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185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即使是在前些年的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当家“主厨”们,总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创造力。

一根剔得干干净净的猪骨头,加上一把子野菜,总能让家里人喝上一口鲜美。

在“苏记”吃饭是可以配例汤的,每天都煮两大桶,客人们可以自己拿碗来装,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汤,猪血韭菜汤之类的。

“什么功夫汤?今天有功夫汤?”

此时王大叔正要过来装汤,空耳的听到一段,于是开心的跑过来,用大勺子捞了捞保温桶里的汤,发现今天是豆腐白菜汤。

豆腐白白嫩嫩,在汤里微微晃动,白菜翠绿欲滴,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虽然也好喝,但是和费了功夫的炖汤相比,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吴奶奶瞧见王大叔那副略带失望的模样,不禁笑道:“你就吃份饭,花了多少钱自己不知道吗?还想着喝炖汤呢,想得真美。”

语气里带着几分打趣,又透着长辈对晚辈的那种亲昵。

王大叔嘟囔着说:“我也爱喝炖汤啊,我老婆要是在家我也能天天喝炖汤。现在她被调到乡下去,要一年才能调回来呢,我又不会炖汤,馋死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对炖汤的渴望。

突然,王大叔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猛地一亮,对苏元正说:“小苏啊,你每天都要炖汤给渺渺喝,反正都要看火,不如同时多做几份出来卖嘛!贵一点也没关系了,好味最要紧。”

王大叔的话听在苏渺耳朵里,瞬间就像变成了无数枚金币 “哗啦啦” 流淌的声音。

是啊!老爸这做汤的手艺可是一绝啊,那汤的味道,无论是火候的掌握,还是食材的搭配,都恰到好处,鲜美得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能把老爸做的炖汤拿出来卖,说不定真能大受欢迎,店里增加一个炖汤品类,生意岂不是更上一层楼!

苏渺越想越觉得这是个绝佳的主意,转头对父亲说:“爸,我觉得王大叔说的不错,值得一试。”

吴奶奶也在一旁附和道:“小苏啊,我觉得这事儿能成。

你看,我们这的人都爱喝汤,一般是在家里自己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忙,家里顾不上,到外头来吃饭,可外面没有几个像样的卖炖汤的店。

你要是做,味道又好,指定不愁销路,你看渺渺这么支持,你就试试呗!”

苏元正点头说:“行,我试试,不过得好好琢磨琢磨,看做什么汤比较合适。”

王大叔见自己有希望能喝上靓汤了,乐呵呵的说:“小苏,到时候要是抢汤喝的人太多,你可要替我留着些哦,我们单位有餐补,我全花你们家来。”

这风趣的话,逗得连周围正在用餐的食客都跟着笑起来了。

当天晚上,苏渺就和父亲兴致勃勃地讨论起炖汤的品类来。

苏渺认真的说:“爸爸,我觉得可以选一些大众比较爱喝的汤品,这样客人的接受程度会比较高。

再来,选的食材在处理上要简单一些,像您给我做的天麻炖猪脑前期先不做了,处理起来费时间,等这个板块做来后,安排了专门的人手,再考虑。

我们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选用当季的食材,这样成本也会低一些,而且当季食材新鲜,汤的味道肯定更好。”

苏元正听着女儿有条有理的分析,不禁频频点头,十分同意女儿的观点。

他赶忙拿出纸笔,一边听苏渺说,一边认真地列了几样。

“现在入冬了,大家比较爱喝的……莲藕炖筒骨、玉米炖排骨、猪肺雪梨汤、板栗炖鸡,暂时先看看这几样?”

