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在桌子上摆了一堆吃的,又泡了一壶茉莉花茶,冬日暖阳斜斜地照在院子里,为这场久别重逢的聚会添了几分温馨。
你一言我一语间,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只是话题从往日的习题考试,变成了各自大学里的新鲜见闻。
大家去了不同的大学,看到什么新鲜的都想和好友分享。
苏渺也没忘了问林旺的生意做得怎么样。
林旺一脸轻松的笑道:
“多谢你带我入行呀,现在我家每个月摆摊的收入能有两百多块,而且还不是每天都出摊的情况下。
等于多了两个工人的工资了,家里一下子又好起来了,专门买了一个大冰柜,以后夏天冰糖水就方便了。
现在天气冷,我们卖热的糖水,我打算这几天做一些炸嘢一起卖,应该能行。”
苏渺赞同他的想法:“这个搭配不错,冬天大家本来就喜欢吃炸嘢,但是吃了又口渴,正好和糖水一起了。”
“过年这段时间生意应该是最好的吧?那你今天可要损失不少咯。”胡小蝶吃着他特地用保温壶提来的糖水,调侃道。
林旺爽朗一笑:
“赚钱重要,见你们更重要呀!而且因为上学的缘故,现在很多时候是我妈去摆摊,我休息的时候就和她轮班。
我没回去插班,上的是复读班,时间比较灵活,一周只上四天的课,其他时候是自己分配复习。”
苏渺倒是不太了解复读班的情况,问道:
“复读班?不是一高的吗?是外面的补课班?”
林旺解释说:“也算是一高的,但是分开教学,老师也不一样,今年才开设的,我算是第一届。
因为复读的学生进度不一样嘛,所以才另外开设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多接收一些复读生。
现在就只有一个班,报名之后也要进行考试,择优录取的,我按着你总结的知识点来复习,竟然考了第三名,连班主任都说我明年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大。”
林旺述说时,眼底里满是光芒,他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努力,明年就可以跟上同学们的步伐了。
大家聊着聊着又聊到了各自的学校,其他人对于A大是最感兴趣的,毕竟那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但是他们考上的学校也各有特色,孟佳佳和林国栋都去了西大,胡小蝶去了师范学院,张燕虽然被扣掉了作文的分数,最终还报上了地质大学。
不过,胡小蝶说她妈妈还是没有放弃要送她出国的念头。
林国栋不理解地说:“为什么一定要出国呢?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胡小蝶耸了耸肩,说:“也许是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所影响吧。
你看看,外国人到我们这来投资和旅游,都能享受超国民待遇,一个个金贵得很,所以我爸妈觉得能跨出国门,到金贵的地方去,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苏渺中肯地说道:“现在西方国家确实在经济科技上领先我们,叔叔阿姨希望你有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个想法很正常。”
胡小蝶托着腮帮子,说: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现在说到出国,各个都觉得厉害得不得了,特别是我妈从小就在我耳朵旁边一直说说说,所有我对出国充满向往。
但是现在上了大学,这种期待感倒是降低了。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不是外国能比得了的,自己国家有这么多好东西呢,我又何必去外国学什么。”
苏渺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思索片刻后说道:
“其实出国留学确实有它的优势,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经历了长久的封建和抗战,几千年来积攒的优势已经被追赶,很多领域确实落后了。
就拿计算机技术来说,国外已构建成熟的计算机产业生态,而国内仍在解决 “从无到有” 的基础问题。
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性能差距显著,软件技术生态空白与功能简陋,国外计算机技术历经 30 年商业化迭代,而国内计算机发展受限于封锁和经济体制,80年代才进入民用探索阶段,差距真的不小。
不过,永远不要小看我们的聪明才智,如果能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回来建设祖国,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苏渺一口气说完了一大段话,然后发现伙伴们正愣愣地看着她。
胡小蝶一脸理解困难的说:“苏渺,你说的这个计算机我学习地不是很多,只在这个学期稍微有点接触,所以真不是很能理解。
不过,你的意思我是听明白了的,能出国学习确实是一件好事,确实能学到国内欠缺的东西。”
张燕也赞同苏渺的观点:“是啊,小蝶,你家有门路有条件把你送出国,这是很多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啊,开拓眼界,看不一样的风景,也能站得更高些。”
胡小蝶听了大家的话,这个学期以来的犹豫也灰飞烟灭了。
“好啦!知道了!我也不是说不想去,只不过刚上了大学,熟悉了一个新环境,所以有那么一丝丝的动摇。其实我一直都没有懈怠的,从小都努力学英语,现在也是。”
苏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话说回来,胡同志,以后去了灯红酒绿的外头,可别乐不思蜀忘记使命啊!糖衣炮弹虽甜,可也要坚守本心哦!”
胡小蝶笃定地说:“你放心吧!我还能不回来嘛,舍得了别的,也舍不得我们这那么好吃的美食啊!话说回来,苏渺,你家条件也不差,要是我到外头能找到门路也介绍你出国学习,你去不去?”
苏渺假装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笑道:“去啊!不过我怕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短期交流还行,长期留学恐怕要叛变革命咯!”
