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西米的蓝灰
她到底是有多害怕多担心余亦凡会答应李锦啊。
又或者多担心余亦凡会给自己惹麻烦啊。
余秋雨坐在余亦凡的对面,一动也不敢动,焦灼得等待着余亦凡的答案。
她希望余亦凡不要答应李锦,可是又怕余亦凡会惹麻烦上身。
不过,同时她又有点疑惑。
余亦凡到底是怎么知道吴主簿和时家的小公子压根就不是余风的良配的呢?
看余亦凡的样子,也不像是那种随便说空话,事后不付责任的人啊。
没过多久,余亦凡终于从沉思中抬起了脑袋。
“好,我答应你,我不和舅母说,不过若是舅母问起,我还是要说的。”
那就随便了。
不过余秋雨觉得,李锦没那么精明,也没有那么闲,谁会闲的没事去问一些不该问的问题,给自己添堵啊?
所以,要是余亦凡不提起,李锦八成是不会主动跑过来询问余亦凡,“余大人,吴主簿和我家女儿合不合适登不登对啊?”“余大人,时家那位公子和我家小女合不合适登不登对啊?”
一顿晚饭就这么在心有余悸中结束了。
余秋雨把饭碗收拾了下去,余亦凡漱完口之后,就就着蜡烛的火光看起了书籍。
余亦凡想要更好地处理知府衙门的事情,他才任知府没有多句,整日兢兢业业的,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为了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余亦凡基本上天天都在翻阅知府衙门以前堆积的档案和公务。
余秋雨认为,其实这没有必要。
以一个知府的角度处理好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别的不需要去在意那么多,再者,赵至琛成为知府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他和岭南之前知府的丰功伟绩过不去。
但是余秋雨的想法, 余亦凡却不敢苟同。
余亦凡认为,在其位谋其政,既然他已经坐在了知府的位置上,就应该把工作处理好。
这让余秋雨很无奈。
余亦凡是个工作狂,常常为了处理公务而废寝忘食,而且余亦凡的身体本来就没有那么好,余秋雨想劝他却又劝不住。
真是让人,脑仁疼。
在古代,她一个小女子没权没势的,这一个家需要依靠着余亦凡才能存在。
可是余亦凡又这般不在乎自己身体……
余秋雨语重心长的劝了余亦凡好几次,可是余亦凡依然不听,余秋雨只好默默地将饭碗收拾下去之后,又给余亦凡端来了一碗参汤。
然后,余秋雨就去外头院子里把自己的小蟹苗罐子给抱了进来。
她今日买了八九十只蟹苗,她想多买,可是考虑稻田的位置,再考虑到自己是第一次研究稻田蟹,她还是打消了多买螃蟹的念头。
现在是春季,虫子比较少,虫子是螃蟹的食物来源,如果螃蟹多了,虫子肯定不够吃的,这样一来不就浪费了?
而且,螃蟹还会繁殖生产,螃蟹的数量问题上,余秋雨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
余秋雨将螃蟹小心的照料好,将螃蟹罐子放在了一个隐蔽处,保证不会在出去的时候不小心给碰倒,然后早早地上床休息。
余亦然将先生留给自己的作业写完后,也早早地上了床,准备休息。
半夜,余秋雨口渴,下床喝水的时候,发现余亦凡那屋的灯还在亮着。
余亦凡还在看书。
余秋雨给自己倒了杯水的同时,也给余亦凡倒了一杯。
“哥,早点休息。”
余秋雨知道自己的这句提醒余亦凡肯定听不进去。
他这么“冥顽不灵”,余秋雨也没招。
带着对余亦凡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余秋雨躺在床上没多久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次日清晨起来,给余亦凡和余亦然做好早饭以后,余秋雨带好鞭子,牵着乌啼马,抱着螃蟹苗罐子,早早地上了山。
稻草和树木上还沾着露水,余秋雨看了一眼稻草,虫子还在草间飞来飞去。
左顾右看,余秋雨寻找了一处比较潮湿的土壤,将罐子里的螃蟹放出了一部分。
蟹苗在土里爬来爬去,它们爬了不过一会儿,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小孔钻了进去。
看到这一处的蟹苗安置完毕,余秋雨站起身来,稳稳地抱好陶罐,又牵着乌啼马朝着下一处稻田走去。
乌啼马喜欢吃草,可是早晨有露珠的草不合适马儿吃,直到太阳出来以后,草上的露珠都被阳光晒干蒸发的差不多之后,余秋雨这才把乌啼马放开,任由乌啼马去吃东西。
她连缰绳都没有栓。
反正乌啼马认主,自己一吹口哨,无论在哪里,乌啼马都会跑过来,乖乖地待在自己身边。
乌啼马安心地吃着自己喜欢吃的花草,余秋雨安心的在稻田间放生螃蟹。
在稻田间穿梭了一个时辰,余秋雨根据稻草间虫子的情况,将稻田蟹依次放生。
站在山上遥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余秋雨微微松了口气。
她的面前,有一只小螃蟹爬到了她的脚边,她低头注视着在地上爬来爬去找地方打孔的小螃蟹,突然产生了一种想吃螃蟹的冲动。
按照虫子的数量,再按照稻田蟹的长势,不出意外的话,大约在今年的夏天,余秋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稻田蟹了。
不过,她得先看看稻田蟹的生长情况,要是长得好的话,余秋雨就可以再考虑一下,养殖稻田鱼。
这样一来她就可以考虑自力更生,这得剩下多少银子?
