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54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走了一个上午,苏渺的脚确实也有点酸了,犹豫了一下,悄悄把鞋后跟脱下来一点,并没有直接把鞋子脱下来。

“晚上回去用热水泡一下脚就行了。刚才教练说下午是模拟训练,好像不用站太久。”

“好像也是,我们得赶紧把这里熟悉起来,这里熟悉好了,还得去奥体中心呢!

那边是为了这次亚运会特地新建的,里面都是最先进的设施,我超级期待的!”

午后的阳光透过顶棚的网格洒落下来,在地面上画出几何形的光斑。

吃饭休息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到点后,传来李教练召集队伍的哨声,清脆而急促。

大家连忙整理好着装和物品,想要跑回刚才的地方重新列队。

领队让他们别着急:“今天走了一个上午大家都累了,我们下午是进行情景模拟,大家就不用列队了。

来,都往我前面这个区域集中,凑近一点才好交流嘛!”

第651章

志愿者们被分成小组,轮流扮演引导员和观众,在模拟场景中练习。

苏渺这组抽到的情景是“为英语不好的日本游客指路”。

“こんにちは(你好)。”

苏渺用刚学的日语问候,然后放慢语速用英语问“"Can I help you”

同时配合标准手势指向咨询台方向。

扮演日本游客的男生故意装出困惑的样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蹩脚英语说:“Swimming...where”

苏渺立刻反应过来,拿出场馆地图,指着游泳馆位置,同时做了个游泳的动作:“Swimming pool, this way.”

她特意放慢语速,确保每个词都发音清晰。

在一旁观察的李教练满意的点头,“很好!苏渺同学灵活运用了多种沟通方式,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接下来的情景越来越复杂:有“突发心脏病的老人”,有“走失的儿童”,甚至还有“醉酒闹事的观众”。

苏渺在应对"媒体记者追问敏感问题"时稍显紧张,但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培训接近尾声时,领队突然宣布加试一项应急演练。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广播里传来冷静的指令:

“紧急情况,所有引导员立即就位,准备疏散观众。”

苏渺心头一紧,迅速跑向指定位置。

按照培训手册上的流程,她需要引导所在区域的观众有序撤离。

“请大家保持冷静,跟我往这边走!”

她抬高声音,同时做出引导手势,为观众们指出撤离的方向。

想象中的“观众”,也就是其他志愿者们,配合地跟随她向紧急出口移动。

整个疏散过程只用了七分钟,比预定时间还快了一分钟。

王教官满意地记录着各组的表现,在最后总结时特别表扬了北区组:

“反应迅速,指令清晰,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

不过,今天的观众是由我们志愿者扮演的,在真实情况下,并不一定会这么配合,这也是要你们做好心理准备的。”

夕阳西下时,一天的培训终于结束。

苏渺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嗓子也因为不断重复指令而有些沙哑。

但她心里却充盈着一种奇妙的满足感,仿佛这一天让她触摸到了某种更高远的东西。

大多数志愿者都坐着休息,准备乘车回学校,苏渺却鬼使神差地回到了场地中央。

夕阳为草坪镀上一层金边,空旷的看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

她慢慢转了一圈,仰头望着这个即将见证亚洲体育盛事的宏伟建筑。

“觉得怎么样?”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苏渺回头,看见程慧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

“很震撼,也比想象中更有挑战性。”苏渺诚实地回答。

程慧微笑着走近,与她并肩而立:

“知道吗?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中国几乎无法举办这种国际大型活动。现在,我们不仅能办,还要办得漂亮。”

她转头看向苏渺:“而你们,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第一张名片。”

这句话让苏渺心头一热。她想起训练手册里那张神秘纸条上的话,“真正的引导不仅是指路,更是心灵的连接”。

此刻,她似乎有些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回到队伍里,跟孟琳琳一起去上卫生间,一进去就看见一个姑娘正在抹眼泪。

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背过身去,可就一眼,孟琳琳已经认出了她。

“姜晓?”

姜晓惊讶地转过头,眼睛还红通通的。

“孟琳琳?你怎么在这里?”

孟琳琳见到熟人,很高兴,拉着苏渺进去:“我和我的舍友都是亚运会的志愿者,今天是来培训的!”