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快的笑声,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桠,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几个年轻人的笑声惊飞了树梢的麻雀,在这个平凡的午后,关于未来的种种可能,正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第627章
苏渺在邕城跳了两次级,待了三个班级,好处就是还真处下了几波朋友。
这一波聚完之后,又约了佳期几人相聚,大家都很好,都在为各自的未来所奋斗。
梁曼曼也打来了电话,邀请苏渺来家里打游戏。
许久未见,梁曼曼倒是没有什么变化,韦思雅却明显胖了一些,曾经分明的下颌线变得柔和了许多。
出于礼貌,苏渺并没有提这事,韦思雅却扁了扁嘴自己开了口:
“你们看我是不是胖了不少,脸都圆了。”
她捏了捏自己的脸颊,眼神里满是无奈。
苏渺和梁曼曼对视一眼,坦诚地点了点头。
韦思雅见状,索性打开了话匣子:
“唉~我妈说我念书太辛苦了,上学期给我订了牛奶,每天都喝。我嫌纯牛奶没味道,甜牛奶太腻了,就定了酸奶。
谁知道这酸奶像开了我胃口的‘任督二脉’,以前吃半碗饭就饱,现在能扒拉一整碗!我妈一看这效果,直接升级成早晚各一瓶。
得,现在好了,我成了‘酸奶养膘计划’的活体实验品,一个学期重了6斤!”
苏渺和梁曼曼听后面面相觑,梁曼曼不可置信地指尖戳了戳韦思雅的手臂:
“啊?酸奶还能有这功效呢?我之前也订过,好喝是好喝,但……没见着有多胃口大开。”
“是呗!真的是莫名其妙,我喝确实能多吃饭了,而且特别喜欢吃卤肉饭,扣肉饭。”
苏渺试图将这个现象合理化:“酸奶酸酸的,确实能有开胃的效果,而且也有营养。思雅吃得比以前多了,稍微长些肉也是正常的吧。
不过,最好还是注意一下增重的幅度,要是一下子胖好多,可能对身体不是很好。”
“我觉得我就是属于一下子胖了不少,不行,这回订的酸奶喝完了说什么也不能让我妈续定了,我得缓缓。”
梁曼曼在一旁笑她:“到底是不是酸奶造成的呀!你可别冤枉了它,我看是你天天吃卤肉饭,扣肉饭给吃胖的吧!渺渺,她吃的还不是你们家咧!”
韦思雅红着脸解释道:“渺渺,你听我狡辩 —— 不对,听我解释!不是我不照顾你家生意哈,我这是有原因的。”
苏渺环抱双手,笑着看着她说:“好呀!那我听听是什么正当理由!”
“我爸妈最近半年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下厨,每天晚上都是打包熟食凑合。
一开始我确实总去你家买,你哥每次还都给我多放些。
之后我妈说她们单位对面新开了一家饭馆,里面的熟菜也挺好吃的,就由她来买了。
还别说,那家的味道确实不错,我们家都吃上瘾的了,而且我妈下班也顺路,现在是天天都吃他们家的。”
她这话,倒是让苏渺对那家店感兴趣起来:
“那家店叫什么名字呀?味道这么好?竟能让你们天天吃?看来我得去学习学习呀。”
“名字就叫‘天天来’餐饮部……额,渺渺你没生气吧!”
“当然没有呀!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一日三餐是人除了睡觉以外最放松的时候了,自然应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再说了,做生意就是各凭本事,人家做的好,生意火红那是应该的。天天来?名字挺接地气啊。
能让你们全家上瘾,看来必有过人之处。我们家要去学习改进才是,我还要多谢你把这事告诉我呢。”
听到她的语气里没有半分介意,反而带着生意人特有的敏锐与豁达。
韦思雅松了一口气,说:“等这箱酸奶喝完,我一定跟我妈申请‘断供’!再这么吃下去,我怕是要从‘韦思雅’变成‘韦思圆’了。”
三人窝在梁曼曼的卧室打了一下午的游戏,晚上留在了梁家吃饭。
梁爸梁妈一如既往的热情,做了一桌子好菜,梁妈妈还装了两盒巧克力给她们一会儿带回去。
梁妈问了不少A大的事,有些羡慕地说:
“渺渺,你也太聪明,我以前年轻的时候也对A大十分神往,可惜啊,实力不允许。”
苏渺照着自家父亲的年龄算了算,好像他们高考的年纪似乎是正好碰上大革命,于是问道:
“阿姨,您是几几年参加的高考呀?”
梁曼曼抢答道:
“这题我懂!我妈是77年参加的高考,因为之前不是中断了十年嘛!恢复之后我爸妈立马就去考了!还当上了同学!”
“七七年?那可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呀,听说因为不设限制,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叔叔阿姨这一年就考上了?真是厉害!”苏渺感叹道。
梁妈妈谦虚地说:“其实也没有很厉害,主要是我们没把知识放下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就为了那天做准备。
有很多同志因为上山下乡的原因,没有这个复习条件,所以很可惜。”
苏渺惊奇地说:“那这么说来,叔叔阿姨参加高考的时候,曼曼已经出生了吧?”
梁妈妈笑着点点头:“对呀,那时候曼曼已经五岁了,好在她爷爷奶奶来帮忙照顾,我们俩才能一起去高考。
那时候的校园里,像我们这样拖家带口的‘老生’不少。我们是单位批准一边上班一边读的夜校,上课时,怀里还揣着孩子的奶瓶,下了课就往托儿所跑。
但大家都铆足了劲学习,图书馆的座位永远不够用,到深夜操场上也全是背单词的人。”
苏渺和韦思雅都是挂着星星眼。
“哇!那你们就是夫妻俩一起参加高考,然后同时考上了同一个专业?太浪漫了吧!!!”
韦思雅听得入神,手里的筷子悬在半空。
听小辈们这么说,梁爸爸还有些害羞了:“害!那时候哪有浪不浪漫的说法,这都是你们现在年轻人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