苏渺开心的说:“嗯嗯,这几样我都喜欢,特别是莲藕和板栗炖在汤里,咬下去粉粉糯糯的,还带着一股自然的清甜,特别好吃。可是莲藕是不是再过一段时间就不多了?”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再换别的就可以了,先试一下。

明天我去多买一些小炖盅,家里的那几个是和一个老师傅买的,做得很不错,又好看,质量又好。

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么多的货,他做的炖盅啊,罐子呀,还是挺抢手的。”

苏渺脑子一转,说道:“爸爸,你先买几个回来做尝试,别买多。我在想,如果那位老师傅如果可以接受定制的话,等我们确定要正式进行这个炖汤业务的时候,可以去定制一批上面印有我们店名和商标的炖盅。

这样一来,不仅能凸显咱们店的特色,还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第358章

接下来苏元正有列出了做这几样炖品所需材料的清单,一边写口中还念叨着:“莲藕要挑那种粉粉糯糯的,筒骨得选骨髓饱满的,玉米要新鲜多汁的。

排骨要肉质鲜嫩的,猪肺得是干净完整的,雪梨要个大饱满的,鸡……好像有两家是卖的土鸡,就是贵一点。”

写好后,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至于其余的炖汤材料家里都有,不用另行采购。

明天是周六,苏元正先去买炖盅。

后天周日,苏渺能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到时候再一起做炖品。

苏元正买回来的不止有炖盅,还有一个可以叠起来五层的笼屉,每一层空间都很大,能放得下八个炖盅。

这样子一个灶每次可以同时炖四十盅,能节省不少时间。

周日中午,苏渺放学回来吃过午饭之后,连午觉也不睡了,兴致勃勃的跟父亲做起炖汤来。

苏元正将早上买回来,放进冰箱保鲜的食材拿出来,放在前院特意砌出来的案桌上。

他高兴的和苏渺说:“现在菜市场买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以前我们刚来的时候,看到那么繁华的菜市,觉得了不起的很,现在比之前更甚。

单说今年,光是肉铺就又新开了三家,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鸡鸭行因为人多挤不下,还单独划了一块分出了。”

“爸爸,食材更丰富易得了,这对我们餐饮业来说是好事啊。”

“是啊,这几年发展得真快啊,想到以前想吃顿肉都要省着肉票,每次只敢切一小块的日子,再看看现在我们家每天都炖几百斤的肉,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苏元正回忆起过去的艰辛岁月,心中感慨万千。

苏渺俏皮的说:“嘿嘿!老苏同志,快醒过来,我们又要开始炖肉了。”

苏元正笑道:“别着急,你老爸炖汤和别人不一样,要先做底汤。”

“底汤?原来不是用清水来炖汤吗?”

“其实直接用清水来炖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些材料不合适炖煮这么长的时间,比如葱段之类。

但是在炖汤的时候总是开盖子捞食材不好,而且之后如果做得多了,一层层码起来,也不好操作。

先做了底汤,等熄火的时候开一次,加枸杞和盐就盖上闷一小会儿就好了,不然枸杞加早了,汤也是会变酸的。”苏元正解释道。

因为用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所以不需要放太多调味料,底汤也格外的简单。

苏元正先接了一锅清水放到炉上,清水烧开,放入葱段和白胡椒粒。

他用用勺子轻轻地搅拌了一下,对苏渺说:“胡椒和我们煮粥的时候不一样,一定要选择整粒的,不用胡椒粉,因为胡椒的香味经过加热比较容易挥发,用胡椒粒直接把味道煮进底汤里最好。”

这个方式看在“资本脑袋”的苏渺眼里,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嘿嘿,底汤不就等于留了一手吗?

其他的炖汤材料炖盅里都能看到,可是底汤的料看不到啊,在餐饮上,少那么点东西,味道可就有差了。

苏元正拍了拍开小差的女儿,说:“让底汤煮一会儿,我们先去处理材料。”

因为筒骨和排骨一会儿焯水之后,需要热肉热汤直接进盅,所以就先来处理比较麻烦的猪肺。

苏元正指着案板上的猪肺说:“渺渺你看,爸爸去买猪肺都是选这种整个完好的,带喉管的,比较好清理。如果猪肺有破损,清洗起来就麻烦一些,而且也不容易洗干净。”

