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22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解放后,金华火腿作为地方名产,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由金士辉倡导,联合元生、金泰、元隆、恒丰等私营腿栈,组成了金联火腿产销合营处。

联合是联合了,但是一个组织里有多个话事人总归是复杂,管理不善,又遭遇重大火灾,使企业陷入了困境、

为了抢救企业,合营处于五四年响应号召,在金华地区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金华火腿厂。

陈科长咳嗽了一声, 继续说道:

“之后还有几十年长久的复杂故事,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呢,我们厂的火腿,得了国家金奖,国内外都很出名,连赠外宾的礼单中,都常常榜上有名。”

苏渺插不上话,在一旁不住的点头。

陈科长停了一会儿,又补充道: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我们厂的才是正宗的金华火腿,只不过厂里出品的火腿在质量上有保障,像你们外地来的,不会挑选,买厂里的最保险。

如果是挑火腿的老手,那就无论是买哪家的了,只要是好的火腿那就都是一样的。

至于他们在门口挂的老字号,其实很多也都没有这么老,真的有上百年历史的我倒是可以推荐雪舫蒋的。

不过,我是火腿厂出来的,自然优先带你们去我们厂,你们要是还想试试别的老字号,那可以再去买别的。”

苏渺觉得陈科长讲得还是很中肯的,夸赞自己厂火腿的时候,并没有决绝的说其他作坊生产的火腿不好。

只是希望外地旅客可以买到好的火腿,不至于因为买到良莠不齐的产品而让“金华火腿”这个名号受冤。

八点二十分,他们到达了门市部,果不其然已经开始排队了。

“这么多人来买啊?”苏渺惊讶的说。

“那当然!驰名国内外的产品呢,而且产能有限,有时候还得限量呢!”陈科长语带傲娇的说。

虽然是陈科长带来的,他们也还是得排队。

不过在门市部买不像在私人店里那样能挑选许久,而且很多是本地人,过来都是直接称斤散装,所以排队进程挺快,等了十来分钟就轮到他们了。

柜员看到陈科长,笑道:“老陈科长,这又带人来了?”

“这是我表弟!帮挑只好的,要带回家去的,有一整只哦。”

柜员去拿火腿,转身时咧嘴一笑:“天天的表弟都不重样。”

苏渺看到柜台后面挂着用粉笔写的价格牌牌,特级是24/公斤,需要凭票或者外汇券购买。

一级的20/公斤,二级的16/公斤,等外品是10/公斤。

“陈伯伯,这个特级的要需要用票呀。”

“是呀,出得少嘛,要是今后产量高了估计就能放开买了,你们自家吃的买一级的就够了。”

苏渺点点头,这个价格倒是和昨天他们买的差不多。

火腿拿出来,上头还盖有质检章,陈科长向他们讲解着,本来苏渺和苏元正是真的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在陈科长的讲解下,似乎……还真看出了那么一点点差异。

秉持着不白来的原则,苏元正买下了这只火腿。

结完账,陈科长果然从柜员手里要来两包火腿边角料,油纸包还渗着油花:“拿回去煮粥,比味精鲜十倍!”

原本,事情完毕后陈科长要和父女俩去吃早餐的,但准备离开的时候碰上了一个老同事,于是乐滋滋的要跟他去厂里看看,于是和父女俩告别了。

在早餐摊上,苏渺将火腿搁在油亮的木桌上,摊主笑道:

“哟!这么大的火腿,你们是外地吧,买回家去,我们平时都是买的散装。”

“嗯嗯,是的,我们家很远,所以买了一整只,去国营的火腿厂买的。”

一听国营的火腿厂,摊主捂嘴笑了:“是不是老陈带你们去的?说他们厂的火腿最正宗了吧?”

“啊……确实是陈科长带我们去的,说厂里的质量有保障。”

摊主的态度让苏渺和苏元正一头雾水。

怎么个意思?遇上火腿托了?但是国营的厂子质量应该是能打的吧?

第596章

摊主掀开木盖子,白雾裹着馄饨的鲜香漫过桌面,他用木勺敲了敲锅沿:

“他说的倒也没错,国营厂的质量至少有保障,用的还是两头乌,不像外面的为了提高产量,收不到两头乌就用杂交猪来代替了,工艺上也是可以的。

不过,他没和你们推荐其他家的?”

苏渺想了想,说:“还说了一家叫什么雪纺的……说是本地人都认可的老字号。”

摊主满意的点点头:“那这老陈介绍的应该还算全面。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嘛,金华火腿十八家,雪舫蒋家第一香,哈哈哈哈!!!顺口溜多得很。

你们要是真想尝最地道的,我建议再去趟蒋家老铺。就在城西老街,门脸不大,那是真正的百年老手艺。”

苏渺咬了口油条,酥脆的外皮发出"咔嚓"声响:“陈科长说厂里的火腿已经很好了……”

“那是自然!”

