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锁春风 第123章

作者:菜汪汪 标签: 穿越重生

这就是他想当然了,乱世之中,齐家自保都难,肯定不可能叫虞铮去给家里人收尸的。

虞铮自己也没提过。

虞铮看着外头的大雪忽然道:“这个天气,是不是要在家里躲着吃好吃的?”

独孤钺看她:“想吃什么?”

“我们来烤肉吧,烤羊肉。别的不说,西河的羊肉真好吃。”不腥不膻,肉质鲜美,简直是美味。

“嗯,把羊烤了,把羊蹄子炖了。”羊蹄子多炖一会,虞铮觉得胜过猪蹄子。

独孤钺被她描述的都有些馋了:“嗯,王福去做。”

虞铮又笑,知道的是叫王福去嘱咐,不知道的还以为叫王福亲手做呢。

独孤钺本来就能吃,心情好了更能吃。

虽然因为烤肉耽误了一点时间,午膳就摆的晚了那么一点,但是丝毫不耽误他们的好胃口。

吃饱了,虞铮叫人泡上一壶茶,两个人就坐在书房里看雪。

以前独孤钺可不做这种事,打仗时候自然不可能,没那个闲工夫。

进京之后,虽然过了几个冬,也没这种时候。

其实吧,虽然他不说,但以前他对这种事还挺嗤之以鼻的。

他总觉得这种事就是闲得慌,什么风花雪月的,没意思。

但现在他这么坐着,听着东君说着一些闲话,喝一口茶,看看雪花,竟然觉得也很有趣。

或许他依旧不会欣赏什么雪景,但是这么安静的坐一会,却很难得。

他要操心的事那么多,偶尔能这么不用想事情的坐下来,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原来,一个男人与自己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没什么正经事,也不是亲热,也不是腻歪着亲密,更不是为了孩子。

独孤钺伸手,在虞铮脸上轻轻摸了一下,什么都不说,只是腻了一颗带着红皮的花生,塞进了虞铮的嘴里。

虞铮也没动,更不在意那个红皮,就这么咔嚓一下咬开了那颗花生。

这个时候的花生个头小,但是炒过之后格外的香。

要慢慢吃,越吃越香。

第158章 消息

虞铮也不是每天都没事做。

她自己阁子里的事都交给下面人做后,自己就开始琢磨别的。

她叫人送来一张西河的地图,这还是当初打仗时候的战略图,不算很全。

如今并没有完整绘制的全国地图。

虞铮看着地图,想着西河真是地广人稀。

很多地方是不适合人居住,也不好种庄稼的。

如今的百姓们普遍很穷,一到了冬天,烧的不够就只能砍树。

所以西北的风沙简直了。

又不能不许他们砍,不然真就冻死了。

像晋王府用的炭火,一半是黑炭,一半是木炭。

木炭也是要砍树的。

人总有一种误区,觉得古代人少,森林砍伐也少,所以古代应该是山清水秀。

其实这是错的,古代对煤炭开发不如后世,烧火就是一个大问题,全部依靠木头。

而且,古代的房屋,没有钢筋水泥,建筑全靠土木。

所谓‘蜀山秃,阿房出’就是说砍伐了整个蜀山的木头,才能建造出一座阿房宫。

虽然这话有一定的夸张,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

只要有朝廷大修宫殿,就是一片一片的山头砍树。就算没有修宫殿,普通百姓家中建房盖屋,也是要砍树的。

所以历史上的古代,并不是随便开放叫百姓进山砍树。

而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越是会恶性循环。

真正没有被砍伐还有大片森林的,其实还是那些地方。后世被保存的还不错的地方。

那是现在的人到不了,到了也带不回来的苦寒之地,或者瘴气之地。

西河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干了。

虞铮看地图的时候,罗妈妈也凑过来看,她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地图。

“这密密麻麻的,姑娘全看懂了?”

