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侧福晋 第94章

作者:悄然花开 标签: 穿越重生

毕竟,这交通规则虽然好,缺页的符合时代的特点才行。现代那红绿灯,能放到这会儿用吗?所以,得让李中炳想个法子代替了才行。

胤禛一开始还没当回事,但是越听,也就越觉得,这事情不光是对百姓有利,还给城镇里的街道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一个国家治理的好不好,可不光是看你的百姓活得好不好的,这百姓的生活是基本的,你能保证你的百姓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只能说明你尽到了一个帝王的责任。

但是,你若是让你的国家变得很美好,但凡来到你国家的人,无一不夸赞你的国家漂亮,那才是流芳百世的明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皇上去各地考察,下面的那些官员为什么要打扫街道装饰房屋?

人类可不光是吃吃喝喝睡睡的单细胞动物,他们对于精神的追求,也是要求很高的。所以说,美化街道这种事情,安全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项美差。

“这个事情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就是将马车什么的全部都交给朝廷管理,但要真做起来,还是有些难的。虽然不管你去多远,只要一个铜板就行了,可是对不少百姓来说,这一个铜板也是很贵的,所以在初期,不仅是赚不到钱的,还有可能落下不少骂名。”

李中炳将那张纸放到胤禛跟前,上面不光是画了一个简单的样例图,更是写了一些详细的条款。胤禛抿着唇想了一下,将纸折起来塞到自己袖子里:“这事情,我会对汗阿玛说的,不过,我只能说服汗阿玛先在京城做个实验,若是成功了,再往别的地方推广。”

“那是自然的。”李中炳点头笑道:“四爷做事认真,若是这事情由四爷去做,倒是挺好的,只怕四爷没这个时间。不过呢,四爷没空也没关系,太子殿下是个英明神武的,这事情四爷只要对太子殿下分析一番,太子殿下若是同意了,这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胤禛心里微动,看了一眼李中炳,李中炳还是笑的一脸憨厚。胤禛却对这憨厚下面的精明早有了了解,平时说话总是大大咧咧的不带什么心眼,实际上每次说的话,细细想下来,总是觉得吃亏了。不过,他们李家现在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倒是不用害怕他们坑自己。

“我知道了,等过段时间,汗阿玛不在京城,太子肯定是想要做一番事情的。”胤禛也含糊的笑了笑,好不容易汗阿玛不在京城,太子必然是要拉拢人心的。这种事情,只要他将好处说出来,那太子必然不会放过。他现在完全不用太急着冒头,太能干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他没有继承权了,对兄弟们不会造成什么威胁,但是他若是太能干了,那就成了各方势力忌惮的存在。如果他谁也不偏向,那就可能让他们起了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能得到的心思,反而会坏事。

“对了,差点儿忘记了,咱们一开始说的是我给四爷带来的好玩意儿。”李中炳忽然一拍脑袋说道,胤禛简直无语了,话题都转了几个弯了,这会儿居然还能转回去啊?

“喏,四爷,这个可是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李中炳起身,将墙角的盆景搬走,露出下面的空隙,从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之后,再次将盆景给放回去,完全看不出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中炳将盒子打开放到胤禛跟前,胤禛实在是忍不住,再次抽了抽嘴角,转头看李中炳:“你一直将东西放在这里?”

“是啊,放在府里有些不太安全,四爷您也知道,皇上现在对这种东西很是不喜欢,万一要是被下人发现了,这可是祸患。”李中炳十分理所当然的说道,胤禛无语,低头将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是一把火铳,和胤禛以前见过的不一样。在戴梓发明出连珠火铳的时候,胤禛也有十来岁了,有佟佳氏撑腰,康熙也算是宠爱胤禛,胤禛也是个小有势力的阿哥,当年跟着康熙见识了不少稀罕东西。

后来,戴梓因为南怀仁的诬告,再加上汗阿玛对这种东西的忌讳,被流放了,而这种东西也成了禁物,胤禛就再也没有见过了。若是没有意外,胤禛大约是一辈子都不会想起这种东西的。

