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林旺逃离的脚步飞快,其他几人跟在他后面,互相使了八百个眼色,却没人张得开嘴说些什么。
回到座位的林旺显得很忙碌,手忙脚乱的收拾自己的东西。
一下把书拿出来翻开,想了想又把书合起来放回抽屉,过了几秒又重新拿出来。
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看过自己的分数了,现在气氛愈发的凝重。
落选同学的心情惨过破产,有的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有的趴在桌子上默默流泪。
而通过了的同学看着他们愁云满面,心情也很复杂。
重点是还不好安慰,你一通过了的去安慰别人,说不定还会被误解,别人心里会更难受。
而且也没法安慰,这确实是关乎人生的大事。
落选了只有两种选择,复读和离开校园。
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比较看重文凭的,就会让孩子再复读一年。
如果没那么执着于上大学,且在单位里有门路的,可能就直接安排孩子进单位工作了,毕竟现在高中文凭也很够用了。
而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基本不会有复读的机会,农村户口的回家种地,城镇户口的出去打工,也就彻底告别校园了。
这对于寒窗苦读十几年,平时与同龄人相比称得上优秀的同学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好几个落选的同学都在座位上默默垂泪,角落里发出了啜泣声。
然后啜泣声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嚎啕大哭。
第416章
苏渺转头过去看,是陶爱红,她来自偏远的小乡村,父母是辛苦的农民。
家里还有两个弟妹,家里勒紧裤腰带供她上学很不容易。
平时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每年的贫困补助都有她的名字。
对于像陶爱红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高考无疑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转折,是他们挣脱贫困枷锁、迈向广阔天地,提升阶层的最大途径了。
此时她哭得不是一场考试失利,而是对自己命运的悲泣。
几个平时和她要好的同学都围了上去,轻声安慰她。
胡小蝶小声的说:“陶爱红平时成绩不错呀,在我前面,竟然没有通过吗?真是太可惜了。”
这时,坐在前面的林旺,也忍不住了,声音中带着浓浓的哽咽:“我平时也能上380的,怎么这回就没上呢?”
林国栋安慰道:“这回没上,那就等明年。你差得不多,多复习一年,明年直接一口气上本科!”
胡小蝶附和道:“是啊,好事多磨,你看我们班里几个复读的同学,成绩都有不小的提升,明年你一定行的!”
对于他们俩说的复读问题,林旺很罕见的沉默了。
他的心态一直都挺好的,平时也曾说过“好饭不怕晚”,考不上就复读的话,但是现在却不做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声音低沉的说:
“我不一定能复读了。”
孟佳佳吃惊的问:“为什么?你家虽然不是双职工,但是你爸在变电站,那里的福利是数一数二的呀。”
林国栋想了想,说:“是不是你爸想让你进单位接班?他应该年纪不算大,不用这么着急吧?
你回去好好商量商量,再复读一年,不然太可惜了。”
林旺用手抹了一把脸,回答道:“我奶奶生病了,两个月的时间家里的积蓄就花光了,后续的治疗还要很多。
我还有弟妹,光靠我爸的工资和我妈打零工赚钱实在是难。
如果我能顺利考上大学,那就不用再付学费,还能有补贴,我再出去勤工俭学就可以不花家里的钱了,还能给家里点。
可是现在……”
胡小蝶和林旺初中就是同学了,也认识他的家里人,遗憾地说:“你奶奶这么疼你,肯定会很伤心的……”
“我打算回去之后和家里人说,只考了300分,离及格线太远了,复读的效果不大,不来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决绝,仿佛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里成长了起来,准备接过生活的重担。
这时,班主任走进了教室,作为几十年的老教师,带过的毕业班也有十几个了。
按理对这样的场面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看着自己费尽心血带出来的学生,她内心还是十分难过。
不由暗想,我们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太匮乏了,这些能考上高中的都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没能继续深造实在是可惜。
虽然有万般不舍,但是作为班主任,她还是要履行职责,安排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因为未通过的同学们无法参加今年的高考了,所以继续待在学校的意义不大,还有可能会影响通过的同学备考。
所以按照惯例,他们今天就可以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从明天开始就可以放假了。
等高考结束之后,再统一进行复读的报名及毕业证的颁发。
在最后,她以很长的一段话肯定了同学们的优秀和在学业上的付出。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语重心长的说:
“在这几年的相处中,我见证了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你们无可置疑都是最优秀的。
高考是重要的关卡,但绝对不是终点。
通过预选的同学,备战从现在才真正开始,不要松懈,咬牙坚持下去。
没有通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你们这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机会还很多。
你们是中华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不要被一场考试所禁锢。
条条大路通罗马,尽管你们以后走的路不尽相同,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对未来,勇敢的走下去。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为大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
孩子们,不要认命!往前闯!你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只能由你们自己定义!”
