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反过来借助那些已经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
教授抚掌赞叹:“对!说得非常好,文字材料与文物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是相互佐证,相辅相成的存在。
在考古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深入研究,一个结论必须经过方方面面的严谨印证!
大家看看这个青铜鼎,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铸造技术达到了什么水平,上面的纹饰也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与宗教信仰的象征。
所以啊,在考古发掘中,文物的出土,往往能为我们揭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这些文物,有可能经过战乱、迁徙,甚至被不同时代的人重新运用。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它们的每一处细微痕迹里,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的真相,触摸到古人真实的生活脉络。”
在偌大的博物馆里,文教授带领着同学们缓缓踱步,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
大家时而驻足聆听教授的讲解,时而小声交流自己的见解。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课程也逐渐临近尾声。
文教授将同学们带到一幅巨大的古代地图前,地图上,清晰地标记着国内众多重要的考古遗址,每一个标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掩埋在岁月深处的故事。
他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考古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珍贵的文物,更在于通过这些实物资料,还原历史的真相,传承人类的文明。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每一次考古发掘,都是我们与过去的一场对话。
希望你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真正领悟考古学的魅力与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同学们走出博物馆时,正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他们身上,那光芒光明且热烈,如同他们此刻内心燃烧的热情与憧憬。
回去时,文教授特地问了苏渺的名字,眼中满是期待与欣慰。
他心中暗想:真好啊,聪慧又有胆识,重点看起来身体很好!那片还没挖完的田野,后继有人了!
第536章
A大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旗帜,从百年前至今,都是先进的代表,如今校园里也是涌动着思想解放的浪潮。
课堂上,教授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理论框架,新思想、新教育方式层出不穷。
学生们敢想敢做,可以公开质疑教材的观点,教授们还会鼓励大家去寻找“真理”,即使那本教材就是他们本人编撰的。
甚至在学校空旷处,还时常能看到,为“异化理论”和“市场经济”,为“现代派”与“传统派”,为存在主义的研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青年们。
他们在用自己的思想与勇气,探索着前进的道路。
学校也提倡“自由选课”,理科生可以选修哲学思想,文科生可以进行理工操作。
领导们尽力维持着立校传统,为学生们减轻身上的框架,批判性思维、跨学科交流、实践与创新在这里融会贯通。
A大用自身实践证明:真正的大学,永远是自由探索的沃土。
大学的课程安排,虽没有高三如此紧张,但也是很紧凑的。
每周六或者周日排空,其他时候皆是满课,连早晚自习也都没少。
新生们因着前三天的放松,只上了两天课,就到了休息的时间。
只有一天的假,要回家的同学都会选择,在上完周六下午的课后就回家。
周日晚上再返校,这样就可以在家住一晚。
前一天晚上,住在另一栋宿舍的嘉音跑来找苏渺。
“嘉音!你怎么知道我是这个宿舍呢?我还想着明晚回去了再和你打电话呢!”苏渺惊喜扑上去。
“是子逸告诉我的,明天不是放假了嘛,他开车过来接我们。你下课时候回来收拾收拾,然后下楼来等我,我骑自行车到校门去。”
“好的呀!不过子逸哥不用上课吗?怎么回去拿车呢?”
“他不是在隔壁学校嘛,他小姨是学校老师,分了宿舍,还有地方停车。 子逸把车停在教职工宿舍那,过去拿车很快的。”
于是,本来想着下课后跑快点去搭公交车的苏渺,又坐上了小汽车。
到家的时候还是饭点,应该是店里最忙的时候。
