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6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苏渺回去的路上路过新华书店,她钻进去想找些做菜的书,说不定之后可以用上。

可是找了一大圈,只在角落里看到一本《小菜腌制500例》,这不刚好是开粥摊需要的嘛!果断入手。

最后,逛了大半天的苏渺,将书一并塞进鞋盒拎着,带着剩下的三块钱回家了。

苏元正下工回到家时,院子里静悄悄的,他喊了一声女儿的名字,无人作答。

进屋敲了敲女儿的房门,十几秒苏渺才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把门打开。

“渺渺,你在睡觉呀,是看书太累了吗?”苏元正轻声问道。

苏渺摆摆手:“不是的,今天上街逛了半天,回来太累了就睡着了。”

“好,那你要是还困就再睡一会儿,爸爸去做饭。”

太晚午睡果然会令人头晕,苏渺洗了把脸,发了好一会儿呆才缓过来。

晚上是一荤一素一汤,现在经济状况好些了,苏元正想着以后每天都做肉菜,让女儿吃得好一些。

苏渺让父亲看自己新买的凉鞋,苏元正点头说好看,又掏了二十块钱给她,让她再买两件新衣服。

很多人家都是扯布回来自己做的,毕竟成衣价格昂贵。

不过柳絮不会做衣服,所以他们家的衣服一向都是买的。

晚上苏渺照例复习功课,但她觉得父亲有些不对劲,从吃饭开始就有些思虑重重的样子。

“爸爸,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的?”

正在发呆的苏元正猛地回过神来,连连摇头:“没有,没有,没什么事的。”

苏渺放下铅笔,转过身面对着父亲说:“爸爸,家里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了,有什么事情说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嘛,总比一个人闷着要强,所谓人多力量大!”

苏元正思索片刻,小心翼翼说:“渺渺,你前晚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政策鼓励市场经济,那爸爸不在手表厂了,也到外头做些小生意怎么样?”

哈!苏渺之前还想着要怎么说服父亲去摆摊,如今他自己有了想法,这下就不用费口舌了,不过怎么这么突然?

“爸爸,是不是厂里有什么事?”

“嗯,我在手表厂算临时工,是轮胎厂正式工没下来前暂时安置的,现在名额给了你舅舅,这边的位置自然要让出来给别人,虽是临时工,也很多人排着队的,爸爸我啊工作丢噜。”

苏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去就不去呗!爸爸你想去做小生意,刚好和我今天想到的主意不谋而合!”

苏元正眼睛亮了起来,现在他可听女儿的话了,女儿说有好主意那就一定错不了!

“是卖什么东西?”

苏渺嘿嘿一笑,从抽屉里拿出那本《小菜腌制500例》说道:“我们家可以做吃食,摆一个自助粥摊!”

“自助粥摊?卖粥?可是谁家里都会煮粥呀?怎么会花钱买呢?”

“爸爸,我今天上街的时候,发现其实有不少的单位是没有食堂,很多人时常在外面购买午餐,现在天气热,来一口清凉的白粥或玉米粥,再配上小菜,这不比吃包子馒头要舒服吗?”

苏元正摸着下巴细想:“确实,现在的食堂越来越不好吃了,连我们厂里的工人都跑出去打牙祭,但还是那个问题,这煮粥没有什么技术性,食堂也有白粥,也可以从家里带,何必花钱来买?”

“重点虽然是粥,但亮点却是自助小菜,我们可以摆一个长桌,放上十几种好吃的菜品,直接在摊子上随到随吃。”

苏元正一拍大腿:“对呀!从家里带粥大多就是几夹子青菜和咸菜,到时候看到我们摊子上十几个菜那不得流口水?”

看着爸爸上道了,苏渺情绪更饱满了:“不止小菜,还有不同种类的青菜也要有,还要弄一些便宜点的,有油水的荤菜更能吸引人!”

“便宜的荤菜?那……猪下水?虽然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但确实是便宜,以前长久吃不上荤腥的时候,都会买来补补油水,只不过处理起来麻烦一些。”

父女俩热烈讨论了好一阵,确定了摆粥摊的方案,并且列出了菜品,后院菜地里的好些菜都是现成的,家里还常年都晒有萝卜干,其他的再从市场里补。

清炒黄瓜、蒜炒红薯叶、炒苦瓜、炒咸菜丝、炒酸菜、酸豆角、腌榄角、开胃酱萝卜、腌萝卜条、酱香木瓜干、韭菜炒猪血、炒猪杂。

先暂定这些,之后再看情况做调整,还有不少东西需要准备。

第11章

苏元正珍惜的抚了抚记着菜品的本子,说:“后天发了工资爸爸就不用去厂里了,到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准备,几种腌制的咸菜家里没有现成的,可以先去和邻居大婶们收一些。”

苏渺今天走了半天,觉得现在脚还有些酸,于是说:“爸爸,我们要摆摊子的话,最好能有板车或三轮车拉货,不然到时候东西多了不好搬运。”

“这样啊,那后天去买辆三轮车,以后我们出门也方便!”

苏渺欢呼起来:“耶!我们家也要成为有车一族噜!”

这两天,苏渺没再出门,在家看了一天的书,她要争取在这几天把知识过一遍,之后要和父亲一起忙粥摊的筹备工作。

苏元正已经将工作都交接清楚了,除了结算的工资,也将之前放在厂里的备用衣物水杯等物品都一并带了回来。

“渺渺,这是爸爸发的工资,50块钱,三十斤粮票。女儿你说得真准,今天厂里说,从下个月开始就不发粮票了,有钱就能买粮,没有粮票买粮每斤只贵5分钱,已经发下来的粮票要在明年底用完,不然就失效了。”

这和苏渺记忆中的一样,她说:“生产力上来了,就不需要再定量购买了,这样方便了百姓,也能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就像我们摆粥摊,要是买不到米可不麻烦。”

“那我明天就去把粮票花了,多买些米回来。”

“这个倒不急,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先把三轮车买了,到时候去采购的时候也方便。

我们还得先去踩点,看看要在哪里摆摊合适,确定了地点,在一步一步准备。”

苏元正挠挠头:“渺渺,你的话爸爸明白,但是那句欲其什么的,是什么意思?”

