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 第101章

作者:秋水晴 标签: 甜文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武则天侧首望向女儿,“太平忘了?”

  李沄默了默,她这辈子跟父亲和母亲撒娇耍赖的事情多了去,哪能每一件都记得。

  武则天眉目含笑,抬手捏了捏女儿的鼻尖,语气温柔地说道:“那时太平还小,不记得也正常。”

  皇后殿下手中的字帖,是刚启蒙的小公主跑到清宁宫跟皇后殿下显摆时所写的。那时小公主不过才三岁,在父亲的长生殿写了自己的名字后,就得意洋洋地跑到清宁宫,跟母亲说她会写字啦!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拽着母亲,要母亲陪她练字。可是没练一会儿,娇气的小公主就跟母亲说累了,写不动。最后是皇后殿下抱着小公主,握着她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把后面部分写完的。

  那时候的小公主,还十分喜欢粘着母亲。每天都要到清宁宫来陪母亲,在海棠树下荡秋千,在书阁里练字读书,到了晚上,还要赖在清宁宫不走,要蹭母亲的床睡。

  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情,皇后殿下心中有些感慨。

  李沄看着自己年幼时的字帖,除了心中有些怀念那些可以横冲直撞的日子之外,倒是没有太深的感触。她目光从字帖上移开,目光落在母亲的书案上。

  武则天察觉到她的举动,笑问:“太平在找什么?”

  李沄在母亲的案桌上看到了武家的族谱。

  “阿娘为何又把外祖父家的族谱拿出来了?”

  武则天将手中的字帖放到一旁,“忽然想起来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李沄歪头,那双清润的双眸望着母亲,忽然笑问:“阿娘,你想把外祖父的那些子侄召回长安吗?”

  武则天有些讶然,“太平怎会这么问?”

  “阿娘每次在考虑外祖父族中的事情时,都喜欢把族谱拿出来看。太平记得敏之表兄病死的时候,国公府后继无人,阿娘要为外祖父选继承人的时候,便时常翻族谱。如今国公府有攸暨表兄了,母亲却在看族谱,想来是要把那些人召回长安。”

  库狄氏还没出宫的时候,曾经笑着跟皇后殿下说母女连心,小公主总是比旁人更了解皇后殿下的心意。

  武则天一直觉得库狄氏说的话,有点道理。

  小公主这不就猜对母亲的心思了吗?

  武则天说道:“国公府只有攸暨一人,难免人丁单薄。阿娘寻思着多几个人回来,也能帮扶一下你的攸暨表兄。”

  李沄“啊”了一声,皱着眉头说道:“可是那些人不识好歹,从前的时候连阿娘都欺负。攸暨表兄虽然聪明又能干,可他还没有四兄大,那些人回来了长安,不会欺负攸暨表兄吗?”

  在小公主心里,母亲的娘家人除了攸暨表兄是好人之外,一个个都是白眼狼,对母亲也不好。如今虽然说他们被贬谪到长安之外,在外面吃尽了苦头,若是重回长安,肯定学乖。

  可那不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

  要是那群家伙得势了,照样是趾高气扬的。

  李沄抱着母亲的胳膊,跟母亲嘟囔着,“不能等攸暨表兄有三兄那样大的时候,再让那些人回来吗?其实他们回来也没什么好的,阿娘有阿嫂和表舅他们帮着就挺好。攸暨表兄到了长安这些年,阿嫂的父亲对他也很照顾。为什么非要那些不识好歹的人回来长安?”