但苏元正将店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员工,特地回小院做好了饭菜等着女儿。
嘉音和唐子逸也要回去和家人吃饭,婉拒了苏元正的邀请,小院里只剩了父女两人。
苏元正仔细地打量了女儿,高兴起来。
很好!没瘦!看来读大学确实没那么辛苦。
“渺渺!快放下包,去洗手。爸爸把青菜一炒就可以开饭了,今天都是你爱吃的菜。”
按邕城大多数人家的习惯,炒时蔬是刚出锅时最鲜亮好吃,所以都是最后炒的。
平时吃饭,需要略等一等人的,会先把比较费时的肉菜先做好,将青菜洗干净。
等人一到,直接下锅大火开炒,两三分钟就好了。
饭桌上,苏元正不住地给苏渺夹菜,关切地问道:
“渺渺,这几天在学校还适应不?课程难不难?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这两天才开始上课的,不难,老师们讲课都特别好,一点儿也不犯困。舍友们也都很好,相处得很融洽,才一周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好朋友了。”
苏元正的眉眼放心的舒展开,说道:“那就好,可惜一周你只能回来一次,多吃点!明天我们早点开饭,你吃饱了再回学校。”
苏渺扒了一大口饭,说:“嗯嗯,好的爸爸,明天嘉音姐和子逸哥还来接我,所以我能迟点去,七点前准备好就行。”
苏元正的筷子顿了顿,说道:“会不会太麻烦他们了,爸爸坐公交送你去也行的。”
“嘉音说从他们大院开车过来十几二十分钟,我们约好了到学校后去听讲座。明天有一位经济学的教授要来开交流会,晚上8点钟开始。”
苏元正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
“那我明天下午准备小菜的时候,弄三份,也让他们带去学校吃。”
“好呀,他们肯定喜欢,之前我带去的菜,舍友们都说好。”
苏渺和父亲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天还没有全黑。
他们出了门,沿着胡同慢慢往店里走去,一来是消食,二来也可以边走边聊聊天。
这周,店里经营状况良好,每天准备的食材都能售罄。
方正固定每天拉一百份盒饭出去,也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卖完。
此外,他还谈了一个新大单,一个有包餐的工地,隔天送一次,四种主菜轮换着送。
“爸爸,正哥一个人负责了工地的业务,每天往外跑也是挺辛苦的,我想把他的基础工资往上调10块。
还有,他每谈到一个大单子,当月再奖励10块钱的奖金。”
苏元正赞同的点头道:“这是应该的,听方正说,现在主要是去三个工地两个点,但是每天拉去工地的盒饭都不够卖的,估计接下还要再增加一些量。”
“再过半个月,英子姐就要回去了,中午正哥去工地卖盒饭,店里的人手够吗?”
苏元正想了想,说:“目前来说是够的,但是英子回去的话,可能就会紧张了。
主要就是方正去工地的时间,正好是饭点,最忙的时候。
我要出来点单收银,阿穗在厨房,服务员如果只剩一位,即使红梅姐出来帮收了碗再进去洗,也是比较局促。”
苏渺很果断地说:“那就再请一位吧,生意好一起来了服务质量不能下降。客人来了坐下,前面客人的碗筷收得不及时,还那样子摊摆着,很影响感官和食欲。”
“行,那我们就再招一个服务员,让方正好好去发展工地业务。”
出了胡同,跨过大马路,就看到了“苏记食铺”。
此时,店里已经亮起了温暖的灯光,不断有客人从店门进出。
苏渺和父亲进到店里,看到的果然是座无虚席的状态,饭菜香和热闹的谈笑声扑面而来。
她利落地系上围裙,手脚麻利的加入了服务行列。
看着生意红火的自家小店,苏渺心中满满的踏实感,他们也是算是在京城立足了。
第537章
夜幕降临,喧嚣的白日渐渐沉寂,苏渺终于有空和小胖哥打电话了。
电话接通,那头很快传来小胖那熟悉且热情的声音:“啊!是渺渺啊!”。
然而,电话下一秒就被抢走了。
潘爸潘妈嘘寒问暖了好一会儿,通话权才又重新交到小胖的手上。
“渺渺,一切都好吧,前几天才和契爸通电话,他还不放心你去住校呢。”
小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又满是关心。
苏渺轻松回应着:“都好的!和以前集训队住校不一样的,A大的氛围可好了,我特别喜欢。”
“那就好,跟你汇报一下捞鱼进度,应王大锤的多次请求,我终于答应带他入行了。
不过我和他说得明明白白,安业公司能发展到如今这么大,只能有我一个话事人,绝不可能让他轻轻松松半路搭顺风车。
他想做房地产,可以自己出资成立新公司,我不掏钱,可以资源共享,但是我要占股。”
小胖详细地讲述着和钓王大锤的进展,言语间透着精明与自信。
苏渺不禁坐直了身子,饶有兴致地问道:“他怎么说?”
小胖笑着描述着王大锤的模样:“他纠结了三天,顶着那么老大的黑眼圈来找我,说可以分三成股份给我,但是要帮他弄资质,牵线接项目。”
苏渺笑了,对王大锤的上钩很是满意,说道:
“小胖哥辛苦啦!这是达成了我们的第一计划了,空手套白狼。
之前我们还说要是他不肯,再稍微拿点钱出来注资,之后等他完全进网了再撤,看来他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急切。”
“不辛苦不辛苦,王大锤每天都好酒好菜的招呼,好话也是一箩筐的,舒适得很。
下边县里有一个小项目,等新公司的手续都办齐全了,我就让他去做。
够他忙活一阵子的了,也肯定没空去骚扰到你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