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夜载月
未来五福晋的家世和前头的妯娌比起来,算不上太出挑,不过这也不是特别叫人惊讶的事情。
满人本来就不多,皇上又是要给儿子们在优中选优的,所以前面的大阿哥和三阿哥是碰巧了,他们大婚的那两年,京中出挑的女孩数量还算可观,皇上就选了最好的给自己儿子,剩余的赐婚给了宗室。
可到了这两年,年纪合适的女孩不多,能入得了眼的更少。
四福晋乌拉那拉氏的阿玛官职还能看,不过不大得皇上信重,五福晋他他拉氏的阿玛更不成器,不过她有个极得皇上信重的祖父,皇上亲口夸这个人长相极好。
得了她的话,知道皇上不是随便选的儿媳妇,宜妃这才心满意足笑着离开了。
第九十六章 打卡第九十六天
阿哥所。
张格格, 佟格格跟在石格格身后错一步的位置,三个人身后又跟着六个宫女,一行人穿过一道道宫门和宫墙, 终于回到了八阿哥院里, 这会儿她们的腿都已经酸软了。
她们以前从没用两条腿走过这样远的一段路。
然而宫里规矩就是这样,莫说她们这种小格格了, 就是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乃至于太子妃,在宫里都是没有轿子坐的。
院里,八阿哥身边的两个太监一左一右, 守在门外头,见人回来了, 就上前来问安,然后弓着腰请石格格进屋去。
佟格格和张格格对了一眼, 默不作声向着屋子方向蹲了个安,然后一前一后绕去了后院。
她俩倒没有什么好不服气的,论出身,石格格是太子妃的族妹, 论年纪,她为长。
三个人头一次出了一回门,是由石格格领着去的,回来也该是石格格去向八爷复命才是。
屋内, 石格格和八阿哥对着坐在榻上,八阿哥问一句,她答一句,自然是知无不言。
石格格的心跳的有些快。
今天出这一次门, 几位阿哥的福晋人人都待她很和气,没有因为她只是个格格而蔑视她。
她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是八阿哥的人,外边都说八阿哥是皇上最疼爱的幼子。八阿哥的额娘,也是皇上最宠爱的贵妃娘娘。
她从没想过自己能有一桩这样好的婚事。
她关心地等待着八阿哥的反应,并且很聪明地没有要掩饰的意思。
八阿哥沉吟片刻,就看到她这样的神情,不由弯了弯嘴角。
“我知道你一向是有分寸的,这件事也做得极好。”
这指的是在外人问及启祥宫的事情时,石格格一个字乃至一个表情都没对外透露过,哪怕当场就有人耐不住性子,挂了脸,她也很勇敢地三言两语带了过去。
石格格对着这样温和的夫君,浅浅笑着。
皇上御驾出征,后宫中人帮不上忙,自然是由皇太后领着,每日不是抄写佛经便是跪在佛前祈祷。
阿哥们后院的福晋及一众女子,自然也是跟在各自母妃身前侍候。
大福晋去年年底终于生下了一个小阿哥,接连有孕令她的身体损耗极为严重,可即便有了皇太后的劝告,她也只是比旁人稍稍少跪了一些时候罢了。
况且大阿哥此次亦随皇上出征,她自然也放心不下。
攸宁身侧则是由石格格陪着。
她其实对胤禩后院的人都是一视同仁,也不想和谁多相处。
然而这时候默认的就是这样,有了儿媳妇,哪怕不是正经的,也应该由儿媳来代替尽孝。
胤禩虽没有要躲懒的意思,但是随着他年岁渐大,除了读书之外也多了别的任务,这一次皇上就让他跟着老师们多看看亲征的事情,这是皇上的恩宠,他自然是要多尽心,忙得脚不着地,连回阿哥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来启祥宫了。
攸宁虽有不适应,但也觉得挺好的,孩子总会长大的。
*
皇上的第三次御驾亲征,总算是得偿所愿,大胜而归。
遣官祭告,饮宴行乐过后,自然是论功行赏了。
瑚家的人自然也在里面,这都不必再说,皇子外家什么时候都不会被忘在脑后的。
这次最令人关注的,自然是皇上给自己儿子们的封赏。
有人以为这大约就是皇子们呢封爵的时机了,趁着喜事一块儿办了倒也不错。
有人期待,自然就有人不期待。
太子这些年养气功夫好了许多,当着谁的面都没有露出半分不满来,还拍着大阿哥的肩膀恭喜他。
只是私下里难免有些忌惮,满人重视军功,自然就更为推崇有了军功傍身的大阿哥。
若是皇上露出半分赞赏的意思,自然会有人源源不断投到大阿哥的门下。
届时必要扭过头来,成为制衡东宫的利器。
可是在无数人的等待中,这封爵的旨意却迟迟不来。
皇上用一个由头轻描淡敷衍了所有人——皇子们将来分府出去住哪呢?府邸怎么建?规格如何定?
