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庐浅
李掌柜的瞧这人是个热心爱说的,就问他:“我瞧着里头卖的东西不少,哪些比较好吃一些?”
“老哥,你这话问的,咱就和你这么说,她家卖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就拿最不起眼的卤鸡爪子,也是入味的很。”
这人给他看了看他拿着的卤鸡爪子和一些卤豆皮,“这个拿来下酒最好不过。”
又指了指前头那个人提着的粉蒸肉,“就这荷叶蒸出来的肉,当初为了吃上这一口,我也是一大早就排着队来买的。”
只可惜他这次来的稍晚了一些,炸鸡排那边排着的队人太多,他还不知道能不能轮到。
“嘿!”突然这人指了前面的一个人瞪眼看过去,原先没觉得有奇怪的地方,可刚才那汉子竟然找了一个在附近歇着的大爷排队。
那汉子见被发现了,嘿嘿笑了两声:“莫怪莫怪,家里有个小儿日日读书,我要是买不回去,他读书都没兴致。”
这就是那个早上被读书的儿子吵起来的汉子,说话态度到底又软和,这看到揭发的人也只能作罢。
只是,下次他也要找了这附近没事情干的大爷大娘过来排队。
李掌柜的早已经惊讶的合不拢嘴,咂摸着那句“就没有不好吃的”。
“这可真是让咱们开眼了。”
“爹,店里来了客人了。”李掌柜的小女儿跑过来,一边说一边东张西望。
这么多的人啊,近距离看到感觉更强烈了。
李掌柜一听铺子里来人了,想着要回去,可他方才排了一会儿队,这时候后头重新站了人。
要是走了,实在可惜。
“女儿,你过来排队,我去去就来。”
她女儿赶紧站定,只是还没等多长时间,李掌柜又脚步匆匆的过来。
“爹,你怎么又回来了?”
“只是去咱们铺子里看看,倒是没有想买,耽误我功夫!你可是想好吃什么了?”
“爹,我想都要!”
张婶娘也没料到今儿来的人竟然这般多,她和林金兰两个人炸鸡排根本就忙不过来,两个人额头上的汗就一直没停过。
不过她们的心里可是高兴的很,已经在心里想了好几遍,等会儿见了林杏月和她说什么了。
“婶娘,平日里你们卖东西也有这么些个人吗?”
张婶娘摇摇头:“可没有,想着应该是这几天咱们没来,才攒了这么多人呢,估计过了这两天应当能好一些。”
王小娘子在一旁说:“这也说不准,咱们现在有了铺子,卖的东西也多起来,说不定知道咱们这招牌的人会越来越多。”
张婶娘特地还给这铺子做了个招牌,上面写的是“杏月小店”,就是想把这名声给打出去。
远处,一娘子领着一小郎君原本是来走亲戚,走了半路,这小郎君突然停下不走了,使劲的吸着鼻子。
“娘,你闻到什么味道没?怎生这样香?”
这娘子使劲的吸了吸鼻子:“好像还真有一股子香味,这还没到晌午,谁家就开始吃好吃的了?”
这娘子也没放在心上,快走到自家亲戚门前的时候,听到了前方传来了很热闹的声音。
要不是走亲戚,她就打算过去看看,她家的小郎君也是一脸的好奇。
“还是等会儿再去吧,咱们先把带来的礼送去。”
这礼是她专门从汴京有名的百年老字号那里买的,花了她不少的钱,是咬了牙买的。
这小孩也是个懂事的,就不再多说,乖乖的拉着这娘子的手进了亲戚家里。
这一家亲戚一家人都在,正在对着桌上两盘奇怪形状的点心看。
见他们来,一番客套话说下来,这娘子把礼送出去,就好奇的问桌上的这东西:“倒是从前不曾见过。”
“咱们也是头一次见,就街后头开了一家铺子,今儿是头一天开张,却来了不少人,这不是想着去凑凑热闹才过去看。一过去看见人都在买,我们也拿了钱出来,要了这两样的点心,只是看着样式奇怪,都还没有动手吃。”
“来都来了,就尝尝这新样的点心是个什么味儿。”
这娘子不想搅了兴致,心里没觉得能有多好吃,觉得不如她带来的点心。
这要是个好吃的,肯定早就被汴京城的那些老饕餮们知道,传的哪里都是。
只是等真的吃到了嘴里,在场的一个个人全都露出错愕的表情来。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在那里排队,这味道是真真不错。”
“是啊,原以为不起眼,没想到竟然这样的好吃。”
那娘子脸上也带了错愕,没想到这点心味道竟然这么好。
她把那分到的一点心吃完了,在心里盘算着,和这点心比起来,她那些点心反倒有些拿不出手了。
真是不知道这铺子是从哪里横空冒出来的,要是早知道了,她也能早些去买了来,到时候说不得拿出来,送礼也有面子。
“这在哪里卖呢?等会儿我
张婶娘她们的东西都卖的差不多了,就关了铺子,几个人都累瘫在椅子上,连动也不想动。
“这要是天天这样,谁能受得了?”
