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44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就在刚才,苏渺和小胖哥说,他在邕城,比自己在京城更近水楼台,盯紧深市,到时候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壮汉去抢股票。

小胖哥疑惑地问:“抢股票?这是需要抢的?现在有闲钱的人这么多了吗?他们也知道买这个能挣钱?”

“小胖哥,在任何时候都有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与信息的人,我们不是最聪明的,更不是最厉害的。但只要我们跟紧,就能分一杯羹。”

小胖哥指了指她放在客厅八仙桌上的“龙珠”说:“有多少人抢?比你去抢龙珠还困难?”

苏渺想了想那天抢龙珠的情况,又回想起在沪市的大排长龙,笑了:“更疯。”

随后,她有些懊恼地说:

“其实,我真的操作晚了,应该在上一年就去深市认购股票的,现在那边市场已经火热起来了,我们失去了先手和抄底机会。”

小胖哥倒是很豁达地说:“世界上哪有人真的能策无遗漏的,连伟人也没能完全做到的事情,更不用说我们了。

渺啊!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你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了,我们有得赚就行,哪能把每一分钱都放进自己口袋里,是吧?”

苏渺听到后,愣了一愣,她想到自己刚重生回来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给父亲听。

那时的自己只求平稳顺遂,小富即安,但是如今停下来看看,似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产业越来越广,接触到的风口越来越多,自己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大,不再像之前那么随遇而安了。

她忽而笑道:“小胖哥,真真有大智慧也。对!赚多赚少,有就很好了,那我们来做短线,快进快出!”

在沪市的那几只股,苏渺是要等到九二年风波来临之前才会抛售的。

而深市决定走快进快出路线,也是苏渺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首先,小胖哥现在主业是房地产,现金流水大,不像他们家生意成本低,可做投资的闲置资金比较多。

做长线的话,难免会占掉一部分的资金,若是中途着急用钱,抛售股票,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其次,沪市那边再怎么说都是自家资金投资,小胖哥再怎么信任她,那也是不同的。

若是,股市的情况与上一世的有偏差,她就是把小胖哥给坑了,做短期投资,可控性比较强。

说到底,她还是对重生后的世界保持戒备的,一道命题里只要出现一个变量,那么其他相关数值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而她的重生就是最大的变量。

苏渺将深市“老五股”在心中过了一遍,深发展是龙头股,早已经开始暴涨,这个月的柜台价格应该已经突破百元,购入成本较大。

她的想法是要在2月买进,赶在5月底深市出台限价政策并打击黑市之前卖出。

原野股下个月才上市,她比较属意于前两个月才发行,目前价格较低的安达股。

根据之前的关注,目前安达股的价格是1.8元左右。

深市的股市即将进入狂热阶段,3月至5月也将被疯炒,6月份能到八块,涨幅高达四倍多,正好符合她的短线预期。

苏渺交代小胖哥尽快去购股,并一定要在5月下旬抛售,即使还有上涨趋势,也不能观望,一定要按计划果断交易,以免股价因新政策发生变动。

小胖哥要认购多少股,由他按照自己的资金情况来决定。

而苏渺托他将自己得到的分红全部认购成股票,暂时由他代持,这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对他的全方面信任。

小胖哥见苏渺出手这么大,态度如此笃定,便抽出了10万元。

在与苏渺商议后的第三天,带上秘书,会计组长,和两个壮汉亲信,雄赳赳气昂昂地往深市去了。

次日,深市的证券营业部人声鼎沸,我们潘总在几个下属的掩护下挤到了前台,汗水早已浸湿秋衣。

“买安达!全部买安达!”他扯着嗓子对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喊道,声音淹没在沸腾的人声中。

具体的经过苏渺是不知道的,但是晚上小胖哥在电话里激动地和她说:

“买到了!钱全都换成股票了!柜台不够我还跟黑市的买了些,大概的价格是在一块九毛,等我回去后,让会计详细和你算!渺渺!你交给我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苏渺放下电话后,在原地呆坐许久,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634章

如今,木瓜丝和软姜糖的市场需求已经很大了,苏渺计划要做产能布局优化。

之前,在小胖哥的帮助下,她购入了两条自动包装的流水线,告别了纯手工包装的阶段,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她要将木瓜丝和软姜糖的生产线完全分开,今后邕城作坊只负责生产软姜糖,而村里的厂子进行木瓜丝的全流程生产。

木瓜园经历了扩充了两次,连成了很大的一片木瓜林。

在保证自有原材料种植的同时,对外收购木瓜的方式也并没有变。

长期以往,本村和附近村民们,因着这个生意,自觉地在闲置土地上种植了木瓜,这样一来,可供给够苏记的木瓜就十分充沛的了。

既然生产流程发生改变,那么工作间也要进行调整。

村厂工作区分为木瓜清洗间、切丝间、晾晒场、备用烘干间、腌制间和包装间,其中切丝间和包装间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之后苏渺还会对其他环节再进行升级。

作坊里,拆除了原木瓜腌制车间,与熬糖间打通后面积扩大一倍,新增8组传统灶台。

虽然小胖哥说找到了一种可以自动加热和搅拌的机器,但是苏渺还是决定保留传统的灶台大锅,用人工熬糖的方式才对得起“传统”两个字。

桂区是产糖大省,他们又是宁县人,小胖哥的叔叔已经调回宁县糖厂做厂长,他们可以直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到大量的原料。

