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原来还有不同做法呢!那下回我再来尝尝这家,对比一下有什么区别。”
繁华的大街实在是太好逛了,苏元正看到特色商品就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连带着唐子逸和叶嘉音也被带得热切起来。
要不是苏渺时刻注意着时间提醒他们要回去吃饭了,几人手上提的东西只会更多。
他们回到饭店时,烤鸭还有一会儿才烤好,唐子逸拿来菜单,让他们再加些菜。
苏渺看了看菜单,一只烤鸭的价格是在10-12元左右,也可以点半只。
鸭骨汤要大碗要7毛钱,小碗是5毛钱,吃烤鸭需要搭配的葱和酱料需另收费,每份是3毛钱。
包烤鸭的荷叶饼是2两算一份,只用一毛五分钱。
另外还有不少特色炒菜和海鲜,价格1块到几块不等。
最后他们加点了鸭骨汤,木须肉,芙蓉鸡片,赛螃蟹和虾干油菜。
再略坐几分钟,烤鸭就出来,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片鸭师傅,将烤鸭端到四人面前。
唐子逸解释道:“元叔,渺渺,这是让我们确认,这只是不是我们刚才挑选的鸭子,看看这个火候是不是满意。”
刚刚出炉的烤鸭,通体呈现出诱人的枣红色,表皮酥脆,泛着迷人的光泽。
鸭身散发着阵阵浓郁的香气,那是一种混合着鸭肉的鲜香、果木的清香,瞬间勾起了众人的食欲。
苏元正不禁瞪大了眼睛,赞道:“这烤鸭看着真不错,不愧是京城的名菜呀!”
看到他们都很满意,片鸭师傅就开始给他们片鸭子了。
只见他手法娴熟,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菜刀在他手中轻快地舞动,每一片鸭肉都切得大小均匀,薄厚适中,皮和肉相连,恰到好处。
他先从鸭胸开始片起,将那最肥美的部分切成薄片,随后又巧妙地将鸭腿、鸭翅等部位的肉一一片下。
在片鸭的过程中,师傅还不忘向众人介绍:“
咱们家的烤鸭,除了烤得讲究,片法也是按着老传统。每只鸭子要片出108片,不多不少才都是最完美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口都能品尝到烤鸭的最佳口感。”
片鸭师傅的手法很快,说话间三盘鸭肉已经片好了,第一盘是片鸭胸,皮肉分开。
第二盘片鸭腿,皮肉相连,片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
第三盘是鸭头和鸭尾2块嫩肉,寓意有头有尾。
之后师傅问他们鸭架怎么处理,唐子逸便说帮他们炸了吧。
师傅将鸭架拿走后,唐子逸笑道:
“炸鸭架很香,不过我们家吃烤鸭一般都直接打包带回家自己处理。不过元叔你们还没方便开火,那就直接让他们加工了吧。”
苏元正笑着点头,说:“还是你想得周到。”
片下的鸭皮是需要趁热吃的,叶嘉音撒上一点白糖,说:“渺渺,元叔,这个鸭皮蘸白糖是经典吃法,你们尝尝。”
苏元正夹了一片放进嘴里,果然酥脆香美,还带着一丝甜味,这对他来说确实是新口味,他还从来没有拿肉类直接蘸白糖吃呢。
然后看着桌上摆盘靓丽地烤鸭,苏元正一时不知如何动手。
在鸭肉的旁边,摆放着几碟精致的配菜,有嫩绿的葱丝、水润的黄瓜条、还有一小碟色泽红润的甜面酱。
除了这些,还有一摞薄如蝉翼的面皮,散发着淡淡的面香。
唐子逸拿起一张面皮,熟练地夹了葱丝和黄瓜条,再用鸭肉沾了甜面酱抹上,然后轻轻一卷,一个饱满的鸭肉卷就完成了。
他将鸭肉卷递给苏元正,说:
“元叔,您尝尝,和邕城不同,平时我们是这么卷着吃烤鸭的。”
苏元正接过鸭肉卷,放入口中,轻轻咬了一口。
瞬间,鸭肉的香气在口中散开,鸭皮的酥脆发出“咔嚓”一声,葱丝的辛辣刺激着味蕾,让整个口感更加丰富,而甜面酱的香甜则为这道美食增添了一抹醇厚的味道。
苏元正眼睛一亮,赞不绝口:
“好吃!这味道太绝了!我们邕城的烧鸭是咸口,直接当做肉菜配饭的。
这是直接弄成卷,也是一口下去有肉有菜有主食,这甜面酱一放,让我有种点心的感觉。
鸭肉的鲜嫩、鸭皮的酥脆,再加上葱丝的辛辣和甜面酱的香甜,各种味道在口中交融,确实不错!
