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97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好啊!老吴!你们现在这是重点部门了啊,能急人民之所急,这不错,年底绩效这回可以拿满了!”

“老吴,你这是让我们吃人家的嘴短呀,这么尽心帮人家宣传,没看出来你还挺热心!”

“今天我们可是沾了老吴的光了,来来来!大家都尝尝!”

吴科长在局里上下逛了一圈,心满意足的回了办公室。

下属兴奋地说:“老大!今天我们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好久没有当这么有用的人了。”

“是啊!是啊!坐了这么久的冷板凳我可是憋屈死了,我觉得这几盒卤味,比送一面锦旗都有效果!还是生意人会来事儿!”

“你们放心!今后私企越来越多,大家的商标意识增强我们一定会红火起来的!”

……

商标到手了,物料就可以做起来了。

晚上闭店后,苏元正将招牌摘下来,用防水颜料画了一个图标,幸好他们选的这个很简单,徒手画也不碍事。

之前和小胖哥讨论的,在包装上印商标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小胖哥打电话来说,因为这半年里,广州新开了不少的塑料厂,定制包装的价格虽然没有到十分便宜,但也是降下来了,在苏渺的接受范围内。

如果批量要货,可以低到一分钱两个,到时出货后,可以搭小胖哥家的货车拉回来。

苏渺听从小胖哥的建议,将商标的样板寄了过去,定了200块钱的塑料袋。

除了商标的事情,苏渺还盘算起了员工服。

现在除了几个大酒楼和国营的食品店会统一服装,一般的餐饮店是没有的。

既然要做大做强,那就得先人家一步,统一服装既能赏心悦目,也更规范卫生,让食客们花小钱享受大服务。

她冥思苦想了两天,终于憋出了几大张图纸。

店内众人围坐成一圈,看着图纸上十分抽象的画作,真诚的发问。

“渺渺,这是什么?”

苏渺战术性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的说:“这是我画的员工服款式。”

“哦~”

众人很给面子的回应,内心却不住的想,原来万能的渺渺还有这么不擅长的事呢。

苏渺照着图纸比划起来:“有三种风格,一种是偏壮族民族风,一种是和平时国营店里差不多的简约风,一种是板正的西化风格,每一种都分有夏秋不同季节的款式和厚度。”

大家谈论了一下,都一直觉得简约化的民族风和西式风格都挺不错的,但是结合他们这里的地域特征,再加上苏渺一家本来就是壮族,最终决定了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那套。

夏天的是一套短袖配九分宽腿裤,就是壮族服饰里日常劳作的装扮。

秋天换成窄袖的长衣长裤,偏凉一些可以套一件同花纹的薄外套。

做餐饮的对卫生有着严格要求,衣服必须每天换洗,所以每个款式每人都会发三套。

大冬天的衣服就不统一定制了,可以穿自己舒服的衣服,不过要系上统一的围裙,围裙是壮锦常用的深蓝色,上头绣着大大的苏记食铺商标。

因为是员工服,不需要做得多精致,只在衣襟、袖口和裤腿车几条花边,味道就可以出来了。

定下了方案,苏渺联系了之前在她家隔壁的裁缝店,那家店如今搬到了居民区更深处,开在了老板家的小院子里,直接省了租金。

往日的单子主要是靠老客户拉新的方式,算起来倒比之前开在正巷的时候赚得多了一些。

第179章

裁缝店老板接过图纸,听了苏渺好一阵描述,在她期待的眼神中,花了三分钟画出了样式图,还将男女款式区分开来。

苏渺指着图纸激动的说:“啊!对对对!就是这样!我就是想这么画的!”

定好了款式细节,裁缝店老板派了一个学徒跟苏渺回店里,给每个人都量了尺寸。

和量产的衣服不同,这样按个人体型做出来的衣服,穿起来更舒适,看着也更合体美观。

因为是熟客,而且款式和图样也不复杂,老板直接问苏渺能不能将这批货给他的小徒弟来做。

他会把关品质,还能给打五折,并且不用排队,马上可以开工,为了给小徒弟一个“实习”的机会,师傅也是操碎了心了。

苏渺很爽快的点头答应,只要出来的品质是她想要的,那谁做都一样,还能打折,有什么好不乐意的。

以往来裁缝店的客人都是讲究人,都指定了自己熟识的师傅来做的,最多让徒弟量量尺寸,就这还经常嫌弃这些学徒经验不足,会不会量不好。

一些徒弟都已经跟着师傅快五年了,才等来了这么一次接单的机会。

被人信任的感觉让他们激动不已,几个人精心对待,无论是盘扣、滚边亦或是绣样,都做得格外的细致,远远超出了苏渺的要求。

三天后,苏渺就拿到了这一批完全超出自己预期的工作服,不用上手摸,只需一看就能看出缝制者的尽心。

她客气的道了谢,将手中的卤味送给师傅们吃,并说以后的工作服都交给他们来做。

店内众人换上了崭新的工作服,苏记食铺的档次感觉一下子就上去了,食客对他们漂亮的服装很是好奇。

一些熟识的街坊还直接上手摸了摸衣角,赞叹道:“这衣服真好看,料子和做工也好,老苏家还真是舍得,给每个员工都做呀!”

这天,铺子里来了一个不起眼的男子,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留着两撇小胡子,进来将苏记食铺的菜单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点了一份卤味饭。

端着饭走到最角落的位置上细嚼慢咽起来,吃完饭后他也不着急走,就在位置上坐着。

他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等他吃完了饭,饭点也已经过去,店内的客人渐渐的散去,苏渺觉得有些奇怪,走过去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他抬头问:“小姑娘,你们家的老板是哪位呀?”

