐的多的同学身上,要是在班里,同学说一说,哇!谁谁谁捐了一百块,大家最多就是感叹一下。
可要是这么明晃晃的挂出去,闲话可就多了,到时候说不定又拿别人家是个体户来说事,说不要还要私下里议论别人是资本家。”
黄晓燕老师听后,深有感触地点点头,说道:“是啊,苏渺家就是因为这个,之前没少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所以现在她有这个顾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是吧,黄老师也赞同我的观点吧。”三班主任像是找到了同盟,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
坐在最角落的一位老教师,一直静静听着他们的讨论,这时缓缓摇着头,感慨道:“现在啊,每个人都想赚大钱,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大钱。
看到别人发了财,自己还是口袋空空,就满心满肺的火气,人心浮啊。不患无而患不均,也不知道完全放开是好还是不好。”
黄晓燕老师连忙止住他的话:“老张!不议时政,不议啊。”
张老师无奈地摇了摇手,终究是没再继续说下去。
筹款大会安排在了周一课间操之后,此时全体师生都列队在操场上。
演讲台上摆放着个精心制作的捐款箱,红色的箱子上贴着 “心系澜县” 的醒目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
各班的班长手握装着同学们爱心捐款的信封,在演讲台的左侧排队。
在领导的一番讲话后,广播里放出充满温情的歌曲那悠扬的旋律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与祝福。
先是几位教师代表走上去,将捐款投入捐款箱中,紧接着是各班的班长有序上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捐款箱渐渐被填满。
这笔凝聚着全校师生爱心的善款,会被上级部门连同其他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捐款,统一送往了澜县灾区。
而这场 “心系澜县” 的爱心捐款活动,不仅为灾区送去了物质上的援助,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第二天下午放学时,爱心榜单就新鲜出炉了,贴在了校门口的宣传栏上。
榜单前,很快就围满了不少学生和路过的行人,大家纷纷驻足观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本来苏渺兴缺缺,想赶紧回家吃饭午休的,可耐不住好奇如猫的胡小蝶和孟佳佳,被拉着过来一起看了。
“哇塞,这梁曼曼是谁啊?捐了60块钱啊!”
“在哪?我看看,真的耶!是捐款最多的,肯定非常有爱心。”
一个尖细的声音从人群中传出:“呵,人家有爱心,也还得先有钱啊!你们不知道她家有名的条件好,开学都是坐小汽车来的,说不定这60块钱也是别人一周的零花钱而已。”
本来现场气氛还比较和谐,大家都在真心地夸赞捐款的同学。
可这话一出,风向瞬间被带偏了。
很多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从对捐款同学的赞美,转移到了对梁曼曼家庭财富来源的猜测上,纷纷开始小声谈论她家到底是上哪赚的这么多钱。
苏渺心中叹气,是吧,果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吧,这就是她为什么不想上榜的原因,不想又变成别人的谈资。
然而,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去主动招惹麻烦,麻烦却会自己找上门来。
突然,不知道哪个同学冷不丁地说了一句:“咦?怎么没看到苏渺的名字?她不是和梁曼曼玩得挺好的吗?家里做生意也有钱,怎么连21块钱都没捐。”
嘿!谁啊,嘴巴这么鬼多,这都能扯得上,而且旁边还有帮腔的。
“好像是哦,榜上最低的是捐了21块钱,没见到她的名字。”
“苏渺是谁?为什么你们都在说她?”
“高三年级第一名啊,家里是开餐饮店的。”
苏渺赶紧转头过去找那个最先把事情扯到她身上的人,自从张燕否认了自己是举报者之后,苏渺就很警惕的,毕竟暗处还有老鼠盯着自己。
可惜围着的人太多了,那个同学藏在人群中间,一时间分辨不出。
第347章
带头的人没看到,倒是瞧见了一个如跳梁小丑般幸灾乐祸的家伙。
之前与苏渺有过争吵的黄艳芳,早在苏渺被拉到榜单前时,就已经注意到她了。
此刻,黄艳芳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怀好意的光,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立即对着苏渺阴阳怪气地说道:“呀!苏渺同学,你居然也在这儿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话,你肯定都听到了吧,怎么不解释解释呢?”
那语气,仿佛就等着看苏渺出丑。
苏渺一脸疑惑,她直视着黄艳芳,平静地问道:“解释什么”
黄艳芳像是早就料到她会这么问,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大声说道:“当然是解释你为什么不捐款啊?”
可苏渺却没有如她所愿失态,而是很冷静的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捐款,榜上没有名字就是没捐款吗?那除了这公布的50位同学,其他的同学也都是没捐款吗?”
黄艳芳被噎了一下,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强词夺理道:“即使你捐了款,但是连榜都没有登上去,证明你捐得不多。”
“所以这次捐款是有最低限额的吗?不是自愿原则?难道所有没上榜的同学也都需要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捐得不多?”
经苏渺这么一说,大家也回过味来。
仔细想想,这榜单确实只登了 50 个人,而学校里绝大多数捐款的同学根本就上不了榜。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心就被抹杀了啊,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能拿出的捐款数额自然也不一样,可心意都是一样的啊。
苏渺的班长,虽然确实没有直接收到苏渺交给他的捐款,但他心里很认同苏渺刚才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