但是意外因为李巧慧出现了,那个珠子,让胤禛大病了一场,然后做出了决定。病一好,胤禛就打算让人去找戴梓,虽然不能将戴梓给带回来,将他的本领给学过来也是大功一件。

而胤禛身边得用的人不多,李家正好能和胤禛拧成一股,而李家三哥又是常年在外奔波的,不光是经常出海往广州那边,甚至更偏远的地方都去过,所以去一次盛京,若是小心了,就完全不用引人注意。

“出自戴梓之手?”胤禛拿着火铳仔细看了一番,侧头问李中炳。李中炳摇摇头:“我只在盛京留下了一个绝对可靠的孩子,让他跟着戴梓学东西。并没有从盛京带东西回来,而且,戴梓自从被流放,心里对……”

看了一眼胤禛,李中淮继续说道:“这几年,他再也没有研究过武器。况且,那种条件,就算是他想研究,也得有机会有材料有条件才行。”

“那这个?”胤禛有些疑惑,这个火铳可是比之前戴梓的那个连珠火铳还强,若不是戴梓研究的,难不成还有另外一个武器专家?

“这是我从洋人那里买回来的。”李中炳撇撇嘴说道:“洋人那里,对这种东西的管制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我也是能弄到一两把的,这个是样品,四爷看着差不多了,我就让人多弄一些回来。若是四爷看不上,就当我没说过。”

胤禛脸色一寒,瞬间又变成一片惨白,眼神阴冷的瞪着李中炳,李中炳却恍若未觉,只侧头打量着墙壁上挂着的书画,然后不经意的叹气:“哎,四爷你看那幅画,真是太不美观了,那字写的倒好,潇洒飘逸,写字的人必定是世外高人,有悠然出世之心。那画也是一副好画,极尽奢华灿烂,意境华美尊贵,作画的人要么是身处高位要么就是有封侯拜相之心。两个都是好的,若是分开,必然都是千金难买的精品。”

“哎,只是可惜啊,居然给放到一起了,这可好了,不仅没了之前各自的意境目的,失了原本的优势长处,生生的将自己的好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蠢,更是失了自己的领土。这世上,两全其美的好意也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啊。”

李中炳再次摇头叹气,端着茶杯刺溜一口灌下去,转头就对上了胤禛的目光,顿时惊讶非常:“四爷,您看我做什么?难不成我说的不对?四爷,别看我脑袋不聪明,我阿玛可从没耽误过我,书画这种东西我虽然不会做,却也是会鉴赏的。或者四爷您其实是觉得我说的很对?我也觉得吧,我说的是很对的,咱们真有默契!”

说着,喜滋滋的冲胤禛抱拳,一双眼睛十分的明亮,特别有诚意的看胤禛,一脸你不用说我完全明白的淡然。

胤禛一口气憋在喉咙里,原先的深沉啊高深啊振聋发聩啊,完全成了浮云。胤禛十分确定,这李中炳就和他那妹妹李巧慧一样,生来就是气自己的!

国书

对着李中炳的那一张脸,胤禛实在是郁闷,看事情也都说完了,马上就起身要走人。*.李中炳也没多留,笑呵呵的将人送出门,就回去继续他的各种研究了。

以他本身的聪明才智,再加上李巧慧时不时的点拨提示,现在李中炳已经算是大物理学家了,甚至比得上发明家了。李中炳也早早的确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和兄弟们的都不一样,他是不打算进官场的。

他知道自家大哥李中淮的打算,而李中淮也从没隐瞒过什么。所以李中炳更知道,李中淮走的是权臣路线,李中明要走武将路线,李中宁属于备胎,日后可能就是要走封疆大吏的路线,和李中炳一内一外的互相帮助。

而他,属于李家最后的希望。也就是说,如果李中淮的计划出现错误了,李家人都被陷进去了,他这个“从来都没有受过重视”的庶子,就是李家血脉传承的最终期盼了。

他现在只是专心于各种发明研究,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心权力只喜欢一些旁门左道不求上进的庶子。当然,在这过程中,他是不感到委屈的。因为他本身,也是很喜欢这些被世人不看在眼里的东西的。

再说了,流芳百世的也不光是明君清官文人学士,更有不少是在别的方面做出成就的。就像是小妹说的,等日后所有的人说起自己身边的东西,都是由一个叫做李中炳的人发明研究出来的,那么,他李中炳就可以认为,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明君。