  武则天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徐声说道:“他们从前不识好歹,如今回来若还是不识好歹,那就把他们放到更远的地方去。”

  李沄:“……”

  把娘家人贬谪出长安,这些事情母亲倒是干得很顺手。

  可小公主还是不死心,她拽着母亲的衣袖,跟母亲说道:“太平不喜欢他们。阿娘,杨表舅愿意帮扶攸暨表兄就挺好,阿嫂是表舅的女儿,表舅对攸暨表兄也好。日后要是阿嫂有了小侄儿,十个八个武家的舅舅,都比不上杨表舅。”

  武则天听得有些讶然,看向女儿。

  李沄却浑然不觉母亲的讶然,她掰着手指头跟母亲说:“太子阿兄总是生病,身体总是不好,东宫的许多事情,表舅和东宫的属官都会帮着处理。攸暨表兄从到长安开始,阿嫂和表舅对他就照顾有加,逢年过节还去国公府陪他。太子阿兄也时常夸奖攸暨表兄,说表兄既会画画又会盖房子,日后说不定能在工部大放异彩。”

  “阿娘,太平觉得攸暨表兄如今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武则天是何许人也?

  李沄剑走偏锋,从不在母亲面前耍一些不必要的小心思。

  她是公主,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任性一些,又随心所欲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在武则天想要召回武家人的事情上,李沄也没想太多,只把自己想到的事情一股脑地倒给母亲听。

  武则天听着女儿的话,不由忍俊不禁,“太平就这么怕攸暨小表兄被人欺负么?”

  李沄:“阿娘您不知道,攸暨表兄人特别好!”

  巴拉巴拉,小公主掰着手指跟母亲说起了攸暨表兄的好处。

  武则天听着女儿的话,心中已经有了一番计较。

  人有时难免一叶障目。

  如今朝堂之上,文臣武将能说上话的皆是由李治一手提拔。宰相团和东宫的属臣中,大多数是牵制皇后殿下的人。

  皇后殿下培养的人如今在朝中被打压,自然得寻思着还有什么人可用。

  武攸暨虽是可造之才,但年龄真的太小。等他可以为她所用,至少还得等好几年。这几年之中,谁为她奔走?

  能在朝堂之上混出头的人,谁的心中没有十七、八个窍?如今圣人李治身体尚可,东宫的皇太子也深得人心,谁也说不好那些人会变卦。

  不如自家人,同宗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武则天倒是想用自家人,可武家的子侄当中,一个靠谱的也没有。要是有,当初选国公府的继承人时又何必那么纠结?

  杨思俭是司卫少卿,在李弘娶了杨玉秀后,杨思俭官至西台侍郎,同东西台门下三品。

  杨思俭能有今天,与皇后殿下分不开。

  若不是皇后殿下惦念着母亲的娘家宗亲,不论是杨思俭还是杨玉秀,又怎会有今天的光景。

  杨氏和武则天,本就是鱼帮水,水帮鱼。

  杨思俭如今已经官至宰相,又是杨氏一族中顶门立户之人,他对武攸暨也一直喜爱有加,天天将武攸暨挂在嘴边。

  就如同李沄说的那般,日后杨思俭若是能帮扶一下武攸暨,岂不是比武家那些扶不上墙的子侄要强得多?

  如此一想,武则天顿时释然。

  皇后殿下双眸含笑,望了小公主一眼,顺水推舟道:“好吧,既然太平那么不喜欢武家的人回来,那阿娘暂时也不想此事了。”

  正在跟母亲絮叨攸暨表兄好处的小公主一愣,随即双手合十,眼睛弯成一条桥。

  那就太好了!”

第92章 有匪君子22

  李沄得了母亲说暂时不要武家的子侄回长安的话,心情美得直冒泡, 看什么都十分顺眼。

  她带着槿落和秋桐回了丹阳阁, 才进丹阳阁的大门, 正在丹阳阁等她的周兰若就小跑着迎了上去, “太平!”

  李沄见到周兰若, 眉眼弯弯, “永安回来了。”

  临川长公主生病了,周兰若前几天出宫去看望母亲。

  李沄打量着周兰若, 红扑扑的脸蛋,精神奕奕的,想来临川长公主没什么大碍。

  “临川姑姑的身体好些了吗?”

