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而作为同行了半个月且意见颇为相投的两个人,周念学和卢淮在投宿时自然选择了同一家客栈。
这客栈名为状元楼的,收费不高、离考试的地点也不太远,据说是京城哪个有家世的王公贵族,赏识进京赶考的学子,特意贴钱做的这门生意。
没有门路的两人也就这么一听,背后是谁既然没有传出来,那就不是他们该打听的,有这心思,还不如多做两篇策论、多写两章大字来的实际呢。
好生待在房里的两人,没理会外界的热闹、也不知道外面学子闹出的风风雨雨,每日在一起温习书本、改改策论,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了。
如此不过半个月,就到了真正考试的日子。
等待的日子焦人,气氛也总是闹哄哄的,到了考试的点就全安静下来了,每个人心里都是忐忑的,考试定终生的时代,没有人不渴望一跳跃龙门。
而同时,一场考试既考学识,也看人品,要是碰巧撞到以前做过的题、或者恰巧重视的点,指不定就能超常发挥,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也让更多学子趋之若鹜。
周念学自认是学子中水平不算低的,对自己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尤其感觉这一阵子和卢兄在一起受益匪浅,只心中纳闷卢兄这么好的才学,怎么在庆城一直籍籍无名,不过周念学不是多话的性子,也不打算深究。
卢淮更是不担心,老瓶装新醋的他甚至还要注意,不能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那也太打眼了。
他的目标是二甲中上游,既能称得上优秀、又不至于太引人注目,正符合他对自己这一世的定位。为了迎合对自己名次的定位,卢淮整场考试都表现的中规中矩。
高高在上的日子他过的太多、现在反而开始怀念那些平淡的日子,或者是因为有了夏夏的陪伴吧,他想。
————我是考试过程省略一万字的分割线———
考完试,结果出来还需等上一段时日,众人自然都得留下来耐心等待。
自认考得好的,自是轻松;自觉考得不好的只埋首房中、继续潜心研读。
而周念学两人,则准备乘着这机会在京城这盛地游玩一番、见识下京城的风土人情,毕竟以后不论是选中为官、还是落榜重来,怕是短时间内都没有办法有如此悠闲的心态来游玩了。
至于周念瑾和庄子瑜夫夫,自是夫夫结伴出去逛了。
而且,私心里,周念学也想在京城里买些特产回去给妹妹,哄一哄小妹。他可是看得清,前一阵子妹妹可是被母亲折腾的不轻。
而心里觉得很无聊、但还是坚持一路陪同的卢淮,心说总算找着了机会,他一路这么配合,不就是为了某人嘛。
误把别有居心的狼崽子、当做知心好友的周念学浑然不觉,甚至一路上听从对方的建议买了不少东西。都是以卢淮对周念夏的了解程度,对方一定会喜欢的,就是有点惋惜不是自己亲手送的,真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典型了。
吃吃、喝喝、逛逛又是一周,考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成绩出来,果如卢淮预估的,中不溜秋的位置,他很是满意;巧合的是,与周念学正是前后脚,也是缘分了。
倒是庄子瑜,在二甲稍前面一点的位置。
不过进士的名词,除了一甲三名和二甲第一属于有名有姓的,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外,二甲其他位置差别并不大。
当然周念学对自己的名次也很是满意了,正如周父说的,闭门造车的他,其实对很多民生、政令都不大了解,空有一肚子理论知识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就是他的一大弊端。
而民生、民情也是日后走上为官之路必修的功课,作为一个书生可以不知百姓愁苦,但若有意做一个为民着想、称职的好官,却是不能够的。
考中进士的喜报是直接送到暂居的客栈的,与此同时,京城往地方的喜报也由经各个驿站传到地方官府,再排到各家。
消息传到庆城时,周家和庄家的兴奋自不必提。
京城的三人也不再出去闲逛,而是开始准备殿试了。
殿试过后便是琼林宴,即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殿试确定名次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
天子作席,这也是进士学子能被称一句天子门生的原因。
三人期望也不高,殿试中能保持住现有名次即可。至于前四,基本是由世家包揽的,这是天子与朝臣心里默认的。
