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44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没有没有没有!”叫做陈环的连忙摆手。

“陈平昇。”

“我没说话啊,小叔公。”

陈敬时将稿子叠起,压在香炉之下,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吃年糕。

陈琰站起身,四下更安静了。

“诸位,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若人人贪图安逸,终日无所事事,注定会走向衰亡。族产的用处,不仅是年底的分红,庄田可为学子提供学费,可供家中屯粮,以备灾年之需;工场、店铺的营收,可使年少失怙者有人收养,贫而无归者有人帮扶,有功之人得以褒奖,只有同宗同族,同心同德,方能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陈琰声音不大,族人们却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还能说什么?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说多了还要被陈老四骂……

陈敬时搁下筷子,率先鼓起掌来,族人们只好也跟着稀稀拉拉的,为自己今后的牛马生活鼓掌。

平安被一阵掌声吵醒,睡眼惺忪的四下张望:“怎么了怎么了?”

林月白按下他的脑袋:“没怎么,再睡吧。”

……

景熙元年,大年初一。

才四更天,平安就被一阵鞭炮声吵醒了。

好些族人来给祖父磕头拜年,热热闹闹地挤在院子里,说话就说话吧,还总对他动手动脚,不是揉他的头发,就是掐他的脸。

总算送走最后一拨人,陈琰和林月白这才带着平安去堂屋里,一起给祖父祖母磕头拜年。

陈老爷笑得像朵花:“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啊!”

然后等着妻子发压岁红包,一人一个,他也有一个。

一家人吃过早饭,陈琰又带着平安出门拜年,一圈下来,平安收了不少压岁钱,可惜都是纸钞,他的金鱼荷包都塞不下了,只好暂且塞到老爹的袖子里。

朝廷的“禁铜令”一出,强制坊间使用纸钞交易,纸钞却贬值的更快了,家家都有花不完的纸钞,正好包成红包发给孩子。

两人最后来到陈敬时家,陈老爷怕老四独自过年寂寞,特意叮嘱儿子孙子,拜完年就叫他来家里吃午饭。

陈敬时也有礼物给平安,竟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外行都能看得出不是凡品。

一向不跟小叔客气的陈琰都直皱眉:“拿这个给孩子用,太奢侈了。”

“谁让他真用了。”陈敬时笑道:“摆在案头装装样子嘛。”

陈琰:……

陈敬时拍拍桌上厚厚的一沓生宣,又指着一盒足有二三十根的羊毫笔:“这些才是买给他写字的。”

平安腿一软,幸好被老爹撑了一下,才勉强站稳。

“瞧把你吓得,”陈敬时笑道,“这是开学时发给你们所有人的。”

平安这才松了口气,人吓人吓死人的!

陈琰今天很有兴致,命人拿出提前准备的食材,打算亲自下厨,复原几道古人名菜,林月白也系上襻膊围裙,给丈夫打下手。

平安问祖父:“都说‘君子远庖厨’,我爹怎么喜欢亲自下厨?”

陈老爷小声道:“他们读书人总有话说,不想下厨的时候叫‘君子远庖厨’,想下厨的时候又叫‘文人菜’,称雅事,什么苏东坡啊,陆放翁啊,都是个中高手。”

“哦——”平安点点头,学到了。

看着爹娘在灶房里,不怎么默契的合作,偶尔还要拌几句嘴的忙碌身影,他感到无比幸福。

可幸福的日子总是格外短暂。

上元节是新春佳节最后的狂欢,正月十五过后,年味逐渐消散,陈敬时突然宣布提前两日到学堂来,上交课业,考校功课,十九日再正式开学。

陈敬时一招出其不意,小崽子们纷纷傻了眼,年节底下都玩疯了,书箱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以陈平继为首的大孩子们,放假时扔书箱的动作有多潇洒,此时捡回来的样子就有多狼狈,打开一笔未动的功课,几乎是废寝忘食,奋笔疾书,意图创造奇迹。

还没开始习字的小孩子们,功课以背诵为主,这可比抄抄写写更令人崩溃,一个个边哭边背,硬往脑子里灌。

欢庆佳节的浮躁之气一下子就压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浩大工程限期交付的紧迫感。

深更半夜,更夫经过陈家巷时,只见家家都有未熄的灯火,光影之下是一个个伏案疾书的小小身影,不禁暗叹:“这家的孩子可真用功啊,有这份毅力,以后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平安没有功课要做,但正月十七日一早,娘亲就把他的小书箱打包好了,里头装着几本蒙学教材,还有写大字的毛笔和小一号的砚台,一应学具齐全。

看着娘亲迫不及待早有预谋的样子,平安更焦虑了,一粒一粒的吃稀饭,磨磨唧唧的穿鞋袜。

林月白看在眼里,心中反复默念:“戒急用忍,戒急用忍……”

等他终于填饱了肚子,阿蛮和小福芦早已换上簇新的衣裳,背着书箱在院子里等他了。

经过十几天的完善,小叔公家的抱厦彻底改造成轩敞通透的小学堂,檐下一块匾额,上书“正心明道”,屋内窗明几净,数排书桌整整齐齐,书箱都摆放在后排统一位置。

平安来得晚,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坐在位子上,正捂着耳朵大声背书,陈平继几个大孩子还在埋头狂写。

他东瞧瞧,西逛逛,围观早期人类幼崽大型赶作业现场。

“平继哥,你这么小就开始练狂草啦?”

陈平继眼睛不离书本,手也不停:“少废话,不狂草哪里写得完?”