  周兰若牵着李沄的手往雪堂的方向走,她笑着跟李沄说道:“阿娘没事, 只是跟太平一样,偶感风寒。圣人舅父还特别让尚药局的李大夫去给阿娘诊脉, 皇后舅母也让人送了好些药材到公主府。其实我出宫的时候,阿娘就已经好了。阿娘说明年开春, 她可能要跟父亲一起去营州。要是她和父亲去了营州, 就要有些时日见不到我了,便留我在公主府多住几日。”

  周兰若的父亲周道务, 年幼之时是在宫中长大的。尚了临川长公主后, 深得器重,可谓两朝重臣。

  当年英国公李绩带着苏子乔讨伐高丽之时, 周道务已经官至营州都督。

  李沄记得阿翁大宗在世时, 周道务在长安之外当刺史, 临川长公主随行。后来太宗驾崩,临川长公主便跟着驸马一同回长安。后来周道务官至营州都督,要镇守边关,临川长公主那时已经怀孕,不宜随行,便留在了长安。

  因为临川长公主擅长文书,有才气有妇德,皇后殿下也时常召临川长公主进宫说话。

  李沄没想到如今临川姑姑却要随驸马周道务一起到营州去。

  李沄愣了一下,看向周兰若,“临川姑姑要去营州,那永安呢,你也要去营州吗?”

  周兰若牵着李沄的手,嘻嘻笑着,“阿娘说了,太平一个人在宫里也没伴儿,让我留在宫中陪你。”

  略顿,周兰若又说道:“而且三兄也在宫里,祖父祖母都在长安呢。”

  周兰若的三兄周季童,如今是宫中羽林军,官至左千牛备身。

  李沄对周季童这位表兄是挺有好感的。

  她年幼之时到梨花苑,初次接触那位表兄。

  那时贺兰敏之还没死,贺兰氏也还没有出家。

  城阳公主邀请了贺兰氏到梨花苑去,贺兰敏之送阿妹前去梨花苑,便是遇见了周季童,便在周季童的邀请下,留在了梨花苑。

  就是贺兰敏之那时候留在了梨花苑,小公主才有机会揭穿了贺兰敏之肖想未来太子妃杨玉秀的事情。

  贺兰敏之病死的时候,小公主才四岁。

  她四岁的时候,有子乔陪着去梨花苑去骊山,她调皮捣蛋,也有青年陪着。

  翻墙撞鬼,易容碰瓷……可是后来,苏子乔就跟着英国公李绩去讨伐高丽,打了胜仗回来,本是要成亲的青年却碰上了未婚妻一心要出家这样的倒霉事儿,于是,干脆不成家了,又跑到了西域去。

  从子乔去讨伐高丽那时候开始,就再没人能配合她干坏事了。

  想到从前的事情,李沄内心有些唏嘘。

  真是岁月催人老,明年开春她就该九岁了。

  嘤。

  不想长大。

  心中念叨着不想长大的小公主,跟周兰若一起踏入了雪堂。雪堂中,上官婉儿正跪坐在案桌前看书,听到动静,连忙站了起来。

  上官婉儿在旁恭敬行礼,“公主,永安县主。”

  五年前的小女童,如今已经长成了少女的模样,发色如墨,眉目如画。

  李沄的目光扫过上官婉儿,笑道:“婉儿不必多礼。我与永安县主有话要说,你不用在此伺候了,先下去吧。”

  上官婉儿应了声唯,恭恭敬敬行礼退下。

  周兰若看着上官婉儿离去的背影,眨了眨眼,回头跟李沄说道:“我不在宫里的这几天,婉儿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么?”

  李沄不答反问:“永安觉得她会做什么事情令我不高兴吗?”

  周兰若愣住,随即笑着摇头,“我觉得她不会的。”

  上官婉儿是公主伴读,从小就十分善解人意。周兰若记得她刚入宫的时候,那时上官婉儿既是李沄的伴读又是李沄的玩伴,小女童对旁人神色冷淡,可当她面对李沄和槿落秋桐时,眉眼间的冷淡荡然无存,面上是盈盈笑意。

  那时周兰若觉得这大概便是母亲常跟她说的亲疏有别。

  上官婉儿虽是罪臣之后,可当她面对李沄的时候,却令周兰若觉得她见到小公主,是由衷的高兴。

  后来郑氏去世,上官婉儿性情也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