先把猪肺放在水龙头处,从喉管的地方往里灌水,使整个猪肺发胀。

用手把灌进猪肺里的水按压出来,再灌水,重复以上操作6次,直到猪肺变白。

这个时候再次灌满之后,拿一根粗粗的针,一边慢慢灌水一边扎,就像扎小人一样狠狠的扎。

最后的血水从被扎的小洞中流出,一会儿猪肺就能洗得很白了。

把猪肺切成小块,锅内放凉水,把猪肺放进锅内,大火煮开。

猪肺受热收缩,会有大量的浮沫挤出,水开后煮一会儿,然后将猪肺捞起,再倒进盆冲洗干净浮沫,这样处理过的猪肺就非常干净了。

苏渺用手戳了戳猪肺,手感有些弹弹的:“爸爸,猪肺洗得好白啊,是不是因为洗的白一会儿炖出来的汤也白?”

“不止这个,要想一会儿汤白,还有一个重要步骤,现在我们要开始做了。”

苏元正将洗好的猪肺切成薄片,倒入热锅中翻炒片刻,说道:“这个时候不用放油,主要是为了把刚才进去的水分逼干,这样腥味也能去掉。”

翻炒片刻后盛出,锅里放一点点油,加姜丝倒入猪肺爆炒一下,加入适量的酒和盐,将猪肺盛起来备用,就轮到主角之一的雪梨了。

正是因为雪梨的加入,使得这个汤品有滋润肺燥、清热化痰的作用,平时要是有些咽干口燥、咳嗽少痰的,很多家里都会炖来喝。

对于没有喝炖汤习惯的地区,或许对此怀有质疑,但是邕城人民对炖汤的食补性向来是深信不疑的。

而在买不到猪肺的时候,也可以用冰糖炖雪梨来进行止咳润喉,若是连冰糖也没有,劳动人民依旧有办法。

雪梨配生姜,炖得烂烂的将汤和雪梨都吃光光,有些粗狂一些的,干脆就不炖了,直接一口生姜一口梨。

苏渺是没有尝试过这种方式的,毕竟家里有“爸爸大厨”在呢,总会尽量把给女儿吃的食物做的精致。

苏元正将雪梨简单清洗后,削皮去核,切成块,因为需要炖煮的时间长,所以雪梨块可以切大一些。

他一边忙活一边向女儿传授:“有的人是喜欢带皮来炖的,如果要保留雪梨皮的话,就要用盐或者面粉搓洗干净,不然有脏东西进了汤里就不好喝了。”

切好雪梨之后,先将其和猪肺放在一旁备用,等一会儿将筒骨和排骨都处理好了之后,统一装盅上锅。

第359章

肉类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冲洗和焯水去腥的,不同种类的肉需要分开处理,免得窜了味道。

筒骨、排骨和鸡块炖煮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冲洗和焯水,这样炖出来的汤才能不浑浊、没有腥味,汤汁清澈。

“渺渺,这焯水啊,一定要冷水下锅,不能用沸水,否则这骨肉里的血水出不了,汤就腥了。”

苏元正十分用心的教着女儿,他暗自思忖着以后女儿读大学要去北方,离着十万八千里喝不到汤可怎么办哦,可要赶紧把她教会,出去之后可以自己炖汤喝,也不至于委屈了自己的胃。

嘿,要不怎么说这就是父女连心呢?苏渺想的也是同一个问题。

她此时面上学得十分认真,心里却打着小九九。

琢磨着要不把老爸也带去京城算了,按她上辈子在京城求学的经历,京里人民生活条件好哇!因为富裕,比起邕城人民,他们更舍得在吃上花钱。

而且因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容度高,人们接受能力强,口味也更多样复合,不管做什么菜系在那儿都能找到受众。

况且嘉音、唐子逸和张丰都是京城人士,他们可绝对代表着京城口味,而他们每次对自家做的餐品都赞不绝口,照这么看来,自家的生意发展到京城,大概率能行得通。

“渺渺?你有没有在听?”

苏元正的声音将苏渺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在听!在听!爸,我学得可认真了。”苏渺赶忙回应道。

苏元正有条不紊地说道:“好,那我继续啊!要焯两次水,一冷焯,一热焯,冷水焯过一次捞起来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沸水来焯一遍,对了,底汤应该煮好了,你先去把锅从炉子上拿下来。”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