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薯柠檬汁
不!不对!是带着两个小家伙一块来。
不过这个想法暂时也只能想想了。
要是来这么多人,家里还真住不下。
见赵静舒半天没说话,看样子像是在想什么,周文娟怕她心里放不下家里安慰道:
“她也说了,等大壮小壮再大点,她就带着他们来看他们的婶婶。”
想到那一对双胞胎,赵静舒脸上的笑容就多了起来。
自从当了妈妈,只要一说到孩子,她的内心就柔的跟春水似的。
想着两个孩子也长了个,看着也快过年了,给家里寄点年货和衣服回去。
“地窖里还有不少腊肉,等吃了饭,你和大哥去邮局给寄点回家吧。”
周文娟对此没意见,一口答应下来。
等腊八粥煮好,一家人吃饭。
这次出乎意外的是,丰年和丰山两人对浓稠的腊八粥没有什么兴趣。
两个人喝了小半碗就不再动了,直接去吃旁边的灌汤包。
周文娟见两人就喝了这么一点就不喝了,不悦道:
“你们怎么回事?平时不是最爱喝腊八粥么?这次特意为你俩多煮的,结果你们不喝了,这是要干嘛?”
知道丰年和丰山爱喝腊八粥,赵静舒特意让她多做的。
以前没有的时候,怎么喝都喝不够,现在好不容易够他们喝的,结果反而是不喝了。
想想,周文娟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现在就觉得,这两个兔崽子就是诚心跟自已过不去。
两个人看到老妈这是要发火的前奏,赶忙辩解。
“我们以前家里没吃的,只有腊八粥每年吃一次,我们就觉得很香。”丰年说道。
“可是三婶家有太多好吃的,腊八粥和灌汤包、葱油饼相比比腊八粥好吃太多了。”丰山实话实说。
后边还不忘补充一句“虽然这个腊八粥加了很多糖,比家里的好吃好多倍,但是我还是觉得灌汤包好吃。”
这话说的周文娟面上一阵冷,一阵热。
家里的条件怎么能和这里相比。
在家里那碗没放糖的腊八粥都是香甜的,可是在大鱼大肉面前,加了糖的腊八粥也不能比较。
看出大家的失落感,赵静舒赶忙打圆场。
“丰年丰山喜欢吃灌汤包就吃灌汤包,喜欢吃葱油饼那就吃葱油饼,婶婶家里不缺这个,保管让你们吃的饱饱的好长个。”
“你就惯着他们吧。”陆母无奈的说了一句。
儿媳妇都是好的,多干活的也不会觉得心里亏,出钱的也不会心疼不舍得。
只是,孩子在这边习惯了这种的生活,回到家里去,那种吃饱就是好日子的生活还能适应的回去吗?
这件事,不仅陆母担心,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周文娟,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这顿饭,大家心思各异,但好在,周文娟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就安安静静的吃完了。
吃完饭,赵静舒、赵母、陆母三人去收拾要寄回家的东西。
周文娟和陆志民则是带着陆丰年、陆丰山两人回了他们住的房间。
孩子要适时敲打一下才能改掉一些臭毛病,不然老是惯着,长大了岂不是要闹翻天。
但是周文娟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并不会有事没事就打孩子。
陆丰年和陆丰山两人也是懂事的乖孩子,父母说什么,那就是什么,是会听话的。
赵静舒刚开始还担心,周文娟会不会打孩子,好在人进去半天也没有哭喊声,这才放心,把心思放在寄回去的东西上面。
“这个军大衣,是之国部队发的也穿不上,寄回去给爹穿吧。”赵静舒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军绿色的大衣,递给陆母。
陆母接过去,却没有放在寄走的包裹里。
“我看着是件新的,你穿或者是留着给志国穿都行,你爹年纪大了不用穿这么好的。”说完就要把那件军大衣重新放到衣柜里。
“娘,我们都有衣服穿,这是特意为爹留的。”赵静舒阻止陆母要放进衣柜的双手。
其实这件衣服不是陆志国部队里发的,是赵静舒在商城里买的。
原本她是想给买普通的棉衣的,这东西在乡下比军大衣要实用。
可是之前就给家里寄回去棉衣了,要是现在再寄回去也不好说,就只能选择军大衣。
见赵静舒没有收回去的打算,陆母就试着换个方式。
“那就给你娘家爹穿,咱们家不用这个。”
第214章 干爷爷
赵母在一旁也赶忙拒绝,这是人家儿子孝敬爹的,她可不能要。
可是还没等她开口说话,赵静舒却是抢先一步。
“都有,我准备了两件呢。”说着,就从衣柜里又拿了一件军大衣出来。
看着两件崭新的军大衣,陆母、赵母两人心里都震惊了。
“怎么还有一件啊?志国都不穿的吗?”