苏渺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和它的注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出孔子·《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苏元正一笔一划认真的抄写了一遍,了然的点头:“我明白了,就像修表师傅一样,修表之前要把趁手的工具都准备好,这样才能修得又快又好。”

“爸爸!你的领悟力真的很棒!”苏渺朝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嘿嘿,那是女儿你教得好,你每天学习这么辛苦,爸爸也要努力和你一起进步才行!”

次日苏元正和苏渺都特意穿上最好的衣服鞋子上街,他们今天要喜提小三轮了。

自行车厂离他们家不远,走个二十分钟就到了,以前都是卖二八大杠,近几年多了几种车款。

苏渺跟着父亲到车厂的门市部,一辆辆崭新的自行车整齐的排列着,一位衣着板正的小伙子迎上来招呼。

“大哥!是要买车吗?看看需要哪种车款?”

苏元正指了指放在角落的两辆三轮车自行车说:“我想买辆三轮车,现在有什么款式?”

小伙儿将父女俩带到三轮车前介绍到:“目前三轮车就这一个款,顾客来都是买二八两轮的多,您是要拉货吧?”

苏元正点点头:“对,平时需要拉货,说不定还要到乡下去,这车结实吗?”

“结实结实!我们车厂出品的质量哪有差的,您看这车把,这车身,钢管多厚呀!这轮胎也是结实得很!”

小伙子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直接上手梆梆的拍着车身,就差没直接跳上后面车斗跳两把迪斯科了。

“大哥,你要拉货的话这个特别合适,后面车斗是加宽加长了,长有一米三,宽一米,可能装啦!”

苏渺说:“请问我能坐上去试试吗?”

“能啊!小姑娘你上去感受一下,以后去玩儿的时候,就让你爸骑车带你,指定拉风,让你的小伙伴都羡慕!”

苏渺上了车,坐在车斗一边,车子很稳当,没有因两边重量不平均而摇晃,再踩了踩脚下,果然用料扎实。

“渺渺,你觉得可以吗?”

苏元正问女儿,他自己对这款车很满意,但还是要问问女儿的意见,若是她不喜欢,那他就再到临县去看看有没有别的。

“我觉得挺好的,这款要多少钱呢?”

小伙儿觉得这对父女挺有意思,买车可是大事,平时一大家子一起来选车的都很常见,但是问小孩儿意见的倒是不多。

“有工业票的话是两百块,没有的话得两百二,已经很划算了,几个月的工资买辆车能用很多年呢!”

既然父女俩都满意,那就直接定下了。

买车要先让售货小伙儿开票,拿着票到财务的柜台交钱盖章,再凭票回来取车。

财务的柜台像一个小笼,只留一个小窗口收钱。

“凤凰三轮车,两百二十块,叫什么名字,住哪?要登记。”

财务比起售货员就冷淡许多,例行公事办完业务,继续低下头看桌下的杂志,半个眼神都没有多给。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父女俩雀跃的心情,拿着收据回到门市部,售货小伙儿帮着把三轮车推到门口,还在车头绑了一根红绳,说了句吉祥话:

“新车落地!大吉大利!大哥,拐角就是派出所,您直接去打钢印吧!”

“好嘞,谢谢大兄弟!”

苏元正右脚一蹬,车就出去了,苏渺坐在后头的车斗上吹着风,不少路人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眼神,别提有多舒爽了。

现在买自行车就像十几年后买摩托车和小汽车一样,都得上车牌,砸钢印,登记车主信息,丢了也好找些。

手续费倒是不贵,一块钱,很快就办好了,他们的车号是0366,就是县里第366辆上牌的自行车。

苏元正骑车带着苏渺在各个单位和大厂间闲逛,看看哪里有适合摆摊的位置。

这个年代,工业刚起步,路上的小汽车也非常少,空气没被污染,夏日的蓝天白云下,没有一丝雾霾。

苏渺仰起脸,感受着80年代独有的气息,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她的发梢,再向四面飘去,在广阔的大地撒下希望的种子。

第12章

有车就是方便,不一会儿就把苏渺前天没逛到的地方都看了一遍。

从人流量的角度看,大厂子和学校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学生正餐在食堂吃,离家近的就回家吃,粥摊不如小零嘴对他们有吸引力。

所以规模大工资高的糖厂就成了苏家父女摆摊的首选。

宁县是南方主要的甘蔗产区,蔗糖是本县的支柱产业,有着“甜蜜之乡”的称号,每年产出的蔗糖产品远销全国。

但是这个选择让苏元正犯了难:

“渺渺,糖厂和其他的厂子情况不一样,自从改革开放鼓励私营之后,其他厂子都受到了冲击,效益不如以前,所以食堂的饭菜也渐渐变得没有油水了,糖厂可是蒸蒸日上的,这……能行吗?”

“爸爸,我们摆摊并不是为了完全取代食堂呀!是让工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总是会腻的吧?糖厂有一千多个工人,只要部分人能时不时的光顾小摊,那这生意就够我们赚的了。”

他们到糖厂时,正好赶上下工的时间,大群的工人乌泱泱往外走。

好些推着推车的小摊贩往大门凑,有卖包子馒头,豆浆油条,凉拌米粉。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