然后扔下叫人先把这些讨论出来。
另一边,则又下旨为此次立了大功的喀尔喀郡王和和硕恪靖公主赐婚。
太子的心情就这样大起又大落了下来。
大阿哥对此其实也不算多失望,毕竟这几年来,他的那些所谓军功,其实认真说起来并不够看的,其中甚至有时候闯了祸,是叫皇伯父给他收拾了烂摊子的。
大阿哥尚且如此,其余的阿哥们更不必说,寸功未立,哪敢要求更多。
只不过皇上对儿子,也不至于太过严苛,别的不说,只从大阿哥往下的几个儿子,如今年纪都渐渐大了,总不能一直都住在宫里不出去。
——毕竟只有太子才能一直住在宫里。
于是过了年,诸皇子的爵位也都定下来了,大阿哥为直郡王,三阿哥诚郡王,余下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都是贝勒。
就比三阿哥小了一岁的四阿哥,爵位却差了一等,和余下的弟弟们一个待遇,面对此事说不上是什么感受。
而平白得了爵位的五阿哥,和七阿哥都没什么好说的。
胤禩则有点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是个大人了,和小了他两岁甚至更多的幼稚弟弟们终于不再是一起的了!
爵位虽然已经封了,但搬出宫这件事倒也急不得。
胤禩回来很高兴的告诉攸宁,他的府邸也是按照郡王的规格来建造,地盘大得很呢。
只不过从封爵到搬进去,还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呢。
攸宁的想法是大阿哥和三阿哥年龄最长,爵位最高,肯定是要最先搬出去的。
再然后就是四阿哥,四阿哥比五阿哥七阿哥大了两岁,比胤禩大三岁。
等到前头大阿哥和三阿哥屋子建好,搬出去,四阿哥也大了,肯定还是要优先建四阿哥的府邸,然后等他的府邸建完搬进去,紧跟着五阿哥和七阿哥年纪也要到了,又得紧着这两个阿哥先来。
综上,胤禩想要住进自己的府邸里,总还要再等个两三吧,这事儿急不来。
谁料隔了一段时日,胤禩忽然又捧着图纸高高兴兴回来了,说内务府估计明年就能建好大概,到年底就差不多了。
攸宁并不很相信,这么多皇子的府邸呢,同时间建还要建这么快,这时候建房子可是纯人力的啊!
她皱了皱眉,内务府总不会是内务府拜高踩低到这个份上,放着前面的不管,跑过来巴结胤禩?
这倒不是她自以为是了,只是在阿哥所,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
攸宁关注这个,倒不是因为觉得这样对别的阿哥不好,而是担心胤禩被这些人给宠坏了。
看太子就知道,被身边的人从小宠到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有时候她看太子行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些用度上,毓庆宫甚至是高于乾清宫的,但是这甚至已经是太子收敛过后的样子了。
不过太子也有这样骄纵肆意的底气,他的底气来自于皇上,毕竟他是太子。
胤禩却没有这种底气。
别看外人夸什么是宠妃的儿子,是最受皇上宠爱的幼子,可这些东西全都是虚的。
皇上要收拾太子,要废太子,还要费上一番周折呢,可是要收拾一个不听话的儿子,那就很简单了。
因此这些年来攸宁一直时时关注着胤禩,引导他和各个兄弟们好好相处。
幸而胤禩的性子本身也不跋扈,更不以事事压过别人为乐,性格好,能和兄弟们保持真正的和睦也挺简单的——毕竟这会儿大家的关系还相对单纯,没有牵扯到太大的利益。
而胤禩本身也很重视这个,闻言摇摇头。
在额娘的影响下,他当然是首先考虑过这个,所以也问了,几个阿哥府邸的大致图纸都是差不多同时间出来的,然后等他们稍作修改,就可以动工了。
除了直郡王和诚郡王是皇上下旨叫快些的,后头几个阿哥都可以一起。
胤禩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直到某日,一个凑巧,他发现四哥还在看建筑方面的书,一开始他以为是兴趣所致,毕竟比起骑射,四哥确实热衷于看各种类型的书。
然后他随口问了两句关于府邸的事情,才知道四哥的图纸居然叫人给打回来了。
说是他要改动的地儿实在改不了。
胤禩当时就有些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的图纸上头也改了一处大体相似的地方,底下人却满口答应了。
这帮人要不是在敷衍他,那就是在敷衍四哥,还是这样明目张胆丁点都不掩饰的。
他以为这样的情况,小事也就罢了,没想到在王府这种皇上要过问的大事上面都这样。
胤禩没有找那人来辩论,他知道这行不通,在这种事情上面他们是最明白的,要是点破了,要么是死不承认,要么是他们更精心地来敷衍他。
额娘说过,不要在别人专业的领域同那人辩论,这样他没有优势,永远都没法赢。
而且这样会下了四哥的脸面,如果是胤禩自己,他当然不在意,但是四个是个好面子的人。
那些奴才专业的领域就是建房子,还有就是敷衍上面的人,他的专业领域就是可以以势压人。
甭管他们嘴里叽里咕噜说什么,他只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就行了,聪明人自会揣摩的。
胤禩这么想着,就叫人把管事的叫过来,他拿出图纸,指着上面那处改动:“这里,爷听说在别的府邸不行,怎么爷这里就说行?你们是不是在敷衍爷不懂事儿?”
那人果然不敢表态,说要先去回了上官。
胤禩点点头,让他去把上官叫来。
如此一再推卸,最后责任推到了另一个上官头上,这就不是胤禩能指使得动的官员了。
胤禩都快被气笑了,他们既然要跟他犟到底,他也不是不可以,当即说要去找皇上借用一下这个人。
如此,这事儿最后才算是了了。
按理说目的达成了,胤禩应该是高兴的,但他怎么都提不起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