然后她又转头对苏渺说:“渺渺,这是我初中的同桌,现在在北外学泰语。”

姜晓轻声说:“我也是当志愿者……”

这是孟琳琳在注意到,她穿得好像也是志愿者的衣服,不过她们的不同,她穿的是裙子配带着小跟的皮鞋。

“哇~晓晓,你是在礼仪岗吧,衣服好漂亮啊。那……那你为什么难过,是穿这个鞋子走路太累了是吗?”

孟琳琳今天穿的运动鞋,都觉得腿酸了,所以她觉得姜晓穿这个鞋子走一天肯定会更累的。

姜晓沮丧地摇摇头说:“不是的,我被降为替补了。”

“啊?为什么?”孟琳琳惊讶地说。

“我们班报名的同学非常多,之前筛选出了4个同学做联络员,今天领导说要缩编成3个……”

姜晓的声音越来越小,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角。

孟琳琳和苏渺互看了一眼,也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因为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很难过的事情。

之前领导就说过联络员从上年底就已经挑选好了,这都训练了半年的时间,天天都在期待着,突然间被刷下来,让人难以接受。

苏渺递过去一张纸巾:“别难过,替补也很重要啊,万一有突发情况,你就是最可靠的后备力量。”

“是啊是啊!”孟琳琳一把搂住姜晓的肩膀,“你看我们不会小语种的,连替补都当不上呢!”

她故意做了个夸张的鬼脸,逗得姜晓破涕为笑。

“行啦!我知道的,能参与就是光荣,不分形式,就是消息来得有点突然而已。”

姜晓在两人的安慰中慢慢平复了心情,她说接下来的培训自己也不会放松,得时刻准备着才行!

志愿者离开体育馆时,夜幕已经降临。

远处的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最后的工作,电焊的火花像流星般在夜空中闪烁。

苏渺驻足回望,场馆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啦!车已经到了!”孟琳琳在不远的大巴车门前朝她招手。

苏渺小跑着追上舍友,大巴车缓缓驶离时,她仍透过车窗望着那座渐渐远去的建筑。

三个月后,这里将成为全亚洲瞩目的中心,而她,将以一名亚运会引导员的身份,亲身参与这场盛事。

第652章

六月的A大校园,阳光把湖水晒得波光粼粼,知了在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叫。

苏渺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欧洲文学史》,穿过五四路时,一阵欢快的吉他声传来。

几个男生坐在石阶上,抱着吉他弹唱,《恋曲1990》的旋律随风飘荡,周围三三两两围着听歌的同学。

乒乓球台前,围观的同学为一记精彩的扣杀欢呼鼓掌;还有些人围坐在草坪上,捧着诗集,热烈地讨论着让他们动心的诗词。

“苏渺!这边!”孟琳琳的声音从前面小道传来。

她今天穿了件鹅黄色的连衣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苏渺小跑过去,王映彤和何蓉也在,她们约好了一起去食堂吃饭。

王映彤甩了甩大卷发,笑着说:

“听说今天食堂上了夏季的新菜,晓洁去爬山不回来,这是要错过新鲜的第一口了。”

“她现在可是飞鹰社重点培养的社员,下学期说不定就能成骨干了,自然是要投入点的。而且,听说他们8月份要攀登东昆仑玉珠峰,必定得好好准备一下。”

苏渺作为飞鹰社的赞助商之一,又是郭晓洁的舍友,对飞鹰社的动态还是比较了解的。

虽然,飞鹰社现在已经有了正经大企业赞助商,但是对于苏渺这个相识于微时的支持者还是十分看重的。

现在出去远足时,不少队员的背包上还是会挂上“苏记”的小旗子,平时搞什么聚会的时候也会邀请她。

何蓉惊讶地说:“昆仑玉珠峰?好厉害呀!晓洁也要去吗?”

“晓洁还是新手,这次是几个骨干去,不过她也要帮忙做后勤准备的。”

王映彤把长发撩到耳后,眼睛里闪着光:

“听说了吗?物理系请了电影队,明晚在小礼堂放《红高粱》。张导演的片子,据说在国外拿了奖呢。”

孟琳琳立刻来了精神:

“真的?那得早点去占位置。上周放《芙蓉镇》,我们去晚了,只能坐在过道里。”

何蓉推了推圆框眼镜,温声说:“不过,这周听说每个专业都得将思政论文交上去,你们写完了吗?”

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笑起来。

这就是她们大学生活常态,在学业与娱乐间寻找平衡。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