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庐浅
两人说笑几句,便不再言语,拿起筷子准备吃饭。
那麻婆豆腐放在嘴里,吴娘子的眼睛就眯了起来,觉得浑身都舒畅的很。
不仅是嘴巴过了瘾,就是心里也觉得很是满足。
二郎君在旁边看到,也露了个笑出来。
戴妈妈放下门帘,把屋子留给夫妻两个,出来就问半荟,“那麻婆豆腐可还有?”
半荟赶紧点头:“有呢,我给嬷嬷放到了屋子里了。”
戴妈妈脸上笑容就多了几分,夸了半荟两句,“越发有长进了。”
等到三娘子定亲这天,一大早府里就忙碌起来。
赵家要来送定亲聘礼,箱笼几十抬,从金串首饰到绫罗绸缎,再到汝窑、官窑瓷器等应有尽有,那些和国公府往来密切的人家也会来道贺。
老太太和周大娘子商量后,觉得二房已经分出去,但事情不必做得太绝。
上次见二老爷,发现他并非无知之人,也是知道权衡利弊的。
老太太就让二老爷他们这天也过来。
只是来的人多,茶水点心的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林杏月回大厨房后,除了给国子学做吃食,几乎都在忙这事。
端王和安亲王作为长辈来得较早,一到就和大老爷说笑。
“上次从你这儿拿回去的点心太好吃了,这次可别藏着掖着,不然就小气了。”
大老爷满脸的笑:“瞧叔叔说的哪里话,您能看上我们家的吃食,是我们的荣幸。”
安亲王妃对他们的寒暄不感兴趣,只和周大娘子等人坐在一起。
看了看位置,就和郡主坐到了一块儿。
两人以前没这么亲近,上次安亲王妃为了安娘子,特意询问郡主的饮食,这才有了来往。
郡主自从去庄子上休养,身体越来越好。她清楚其中缘由,郡马爷多次来信想探望,都被她拒绝,又另请了信任的大夫调理。
没过多久,她就恢复了几分精神,气色也好多了。
别人问起,她就说是因为吴娘子过得好,自己没了心事才养好身体。
不过高门大户的人心里都清楚,即便郡主不说,大家也都在猜测。
这次郡主来,郡马爷也一同前来,和大老爷等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常常插不上话。
安亲王瞥了他几眼,满是不屑。
他们这些和皇室沾亲带故的人,本就看不上郡马爷的出身,郡主下嫁已是他的福气,他还不知感恩,听说养了那外室多年。
要不是郡主身体不好,怕是早就要收拾他,皇家的脸面都快被他丢尽了。
安亲王妃当着郡主的面自然不会说这些伤人的话,转而说起自家娘子能吃的东西:“之前喝了些粥,这东西她多年没碰过,我当时也不让喝,没想到她喝了好几口,高兴得我当晚都没睡好。”
“是那林小娘子做的不?她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我也时常惦记。”
端亲老王妃一来,安亲王妃便止住话头,起身行礼。
老王妃好奇问道:“是什么东西这么好?”
“就是他们府上的,也不知从哪儿寻来这么厉害的厨娘。”
安亲王妃还说想来向老太太讨要,只是府上一直筹备定亲事宜,此事便耽搁下来。
既然说到这儿,安亲王妃就看向周大娘子:“不知肯不肯割爱?”
周大娘子以前在府里天不怕地不怕,可到了外面,和这些王妃、郡主坐在一起,总觉得不自在,也插不上话。
不过这次大家谈论的大多是府上的吃食,她倒是没有那么犯怵。
见安亲王妃问自己,周大娘子就把事情推给老太太:“这我可做不了主,老太太喜欢她得不得了,都说要认作干孙女,还想把她留在府上呢。”
安亲王妃原本就觉得没那么容易,之前嬷嬷回来说老太太要认干孙女,她只当是推辞,没想到周大娘子又在众人面前提起。
一旁的老王妃见状,打趣道:“这莫不是知道咱们都想要,提前打好招呼,不让咱们挖人?”
这话一说出来,安亲王妃也不好再提讨要之事。
郡主看着桌上的点心,除了常吃的,又看到新摆的点心,便笑着问周大娘子:“这是那个林小娘子新做的?”
周大娘子来了兴致:“这叫蛋黄酥,里面的馅儿一层一层的,有红豆、莲蓉的,还加了咸蛋黄。”
“哦,竟然还能这般?”
