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悄然花开
不管之前两个人是在讨论什么,但是现在孩子们过来了,自然是要和孩子们联络感情。
到了第二天,胤禛下朝回来,就见李巧慧将礼物都准备好了,于是两个人就坐着马车往佟府去了。这会儿,距离隆科多挨打,佟国维的爵位被降已经有三天多了,两个人选择这个时间,既不是去看笑话的,也不会心急火燎的的关心,刚刚好。
佟国维被气病了,出来招待胤禛的是佟国维的大儿子叶克书和二儿子德克新,两人出来和胤禛寒暄了一下,就领着胤禛去看佟国维了。
而女眷这边,来招待李巧慧的则是叶克书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和德克新的嫡福晋钮祜禄氏,说实话,李巧慧是不太喜欢和这两个人说话的,因为瓜尔佳氏太高傲,有点儿目中无人的感觉,而钮祜禄氏则是有些小家子气,说话畏畏缩缩的,两个人中和一下倒是好了,只可惜不是一个人。
“奴婢见过雍亲王福晋,给福晋请安。”两个人上来请安,李巧慧笑着赶紧伸手虚扶了一下:“两位表嫂客气了,咱们都是自家人,不用如此多礼的。”
若是没有意外,佟国维的爵位将来是要传给叶克书的,所以这会儿佟国维的爵位被降,最不高兴的就是瓜尔佳氏了,但是这事情又是石家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所以佟家老太太的女眷没少嘲讽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心里又十分的憋屈郁闷,再加上叶克书的冷落,这几天还真是不好过。
李巧慧往她脸上一看,就看出那黑眼圈和白粉下面略微发黄的皮肤了,脸上立马带上惊讶问道:“表嫂这脸色怎么看起来这么的差?可是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
不等瓜尔佳氏回答,李巧慧就自顾自一拍手说道:“哎呀,我真是糊涂了,居然还拿这种事情问你。”
瓜尔佳氏以为李巧慧是在暗讽她,脸色更是不好看了,胸脯也急速的起伏了两下,接着就听李巧慧说到:“佟老太太生病了,表嫂是家里的管家太太,又是晚辈,自然是要操劳一些的。只是,表嫂要注意身体,我们都知道表嫂是个孝顺的,可是,这一大家子等着你发话呢,你可别将自己的身子给累垮了。”
听李巧慧主要是夸赞她孝顺,瓜尔佳氏脸色就顺回来了,拿着手绢在脸上拍了拍笑道:“四福晋挂念了,奴婢这也是没办法,老太太上了年纪,身子就时常有些不舒服,我身为晚辈,自然是要多去看看的,也担忧着那些下人们照顾的不经心,还得防着那起子小人们作祟,这几天真真是累的要命。”
旁边钮祜禄氏扭了扭手里的手帕,李巧慧就当没看见,和瓜尔佳氏聊了几句,大约是前面那几句话李巧慧说到瓜尔佳心里去了,瓜尔佳倒也没有太拿架子,和以往比起来,倒是多了几分亲热。
不过,李巧慧也不稀罕她这亲热,只说自己身为晚辈,听闻老太太不舒服,自然是要看看看的。瓜尔佳氏亲自领着李巧慧去了内院,到老太太的卧室看了下,见老太太脸色蜡黄,呼吸也总是有跟不上的感觉,就知道这老太太大约是没久的活头了。
心里虽然同情,却也没多少怜悯,隆科多能成那个样子,她这个当额娘的也少不了责任。这会儿被隆科多牵连,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她和胤禛倒真是来探病的,在佟府呆了没多久,就出门走人了。只不过,方向不同,李巧慧是准备回府,胤禛则是准备进宫。
太子那边赫舍里更衷心了,又有了石家的鼎力相助,至少还能支持一段时间。而佟家这边,虽然是被降爵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并非是彻底被湮没了。
所以太子和八阿哥,现在算是势均力敌,他们两个斗的相当,他爱新觉罗胤禛才好夹缝找功劳,这会儿趁着康熙心情不好,自己去找点儿心情好的事情给他,既能得功劳,又能得夸奖,何乐而不为?
☆、133子曰
“你说在各地免费办学堂?”康熙看着胤禛递上来的折子,很是惊讶的问道:“这就是你前头说的文治第一?”面上,倒是看不出康熙有什么想法。
“是,汗阿玛。”胤禛恭敬的答道,康熙皱眉,将折子放到桌子上:“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
“当日儿臣听您说要重建国子监,所以模模糊糊的就有这个想法了。百姓种田,除了养家糊口,很多人都是将所得留下来供养儿孙读书的,若是汗阿玛让朝廷出面办了学堂,不管他们有没有钱,都可以进去读书,那将来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是要敬重汗阿玛的。”
胤禛很是认真的说道,天下文人若是都尊敬仰慕康熙,那就相当于这天下文人都是康熙的门人了,到时候也不用害怕这朝堂之上再有党派,对于康熙来说,这也是能流传千古的事情。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他们满人本来就很害怕汉人光复江山,这会儿若是让朝廷出钱办学堂,进去读书的有九成会是汉人。所谓文人造反,十年不成,但若是天下所有人都成了文人呢?
现在的老百姓多好,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只要能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当皇上的就绝对是明君,若是满足不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昏君。可是在这两条之外,你让所有的人都明理了,那满人和汉人的争斗,肯定也就掩盖不下去了。
一边自诩是中华大地的主人,是熟知孔孟道德规范的文人,一边是真实的中华大地的主人,最看不起酸腐穷儒的武夫,这两边可能会好好相处吗?
而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能驱使民众,却不能让他们知道太多,连孔子都赞成不让百姓们知道太多,他若是提出在全天下免费开学堂,不光是满人这边难以搞定吧?