虞铮失笑:“我哪里就那么厉害了,看个大概吧。你看,咱们今年实验的葡萄就在这里。”虞铮指着一处给罗妈妈瞧:“种的苜蓿是这里。”

罗妈妈看了半晌:“远啊。”

虞铮点头:“确实远。”

“这要是把空地都种上,那可不得了。”罗妈妈感慨。

“那不可能的,只能把有水源附近种上,距离城镇近的地方种上就不错了。这么大的地方,种不满的。”别说是如今,就是后世国家机器转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罗妈妈眯着眼,看了许久后忽然笑道:“要是咱家大人还在,瞧着今日姑娘这样,也欣慰的。”

虞铮愣了一下:“会吗?”

“会。”罗妈妈斩钉截铁:“他一辈子就想盼着周朝好,可惜啊……”

罗妈妈想了想:“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了,他自己跟夫人说过一句话,说他还是有些书生意气。姑娘像他,也不像他。姑娘肯干。”

虞铮瞬间笑出声:“奶娘真会夸我。”

“夸你是因为你好。”

虞铮收起笑意:“我偶尔会想,父亲对周朝的忠心……虽然后来他大失所望,辞官还乡,可内心难道不盼着周朝能振兴?如果他知道我现在做的是什么,不会说我骂我,可心里会不会有些不舒服?”

罗妈妈想了好久之后点头:“会吧。会的。”

“但是,他还是会夸姑娘,还是会因为有姑娘而骄傲。”

虞铮不再说话,是吧,父亲会这样的吧?

虞铮又去看地图,看了一会后笑道:“奶娘说的对。”

独孤钺过来的时候,虞铮已经写了不少东西了。

她这会子正咬着笔杆子出神,真就是出神。

外头今天没有下雪,地上的雪清理了,但是房顶上的还在。

她书房的窗户开了一条缝,这会子将近午时也不怎么冷,就透过窗户看外头。

阳光洒在积雪上,显得晶莹剔透。

但是热度不够,不足以叫雪花融化。

“想什么呢?”

虞铮放下笔:“走神了。”

独孤钺走了过来,拿起一张纸,上头写满了字,只看了一点点,他就坐下来,把别的全都拿起来了。

仔细看过之后问:“没写完?”

虞铮写的是一些关于葡萄种植规划,以及酿酒的东西,这一部分没写完。

还有一些是虞铮想到的关于西北可以种植的植物这个都没写完,还有一张上只有两个字:水利。

“怎么不写?”

这张不是最上头的,所以独孤钺好奇她怎么写了两个字就不写了。

“因为不现实。”虞铮拿过那张纸,折起来,丢进了火盆里。

宣纸见了火,瞬间就着了起来,火苗一刹那拔高又回落,纸就变成了红色。

“西河干旱缺水,民生不易,我只是想到了,就写了一下。写多了,就容易忘记环境不合适。”虞铮端起茶。

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治国也是一样的。

而且西北虽然很缺水,但最紧要的事却不是水利。

独孤钺看着虞铮许久后嗯了一下,又低头去看她写的东西。

“这些东西,还是要交给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去办。”虞铮指了指那些纸。

酿酒这种事,不是她开了先河的,老早就有了。

不过与后世酿酒还是不太一样,至少橡木桶如今是没有用的。用的都是陶罐。

虞铮并不打算改变这个情况,想当然的用什么最好的材料。

她只是尽量用如今有限的东西来制作和生产,最大程度的节约原材料,最大程度的多产出。

“你费心了。”独孤钺放下纸,还推远了一些,免得被茶水弄湿。

虞铮叫人先收起来:“等我全都写好了,叫人给夫君送去。”

独孤钺点头。

“京城里的消息,东宫的陈侧妃小产了。”独孤钺说着,指了一下门口站着的王福。

王福上前:“回侧妃,东宫的陈侧妃身孕都六个月了,一下小产,大人险些跟着去了。虽说是没事,但是据说日后是不能生养了。”

虞铮挑眉:“怎么发生的?”

独孤钺不语,王福尴尬一笑:“咱们离得远,到底是为什么还不好说,但是这妇人有了身孕,四五六月最稳的,这都出了事,实在是这位侧妃的不幸。”

六个月的孩子小产,对孕妇来说有多危险,不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