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第482章

作者:沙柳273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那些小工呢?哪个不花钱?做好茶,人马驮着再运走,近的几天十几天,远的就是小半年。你说最后这茶到底能卖多少钱?”

冰兰也想知道,沈世平道:“你爹茶走马帮再走水路,运到香港能卖到二两吧,我说的是一斤,他们都按筒算,一筒四斤五两。不过你爹卖得不算好,好的更贵,利润也更高。不然你爹也不会执着着找古茶树。”

“舅舅卖给我爹多少钱?”

“一钱多一斤”

冰兰张大嘴巴,沈世平笑着继续糅,感觉差不多是时候拿去晒。此时茶叶水分被揉出很多,经过晾晒很快就成了合格的毛料。晒好的毛料被收进包了油布的竹篓里封起来。

晚上陆续有村民将自家做的茶送来,“今年头春,正春茶产量不高啊,跟陈老板说说,能不能将三春茶(春茶分三规格,头春、正春、尾春)的价位抬一抬?”

沈世平一个个验货,“抽芽是晚了,大家都不容易。三叔晚上在这儿吃,我让秋玉跟你们说”

“不了,家里做好饭了,这就回去”

“秋玉她们正做着呢!做得多,家里还杀了鸡,三叔就别客气了。等会儿我让林东去叫村长,二大爷他们。秋玉带了好酒了,还有正宗的宣威火腿,您可得尝尝”

看来沈世平挺会做人,连拉带拽地将那位三叔留下了。沈家晚饭很丰盛,但是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就是她和她娘都不行。男人喝酒聊天,最后将茶叶的价格敲定下来。

涨了一些,不过不多。第二天开始送来更多的茶叶,冰兰跟着收了两天。主要是看,帮着搬搬货。她不知舅舅们在看什么,问候才知道验货看的是茶条的选料,松紧度,均匀,湿度,里面挑得干不干净,有没有糊点等等。还要将头春、正春、尾春的茶分开。

“选料重要,湿度更重要,都是一个村,茶树怎么样我心中有数,就是有的人家采得马虎,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甚至还有一芽三叶的,肯定不行。还有湿度一定要掌握好,太湿了就会容易发霉,太干了对以后存放口感的都会有影响。三春茶更不能混放,你爹可以混着卖,但我们是不能混的。”这是原则问题。

第383章 茶马人家 3

冰兰虚心受教着, 第三天陈家来了人开始将收来的毛茶往外运。沈家招呼着一大家子也帮着背。这段出村的路只能靠背,没有其他办法。除非某天有人行善修路。

这天冰兰跟着沈秋玉回到了陈家那座院子。大太太道了辛苦,冰兰却是意犹未尽。她很想留在沈家学做茶,哪怕是初加工的毛料。

“等秋天去了就多留几天, 你跟太婆婆学,我在家的时候也是跟你太婆婆学的。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跟你外婆去茶园,不然就是做衣服”沈秋玉道。

“外婆家挺不容易的, 忙了一大年, 也就弄一些吃喝。”

“没办法, 家家都那样, 东西贵,不然村里人也不会那么困难!等进来的东西便宜了,估计茶叶也便宜了,进出途径一样, 总之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今年的茶可能真的不好收了,陈柏文很快带着人去了其他地方收茶。沈秋玉说去了一个叫麻黑的地方,那边的茶便宜。

“今年茶少, 来要茶的人却多起来,还有外国人跟着掺和”

“外国人是哪国?”

“越南、缅甸是, 还有什么马来的, 就是蓝眼睛黄头发是都有。你爹说他们在修铁路, 那车能拉很多东西, 不用人和马。”

冰兰将消息消化着, 就是说法国人要修的滇越铁路还没修上。现在也就是一九零几年, 革命还没成功啊。

冰兰将自己的杯子放入小搓舅舅做的最好的正春茶,用沸水冲后,看着一片片叶子伸展,茶汤渐渐黄绿。冰兰眉眼弯弯,沈秋玉不明白为什么闺女喜欢茶?好像很享受的样子。可惜是个女孩,要是男孩就不用整天跟她闷在屋里了。

陈柏文这次回来好像很高兴,吃饭的时候冰兰听说她爹在麻黑收了不少茶,春茶马上就要过去,然后就是夏茶。夏茶采摘的时候已经迎来雨水,雨水大,茶叶长得快,口感就会差一些。

价钱便宜,符合穷苦百姓。有些人嫌利薄不做,那么多做茶的,总有人在做。据冰兰了解,陈家不做夏茶。

这次陈家应该赚到了吧!

