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薯柠檬汁
等她什么时候说不需要了,才可以停。
听刘爱凤说,赵大勇晚上疼的睡不着,她又给留了十片止疼药。
“这个药是止疼的,每天最多吃三次,不疼的厉害就不要吃了。”
止疼药吃多了并不好,只要能在承受范围内,还是不吃的好。
刘爱凤连连点头,保证会按赵静舒说的做。
“明日我就不来了,有事去清河村找我就行。”
这两天她实在是太忙了,需要回去好好补个觉,放松一下身体。
等家里的咸鱼和鱼干做好,赵静舒准备做自已想念已久美食,好好解解馋。
这段日子,她都没好好做饭。
陆向明小朋友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是村子里没有学校,更没有幼儿园。
年纪太小,她这个当妈的也不放心,清河村到镇上需要一个小时的脚程。
每天来回就要两个小时,赵静舒舍不得儿子这么辛苦。
而且村子里像陆向明这般大的孩子,都还在田里抓蚂蚱呢,也不能表现的太突出才是。
最后赵静舒准备自已教,等再过几年可以送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
早上天气凉快,需要收蘑菇,也能做一些其他事。
每天,等到中午吃完饭睡个午觉后,赵静舒就会带着儿子,在大门口的大槐树底下开始上课。
先从认识数字和拼音开始,英语单词每天教两个,多了赵静舒怕孩子小记不住。
陆丰年和陆丰山天天来找陆向明玩,看到人在家里被自已妈妈教,上课一坐就是半小时,两个人刚开始还觉得弟弟很惨。
可是等他们坐在一旁听了一会后,两个人就不这么想了。
赵静舒讲课很有感染力,好像每个单词和汉字,都能在她那里有一番独特的美丽,吸引别人去探索。
陆丰年已经九岁啦,就算这个年代的孩子上学晚,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之所以没去,不是家里不让,而是他自已学不进去。
村里像陆丰年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少,可是去上学的连两成都没有。
有家里觉得花钱读书,还不如在家里给干活来的划算。
还有一些就是孩子天天田里乡间的玩野了,根本去教室里坐不住,陆丰年就是后者。
陆丰山年纪小两岁,今年七岁了,有个大两岁的哥哥天天带着到处玩,自然也不乐意去上学。
就是这两个天天上蹿下跳的神兽,等陆家人看到乖乖坐在桌子前,听的一脸认真的时候,周雯娟觉得俩儿子是不是在憋什么坏。
她怕给赵静舒添乱,揪起两个人的耳朵就往家拽。
“大嫂你不用多想,丰年和丰山都是很乖的孩子,我闲着也是闲着,正好让他们和明明一起学。”
“你是不知道,去年送这个狗崽子上学,刚开始人模狗样的坐在那,我还以为是个读书的料,可是等我和他爹走了后,拿着弹弓就往老师脑门上崩!”
周雯娟平日里是个脾气不错的人,可是任脾气再好也经不住儿子给他制造的烦恼。
结果就是下午老师亲自上门,把陆丰年给退货了。
“你们家孩子我教不了,还是另寻他处吧。”
就这样陆丰年再也不愿意去学校了,在他看来学校的老师不仅讲课不好,人还有问题。
“娘!我不是故意的,是哪个老师骂我笨,还说咱全家都笨,我这才忍不住动手的!”
陆丰年忍不住开口辩解,那个老师他很不喜欢。
“你以前怎么不说?”
儿子说出来的话,周雯娟是相信的,她儿子虽然皮得很但是不会说假话撒谎。
“你当时在气头上,我说了你能信吗?”
“嘿!你个臭小子找打是吧?那你过段日子不会说啊?”
周雯娟虽然嘴上说生气,可还是觉得自已儿子受了委屈也不辩解,其实心里早就不生气了。
“这不是过几天给忘了么,还有我想听三婶讲课。”
第23章 一起教
“我也要听三婶讲课,三婶讲的可好了,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呢。”
陆丰山一脸崇拜的看着赵静舒,好像三婶是个超人一样。
在他心里能把上课这么无聊的事情,讲的那么好听有意思,三婶现在在他心里就是最棒的老师。
周雯娟是不好意思让赵静舒教孩子的,每天需要收蘑菇,还要照顾自已儿子,现在还要上课她给赵静舒添麻烦。
“大嫂就让丰年和丰山来吧,一个孩子也是教两个三个都是一样的,小禾要是想学也让她来。”
陆小禾只读了二年级,勉强认识加减乘数会写自已的名字。
后来家里事多,就没有再去学校。
周雯娟很是不好意思,她这个做娘的当然希望孩子有出息。
她也不像其他人家,让家里的男孩子上学,女孩就要留在家里干活。
可是她觉得两个孩子就够麻烦了,要是再让小禾来,她心里真过意不去。
“让几个孩子来可以,但你可要收钱,去学校上学半年是一块两毛钱,三个孩子就是三块六毛钱。”
赵静舒这还没开口呢,赵文娟就要回家拿钱。
“等等!”