班主任的话音落下,教室里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老师的肺腑之言。
紧接着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无论将来到底如何,至少在这一分钟,他们受到了鼓舞,充满了往下走的勇气。
接下来的两节课,所有人都看不下书,不知是从谁开始,写起了纪念册。
并没有什么专门册子,每个人拿出笔记本,互相交换着写下对对方的美好祝福。
还没到毕业的时间,但是离别的伤感已经提前预演了。
苏渺才来班里不到一年,但是来和她交换写纪念册的同学却不少,大多数同学都是对她优秀的肯定,且觉得她前途无量。
放学后,没通过预选的同学就要把自己的书籍和文具带走了。
三年的课本加习题册,厚厚的一大摞,青春捧在手上沉甸甸的。
有的同学没有自行车,一下子拿不完,便先拿一部分,剩下的明天再来拿。
班里原本堆叠着厚厚书本的书桌,一下子空了一半,显得有些萧瑟。
几人帮林旺搬书拿东西,一起到了学校统一放自行车的地方。
林旺用绳子将书绑在后尾座,对几人笑道:
“加油啊!考上大学!明天我就不来了,出去找找有没有什么工可以做。
你们什么时候去五通庙,通知我一声,约好了要一起去的我可不能缺席,我去给你们祈福。
好了!我走了!苟富贵,勿相忘,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这个老同学!”
他脸上带着明媚的笑,说完话,也不等几人的反应,跨上自行车就往前骑。
几人沉默地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只见林旺原本挺得笔直的腰杆渐渐垮了下来,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第417章
胡小蝶难受地说:“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刚才班主任说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是很对的是吧?”
林国栋和孟佳佳都点了点头,像是想通过赞成这个观点,能让自己好受一些。
只有苏渺低声说了句:“条条大路通罗马……可飞机总比马车快的。”
声音不大,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死气沉沉的湖面,让几人原本就沉重的心情又添了几分难受。
孟佳佳轻咬着嘴唇,思索片刻后说:
“其实林旺这次只是发挥失常,并不是没有实力,如果能复读一年,机会很大的,到时候能考上大学的几率也比应届的大吧?”
胡小蝶突然想到什么,说:
“林旺现在主要是遇到经济问题,那如果我们给他捐款呢?其实学费并不算贵,我可以把自己攒的,要去做卷发的钱都捐给给他,这样他就能复读了。”
苏渺却摇了摇头:“没有这么简单,除了学费还有学杂费。他们家现在缺的不止那十几二十块学费,还有他奶奶的医疗费和弟妹的生活费。
他作为家里的长子,需要出去工作补贴家用,只是帮他付学费没用的,而且他也不一定会接受。”
林国栋听懂了苏渺的意思,说:
“你是我们几个里最聪明的,而且家里是做生意的门路多。能不能想到可以让林旺一边复读,一边能赚到足够的钱的方法?”
“让我再想想吧。”
苏渺没有马上答应,有些事情还是得想好再做。
预选成功的同学,接下来进入到了昏天黑地的玩命复习当中。
而高考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高考报名、建档、体检、填报志愿这些事,都在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进行。
现在是估分报志愿,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来选择志愿,这也增加了填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苏渺坐在课桌前,手中的笔在志愿表上轻轻滑过,照着自己的想法填下了高考志愿。
第一志愿是A大的考古学专业,第二志愿是A大的历史学(世界史)专业。
班主任看了之后,说:“就只认准了A大吗?其他学校不考虑?其实你理科学得这么好,B大有很多适合你的专业。”
“我考虑了两年,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两个专业了,而这A大的这两个专业是全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