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33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陈琰出差一年挺累的,这段时间大都在家歇着,没有多少社交,显然还有点没弄清“小状元体”的来龙去脉。

眼见得小吏端来一池新研好的墨,平安只好坐下来,在几张纸上分别写下几句劝学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一口气写了一小沓,让他们拿去随便散发——为了帮老爹在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他真的很有诚意了。

两位部堂果然心满意足,还夸他的字已经初具筋骨,让他再接再厉云云。

平安还是头一次听到“初具筋骨”这种夸法,是说他的字终于站起来了?

从周琦的签押房出来,又去见老钱,左右侍郎各有一套院落,老钱的院子里乱糟糟的,他倒不敢把八哥、百灵带到这种地方来,不过他带了花苗……

陈琰轻轻一叹,使唤书吏:“令武选司、职方司郎中、员外郎、主事们来钱部堂的签押房议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要先召集属下开会。

两个书吏面面相觑,站在原地不动。

钱侍郎道:“你们可能还不太习惯,以后在这个院儿里,陈郎中的话就是本部堂的话,去吧。”

两人领命而去。

片刻便将武选、职方二司的下属召集起来,听钱侍郎讲话。

钱侍郎道:“本官初来乍到,对兵部诸司的事物知之不详,一时没什么要说的,各位恪尽本职之外,辅助陈郎中落实‘改土归流’的方略,再有其他事由,本官另行告知诸位。”

又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便让他们各司其职去了。

陈琰便回到自己的签押房中,留自己手下的员外郎、主事们开小会。

真正涉及到具体事务时,表面上一团和气的氛围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很难心平气和地说话,吵得平安脑子直嗡嗡,都想提议让他们出去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

当然,兵部这种掌兵衙门,火气大也很正常,陈琰虽全程皱眉但并未打断,只能从他们吃了火药似的腔调中获取有用信息。

更神奇的是,他们吵得你死我活、面红耳赤,一旦聊完公事,又能神色如常地说笑。

这时陈琰也对武选司庶务了解了各大概,开始以常人难以企及的速度,处理上一任郎中离任期间攒下的公文,并趁此机会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

平安也没闲着,像上次陪大师祖去巡河一样,抄抄写写,端茶倒水,忙得像个小陀螺,可有眼力见儿了,半天下来,陈琰都不想放他回博兼堂读书了。

平安见老爹使唤自己使唤得还挺舒服,笑嘻嘻地提议:“要不我不回去读书了,就在兵部给您当跟班吧?”

陈琰翻他一个白眼:“别害我,敢耽误你的学业,你两位师祖定然饶不了我。”

平安:“………”

好像没有两位师祖,他就可以不用读书了似的。

转眼到了巳时末,陈琰挂起毛笔,带着平安去馔堂用昼食。

不知是不是兵部官员火气比较大,兵部的厨子做饭还挺认真,虽然食材不如鸿胪寺供给博兼堂的饭菜,只有普通的猪肉、羊肉、青菜和豆腐,但胜在新鲜,做法也可圈可点。

平安吃饱喝足,总结道:“做人果然不能脾气太好。”

陈琰哭笑不得:“又在胡说八道。”

回到签押房,跟老爹讨茶水喝,出门前娘亲给装了一罐上好的明前茶,他都看见了!

都说小孩子喝茶不好,陈琰拿眼量了量平安的个头,应该问题不大,便倒给他半杯茶,又兑了半杯白开水,清清淡淡小小气气地拿给他喝。

气得平安逢人就说他爹给他喝兑了水的假茶。

众人:???

什么茶是不用兑水的吗?

……

平安帮老爹跑腿一整天,回到家满脸兴奋地对娘亲说:“有热闹看,有好吃的,没有比兵部更好玩的地方了!”

林月白倒是已经习惯了,别人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她的儿子辗转各大衙门蹭饭吃,还吃的很开心,好像家里不给吃饱……

陈琰也不忍扫他的兴:“顶多再玩两天,大后天可要乖乖去上学了。”

平安是个说到做到的孩子,说玩三天就玩三天。

谁知到了第三天,平安听到一个大八卦——王御史在晋州丢失的账册找到了!

他撂下手头的活计,赶紧跑回博兼堂向珉王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失去长随的亲爹:“………”

珉王只说父皇派璐王去官驿取回账册,但是璐王殿下自作主张,将账册就地烧了……为此被父皇罚跪了整宿,今天一早又遭到了御史言官的弹劾。

平安错愕之际,很难不怀疑这是皇帝和璐王父子在唱双簧,烧毁的账册压根就不是真的,只是为了安抚人心安排的一出障眼法,锦衣卫一定还在马不停蹄地寻找真正的案卷和账册。

平安原本觉得这是一件与自己毫无瓜葛的贪腐案,王御史是他杀还是死于非命,丢失的账册到底记录了什么,都轮不到他来操心,可是璐王的出现让他开始产生联想。

午休时间,他去藏书阁找了一份舆图,璐王当年就藩秦州,从秦州发兵京城,势必要通过晋州这样的边防重镇,以一个藩王的能力,想要攻破晋州防线几乎不可能,除非晋州守备不战而降。

可晋州是皇帝的老巢,应该只认传位诏书,而不是听命于一个已经就藩的亲王,那么还有一种可能,他们不是自愿为其开门的,而是受到了要挟或贿卖,甚至两者都有。

第126章 珉王生出一丝不祥的预……

可璐王每年的岁赐都会捐出来帮朝廷纾难,家里孩子又多,又没听说过经营什么产业,应该是很穷的……造反是烧钱的营生,他哪里来的钱贿赂边将?