产量要提升,人手就必须充足,在原基础上,村厂和作坊各扩招3名员工。

新来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真正进入到生产环节。

在村厂,二伯母负责带着新人穿梭在各个工作间。

清洗间里,水流哗啦啦地冲刷着木瓜,老员工手把手教新人如何挑选优质木瓜,剔除有瑕疵的部分;

切丝间的半自动化机器嗡嗡作响,新员工好奇地看着传送带将切好的木瓜丝送出来,老员工则耐心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简单的维护方法;

晾晒场上,大家一起将木瓜丝均匀铺开,感受着阳光和微风的轻抚,老员工分享着判断晾晒程度的经验:

“看这木瓜丝的颜色变深,水分蒸发,摸起来不黏手,就差不多了。”

作坊这边,熬糖工作间里飘出阵阵香甜的气息。

老员工们围在传统灶台上,一边搅拌着锅里翻滚的糖浆,一边给新员工讲述熬糖的诀窍。

“火候很关键,火太大容易焦,火太小熬不出味道。你们看这糖色,要熬到琥珀色才好。”

新员工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着锅里的变化,时不时拿起大锅铲学着搅拌。

培训期间,苏渺也没闲着。

她每天都在村厂和作坊之间来回奔波,查看生产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

产能提升的同时,苏渺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她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从原材料的验收,到生产过程中的抽检,再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村厂的木瓜丝,要经过色泽、口感、咸度等多方面的检测;作坊的软姜糖,要检查糖的硬度、姜味的浓郁程度等。

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刻返工或者销毁。

而人手和工作间如此调整之后,木瓜丝的产量一下子增加了60%,软姜糖的产量则直接翻番。

虽然已经将两条生产线分开,但是邕城作坊还是大本营和中转站。

除了百货大楼的大订单可以直接送货,其余的木瓜丝从厂里运输至此后,再进行转运分销。

好在由三个院子组成的作坊空间足够,仓库容纳量也充足。

如今每天都需要运货,虎子叔介绍了两个之前一起开车的司机过来,三个人排班轮休,每天保证有两人共同送货。

如今开的货车是由苏记租用的,苏渺看了上一年的营收结余之后,让裕哥和虎子叔去看车。

在这个季度内购入公司的专用运输货车,至于具体买什么车,一手还是二手,他们先去看,看合适了再打报告。

员工越来越多,行政人事及财务管理方面也要系统优化了。

苏渺在总店前院设一间办公室,新增了行政人事、会计和出纳岗位。

之前店里的所有事务都由店长直接负责,但是裕哥和毅哥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如今有行政岗协助完成排班、考勤管理和其他行政安排,他们就能轻松不少。

今后将给每位员工都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工作表现、奖惩情况,设立季度及年终考核,优秀员工可获晋升或加薪。

出纳是直接从“安业”地产那一屋子财务里挑了个不错的过来。

中专财务专业学历,邕城本地人,家里条件不错,本来毕业后应该分配进单位的,但是被胖舅舅高薪招用了。

小胖哥成立公司之后跟着去了“安业”,之前与苏渺也有过不少的接触,买机器都是经她的手,对苏记的发展很是看好。

所以,在小胖哥和苏渺问她是否愿意去苏记工作时,很爽快的答应了。

而会计的则是请了一位年近五十,前两年因身体原因从国营食品厂办了内退的老会计。

绝对的资深和权威,主要是跟邕城各个有关单位都很熟悉,做账标准化简直是他所有优点里最不值一提的。

惠姐乐滋滋地将账务移交的时候,有些纳闷的问:

“渺渺,这会计和出纳也要分两个人做的嘛?都是管钱的,我们家现在的账也不算复杂,估计一个人也能管。”

苏渺回答道:“惠姐,之前所有账目是你来负责,自家人就不用顾虑这么多。

但现在会计和出纳作为外聘员工,也是要受到管理的,我们要重视钱账分离原则和规避资金风险。

惠姐,我们要做大做强,在管理上就要像标准化严格化靠拢。”

苏渺话说得好听,既体现了对惠姐的完全信任,解释了分岗的意图,也侧面表示将来公司要走正规路线了,所有员工都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办事。

苏惠第一次听说这个,好学地拉着她详细问,这个原则和规避风险是具体是什么。

第635章

苏渺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语速清晰如珠落玉盘:

“出纳管钱,负责现金收支、银行转账等资金流动。会计管帐,负责记账核算、报表编制等账务处理。

出纳每日经手的现金收支需要与会计账目核对,任何不符都能立即发现,这样可以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

所有支出必须经过会计制单、出纳付款的规范流程,有效防止资金挪用,规避资金风险。”

随后,她又用用惠姐熟悉的厨房工作打比方:“就像大厨房里,炒菜时掌勺和配菜要分开,既保证效率又避免出错。”

苏惠恍然大悟的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啊,经你这么一说,我这脑子突然就透亮了!这么一来,我们苏记越来越像大公司了!”

因为大多数的准备都是过年前就已经在进行的,所以这么大的调整在五天内就完成了,一切也很快步入正轨。

钱会计的表现是最亮眼的,收到苏惠移交的历年账目后,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整理出了完整的账目报表。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