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庐浅
◎胶牙糖+糖豆粥+年糕◎
到了小年这一天,冯大娘一早就去找了纸马铺的李掌柜,买了些要祭祀的东西。
不知道是上次烧香有了经验,还是因为纸马铺就在跟前的缘故,冯大娘如今越发信这些,进了腊月以来就开始烧香祈福。
林金兰这段时间搬过去和冯大娘一块住,天天闻那香味,有些叫苦不迭,说了冯大娘不知多少次,想让她消停消停。
不过今天祭拜灶王爷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早上起来,林杏月便开始用麦芽糖熬制胶牙糖,另一个灶上则熬着糖豆粥,这也是祭灶时常见的食物,用糖和豆子熬制出来,寓意着甜蜜吉祥。
石珍言说起她们以前老家的风俗:“我们到了这天是要吃年糕的。”
语气里颇有些怀念。
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吃些发甜、带些粘性的东西,好在她们人手多,有什么想吃的也都能自己做起来。
像那年糕,就需要用到黄米面,先用热水少量多次地加进去,将面搓成半湿的状态,那种握起来能够成型,但一搓又会散开,这样便可以用了。
接着就是用一些红枣、大豆提前熬出红豆沙,把黄米面放上一层,先铺上去了核的红枣,蒸上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再往上面撒一层黄米面,再放入熬煮软的红豆沙,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叠,最后一次只撒黄米面,不铺红枣,蒸好之后再用铲子沾上水,把年糕按压平整。
另一种便是可以做成窝窝头或者卷馅的年糕,方法是差不多的,不过林杏月最喜欢的还是这种一层一层蒸出来的,里面放的红枣和红豆沙更多,吃起来也更甜糯。
胶牙糖的做法则以熬煮为主,锅里放入清水之后,把麦芽糖和黄糖一块加入,开小火慢慢搅拌,让糖分充分溶解。
等糖液变得浓稠,提起勺子能拉出细长的丝,且滴入冷水中能迅速凝固成有弹性的硬块时,就可以关火了。
最后把这熬好的糖倒到一个抹了油的容器内,等放凉到不那么烫手之后,取出来揉成条状,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凉之后便可以拿起来吃。
这种糖吃起来带着麦芽糖本身浓厚的甜味,又因为加了些黄糖,多了一丝温润的焦香味,特别有嚼劲,黏黏糯糯的。
“太好吃了,越嚼越香!”玉姐儿正是喜欢吃糖的时候,坐在旁边已经接连吃了两个。
如今到底吃糖的时候比较少,林杏月也没有像现在人那样,看到小孩吃糖就紧张,生怕坏了牙齿,任由玉姐儿多吃了几块。
玉姐儿想到老是麻烦纸马铺的李掌柜给写字,就说要去给他们送些糖。
“那你顺道给其他大娘也送上一些。”
林杏月给她装了满满一篮子,让她把周边每天早上过来帮忙的几个大娘家里都送上一些。
徐柏在后面和玉姐儿开玩笑:“好歹现在我也是你师父,就不知道让我多吃两块?”