提到钱,旋即想到貔貅一样只进不出的昌平侯,莫非他不但贪财,还很有野心?

毕竟皇长子早逝,昌平侯没有亲外甥,璐王算皇后的养子,扶持他上位是最佳选择。

……

平安这一世读了许多书,吃了很多好吃的,作息规律,营养均衡,运动充足,脑子也发育得越来越灵光了。

他找来一沓有相关信息的邸报,在藏书阁找了个还算干净的角落铺了一地,晒着午后的太阳,慢慢静下心来,从头开始分析。

自己的到来,总在无意中打乱这个世界的时间线。

先是学问平平的郑先生在一群神童的喂招之下考中进士,去户部观政,发现了晋州钱粮数目存在问题,继而弹劾了户部官员、晋州督粮道。皇帝为了顾全大局,将郑先生下诏狱,以安抚晋州边军,让他们安心作战,但战事告捷之后,也派出巡按御史王文焕去晋州巡视调查。

所以当下发生的事,应该与原剧情有些出入,譬如王文焕之死,譬如那个坑死买家不偿命的秦书吏……某一个细节的改变,导致一场阴谋提前露出了马脚。

这应该是好事?平安也拿不准。

因为听王实甫说,他的堂伯王文焕在出发之前,被皇帝叫进乾清宫密谈了很久,谁也不知道谈了什么内容。

但显而易见,因为皇帝与晋州豪强、勋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打算大刀阔斧地整顿晋州军政,所以王文焕的调查结果原本是要直接送到宫里的,没想到发生了地震,王文焕殉职,账册落入了有心之人手中。

如今晋州刚刚发生了地震,漠北人必定虎视眈眈,如果趁虚而入,还要靠晋州边军抗敌呢,王文焕这时死了,账册丢失,边军人人自危,还怎么备战,怎么抗敌?

所以皇帝与璐王做样子,找到并焚毁了账册,以安人心。

平安并不觉得自己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出的伎俩,那些成了精的官员会看不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的态度——“真正的账册”已经烧毁,以后再有人以此做文章,那就是伪造证据,构陷朝廷命官。

皇帝明摆着告诉他们,朕知道你们很惶恐,但你们稍安勿躁,朕默许璐王烧毁了账册,就是没打算追究,多事之秋,赶紧各司其职守好边防,不要有后顾之忧。

平安已经过了非黑即白的年纪,知道这是顾全大局的做法,可他这一世读了那么多圣贤书,更明白一个道理,有恶不惩,世上的坏人就会越来越多,朝廷的边防出现了蠹虫,不用等到外敌入侵,自己也会将自己蚕食殆尽。

这一次,如果这些人侥幸守住了边防,朝廷会对他们更加宽容,让他们继续逍遥法外,不但害苦了百姓,还会被他们反噬。

所以二师祖的直觉是对的,晋州不但要查,还要派重量级人物去彻底整饬,才能让边防更加稳固,顺便根除璐王造反的祸患!

……

璐王府正殿,暖阁之中,璐王正在闭目养神。

高泰轻手轻脚地进来,将一盏参茶放在璐王手边:“王妃遣人送来的。”

璐王声音里带着疲惫:“东西呢?”

高泰反问:“什么东西?”

“账册。”

高泰道:“侯爷说,您还是不知道为好。”

璐王气得呼吸都有些发抖:“你道父皇为什么派我去做这件事?”

“不想让您跟文官走得太近?”高泰道。

“愚不可及!”璐王道:“他在给我机会,让我烧掉真正的账册。”

高泰舒一口气:“幸好您不知道,陛下定是在试探。”

“………”

璐王道:“若是试探,就不会罚我跪一夜。”

高泰弯腰捡起碎片,半蹲在地上说:“莫非陛下起疑心了……”

“你们做事,孤也是越来也看不懂了。”璐王道:“孤要成事,只需获得父皇的青睐、百官的拥戴,其他都是顺理成章的,要那些劳什子账册作甚?”

高泰道:“侯爷说,珉王都在您眼皮子底下成气候了,他得做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璐王不屑道:“他成什么气候,扶不起的阿斗罢了。”

高泰:“……”

璐王又道:“退一万步说,明明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账册和文卷,为什么要杀人?”

“杀人?真没有!”高泰道:“杀王文焕没有半分好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他怎么会死?”璐王目光如炬:“整个驿馆住了几十号人,死了三个,其中就有一位巡按御史?”

“地震来了,房梁塌了,要砸死谁我们也说了不算啊。”高泰道。

“………”

“到底是谁在跟我们对着干,为什么处处不顺?”璐王烦躁地吐出一口浊气,提醒道:“不论如何,不许伤李泊言性命。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才叫百口莫辩。”

“是。”高泰道。

……

赶上一个休沐,陈琰需要加班,平安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特意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妥帖,拽上一身男孩儿打扮的阿蛮,跟着老爹一起出门。

“你俩干什么去?”陈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