倒也不是全然由权势操纵,而是世家间底蕴深厚,儒学的著读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更有名师指点,先天眼见就高了其他学子一筹。
故而能得中进士的,即便不如少数寒门学子,相差也不会太大,因此基本不会招致大的非议。
至于说周家,在地方上还算有点名声,到了权贵遍地的京城,那就什么都不是。这也是前世男主发达后轻易就能毁了周家的原因,鸡头总是不如凤尾的。
少数真正有天赋的寒门子弟,若学识远超常人,也不是没有机会登顶。
总之,大晋朝的科举考试还是相对公平的,至少农门子弟有这个出头的机会。
另一边的庆城,周家、庄家还有卢家,自都是高兴非常的,这一个多月来,陆陆续续有书信回来,故而三人相交莫逆的消息三家里多少知道点。卢淮也算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利让自己进了周家父母的眼里。
尤其这次三人同行一起得中,这得是多大的缘分啊,以后都是同门,关系更亲密了几分。
就说周家吧,饶是周父平常那么冷着个脸,这阵子去上衙也压不下脸上的笑意,儿子有出息比什么都让他高兴,周母就更别提了。
庄家,庄母这个常年吃斋念佛的也忍不住上了周家的门,一会说自家好多年没办大事怕这进士宴给自己弄砸了,一会又说要是儿媳在就好了,倒是把周母吓的够呛。只得在料理自家开宴席的同时,指点下庄母。
卢家就简单多了,农户家,简单请下族、村里长辈和亲近的同门,倒没有需要太多讲究的。
考生们这一去,待回来已是三个月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身娇肉贵的文弱书生,哈哈,被我自己的形容逗乐了。
今天月底了,和大家讨一个营养液呀。
明天五一放假啦,作者君也即将有新的封面啦,高兴,下章评论的发红包。订阅的小天使们记得留个评噢。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朝游北海 10瓶;乌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6章 哥儿世界贵女子7
且说京城, 琼林宴后便就是等着授官了, 这会儿大家比前面考试时都还忧心。毕竟考不中也就3年后再来,这官要是这一时差了, 指不定这一生也就默默无闻了。
须知,进士授官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 授官的地方好坏大多能直接影响到一生。
考得好的也可能使坏给你扔去个穷乡僻壤, 让你一辈子出不了头;考得不好的也能运作一番进翰林, 指不定就能官运亨通。
这时候,人脉、门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不过, 这也只是官场起始点的难易,后面是发达还是落没就得靠自己了。有才干的人总是不那么容易被埋没的。
三人中, 周念学和卢淮都选择了被安排进翰林院, 这是最稳扎稳打的做法。翰林院汇聚了整个大晋朝最顶尖的文人学子, 三年的学习足以他们的学识再跨上一个台阶了, 那时选官才是好时机。
而庄子瑜却是已经打算谋求一个外放的地方官了。
不同于其他两人的等得起, 庄子瑜觉得自己迫切需要走进现实的官场。本来庄父去世时官场人脉就散了一大半, 若再是不捡起来, 怕是从翰林院出来人家都不记得有他这么个人了。故而这几日,庄子瑜一直在京城东奔西走、寻找庄父的故人寻求门路。
周念学有点替他可惜,大晋朝一直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他们三个成绩都还行,进翰林院肯定没有问题的,待三年后再选官又是另一番新气象。
庄子瑜这番选择虽情有可原、但也是自断了以后可能的大好前途。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 自己背后好歹还有一个周父,对方家中却只有一个寡母、亲族也不大能靠的上,无奈之举罢了。
三年,在翰林院基本什么也做不了,大把学子一生就浪费在里面了;而在地方,好好治理一地却足以做一些成绩来了。若是考评优秀,说不定还能升上半级、一级,才能维持住以前庄父的生前人脉,有价值的人才有谈人脉的价值。
如此这番,庄子瑜和周念瑾两人日日早出晚归,直到有一日庄子瑜神情轻松间又难掩喜色地回来,两人就知道事情成了,且地方应该还算不错。两人互相使了个眼色、上前恭喜一番,多余的话却是不敢说的。
如此没几日,入选翰林院的名单也张贴出来了,周念学和卢淮都赫然在上面,毫无悬疑。
只是这一定下来,想必分别的日子也不远了,人长大了,分别就一直是人生的主旋律。
—————
不过在这之前,都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回乡祭祖。不论是留任京城的、还是派遣地方的,以后都很难再有机会回到故乡了。