“怎么了?你是不是觉得钱太少了?”
周文娟现在就怕儿子们愿意学了,赵静舒却反悔了。
“钱我不要,大嫂要是非要给钱,那就别让几个孩子来了。”
“这样吧,让小禾每天早上来帮我收蘑菇,就当学费了。”
“可是…”
“没什么好可惜的,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
周雯娟回去,和陆父陆母说了这事,也问自已闺女愿不愿意去赵静舒那里上课。
陆小禾是一百个愿意的,自已在三婶那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做菜的手艺,她不傻非常愿意去。
第一天她就听弟弟们说了,三婶讲课很有意思,通俗易懂还很风趣,她有想过和家里说自已也想去的事情。
可是在陆家有她需要做的事,总不能留着给别人干。
自已能生在陆家,她已经觉得自已很幸运了。
想村里其他家女孩子,别说上学了,就是饭都不配和家里男孩吃一样的。
她在陆家,爸妈和爷爷奶奶对自已和弟弟都是一样的对待。
陆小禾不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读书识字她很渴望,可是她不好意思再开口。
陆父陆母觉得这对于自家孙女也是好事,不需要考虑,当下就说了他们的想法。
“让小禾去吧,多学点东西也是好的,再说了跟着她三婶,也不是别人咱们就放心等着家里的孩子们有出息吧。”
听到爷爷奶奶的话,陆小禾很感激,她一定会好好学,一定不辜负对自已好的人。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往后的每日下午就能看到,赵静舒坐在家门口,对面是四个大大小小的孩子。
赵静舒讲课,孩子们在一旁学的津津有味。
清河村来来往往的的人,看到这一幕,都纷纷羡慕。
有一些人直接来找赵静舒,说自已家也把孩子送来,学费就按学校里的来。
这个事被赵静舒果断拒绝了。
“钱我不收,孩子们要是想学的来就行了。”
这事在村里传开后,原本浑身都是谈资的赵静舒,一下子直接上了热搜。
“我昨日把我家毛蛋送去陆老三家去了,下午回来给我说,跟着他陆三婶上课可好玩了,不仅给讲故事还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呢。”
“我家柱子回来也说了,不仅带着一起玩还给吃西瓜呢,一人一大块出手可大方了。”
四五个妇女老人,坐在一起讨论这几日赵静舒教村里孩子读书的事。
有的人觉得赵静舒讲的挺好,还能给照顾孩子,孩子们也不乱跑了,还能学到东西她们都挺感激赵静舒的。
当然这里边也有不放心的,怕赵静舒以前做事不靠谱,现在就是瞎胡闹。
“你们说,孩子跟着她学能行吗?以前她那样子可不像能教书的。”
“我家孙子也想去,可是他妈不同意,说赵静舒品行不好,会教坏小孩子。”
和赵静舒对门的王家老太太,也表示,她们家媳妇就不信任。
他们家离的近,一出门就能看到一群孩子围在赵静舒家门口,天天欢声笑语,自孙子羡慕的不行。
孩子想去,可是自已媳妇一直对张静舒羡慕嫉妒恨,觉得这人除了长得好看点其他一无是处,哪哪都看赵静舒不顺眼。
以前赵静舒只知道吃喝玩乐,闲着在家就有了攻击她的理由。
可是现在,赵静舒完全变了一个人,往日的缺点都一扫而空。
王老太太的儿媳妇张金花,更是看赵静舒不顺眼,明里暗里都在说人家坏话。
就连蘑菇也是一次都不去换,刚开始说都是骗人的不靠谱。
可是这两天越来越多人去赵静舒家换蘑菇,张金花更是不好受。
在最开始张金花就放出狠话,她家是不会去给赵静舒出力的,导致现在看着一家又一家换了粮食,她那个心里更是嫉妒赵静舒。
嫉妒的同时还有点后悔,当初说那些话,导致现在村里人都去换蘑菇,可是他们自已家却没脸去。
即使知道小孩子学点东西是好事,可是就是拉不下脸来把儿子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