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2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陈琰这个名字,让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本野史传记——《景熙以来奸臣录》,作者杨贯,是近古时期一位著作等身的名儒。是由公益人士捐赠给孤儿院阅览室,被舍友借出来看的。

这是一本颇具争议的野史,几个半大少年看完不睡觉,熄灯后还在争论不休,吵得平安难以入睡。他的病最怕吵闹,随手从舍友桌上抓起这本书,出门躲清静。

靠在宿舍的走廊上,就着昏暗的灯光翻阅起来。

这书确实有些奇怪,名义上记载了景熙朝四大奸臣,陈琰一人就独占了四分之三的篇幅,作者杨贯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将他的一家老小、平生经历记述的清清楚楚,堪称奸臣中的VIP。

据书中记载,景熙十二年,陈琰登顶首辅,这位陈阁老窃权专擅,结党营私,纵容族人欺男霸女,为患一方,企图拥立幼主,长久的把持朝政,结果被抄家清算,斩首弃市。

整个陈家不分南北,都受到了牵连,首犯被杀,其余男人流放充军,女子充入教坊。

看着看着,眼前出现一团漆黑,像一个不断变大的黑洞,将他整个人吞噬进去。像是死了,又好像没死透,隐约听到有人叫他,声音越来越弱,陷入彻底的寂静。他在黑暗中走了很久很久,才来到新的世界。

他天生记性好,仍记得开头那段:“陈琰,字子琬,平州府盛安县人,少聪颖绝伦,十五为诸生,景熙元年登进士第,改庶吉士。其妻林氏,兴化四十三年来归,逾年生子平瑞……”

现在娘亲告诉他,爹爹也叫陈琰,娘亲也姓林,他有点慌。

不过细想之下,又觉得自己多虑了,陈平瑞他爹是奸臣,关他陈平安什么事?何况老爹的表字不叫子琬,叫彦章,他的生辰也不是兴化四十四年,而是承启元年。

平安在心里轻哼一声: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也配跟我才貌双全的老爹重名?

……

小孩子注意力转移得快,隔壁空荒的园子里长出桑葚时,他已将此事抛却脑后。

因为娘亲说过,桑葚紫透了的时候就是他的生辰——他满四岁了!

曹妈妈给他穿上银红色的对襟坎肩儿,鸦青色的夏裤,脖子上还挂上了长命百岁的金锁片。

他提着小篮子对缀满果实的桑树虔诚许愿:“希望全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娘亲天天开心,爹爹考上进士,祖母长生不老,祖父永远不死。”

然后,就摘了满满一篮桑葚果。

夕阳西陲,红霞满天,平安托腮坐在大门口的门槛儿上,从小陪他长大的小狗阿吉挨着他坐在一边。

一个五旬上下的老者经过,笑着跟他打招呼:“安哥儿,在等你爹散学?”

“二叔公好。”平安仰起小脸。

“真乖。”

那被称作二叔公的,是平安祖父的亲兄弟,大腹便便的富贵相,两家平日里往来亲密,只见他信手从袖中掏出一包粽子糖,递到平安面前。

“谢谢堂叔公,祖母不让吃糖。”平安一笑,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小牙。

二叔公又夸他一声乖,也不好坏人家规矩,收起粽子糖,离开前还不忘占个小便宜,捏一把他略带婴儿肥的肉呼呼的小脸。

几乎前后脚的,家里的马车从府学回来,车上走下一个的书生打扮的男子,年及弱冠,穿的是再寻常不过的月白色生员儒衫,依然难掩颀然俊朗的姿态。

平安等到了要等的人,拎着桑葚篮子跳下门槛,张开双手,笑靥飞绽:“爹爹!”

第2章 摊上大事了。

陈家虽也闹过这样那样的笑柄,却是全县公认的好相貌,陈家人无分男女,步入中年前都很漂亮,个个眼秀眉清,颀长高挑,中年之后就要看个人造化了。

陈琰也不例外,他不但样貌出众,还天资聪颖,相传他四岁通背《三百千》,六岁读四书,八岁能作诗,十五岁通过府试,十八岁参加院试,一举夺得案首,成为当地府学最年轻的庠生,食廪米、免差徭、拜名师,一举成名。

赵氏听闻城西林家有女到了议嫁的年纪,虽出身军户,却知书达理,容貌清丽,是盛安城里有名的美女才女,求亲的男子踏破门槛,便火速拽着陈老爷上门提亲。

两家一番相看,一拍即合,三媒六聘定下了婚期。

相传二人的婚事引得盛安城的适龄男女心碎一地,婚后数月,当地寺庙庵堂劝返的年轻男女不计其数,要不是朝廷限制僧道名额,还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就此皈依。

如此强大的基因,平安的相貌智商可想而知,他的人生几乎一眼望到了头,不用努力也是鲜花着锦。

不过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更在意父母的陪伴。

他爹住在前院书房有半个月了,听说又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考试。事实上,近两年陈琰都是早起晚睡,不是在家读书,就是去府学听讲,父子二人相处的时间极为有限。

这会儿平安等在大门口,朝陈琰张开双手,陈琰便俯身将他抱了起来,步伐从容的往院子里走。阿吉甩着大耳朵,一窜一蹦跶的跟在他们后头。

平安小嘴不停,絮絮叨叨的诉说今天家里发生的大事,包括但不限于盈园的桑葚紫透了,井里泡了个大西瓜,祖父的八哥儿说脏话但他没跟着学,阿吉一气儿吃了三条小鱼干……

陈琰一一应着,穿过影壁,将他放在地上:“娘亲呢?”

平安看出来了,这人不想带娃。

他扬着小脸:“我娘和祖母一起去庆露寺还愿了,今天是平安的生辰,爹爹忘了?”