大晋朝历来讲究个以孝为本,当官者更是要注意为人品行,孝道就是重中之重,进士及第、入朝为官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哪里能不衣锦还乡、告慰亲族呢。
而且离家两个月多了,家里的人收到好消息,还不知多高兴地等着他们回去呢。
不同于来时的紧张和忐忑心情,返程的日子心态却是格外轻松的。
没有了那一层束缚,众人都畅所欲言,或是大谈今后理想抱负、或是针砭时政利弊,所有人都仿佛被打开了倾诉的开关,滔滔不绝。因为这是他们最后轻松的时光了。日后一旦入了官场,自身是黑是白怕是自己都不能保证的了。只眼下,还是一群年轻单纯的新进士。
或许是因为归心似箭、心情愉悦,原本来时足足走了半个月的路程,返程竟不过十来天就回来了,还都很是精神抖擞,没有一点风尘仆仆之色。仍是在城门口集合,一一作别后便都各自散去,各回各家了。
周念学三人也同时在城门口别过。这种大喜事,第一时间肯定是要回自己家的报喜的,这是基本的素养了,
不过,一个城市里,过几天宴席开起来,还是会再见到就是了。
周家,周父周母,周念夏并两个姨娘都在正厅候着了。
自十几天前周家收到儿子准备回来的消息后,周母就一直在家里等着。等这两天书信陆续传回来、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就连周父也开始请假呆在家。
这不,知道今天差不多就是儿子回来的日子,一大家子一早就来到了前厅,准备第一时间迎接已经是进士的儿子回来。
周母同时也在忙着族里开祠堂祭祖的事,还有亲朋好友间开的宴席。帖子都已经发出去了,时间定在回来后的第五天,好歹能让儿子缓一缓。前三天家里还要祭告祖先、族里也要开族谱,且得有着忙呢。
周念学回到家,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家里人严阵以待的样子。离家这么长时间他也有点想念家人了,见到这一幕,不禁有点心酸,同时还有点自豪。
在心里默默对自己道:你看,我做到了,没有辜负父母、师长的期望。
周念夏眼疾手快,在大哥出现的第一时间凑到周大哥面前嘘寒问暖,那样子不像她是个妹妹,反而像是个操心的老妈子,一下就打散了周念学略有点骄傲自矜的小情绪。
周父周母慢了一步,但也很快来到儿子面前,周父不住的夸赞欣慰,周母也一个劲心疼的念叨着瘦了瘦了,醋得一旁的周念夏直喊偏心,周母笑骂她没被管够。
在这一刻,原本有些隔阂的夫妻俩,在儿女面前,也难得的没有了往日的成见。又或许说,相对于夫妻这一层身份,父母的身份更让他们坦然和熟悉。
周母是在一日日的心如死灰中,一双儿女成了她全然的寄托和依靠;而对周父来说,子嗣传承、家族兴旺,这些本就是最重要不过的。男人和女人,天生的关注点就不一眼。
不过有了共同关心的对象,那些矛盾都可以暂时被抛至一边了,因为希望儿女好的心思,两人都是一致的。
周念夏不知作何感想,她在家里呆的时间长,最能看清两人之间的矛盾。不过又有谁能说现如今这种状态不好呢。只希望周母能渐渐释怀吧。
世上相敬如宾到老的的夫妻本就不少,若是能一直过下去就算幸运的了,古代嘛,对女人总是不公平的。
—————
周念学这一回来,周家算是彻底的热闹起来。
见完礼后,周念学先将带回来的东西一一分给诸位家人,在场的人人有份,周母也无意在这种喜庆的场合找两个姨娘麻烦。
周念夏看见这些小玩意也很高兴,实在是古代娱乐点太少了,一点小玩意也能帮她打发些时间。
然后,周念学开始讲述起了自己这三个多月来一路的见闻,周念夏尤其听的认真,嗯,就当是看游记了,穿到古代她也就剩这一点日常小爱好,能打发打发漫长的时间了。
讲述中自然少不了同行另两人的存在。对庄子瑜,周家人都熟悉,自家女婿嘛;另一号频繁出现的卢淮,周家人却都还不认识。
论理,庆城一些和自家儿子一样学识好的青少年,他们基本多少也听说过,这突然冒出来的不知是哪位。
有这个疑问,周念夏就问出来了;“大哥,你刚才一直谈到的卢兄,又是何等人物?”
周念学本就佩服卢淮,一听妹妹问起此人,就滔滔不绝起来:“卢兄也是我们庆城人,只不过平日里喜欢自己一人潜心研读学问。这次一路上,我是见识到了,那才是真正有见识的。我看着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学识、典著。这样的人性格还很是谦和有礼,在进士考中应当还隐藏了实力,恐怕并不在意这所谓虚名。”
言语间赞赏之一溢于言表,简直成了个神人了。
这一说,周父就感兴趣了。同作为科举出身,他对有才学的年轻人最是欣赏不过,连叫儿子往后可请他过府来聊聊,又叮嘱儿子往后可以和人家多学学。
周念学自是点头应是,真心敬佩一个人,就想着事事与他靠齐。
周念夏本来听着好好的,可越听越不对劲,尤其听到自己那一堆合心意的小礼物也有不少是对方挑选的时,心里的怀疑简直要化为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