同样都是烤的鸭子,两种方式和口味完全不一样,但都很好吃。”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吃过京城烤鸭,正等着嘉音帮自己卷的苏渺,听到父亲的评价,噗嗤一笑,说道:
“爸爸,我觉得你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了,评价也十分到位,快要可以做美食评论员了。”
第499章
考虑到苏渺和苏元正坐了好几天的车,吃过晚饭再逛了一下后,叶嘉音和唐子逸就将两人送回小院子去了。
“元叔,渺渺,今晚你们先好好休息,从明天开始咱们再正式去玩儿。”
苏元正忙不迭点头回应:“好嘞!那就辛苦你们了,明天过早我和渺渺就在胡同里自己解决就行,你们不用来太早。”
“好的元叔,这胡同里的早餐的确是最地道的京城口味,您好好品品,我和子逸上午10点半过来接你们。”
叶嘉音和唐子逸离开后,父女俩开始熟悉新家。
小院面积不大,只有邕城后院的三分之一,可对于他们父女俩而言,完全富余。
租金是每个月60块,如果是按照之前嘉音说的京城房价,这倒不算得贵,毕竟是能拎包入住的环境。
院子里外干净整洁,像是不久前才精心打扫过,连床单、被子、枕头都焕然一新,散发着阳光晒过的暖烘烘气息。
苏元正微微皱着眉头,眼中透着一丝不安,开口道:
“渺渺,会不会太麻烦嘉音和子逸了?这卫生指定是他们帮忙打扫的吧?”
苏渺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解释道:
“我就是怕太麻烦他们,所以之前托嘉音帮忙找一位做保洁的阿姨帮我们打扫房子。
嘉音直接让家里的保姆阿姨过来了,我额外给阿姨付了加班费,不过还是要感谢嘉音和子逸的。”
苏元正松了口气,郑重其事地叮嘱:
“那就好,钱得给足,这毕竟是额外工作,可别让人家心里有想法。
话说回来,以前在邕城,你一口一个嘉音姐姐、子逸哥哥,到了京城咋不叫了?”
“我之前年纪小嘛,现在都要上大学了,老是哥哥姐姐好像有点怪怪,不如就喊名字吧,反正他们也不介意。”
苏渺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之前十一十二岁还好说,现在都是大学生了,还天天哥哥姐姐的挺别扭。
况且按上一世,她的年纪要比两人要大上不少呢。
他们把带来的行李归置好,邮寄来的东西估计还得两三天才能到,明天他们还得去取钱。
苏元正一边忙活一边念叨:“渺渺,东西我都收拾好了,厨房也看过了,有个大锅,和一些碗筷,明天我们得去买一些需要用的锅碗瓢盆。”
苏渺问道:“爸爸,老卤加热了吗?”
“加热了,现在也放好了,我试了一下味道,没有问题。”
老卤这么重要的东西,他们是随身带着上车的,夏天天气热,每天苏元正都拿去餐车借用炉灶来加热,所以一点没变味。
这天晚上,躺在新床上,身处新环境的苏渺,破天荒地失眠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久才勉强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胡同里就热闹起来。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声、小贩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苏渺和父亲简单洗漱后,决定出门寻觅京城特色早餐。
胡同里,人们早已开启新一天。有的家长站在门口,着急地催促孩子:“快点吃,别磨蹭,上学要迟到了!”
孩子们嘴里塞着食物,含糊回应,嬉笑打闹着跑向学校;
上班族们脚步匆匆,手里还握着没吃完的早餐;
还有些大爷慢悠悠地出门遛弯,手中鸟笼里的鸟儿欢快鸣叫。
大家见面,都热情地用带着京腔的口音打招呼,这与邕城截然不同的口音,让父女俩真切感受到身处异乡。
胡同口有一家不大的早餐店,店内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苏渺望着店里热闹场景,转头对父亲说:“爸,要不咱就在这家吃吧,看这都是胡同里的居民,味道肯定地道。”
这时,旁边坐着的一位大妈好奇地凑过来,自来熟地问道:
“欸,你们是不是新搬来 28 号院子住的?”
苏渺回忆了下小院门牌号,连忙点头:“是的,我们刚搬来。”
大妈眼睛一亮,笑着说:“我就说嘛!昨儿瞧见有小汽车送你们来的,我住你们对门,姓李。”
苏渺礼貌回应:“李大妈,您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我打小就住在这,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听你们口音是外地来的吧,老家在哪儿啊?”李大妈兴致勃勃地问道。
“我们是从桂区邕城来的,我来读书,这是我爸。”
“哟!桂区啊!我倒是知道桂市山水甲天下,这邕城在哪儿我倒是不清楚了。就你俩?你妈没来?”
苏渺神色微微一黯,轻声说:“对,我家就我和我爸。”
苏渺话说了一半,引人遐想,果不其然,李大妈自认为心领神会,看向她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用同情的语气对苏元正说:“欸~一个人拉扯孩子大不容易哦,以后都是街坊,有什么事你们尽管出声。”
苏元正有些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便岔开话题:“李大姐,这家早餐好吃不?”
“好吃好吃!开了好多年了,咱们胡同里的街坊,只要不想自己做早餐的,一半都在这吃。你瞧,我这就是直接买回家去的!
哟!我得赶紧回去了!我小女儿得吃了去上班呢!”
李大妈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铝饭桶,她着急要走,又想起要照顾新邻居,于是对着里头正忙着的早餐店老板喊:
“老叶!这两位是从外地来的,今后就住在咱们胡同了,第一次来吃,你照顾着点儿啊!”
早餐店老板手一挥,声音洪亮地应道:“好嘞!爷们儿!妞妞!过来点餐!什么时候到的京城啊?”
苏渺和父亲走过去,回答道:“伯伯,我们昨天下午才到的。”
老板热情地说:“第一次来?那这就是你们的吃的第一顿京城早餐了?行!今儿这顿我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