陈琰蹲下身,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织锦袋子:“爹怎么会忘呢?”

平安打开袋子,是一个纯铜制成的九连环,九颗铃铛叮当作响,玛瑙珠子在阳光下水润透亮。

他笑得眉眼弯弯。

陈琰揉揉他的脑袋,大手拉小手往前院书房走,眼下时间还早,他要抓紧时间看一会儿书。

平安还是圆滚滚的一小只,勉强能把下巴垫在老爹的书案上。

“爹爹渴不渴?爹爹饿不饿?爹爹在看什么书呀?”

陈琰仍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应着。

平安在心里叹了口气,拿着九连环去内室的小榻上玩,玩了一会觉得无趣,开始翻箱倒柜寻找新的玩具,他记得衣柜里有套双陆来着。

双陆没找到,还险些栽到地上,不过他找到了一个木匣,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抱着出去问陈琰:“爹爹,可以打开吗?”

陈琰抬头看一眼:“开吧。”

平安便坐在书案旁的椅子上,寻宝似的打开木匣,心里想:赌一根糖葫芦,一定是老爹的私房钱!

结果让他很失望,里头是一些过时的戏票、马球票、路引文书,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是什么呀?”他喃喃道。

陈琰又瞥一眼,眼底略带笑意:“是你出生前爹娘去过的地方。”

平安:……

好端端的被塞一嘴狗粮。

又翻了几下,正打算放回衣柜的时候,翻出一个红色空白请帖。

“呈送……台启,兴化四十四年八月廿五日,贺长孙陈平瑞百岁之喜,于寒舍薄具菲酌,候驾俯临,幸勿他辞。”

落款是祖父的名字,陈敬堂。

平安勉强看得懂繁体字,看到“陈平瑞”三个字,小心脏“咯噔”一声。

祖父的长孙不是自己吗?《奸臣录》中同样出现过的陈平瑞又是谁?

他指着“瑞”字问陈琰:“这是什么字?”

因为早教过平安认识自己的名字,陈琰并不惊讶他有此一问:“陈平瑞,是你从前的名字。”

平安心里又是“咯噔“一声,得亏这辈子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不然这两下子就得背过气去。

他半笑不笑的张着嘴:“爹爹一定是在说笑。”

陈琰抬起头,一脸认真:“爹没有说笑,你祖父给你改过名字。”

平安笑容尽失。

他不死心地问:“爹和娘哪一年成亲?”

“兴化四十三年。”

“平安是哪一年出生?”

“第二年,承启元年。”

“不对。”平安指着请帖上:“四十四年”。

陈琰先是一愣,又解释道:“先帝在位时曾因日食而换过年号,改四十四年为承启元年,但民间仍有人习惯用兴化纪年。”

比如经常忘事的陈老爷。

平安:……

还可以这样玩吗?

片刻,他丢下木匣,只拿着请帖跑了出去,一面之词不足信,得去问当事人!

小厮阿祥抱着一摞书打帘子进来,险些被平安撞了个满怀,看着他跑远的背影,奇怪道:“安哥儿怎么了?”

陈琰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你去看看,别让他跑到街上去。”

……

平安没有上街,他穿过二门来到祖父母居住的主院,陈老爷果然在天井里,只戴网巾,用襻膊束起宽袖,正在修补一座战国时代的凤架鼓。

除了小平安,陈老爷是家里最清闲的人了。

他天生性子软,优柔宽忍缺少主见,儿子忙举业,儿媳带孩子,内宅繁杂、商铺产业、节庆走礼、官员孝敬、祭祀祖先……里里外外,全在平安的祖母赵氏手里掌着。

因此在小平安眼里,祖父是个彻头彻尾的咸鱼,如果一定要给他冠以一个身份,那应该是收藏家与美食鉴赏家。

古玩字画,金石珠玉,文房四宝,舶来洋货……什么值钱就收藏什么,不但会收藏,还精通无痕修复和维修,没事就把自己锁在他的小库房里,钥匙也贴身带着。

吃的方面自不必说,陈老爷是员外圈儿里有名的饕客,祖母常说,就算给他一根萝卜都能吃出花来。

他是个老好人,但作为南陈家的“领头人”显然不太称职,不然也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放纵族人打着陈琰的旗号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平安冷不防说起这件事,陈老爷还有点不好意思:“怎么突然问这个?”

平安扭股糖似的缠着他:“您快说呀,这对我很重要!”

陈老爷被他执着的小模样逗乐,回忆起三年前的事:“陈平瑞,是你祖母为你取得名字。但你小时候总是夜啼,十分可怜,我便去卦摊上批字,就是这个“瑞”字,算卦先生看了大摇其头。”

说着,他用木棍在地上写了个“瑞”字。

“你瞧,王在正前,山在头上,替君王肩扛重担,身强者飞黄腾达,身弱者反受其累,容易头痛头晕,睡不着觉。”陈老爷道:“我还没说什么事儿呢,就被他算准了!我一激动,当即付了二两银子卦钱。”

平安:……

一个街巷住着的街坊,谁不知道陈家有个特别能哭的小孩儿?算卦先生必然猜到了祖父的难处,故意这样说的。

祖父又对他说,“瑞”字意指吉祥之兆,但祖母更看重它有官印之意,希望孙子长大后能跻身仕途,为官掌权。

朝中有人,自来是商贾之家的刚需。可既然算卦先生这样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陈老爷回家后迅速召开了家庭会议,一致决定将陈平瑞改名陈平安。

做官不做官的,先平安长大再说吧。

不知是巧合还是改名奏效,当晚陈平安小朋友睡得踏实了许多,陈老爷财大气粗,揣上五两银子上街,感谢算命先生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