提起明君,不管他一辈子是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却只造福了那几十年的百姓。而他的东西,则是造福了百姓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可能是几千年,谁更强大,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虽然他也知道自家小妹说话总是会夸大几分的,但是这次,他真心觉得小妹说的其实也是很对的。所以,他对自己现在的事业,更是满意上面再加了几分的满意。

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刚捣鼓出来的东西,李中炳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这个要是能大批量的做出来,那可真是能名垂青史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东西。

和他这边的兴奋相比,胤禛就显得有些郁闷了,回到府里,刚准备开始考虑写折子的事情,就听苏培盛说,太子派人过来了。作为太子很想拉拢,本身又比较亲近太子的人,胤禛自然是认得胤礽身边的太监的,一边将手边的折子给盖上,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太子殿下可有说什么?”

“回雍王爷的话,太子殿下只说,有几件事情他决定不了,请您过去商量一下。”那太监低着身子回胤禛的话 ,眼睛只盯着地面,完全不曾往周围乱看。

胤禛点点头,起身说道:“稍等片刻,容本王去换件衣服。”苏培盛赶紧出来,引了那太监到外面喝茶。胤禛的书房里,可是没有丫鬟伺候的,所以换衣服这种事情,也是胤禛自己来的。

等将身上的便服换成了朝服,胤禛就领着人往宫里去了。太子议政自然是在乾清宫,只是也不能占了康熙的主位,所以就只在侧殿呆着,胤禛进去的时候,侧殿里就胤礽和几个服侍的宫人在。

当即上前行了礼,胤礽笑着起身让胤禛在旁边坐了,然后自己也屈尊降贵的坐在了邻座:“四弟,孤找你过来,是有一件事情决定不了,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太子殿下客气了,承蒙太子殿下看得起,只是,臣弟也并没有多少处理政事的经验,小事或可自作聪明,大事的话,太子殿下还是要和汗阿玛商量一下比较稳妥。”胤禛绷着脸客气了两句,太子哈哈大笑:“四弟太谦虚了,不过,这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四弟必定是能给孤一点儿建议的。”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折子递给胤禛,胤禛看太子的脸色,只是笑盈盈的,连半点儿提示都没有,就低下头看自己手里的那份折子。

剔除掉无关紧要的内容,这份折子总结起来其实就几句话,说的是去年发生的某件事情的结果,以及询问后续处理。若是以前,胤禛必然是要同意这后续处理的,只是凑巧,胤禛今年开春的时候大病了一场,看清楚了不少的东西。

去年年底,朝鲜的国王李焞发来国书,说是朝鲜荒灾,不光是百姓,就是朝中大臣也都快饿死了,所以求大清出手帮忙。大清一向对属国都是很慷慨大方的,尤其是康熙这么个仁君,当即表示,一定会帮忙的。

于是今年刚过了新年,胤禛还卧病在家的时候,钦差带着圣旨前往天津将河南的漕米给截留了,然后用商船出了大沽海口,绕到山东登州,将粮食运往朝鲜了,甚至康熙还颁布帑金,广给运值,缓征盐课,连盛京这老家的存粮,也都平价贸易了,凑齐了二万石的米粮,外加朝廷赏下来的一万石,就这么白白送过了朝鲜。

现在,朝鲜的国王上具了表文感谢大清。这折子则是钦差写来的,写明了赈灾的过程,然后又说粮食有些不够,问朝廷是不是要再拨下来一些。

“太子殿下的决定呢?”胤禛沉思了一会儿,转头问胤礽。胤礽靠在椅子上冷哼了一声:“孤虽然不知道现今粮食的市价是多少,但也知道,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也不过是半年时间,当时汗阿玛估算了,运过去的粮食必定是够的,现在这些庸才却告诉我,粮食不够用,他们是打量着汗阿玛不在京城,孤这个太子就是好糊弄的,才敢这么狮子大张口!”

胤禛心里则是飞快的盘算着,对于朝鲜这个属国,若是以前,他没有看过那个珠子里的东西,或许他会不放在眼里,弹丸之地,就是送点儿救灾粮,也不过是一个上等府的两年税收而已。送过去了,既能表现泱泱大清的雄厚实力,又能展现大清对属国的大气宽容,这可是粮食都买不来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