陈平信擦擦额头汗:“希望小叔公今天晚一点来。”

平安爱莫能助,拉着阿蛮和小福芦,在最后排占了三个位置,将书箱里的书本和学具一件件取出,安置妥当。

这时代私塾讲究“因材施教”,每个孩子进度不同,也不用看黑板,所以前排后排没什么差别,平安这样选,单纯觉得后排更有安全感。

看着空余的八个座位,平安有点愧疚的问阿蛮:“你说,堂姐们会不会恨我?”

阿蛮奇怪道:“读书上学又不是坏事,干嘛恨你?”

“她们在家里也读书,只是不用上学,而且我那几个堂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滴滴的,跟陈平继这几个猴子一起读书,万一被欺负可怎么办。”平安道。

“没关系,欺负着欺负着,就学会反抗了。”阿蛮道:“你想想孟婉姐姐,如果从小不被关在家里,而是跟陈平继他们一起上学,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吗?”

“不会,估计会把陈平德暴揍一顿,然后和离。”

“对极了,世道本来就是脏的,与其做娇滴滴的小白莲,还不如做风雨里的野茉莉。”阿蛮道。

平安如醍醐灌顶。

堂姐们没有功课要交,到十九日才算正式开学,平安一时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可小叔公又点名让他来。

左顾右盼,大家都很忙,连个搭话的人都没有,他也只好翻出一本《三字经》来装装样子。

到了辰时正,陈敬时姗姗来迟,他今日穿一件崭新的布绢直裰,没有一丝褶皱,陈琰跟在后头,招手叫平安上前。

陈琰身后是阿祥,将束脩六礼拿进来,肉干为束脩,芹菜寓意业精于勤,龙眼寓意启窍生智,莲子寓意苦心教学,红枣寓意早日高中,红豆则代表大展宏图。

陈敬时也要回赠他一本《论语》和一支笔。

平安这才明白,原来是让他来拜师的。

陈敬时,拉着他的小手在事先准备好的铜盆里洗手,名曰盥洗礼,再带着他,拜至圣先师画像。

平安此生头一次拜孔子,在心里认真许愿:“请孔子保佑我明天出门遇到一个衣着破烂的白胡子老爷爷,他在过马路的时候掉了一只鞋,我冒着倾盆大雨帮他捡鞋,他从未见过我这么秉性纯良乐于助人的可爱小孩,从袖中掏出一本秘籍赠送给我,原来他是一位隐世高人,送我的秘籍叫《科举宝典》,只需读完一本就可以高中状元。”

许愿完毕,虔诚的三拜九叩。

幸而陈琰和陈敬时听不见他的心声,不然非把孔子像摘下来,挂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别让这碎嘴子扰了他老人家清修。

第43章 平安又迟到了。

拜完至圣先师像,再拜先生,四叩首;再拜父亲,一叩首。

陈琰告诉他,以后在学堂里要听先生的话,要克己复礼,尊师重道。小叔公也说了一些勤勉向学的鼓励,还在他眉心用朱砂点了一颗红点,寓意开智;又握着他的小手,在纸上写下一个“人”字,寓意开笔,才算礼成。

平安不知道这套繁缛的礼节是单为他一个人准备的,还是大家都有,只是眼下他们都在忙着补作业,就算问了也没空搭理他。

只见老爹前脚离开抱厦,陈敬时便在书案后头落座,惜字如金地说了句:“检查功课。”

平安便看着族兄们从右到左,从前到后,捧着书本和课业依次走到小叔公面前,磕磕绊绊的背书、检查抄写的作业。

有人挨了戒尺,哭丧着脸,有人侥幸逃过一劫,却不敢显露得意之色,大伙喘气都是小心翼翼的。

十二个孩子全部过一遍,陈敬时才对后排角落里的平安招招手。

平安站起身,走上前去。

陈敬时道:“我说什么来着,还是落到我手里了?”

平安挤出一个可爱的笑,却见小叔公没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赶紧撤回。

“从前都读过哪些书?”陈敬时又问。

平安道:“读过《三字经》,人之刀,生木羊……”

“别装。”陈敬时依旧沉着脸:“你爹跟我交过底的。”

平安:……

原来早就被老爹出卖了啊。

他只好实话实说道:“跟我娘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还有几首毛诗,《千字文》学到了‘诗赞羔羊’。”

“还真不少。”

陈敬时随口提问几句,平安都能对答如流,他心中已是暗喜,这孩子这般聪慧,怎么从没听阿琰提过呢?

不过到底还是小孩子,随便诈一诈,就把老底全秃噜出来了。

“不错。”陈敬时道:“你这没开蒙的,底子反倒比陈平继他们几个扎实得多。”

陈敬时又打开《千字文》,从“诗赞羔羊”开始,一字一句教他反复诵读,连读八句,为他讲解含义。

再让他尝试背诵,竟然很流利的背出来,没有丝毫错误,连磕绊都不打一下,再问他含义,也能复述个大概。

陈敬时仿佛看见了光,如果不出意外,继他和陈琰之后,陈家即将出现第三个可勘培养的科举人才,至于以后能走多远,还要看如何培养。

他与陈琰从小一起长大,名为叔侄,实则更像朋友,陈琰的儿子争气,他自然打心里头高兴,虽然嘴上嫌他调皮捣蛋鬼灵精,心里却是喜欢的紧。

“小叔公,我哪里说的不对吗?”平安问。

“没有。”陈敬时将书本还给他,话音都变得温柔了不少:“说得不错,去吧。”

平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脸关心的问:“您嗓子不舒服吗?我认识一个很神的郎中,顺便把您的黑眼圈也治一下……”

陈敬时嫌弃地说:“下去下去,话可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