但是这个事情若是成功了,那可是千古功劳,这大馅饼放到康熙面前,康熙倒是想吃,只是没有那么的大肚子。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撑死。但是不吃,他现在又觉得有点儿饿。
“这件事情朕知道了,明天是大朝会,正好拿出来说说。”想了一会儿,康熙对胤禛说道,胤禛也并没有想着康熙能立马就答应,他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打算,当即行礼说道:“是,儿臣知道了。”
“朕这儿今天刚收到了另外一个折子,你看看。”说着,康熙看了眼梁九功,梁九功赶紧将折子递给了胤禛,胤禛翻开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随即脸上起了一层怒色:“这传教士未免也欺人太甚了一些,都说客随主便,他这倒好,直接客人替主人做了决定!我大清乃是礼仪之邦,怎可不祀祖敬孔?”
康熙也赞同的点点头:“正是这样,这事情和你说的办学堂也有几分关系,所以朕才想听听你的意见。*.闵明我倒是有点儿小聪明,说是要将中国礼仪和宗教分开,这样就能避免礼仪之争,不过在朕看来,他的小心思也不少。
“汗阿玛,这事情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胤禛皱眉说道,若是信教之人以后都不祀祖敬孔,那大家起不都成了茹毛饮血的蛮夷?那些英吉利等地的人,自己没有礼仪就算了,怎么能将大清百姓也变成那样的人?
父子两个研究了一会儿,都坚决认定,是不能同意闵明我的想法的,另外福建那边下命令的颜当,看起来也不能留了,罗马教廷实在是管的太多了。大清允许他们来传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他们倒好,居然得寸进尺!
“汗阿玛,儿臣觉得,既然罗马教廷能派人到我大清传教,我们也可以派人到欧洲那边去传教,不光是道教,还有佛教,唐朝的时候不是有玄奘法师东渡取经吗?”
胤禛看过那珠子,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康熙是索性在大清禁教了,随后又有了海禁,虽然那雍正即位之后又开放过海岸,但他只在位十三年,并没有彻底解决隐患,于是乾隆那不孝子一登基,就直接关了海岸,从此整个中华大地就开始了闭关锁国的落后生活。
他自然是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的,所以,在康熙决定禁教之前,他得另外想办法稳住康熙,然后和罗马教廷进行扯皮。顺便做两手准备,就算罗马教廷在这边禁教了,大清那边派出去的人也不会停,这样大清和外面的联系也就不会断了。
“佛教和道教?”康熙沉吟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这个想法倒是独特,若是我大清能重现盛唐之风,届时万国来朝也不是问题。”
康熙登基之后,处理最多的就是国内的纷争和各种事情,对外除了收复台湾,还真没发生过别的战争,所以对于万国来朝这种事情,还是挺期待的。
当然,康熙想的万国来朝,和乾隆那败家子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会儿已经有世界地图了,康熙的野心更大,他想的万国来朝,是诸如英吉利等大国家。乾隆那会儿所谓的万国来朝,就只是指西藏等属地,朝鲜等属国。一个是君王的雄心,一个是小孩子的自夸,完全不能比。
父子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胤禛自己回府,康熙则是开始研究各个折子。等到了第二天的大早朝,康熙首先说出来的,是罗马教廷的事情,让大家讨论这礼仪能不能不要,宗教和礼仪能不能分开。
自然,朝堂上所有的人都是说礼仪不能丢,祖宗不能忘的。随后,康熙就拿出了胤禛的折子,讨论免费学堂的事情,国库里的银子很充足,康熙完全不担心没银子办这件事情。
这下子,就有人出来反对了,说是百姓知道太多不好,只要君主圣明,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知道太多,他们更容易造反。赞同这个理由的,有一大半的人。
胤禛自然是早早的做了准备了,张廷玉前段时间升官了,这会儿也是在朝堂上说话了,当即往前一步说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往大家都说这话的意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此微臣有另外的想法。”
康熙点头,张廷玉才接着说道:“这句话还可以这么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微臣认为,这样才符合孔子所提出的仁义之意。前面那样理解,虽然是让百姓们更安心种田了,但也更容易被人煽动。若是后者,就能让百姓多思考,天地君亲师里面,除去天地,君排第一。忠孝礼义里面,忠排第一,一个君王是明君还是昏君,史书上说的,都是一面之词,而百姓口口相传,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张廷玉说的很明白,大家心里也都知道,所谓的历史,记载下来的都是胜利者一方的一面之词,并不可信。但若是一个君王连种地的百姓都交口称赞,天下文人也全部尊为明君,那才是真正的明君。
这话说出来,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的,大家又开始吵成一团。连满人都没有避免,这十来年,康熙的统治又是十分清明的,大清很是繁荣昌盛,连满人都出了不少读书人。
所以,这引经据典也不光是汉官的事情了,不少满人官员也参与到其中,各个说的口沫横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差点儿都打起来了。
这事情也确实不是小事,每个人说的,也都貌似是很有道理的,吵的康熙头疼,却也并没有阻止。眼看着都快中午了,原本精神抖擞像是打了鸡血的人,现在也开始精神萎缩了,毕竟,他们都是一大早只吃了点心过来的,这从早上吵到中午,不渴也会饿的。
“众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康熙最后做出总结:“这件事情,稍后再议,罗马教廷的事情,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也都回去写个折子,这件事情已经拖了几年了,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罗马教廷大约就是看着清朝朝廷总是不采取强硬措施,这才得寸进尺的。康熙已经决定,再也不容忍他们了,罗马教廷的手伸得太长,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他们都要开始干涉大清的内政了。
大臣们一个个又渴又饿,自然是很听从康熙的命令,一个个赶紧的下朝回家去了。
上一篇:全娱乐圈等我C位出道
下一篇:重生后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