摊主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说:

“国营厂的火腿确实挑不出毛病,但是各家有各味,就像我这馄饨,用的是同样的面粉、同样的肉馅,为啥这几条街的街坊都爱吃我家的,老汤底的煮法传了三代人啊!”

苏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时,邻桌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突然插话:“小同志,要我说啊,你们买的这只就挺好。”

他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雪舫蒋的火腿是正宗也是老字号,但也金贵,普通人家吃,反倒是厂里这个更实惠些。”

摊主不服气地“啧”了一声:“张老师,您这话说的……”

“我说的是实话嘛!要想把我们的火腿发展起来,就不要拘泥这么多嘛,只要是好吃的符合标准的,就是好火腿。”张老师笑着转向父女俩。

“小姑娘,这本来就是地域性的美食,哪有绝对的正宗?不过你们也可以去买来和国营厂的对比一下味道,要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觉喜好。

特别是你们外地人本身口味就和我们不一样,说不定你们觉得好吃并不一定是我们觉得最正宗的呢,食物嘛,要放到嘴里咬,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苏渺和苏元正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买个火腿,里面有这么多的讲究。

这回他们是真的搞不明白,到底谁的正宗,谁的及格了。

既然如此,那就都买回去,反正家里人多,不愁吃不完。

他们刚才是坐着陈科长的三轮车来的,刚才陈科长说先送他们回来他们拒绝了,说想慢慢走回来顺便吃个早餐。

现在又要去买别的火腿,就只能先回去拿车子了。

他们按着老先生说的地址,找到了老店,买了一只甲级陈腿,价格确实要比国营厂的要贵上一些,至于是否同品级,反正他们是看不出来的。

出门得早,回来得也早,11点回到招待所时,原本一只火腿也变成了三只,前台的姑娘眼睛笑得弯弯的:

“你们回来了?没去看斗牛?”

苏渺好奇地问:“斗牛?在哪里有斗牛呀?”

“原来你们不知道呀!就是城西边上的那个村子呀,原本是小年的时候才斗的,不过打申请没通过,所以提前了。”

“听起来是很有趣的事情,可惜我们准备要启程了,估计看不上了。”苏渺有些可惜的说。

“你们下一站是去哪里?”前台姑娘问。

“下一站要到昌城。”

“嘿!那正巧!你们出城的路会经过那个村子的,到时候你们就拐进去看一下就好了嘛,反正是村里自己搞的活动,又不收门票的!”

说罢,她又抓起铅笔在信纸上画路线,笔尖沙沙作响。

“现在骑车往那边去的,都是去看斗牛的,跟着车铃走准没错!”

“太好了!爸!那我们一会儿顺路去看看吧,谢谢你姐姐!”

父女俩将行李都收拾好放进车里,退房后按着前台姑娘画的简易路线图驶向城西。

才往城外开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有一些人骑着自行车和他们往同一个方向而去。

“爸爸,你说他们是去看斗牛的吗?”

“也许是,蛮多人的,我问一问。”

苏元正减缓了车速,降下车窗对一个骑三轮的老乡问道:

“老乡!请问你们是去看斗牛的吗?”

那位老乡精气神很足的说:“是啊!就在前面路口右转就到了,你们去不去?”

“我们也是今天才听说有这个活动的,也想去见识一下。”

“那行!你们跟着我们的车,很快就到了!”

为了能让小汽车好跟,他特地踩得快了些,坐在车斗的两个孩子朝着苏渺笑嘻嘻。

右转之后,柏油路渐渐变成石子路,车子颠簸着穿过一片已经收割过的田野。

“到了!到了!你们看到了没!就在前面!”

前面的老乡喊道,前方田埂上插着十几面彩旗,上百号人围成一个圆圈,吆喝声隐约可闻。

苏元正在空地停了车,和女儿下了车。

“好热闹啊,老乡,这是在田里斗吗?”

老乡牵着两个孩子,带着他们往前走:

“以前都是在水田里斗的,前些年上头说危险,牛斗红的眼容易冲撞人群,所以这个村子建了个斗牛场。

也就这个村子有,其他的也还是在水田里的,现在搞斗牛活动得上头批准才行,这里因为有场子能批的就多一些,所以我们周边村子的也都牵了牛过来斗。

我们快些走吧,一会儿该挤不上位置了。”

斗牛场圈在一个泥地里,地方很大,然后用砖块围搭起一圈一米的墙,上面还有一米的栏杆,如今几百号人兴奋地挤着看。

他们刚走进人群,就听见一阵震天的喝彩。

从一个空的地方凑近栏杆往里面看,只见两头乌黑发亮的水牛正抵角相斗。

泥水飞溅中,牛角碰撞发出"咔咔"的闷响。

旁边穿劳动布衣服的大爷热情解说:“你们来得正巧!今天的第二队刚刚开始!左边那头黑旋风,之前已经连赢两场了,大家都等着看它能不能三连胜呢!”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