玉姐儿才不害怕徐柏,嘻嘻哈哈地笑着:“让我月姐姐给你留。”
这一句话就让两个人闹了个脸红,徐柏也不好意思再追着玉姐儿要,林杏月想强装镇定,可被周围打趣起哄的眼神看得先尴尬起来。
“我去看看糖豆粥好了没。”她忙往灶间去。
玉姐儿拿着那糖转了一圈,大家知道她是来送糖的,看见她先说了吉利话,又去看那胶牙糖。
“就没有林小娘子不会做的东西,连胶牙糖也能做出来。”
以前小年的时候,他们都会从货郎手里买些胶牙糖,全家人吃上一块甜甜嘴,意思意思便是。
玉姐儿给每家都抓了一大把,有小孩子的人家还会多留上一些:“我姐姐什么都会做,而且做出来的好吃得很。”
大家都笑呵呵地接着,沈大娘接过之后,直接拿着一个胶牙糖放进嘴里,嘎嘣咬上一口,那糖就牢牢地粘在了牙齿上,黏黏糯糯的,很有韧劲。
“真是香!这可都是粮食熬出来的。”
“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要是放在以前,谁家舍得吃这麦芽糖呀。”
纸马铺李掌柜家的两个姐儿也都很欢喜,她们收了这糖之后,转身又去给玉姐儿找了一盘子她们才买回来的蜜饯。
玉姐儿端着这盘子蜜饯回到小饭馆里,煎好的年糕已经被切成了一块一块,就等着她回来吃呢。
玉姐儿欢呼了一声,把篮子放下,就直奔桌子这边来。
这蒸好的年糕软乎乎、黏黏的,带着一种枣香和红豆本身的豆香。
“他们都说麦芽糖可好吃了,还送了我些别的吃食。”
玉姐儿只匆匆忙忙地往篮子那边看了一下,眼睛就盯在那黄米年糕上移不开了。
“你也辛苦跑了这一趟,快尝一尝吧。”玉姐儿笑了两声,和徐勇几乎是同步地把黄米年糕送到了嘴里。
这年糕并没有十分甜,用筷子夹起来的时候,像软乎乎的棉花一样,还会微微下垂,可咬一口,牙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年糕外层的软糯,接下来的每一口却都十分紧实,又不会像刚才的麦芽糖一样死死地粘在牙齿上,只是在咬断的时候,会和下一口有轻微的拉扯感,软糯中带着一丝韧劲,越嚼越香,更别说还有那红枣和红豆沙的香味了。
再配上一碗糖豆粥,别提多美了!那浓稠的深褐色粥中能看到煮得软烂的红豆,外皮已经开裂,豆沙完美地融入到了粥中,里面还放了些糯米,整个粥看起来非常绵密,吃到嘴里也是明显的香甜味,豆香浓郁。
“要不是都盼着过年,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些好东西呢。”
“谁说不是,我们小时候就是过年也没吃着几回。”冯大娘和张婶娘两个人忆苦思甜起来。
张婶娘还好,家就是汴京城里面的,冯大娘却是乡下小村子里的,爹娘又重男轻女,很早就把她给卖了。
“可惜我也没吃着过几回。”
平日里总是和冯大娘顶嘴的林金兰,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幸亏娘你生了咱们两个女儿,才不会有这种事。”
玉姐儿好奇地问:“大娘,他们后来有没有找过你?”
“怎么没找过,那时候我能挣月钱了,他们找了我好几回,说想帮着我攒钱,把我赎回去,一家子人还在一块。”
冯大娘不太愿意往下说,招呼大家赶紧吃:“今儿是小年,得说好话,老天爷听见了,咱们才有好日子过。”
在场的大多是女眷,也都明白冯大娘之前所经历的,很快就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
“你们听说没,三元楼那边还开着呢。”
他们这边早早关了门,可那些大酒楼却并没有关门,不仅如此,还趁着这个机会大力推广那些米粉之类的,明显是蹭着他们来挣钱。
不过林杏月要把二楼收拾出来,已然有了新的想法:“我想着干脆等二楼好了,咱们就开始卖快餐。”
卖米粉也并不是多省事,要熬制高汤,每次来了还要现做。而卖快餐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一大锅炒制出来也省事得多。
众人一听,就赶紧催着林杏月往下讲,石珍言也在一旁思索起来,卖快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家能吃上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甚至闲汉来回送这些东西也更加方便。
“只是你的米粉好不容易做出了名气,就这般舍下了?”
林杏月摇摇头:“不是要舍下,这米粉和早餐,我想着都分出去做的好。”
她原本就没只想着开这一间铺子,当时和林金兰、徐勇说的清清楚楚,让他们两个努力学,到时候见识多了,也出去开一间。
林金兰眼睛突然瞪大了:“难不成咱们要再开一个铺子?”