“没有,听阿爹说这次他们走的深了,路上让蛇伤了两人。挺凶险的,跟去的人加了钱才继续走的,不然这趟就白跑了。不过也不能说没赚到,阿爹找到了新的茶园,算是最大的收获吧!”过来找她的书兰道。

麻黑那边都是深山老林的,道路还不好走,遇到蛇虫很正常。据说这次陈柏文还自己带了制茶师傅去的,这样算起来成本就高了。

“阿爹找到古茶树?”

“倒是有棵七百年的茶树王,早被人定去了。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今年的茶不好收谁也不会去那边深山老林的。再说茶的品质又不是特好!除了那棵古树,很少有人进去。”

冰兰感叹她爹时运不济。书兰知道的比她多很多,原因很简单,陈柏文回来的大部分时间会在大太太那里,大少爷是大太太的儿子,当然会在大太太那里说一些外面的事。

通过书兰,冰兰才知道现在是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历1905年。皇帝还有,革命志士已在。他们这里与外面人打交道多,手外面影响大一些。她不喜欢二战期间的这里,即使没大的战役却不是很太平。各种势力纷杂,想过过安生日子都不可能。

但她喜欢这里的茶,这里的环境,还有那神秘艰辛的茶马古道。好在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冰兰将心再次安静下来。

“大哥会做茶吗?”

“大哥会品茶,会看茶。制茶都是制茶师傅再做,不过阿爹说会让二哥和炫瑞学。”

书兰嘴里说的二哥是三太太阮玉香的儿子,炫瑞是大太太的二儿子。四太太生的炫均还小,估计就是想学也要等几年。

“二哥,炫瑞不上学了?”

“又不是当官,阿爹说他们学到十五岁就都回来帮着家里做事。外人不可信,阿爹经常说他们都在算计他。”

书兰没事的时候喜欢过来与冰兰聊天,也许是一个人太闷,冰兰与她年龄相仿,又不太喜欢多话,只静静听着。这让书兰很喜欢,不像四太太生的蔓兰那么刁蛮任性。

蔓兰偶尔也来找冰兰,只是嫌弃冰兰太闷,又不让她翻东西,坐不久便跑走。“你还不如三娘好玩!”小丫头往往扔下这句话。

三太太就是那个越南人,是几个太太里最勤劳的。据说在越南干活的都是女人,男人在家看孩子。云南很多民族也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比邻传染。如果没有那位勤劳的三太太,精选茶叶的工作绝不会完成的那么顺利。

天气好的时候大太太会在二进院里摆上一张张桌子,院里的人几乎都到了这里来选茶。有大太太坐镇,就是调皮的蔓兰都要乖乖干活。此时冰兰会听到各种口音的语言,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学说官话。

做买卖与各种人打交道,陈柏文在家说家乡的闽南话,大家都跟着学闽南话。但是客商各地都有,又让大家学一学昆明话,也就是类似北方的普通话,又带着一些方言。

阮玉香是越南人,但她会一点昆明话,时间久了说不好闽南话,却是能听明白。冰兰选着茶叶忍不住笑。“二姐姐你又偷着笑什么?”蔓兰每次发现就会揭发出来。

这时候大伙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冰兰身上。大太太往往盯着她,冰兰妥不过只得道:“我觉得大家说话有趣,什么口音都有”

众人一感觉可不就是,然后都闷声笑起来。

“以后都说昆明话,但是老家的语言不能忘”大太太发话道。

“是”一片应声。

雨季没到前最少忙碌,所有人都争抢着采茶收茶做茶。陈柏文回来都带着疲色,直到将春茶打包运走才会松紧口气,但茶叶没到目的地还是不放心。以前都是他跟着,儿子大了换了儿子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