苏渺指了指父亲说:“我爸爸是店主,如果您有事,和我说也可以。”

“哦,原来你是小老板,可以帮引荐一下你爸爸吗?我有些事情想和他谈。”

苏渺过去父亲说:“爸,那边有位客人用餐完毕后又坐了一会儿,应该是想等店内客人都走了,现在他要找你谈事情,提高警惕。”

苏元正走过去问:“同志,请问有什么事吗?”

来者客气的起身和苏元正握手,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拿出一个饭盒,打开里面是片好的香肠。

“老板,冒昧打搅了,这是自家工厂做的香肠,想邀你品尝一下。”

盒子里装的是那种现灌现蒸的肉肠,不是腊肠和熏肠,圆滚滚胖嘟嘟的,切成片也是蛮大一片。

既然人家都盛情邀请了,苏元正就试了一块。

“嗯?同志,你们工厂做的香肠挺好吃的。”

“哈哈,来!小姑娘也试试,这里有两种口味,一种是五香一种是微辣。”

苏渺见父亲吃得这么香,也试了试,别说,还真是挺好吃的,口感扎实,香料味也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香肠若是在家门口开一家,她是愿意经常买着吃的。

只不过,苏渺想知道来者的意图,是要推销香肠?

“伯伯,你怎么随身带着香肠,是加菜吗?”

来者哈哈笑了起来,回答道:“我是来福香肠加工厂的姜经理,我们厂刚成立不久,做出来的香肠虽然吃过的人都说好吃,但终究是还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我经常带着香肠来市里找合作商。”

哦~果然是来推销的。

“姜伯伯,你们厂子现在有多少人啊?”

“现在刚起步,人还不多,4,5个人吧,但是之后会慢慢扩招的。”

所以就是,虽然他说是香肠加工厂,但其实现在也只是小作坊的规模而已。

苏元正说:“同志,虽然我们是做餐饮店的,但是我们家有自己的特色菜,并不卖香肠,我建议你去找一些专门卖熟食的食品店可能会比较好。”

“我也找了,已经有不少老板愿意跟我们合作了,今天偶然到你家来吃饭,看了你家菜单没有香肠,这才特地推荐给你。老板你想想,这么好吃的香肠,喜欢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你有这么大的客流量,完全可以增加一道菜嘛!

在菜单上增加一个香肠饭,在卤味拼盘里切些进去,品类不就更丰富了吗?说回来,我们是自家生意,所以售价并不高,比市面上很多作坊的价格都要低些,你们进回来卖的时候再往上加价,不费力气就能挣钱!

我刚才看了,附近餐饮店还没有卖香肠的,就等着眼光好的老板吃这头一口!”

姜经理说的合情合理,还帮别人把售卖模式都给想好了,说得好像只要一进货,就能财源滚滚的样子。

苏元正确实是有些动心的,毕竟他刚才尝过了香肠的口味,确实很不错。

不过,菜单的改动和食材的进货是大事,他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还得和女儿商量的。

“姜经理,这件事我还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如果之后我们有这个需要,再去找你吧。”

“好好好,这是我们厂子的电话,到时候直接打了电话来订货就行。”

姜经理从包里摸出一张硬卡纸,像是名片的样子,上面印着来福香肠加工厂,还有一串电话号码。

苏渺点点头,行呀,爸爸有长进,越来越像个老板的样子了,不马上同意,也不完全回绝,留有思考的余地,也给对方良性反馈。

父女俩把姜经理送到店门,看到他慢慢的走着,转眼又钻进了斜对面的黄记,看来确实是专门来市里做推广的。

第180章

苏元正问女儿:“渺渺,这事儿你怎么看?”

“爸爸,你觉得这事儿行得通吗?”苏渺反问。

苏元正重新系上围裙,思索后说道:“我觉得姜经理说得不错,而且那香肠确实好吃,不过我们家现在的熟食都是自己处理加工的,说到要从外头直接进熟食,我还是有点怵。”

苏渺点点,说:“我也觉得不太妥当。我们家能受大家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口味好,食材新鲜,用料实在。在目前阶段,我们唯有亲自制作才能把控好这三点。”

要是说好吃这一条,千人千味,每个人口味不同,苏元正不敢说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手艺,但要说到食材新鲜度和干净度,他是十分有把握的!

“是啊,我们家的食材,我每天一大早就出去采购,都是买的最新鲜的,回来也是费心清理,从不敢马虎。”

“嗯嗯,我觉得现在食品行业的监管还没有十分严格,将食品加工的工作,让一个小作坊来负责,太过冒险。而且,爸爸,刚才姜经理临走时是不是和你说了他们的售价。”

“对对,他说,如果长期合作的话可以给到我们一块五一斤。”

苏渺对父亲说出自己的猜测:“现在一斤五花肉的市价要一块七毛钱,他一斤香肠只要一块五?虽然香肠里并不是全肉,还会添加别的作料,但那些也是要成本的,这个价格比市场平均价低了将近一块钱。

即使他是到村里收的猪自己杀,成本可以降低不少,那作坊四五个人总不能不挣钱白做工吧?一个人每月最低70块工资,五个人就是三百五,那成本要降到什么程度,又要卖出多少香肠才能抵得过去。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是我以小人之腹度人,那这么低的利润空间,他们又能坚持多久?是要多一段时间涨价,还是撑不住就倒闭?如果是这么不稳定的合作伙伴,不要也罢。”

苏记这边最终没有达成和姜经理的合作,但是黄记却在两天后推出了香肠饭。

黄记自从开业后就不温不火的,虽然老板的手艺也是不错的,但是斜对面的苏记光芒太大了,他家出不了头。

之前苏记铺面小,饭店时间很多不愿意等位的食客都会退而求其次来黄记吃饭,生意也算不错的,有些赚头。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