这消息比刚才还要让人震惊,林杏月见他们都这般关心,也不卖关子了,点点头说:“昨儿我不是出去了嘛,隔壁的那店老板找过我。”
他们原本没当成一回事,只以为是那店老板要让林杏月帮着做什么吃的,可听林杏月的意思,显然不是。
“那他找你是为什么?”
“说来也是巧,他们家想把那铺子给租赁出去,想问我能不能收下,也省得他们再跑去额外找人。”
徐柏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咱们正好要张罗着开铺子,他那边就说要把铺子租出去。”
“是啊,有些太巧了。”
“巧不巧的,他们能打什么主意?”冯大娘想不了那么多,在那里奇怪地问:“月姐儿也是才说要开额外的铺子,就算他们知道了,无非是多收些租金。”
林杏月也不知道那店老板是什么意思,先安抚大家:“咱们再等等看,我也没有马上答应,况且没说要往外租铺子的消息。”
大家都被这消息吸引了注意力,七嘴八舌地在那边商量起来,这时候门口却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别又是谁想来咱们这里吃东西。”
这几天时不时就有人过来,大家也见怪不怪,玉姐儿离门口最近,两三下就蹦了过去,打开门先摆手:“咱们年前不开门了。”
来的人却是个胡子拉碴、满脸皱纹的老人,将门打开,先不着急说话,往铺子里头张望起来。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
150
第150章
◎面片汤◎
玉姐儿查觉出不对劲,警惕地问他:“你找谁?”
那老人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叫你家大人来,我不是找你的。”
一般来小饭馆吃饭的人,大多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吃食,再者有官家和国公府的名声在,倒并不会有人特地来找事。
他们开小饭馆这么长时间,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少之又少,玉姐儿一时有些懵。
“谁呀?”
徐柏在不远处站着,一听就皱着眉头走过来,想着要是来闹事的,便直接把人轰出去:“咱们小饭馆已经关门了,也没你要找的人。”
那老大爷显然不高兴:“你这小伙子怎生说话呢?我又不是来找你。”
徐柏直接堵在了门口,他人长得又高又大,往那里一立,那老头的视线便被遮挡得严严实实,气势也立刻矮了半头。
“都说了没你要找的人,再这样,我们便要报官了。”
那老大爷眼珠子转了转:“你是这铺子的伙计吧?我是来找你们掌柜的,我是她爹。”
玉姐儿一听这话,已经扭身往回跑去,想找更多的人来帮忙。
徐柏压根不信,冷哼一声:“咱们这铺子是官家亲自给赏的,你以为是说笑的?这般不敬官家,莫不是想挨板子?走走,咱们去衙门那边评评理。”
老大爷见徐柏来真的,又打不过他,只在那边叫唤起来:“我说的是真的,我从前把她卖到了府里头,不信你叫她出来。”
小饭馆里的其他人听说外面有闹事的,各自拿了家伙都已经出来了。
冯大娘走在前头,等见了那老头,还没觉察出什么,等听到他说的话,明显愣了一下。
“娘,你认识他?”林金兰紧跟在冯大娘身后,差点撞了上去,听到那老头所说,直接便问了起来。
“我不认识。”冯大娘是真没认出来。
那老头却听见了冯大娘的声音,直接“大妮大妮”地叫唤起来:“我是你爹啊,你怎生没认出来。”
兴许是这声大妮让冯大娘有了些模糊的记忆,她皱着眉头往前走了几步,仔细打量那老大爷,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还真是你。”
那老大爷以为冯大娘见了他会高兴得不能自已,可看她这样,竟是反应平平,准备好的一肚子话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只先抹起眼泪来。
可这一套,十几年前对冯大娘就没有用了。
这些年,她在府里全都是一个人,哪怕嫁给了林老爹,不过是多了几个摆布自己的人,早就不会被这眼泪打动。
他们还是这般不长记性,什么时候来找她不好,偏等她能挣工钱的时候来,上次被她打发走之后,算是撕破了脸,如今知道她又有了好出路,这便巴巴地凑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