部队军费有限,能攒下两件军大衣不穿吗?
这个想法在两个人的脑海里盘旋。
“这是他战友送的。”赵静舒谎话信手拈来。
起初两人是不怎么相信的,觉得现在衣服、布料粮食都是紧缺东西,没人会用不到才是。
就算自已用不上,那也可以给家里穿,怎么会平白送人呢。
但是看赵静舒一如既往的面容,两个人也只能相信她说的。
两件军大衣,陆家和赵家各一件,谁都不多不少。
还有两家的孩子,赵家两个男孩子,赵家陆晓禾和大壮小壮在家,也要一人一身新衣裳。
至于其他人,赵静舒也都是按人头来的,一人一身。
每家十斤腊肉;十斤海货;再加上赵静舒自已酿的葡萄酒一坛。
想着要过年了,赵静舒还给两家各寄了两百块钱。
陆母、赵母二人也是不同意的。
觉得赵静舒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两个孩子花钱的地方多,不让她寄回去。
但是赵静舒还是坚持,并表明自已有钱,让她们不用担心。
邮局是周文娟和陆志民两人去的,赵静舒没有去。
原本两人觉得只需要手拿,或者是背个背篓过去就成,可是没想到东西一收拾起来就变得多了,最后只能借了一个板车拉过去。
下午,杜健林来了,还带了两包京都最有名的点心过来。
刚好赶上赵静舒一家吃饭。
“杜叔快坐。”赵静舒给杜健林让出一个位置坐下,转身让周文娟再取拿一副碗筷过来。
“刚从京都回来,路上买的点心,想着孩子们喜欢吃,就被北笙和明明带来了。”杜健林和蔼一笑,此时的他不再是杀伐果断的杜师长。
北笙恭敬的说了句“谢谢杜爷爷。”之后就是不动声色的吃饭。
反倒是陆向明这个小家伙闹腾的很,抱着点心盒子蹭在杜健林身边。
“杜爷爷,你都好久不来我家了,明明都想你了。”稚嫩的声音发出,仔细听还有撒娇的意味。
赵静舒看在眼里,无奈的很。
她自已都不知道,她这个儿子为什么一到杜健林跟前就换一个模样。
小家伙独立冷静的很,可是只要在杜健林身边,那就是妥妥的粘人精,还是甩都甩不掉的那种。
一把将人拉过来,赵静舒一脸严肃。
“你回你自已位子上坐好,杜爷爷坐一天车回来很累了,你不许在这烦人。”
听到妈妈这么说,陆向明只好回到了自已的座位,乖乖坐好。
“我不累,就喜欢明明多在我身边转悠呢。”杜健林笑着说道。
他是真喜欢赵静舒家的两个孩子。
不论是北笙还是陆向明,两个孩子他都觉得很亲近。
每次来,虽然北笙不怎么爱说话,但是接触下来,他就是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这种感觉一直牵引着他,让他想要看到他,不由自主的想要亲近。
北笙也是这种感觉,但是,他和弟弟不一样。
弟弟是那种喜欢就会去靠近的人,会明确的表示出来。
可是他不一样。
他就算是喜欢的人或者是东西,都不愿意去主动,只把这份感觉藏在心里。
一旁的陆向明听到杜健林说不累,也没有再去杜健林身边坐。
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看着杜健林开口:
“杜爷爷,你好好休息明明不过去烦你,今天大伯娘做了酱猪蹄可香了,你让哥哥给你夹一个吃。”
听到小家伙这么说,杜健林笑着点点头“好,就听明明的。”
北笙见人家都答应了,他也这个时候也不能说不,只好站起来去给杜健林夹猪蹄。
等他刚站起来,陆向明很有眼力劲的搬着他的凳子就放到了杜健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