余秋雨记得,自己以前学习农业知识的时候,有学习过虫害,而且当时还对虫害多有研究。
水稻的主要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
而昨天她上山查看的时候,就在稻苗旁边飞来飞去的虫子之中发现了稻飞虱和灰飞虱,还有在稻叶上发现了稻纵卷叶螟的踪迹。
稻纵卷叶螟容易造成水稻产生白色条斑,会让水稻千粒重严重降低,而且瘪粒会增加,会导致水稻减产。
而稻飞虱和灰飞虱呢,它们会吸汁,还会传染病毒。
而在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这些虫子可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古代治理虫害的方法也比较落后,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就算是到了现代,治理虫害的方法也是利用化学化肥,这种方法虽然说相对来说比较有效一些,可是农作物之中也会掺杂一些毒素,导致饮食不安全。
余秋雨个人认为,治理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设置一个高级的消费者,而且把生态环境固定在一个范围内,这些害虫,不过是一级消费者。
这种法子既安全又有效。
当时的博士生毕业论文,余秋雨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破题立意,并且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顺利地拿到了学位证书。
稻田蟹放生的差不多了,余秋雨骑着乌啼马,慢悠悠的从山上走了下去。
她骑马下山,一下山就瞧见不少村民在山下“采摘蔬菜”。
他们的手还放在蔬菜上,可是眼睛却不断地朝着余秋雨的稻田瞟来瞟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蔬菜上。
看到余秋雨骑着马从山上下来,他们又急忙把目光给收了回去。
不过,还未等余秋雨从山下离开,就有人主动和余秋雨搭话。
“秋雨啊,这么早就往山上跑,是不是很累啊。”
“余家丫头,一个人照看那么大的山头,不累吗?”
余秋雨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他们在乎的可不是自己累不累,而是惦记着自己是不是在打什么算盘。
这群人的好奇心和八卦心,还真是不怎么轻。
第145章 不如退位让贤?
余秋雨表面淡定,可是内心深处写满了警惕。
她从马上下来,稳当当的站在这群村民面前,诧异的看着这群村民。
“恩,这山我确实照顾不过来,但我会努力去照顾,你们怎么今日想起来这个问题?你们怎么了?”
村民离着她近了一些,脸上全是谄媚的笑意。
“你看,余家丫头啊,这么多的稻田,你也照顾不过来是不是?你看,我们帮你照顾稻田,你可否把稻田分给我们一些?反正这座山头上的稻田那么多,你们一家三口,吃也吃不完,余大人又官拜知府,吃穿用度都有朝廷供给,自然是不需要这些农桑之物的,你说对不对?”
余秋雨顿时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他们的意思。
他们无利不起早,打的还是田地的主意。
上次余亦凡被奖赏了免税田,一向落井下石的他们过来巴结讨好,现在她有了足够的实力包下一整座山头,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只不过前些日子,自己身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们没有来得及找到机会和自己说出这方面的意愿而已。
虽然说余秋雨挺反感他们这种无利不起早,在自己身上算计自己的行为,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她总不能一上来就拿话来怼这些乡里乡亲的吧?
这样子做会让这些小肚鸡肠的人计较不说,而且还有可能会伤害到余亦凡的名声,毕竟余亦凡现在好说好歹是个正儿八经的官,“位高权重”的,高处不胜寒。
碍于余亦凡的身份,余秋雨硬生生的在他们面前保持住了一张和气的脸。
“你们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各位父老乡亲,这片山头啊,不是我一人包下的,是宋大人想要让我帮助朝廷种粮,说实话,这片山头那也不是我的,是宋大人的,我呢,不过是个给宋大人做事的,各位乡里乡亲就不要为难我了,好不好?”
说完,余秋雨就想走,把宋哲搬出来了,他们应该能知难而退了吧?
不过,余秋雨委实是低估了这帮岭南村民的激流勇进永远锐意进取的精神了。
他们才不在乎这片山头到底是归属于谁呢?
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余秋雨这里捞到好处。
“余家丫头,你走那么早干嘛去?你看现在,宋大人也不在这里是不是,宋大人回到京城去了,他回到岭南的日子还远着呢,我们就算私底下做点什么,宋大人他也不知道啊,所以,余家丫头,我们要富就大家一起富,你看怎么样?”
怎么样?
不怎么样!
余秋雨本来以为,搬出了宋哲,就足以吓住这些胆大无知的村民,谁知道,他们连说假话上报假信息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为了发财致富,他们还有什么事不能做?
而且他们此举,分明也把自己拉下了水。
余秋雨很是反感这种害人利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