林金兰原以为来铺子里干活会轻松许多,可这明明比她在府里当粗使丫鬟还要累。
张婶娘休息了一会儿,就笑呵呵的把那钱匣子给捧了过来:“先别抱怨,看看今儿挣了多少钱。”
她们只顾着做,一开始还想着卖了多少钱,可这后头哪里还顾得上那么许多。
眼见着要算钱,一个个的就都凑过去看,你数一把我数一把,越数她们眼里的不可思议越多。
“老天奶奶的,怎么有这么多钱?”
“我觉得咱们也没卖出去这么些个东西。”
张婶娘也不可思议,她觉得是挺赚钱的,主要是这几天这些人都等着,应当会比平日里挣的多不少,可是这也没多这么多啊!
“其实倒也是对得上,咱们先前提着篮子带的东西少,今儿又添置了好些个东西,那沙琪玛卖的多快,还有先前就卖的很好的蜂蜜小蛋糕,再加上炸鸡这些东西,要是卖不上价那才是奇怪嘞。”
王小娘子这么一说*,大家才觉得有几分道理。
高兴过后,张婶娘又担心起来,怕过了这几天生意再不如今日,先给大家说:“咱们也不是图要挣这么些个钱,只要有人来买,头一年里不赔咱们就是赚的。”
又说二老爷回去之后,就把老太太和他说搬家的事告诉了钱大娘子。
钱大娘子一时失态,把桌子上的茶盏都扫到了地上,眼睛里满是惊恐,不可置信地重复:“你说什么?老太太说要分家?”
二老爷被她这样子弄得很不高兴,皱着眉说:“你既听到了,又作何再来问我?”
钱大娘子愣愣地坐在原地,好半晌才充满怨怼地看了二老爷一眼。
二老爷丝毫没有觉察,还在想如何让老太太回心转意,官家那边的事他不敢去打听,只能寄希望于老太太还能回心转意。
钱大娘子却知道,老太太既然铁了心要分家,怎么可能轻易动摇?
除了满腔的愤怒之外,就是担心在宫里的绵姐儿。
原本他们都是国公府里的人,绵姐儿才不至于叫人轻慢了去,可这要是分了家,她就只是五品官的女儿,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宫里,还能过活下去?
想了女儿又想起儿子梁敬业,只觉一片凄然,最终捂着脸痛哭起来。
“你哭什么?”二老爷本是一句平常的话,可钱大娘子却停止了哭声,一改以往的温顺,直接瞪了回去。
二老爷从没被钱大娘子这样看过,一时有些呆愣,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都怪你和夏姨娘,你们两个不安分守己,到头来终于得了报应!”
可是报应却偏偏落在她一双儿女身上!
要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她当初如何肯嫁过来?
明明说亲的时候是老国公亲自上门,说一定会让二老爷善待于她,以后就是国公夫人……
二老爷跟着勃然大怒:“扯我娘做什么?”
“呸!你娘在国公府呢,那夏姨娘算什么东西?”
钱大娘子终于把心中的这口恶气说了出来,也不多留,直接拂袖往外走去。
指望二老爷是不行的,有时候他这大老爷们拉不下面子,老太太跟前还是得她去说。
老太太接了帖子,却没让钱大娘子进来,来了也不过是悔恨交加地说一通。
左右她也是不会松口说不分家的,既如此,再见也没什么意思。
东府和西府的下人听了这个,一个个的都乱了起来。
“听说没?西府要分家了,那边要被赶出去!”
东府的人说的时候,一个个的都痛快不已。
“早就该把他们赶走了,又不是国公爷在世,霸占着咱们屋子!”
“就是呢,不仅占着,还不给个好脸,哪里有像他们那样,只逢年过节把自个儿当成客人来了,略坐一坐就能走?”
“听说宫里的那娘娘也是不重孝道的……”
西府的人却都恍恍惚惚起来。
“这要是离了这里,咱们要去哪?”
“五品官的老爷,是不是用不了那么些个下人?”
冯大娘回来了,就把这事和林杏月掰扯了起来:“原先两府中间的那园子,虽然没挡着门,可轻易也不会有人来走动,可光今儿个,就来来回回不知多少人。”
林金兰从外头摆摊回来,累得连手指也动不了了,只在一旁竖着耳朵听着。
林杏月奇怪地问:“来来回回地进出,是做什么?”
“当然是探门路,想着能留下来还是得留下来。”
“想当初我被分到了东府这边,你那黑心肝的奶奶,还说我没福气,我呸!”
林杏月想着之前听到的消息:林无梅他们被打了板子,隔了两日,说是送去庄子那边了。
只是林婆子和林大海并没参与,林大海早年就死了老婆,膝下倒是没有孩子,在西府那边,听说也混成了个小管事。
冯大娘也是担心这个:“你说他们会不会来说情?”
林金兰一听这个,顾不得累得不行,直接开口说:“他们敢来!来了就轰出去!”
冯大娘让她先别着急,想着有了上次林无梅的前车之鉴,林婆子他们应该也不敢轻易来闹。
林杏月却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