老王妃爱吃点心,说完就拿起一个。
只见蛋黄酥外皮金黄,撒着芝麻,轻轻一碰,酥皮便簌簌掉落。
郡主吃过苏式月饼,一看这模样就猜到几分,笑着和老王妃、安亲王妃说起。
“你可真有口福,我们都没尝过。”
安亲王妃一脸遗憾,眼神直往周大娘子那儿瞧,显然是想尝尝。
周大娘子哪会不懂,想着自己都没吃几口,还是把蛋黄酥往前推了推:“你们尝尝这个,味道极好。”
老王妃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落下,接着尝到香甜的豆沙,豆沙的甜味在舌尖散开,随后咬到咸蛋黄。
她低头看着油润泛红的咸蛋黄,忍不住又咬下一口,咸香的蛋黄味与豆沙的甜相互交融,这种甜咸交织的味道她从未尝过。
郡主见状,拍手称赞:“月饼就有甜馅和咸馅,以前拿了不少,总纠结先吃哪种。这下好了,蛋黄酥把两种味道合在一起,不用再发愁。”
一旁的安亲王妃听着月饼二字就想知道到底有什么不同,让郡主一直显摆,心里直痒痒。
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她尝的蛋黄酥是莲蓉馅,清甜细腻,与咸蛋黄完美融合,中和了甜腻感。
老王妃吃完一个,对周大娘子说:“等会儿走的时候,给我装一匣子点心。”
顿了顿又说,“一匣子恐怕不够,多装些,省得我总上门讨要。”
郡主也跟着说:“亲家,我也不客气了,有多少我要多少。”
周大娘子嘴角抽了抽,没想到郡主这么爱吃,嘴上却欣然答应,又看向安亲王妃。
安亲王妃吃得慢,刚咽下嘴里的蛋黄酥,想着自家女儿说不定也爱吃,多带些回去也好,便说:“那我也不客气了。”
一早上,柳娘子都带着郑念慈和陈妈妈的女儿在一旁做蛋黄酥,这点心不用黄油,只用猪油,但油皮裹油酥再擀卷的过程十分麻烦,咸蛋黄还得一个个从咸鸭蛋中取出。
大厨房的人这段时间,光是做这些点心就费了不少功夫。
好在柳娘子大方,没让帮忙的丫鬟婆子白费力,还分了许多蛋黄酥给她们。
这些人原本就因定亲多了不少活儿,虽不敢抱怨,但柳娘子的举动让她们喜出望外。
私底下,他们也在悄悄议论:“以前抠门得很,掉钱眼里了,居然也有不收钱的时候。”
“你没发现吗?自从林小娘子来了大厨房,好多风气都变了。我觉得柳娘子不像以前那么抠门,肯定和她有关。”
她们虽不清楚具体原因,但都觉得和林杏月脱不了干系。
说来柳娘子如今这般,确实和林杏月有关。
以前她把钱看得重,是因为没什么依靠,在府里做事生怕钱被人惦记。
现在她依旧攒钱,但没了从前的吝啬。
林杏月大方地带着大家一起做吃食,她也受了影响,想着大家相处久了有感情,丫鬟婆子攒钱不易,便也跟着大方起来。
113
第113章
◎蒸腊味+羊方藏鱼◎
大厨房里面,最是着急上火的就属郑念慈了。
杨管家去杨奶奶那里讨吃食碰了几次壁之后,就把主意打在了她身上。
想着郑念慈在厨房那边一直帮忙,应当也能做出些好的吃食来,便来了她这边的院子。
郑念慈一直在杨管家那边住着,不过杨管家喜新厌旧,早已将她抛之脑后,又有了新欢。
郑念慈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只觉得再没这样好的事情了,便和郑妈妈说了一声,让她不要担心。
只是没想到有一天,杨管家为了吃食又一次来到她这边。
杨管家觉得是给了郑念慈天大的脸面,郑念慈应当诚惶诚恐地应下,不说给他做多少,就是从大厨房那边拿一些也应当能行。
这些点心外头都没有,杨管家看那些王爷王妃都很是爱吃,想着有了这些东西,送了人去,说不得还能在外头把生意再做大一些。
只是没想到来到郑念慈这边,她却百般推脱,说自己不过是在那边帮忙,什么也没学会。
杨管家觉得她不识抬举,撂下狠话转身就走。
郑念慈知道杨管家这人性格很是骄纵,听其他小娘子说,在外头连开封府尹都要恭恭敬敬地和他说话。
郑念慈知道这些,还是因为新来的一个小娘子和她住在一个院子里。
这小娘子年纪不大,比她还小上许多,听说是被人贩子拐了去,只是人贩子被抓了起来,却没有人来认领她。
这小娘子已然这般大,自然知道父母亲人是谁。本来那些衙役是要按照她给的地址送她回去,谁知道先听说家里已经办了丧事,说是家里的小娘子染了风疾去世了。
那些衙役也知道不过是推脱之词,只是不想让这个小娘子认回去之后,给家里的其他小娘子抹黑名声。
她们这样的女孩一共有两三个,这小娘子的年纪最大。
原本是要送去道馆那边帮忙,却被杨管家看上,直接带回了府里。
郑念慈对这小娘子的坎坷身世颇有几分同情,和她的来往便多了几分。
小娘子和她熟悉之后,一股脑就把外头发生的事情和她说了。
郑念慈越听越心惊,不过一个国公府的管家,就已然这般厉害。
就说她知道的老太太,怕是出去了也没这样的排场。
柳娘子见郑念慈做东西时有些心不在焉,就多问了一句:“可是身上难受?”
最近做这些点心,不少人一直站在案前,颇有几分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