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纤雪
“掌珠太乖了。”晏萩和郭宝婵赞道。
余青青得意洋洋地笑道:“我的闺女当然乖啦。”
第392章 尼庵命案
在惜花阁吃过午饭,晏萩几个又领着孩子们去耍戏园子看杂耍,开开心心地玩了一天,傍晚才把乔家姐弟三个送回乔家去。
“今天开心吗?”路氏问姐弟三人。
“开心。”三人答道。
路氏笑,“这开心是谁带给你们的,可要记住,断不可做白眼狼。”虽说晏萩三人跟乔家都沾亲带故,但是这京中各府,沾亲带故的可多了去了。
“祖母,我们会记住的,乔家人有恩报恩。”乔锦薇大声道。
“乔家人重情重义。”乔锦硕跟着道。
乔锦研也道:“乔家人情深义重。”
路氏摸摸乔锦研的头,欣慰地笑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投桃报李是路氏对儿女们的要求,现在她又拿来教育孙子孙女们。
四月初六,沈皇后生辰这天,西靼那边传来捷报,余智林率兵将西靼余孽最大那一支给灭掉了,还生擒了原西靼国的三王爷。
接些捷报,圣上龙颜大悦,命余智林将三王爷一干人等押送进京,他要论功行赏。
小儿子立下这样的大功,怀恩公老夫人高兴归高兴,可是一想到他一直不肯娶妻,五脏六腑都难受,扯着帕子呜呜地哭,“小五这头倔驴,真是挖我的心,也不知道到我死那天能不能抱上孙子?”
怀恩公的三个儿子一脸懵,难道他们不是孙子?
“母亲,您三个孙子就在您跟前。”怀恩公弱弱地提醒道。
怀恩公老夫人抬头瞪他一眼,“我知道有三个孙子就在我跟前,不用你提醒,我又没说你没给我生孙子,我说的是小五,小五没有给我生孙子。”何止没有孙子,连儿媳都没有。
怀恩公夫人横了怀恩公一眼,不会劝人就不要多嘴,“母亲,这次五弟回京,您为他挑一个好女孩,让他成亲,这孙子孙女很快就能抱上了。”
怀恩公老夫人眼中一亮,没错,先前那臭小子在边关,她鞭长莫及,拿他没办法,这次他回京,他要是不娶妻,她就不让他走。
主意拿定,怀恩公老夫人笑眯眯地道:“发请柬,我们怀恩公府也办个赏花宴,把那些贵女请来,老婆子要好好瞧瞧。”
“就以翠翠的名义请她们吧。”怀恩公夫人就生了三个儿子,只好借用隔房侄女的名义。
“行,你看着办,你做事,我放心。”怀恩公老夫人笑道。
怀恩公夫人笑道:“母亲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小叔子不娶妻,她也跟着急上火啊!
余智林这会子还不知道他回京,就会面对他娘的逼婚,他正带着人满山遍野的搜剿逃走的余孽。
怀恩公府的请柬没有送去安国公府,一是安国公府没有适龄的女孩儿,二就是余智林曾想娶晏萩为妻,让晏萩帮余智林相看妻子不合适。
没收到怀恩公府的请柬,晏萩也没有太在意,她和余家二房本就没什么来往。怀恩公府举办赏花宴这天,太子妃把郭宝婵和晏萩约去了洗石庵。
听完那位从普陀山来的妙善师太的讲经后,太子妃做为虔诚的信徒,跟着去颂一百零八次经了,郭宝婵和晏萩则在净室里坐着饮茶,晏萩笑道:“以往就我陪着太子妃,今儿多了你一个。”
“好事你不想着我,这事想着我做什么?”郭宝婵没好气地道。听一个时辰的讲经,她差点没疯掉。
“别冤枉人行不行?是太子妃叫你来的,与我无关。”晏萩伸手拧了她一把,“还有,什么叫好事我不想着你?早知道你这么没良心,当年你爬到树上下不来时,我就不找人来救你了。”
郭宝婵正要说什么,就听外面有人喊道:“不好了,快来人,救命,有人流血了!”
“我们出去看看出什么事了?”郭宝婵起身往外走。
“宝婵,等一下。”晏萩担心外面有危险,一把抓住她。
“别担心,我会保护你的,以报你当年叫人把我从树上救下来之恩。”郭宝婵笑嘻嘻地道。
“我怕你恩将仇报。”晏萩横她一眼道。
门被郭宝婵打开了,外面没听到什么刀啊剑相交,或者喊杀喊打的声音。晏萩苦笑,太过虑了,这里可是城内,如今太平盛世,那些毛贼是不敢跑庵子里来为非作歹的。
拐过弯,就见供着送子观音的殿外围着一群人,晏萩等人就走了过去,就听里面的人声带哭腔地喊道:“少奶奶,你这是怎么了?少奶奶,你可别吓唬奴婢啊!少奶奶。”
这时洗石庵的主持师太急匆匆地赶来,大家让了条路,让她进殿;主持师太一看被婢女抱在怀里的少妇,心就往下沉,那少妇嘴唇发紫,血色发黑,分明是中毒的迹象,“阿弥陀佛,施主请赶紧把这位施主抬到隔壁的净室里去吧。”躺在这殿中,太不像话了。
“劳烦师太派人请大夫救我家少奶奶一命。”那婢女哭道。
“已经让人去请大夫了。”主持师太皱眉,那少妇进气少,出气多,只怕大夫还没找来,这人就死掉了。
主持师太不仅让人去请了大夫,她还让人去报了官。主持师太让几个女尼帮着那婢女抬人,那少妇突然睁开眼,抓住那婢女的手,“是谁?”她想知道是谁害她,可惜还没得到答案,她就断了气。
“少奶奶,少奶奶。”婢女呼喊道。
洗石庵出了命案,大家都走不成了,太子妃也过来了,“是哪家的女眷?”
“听说是通政使家的长子媳金氏。”晏萩已打听到了。
大夫最先到,不过人已死,他无用武之地了。接着京兆府的人来了,见太子妃和肃王妃在,赶忙上前行礼问道。
“不必多礼,你们赶紧查案吧。”太子妃淡淡地道。
那婢女抱着金氏的尸体,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她的嫌疑是最大的,被衙役带到一旁问话。
金氏的婆家人和娘家人先后赶来,一个站在尸体边哭,一边抱着尸体嚎,“晓儿啊,娘的晓儿。”
半个时辰后,晏萩这些没有嫌疑的人,离开洗石庵各回各家。
第393章 越儿逗狗
洗石庵闹出了命案,让京兆府尹十分头痛,金氏的死若是通政使家内部的原因,到还好;可若是有人在洗石庵下毒,那他想害的人未必是金氏。要知道来听妙善师太讲经的贵妇,许多人的身份可都要比金氏尊贵。
傅知行听闻此事后,胆颤心惊,立刻赶回家,还没进门就喊道:“潇潇,潇潇。”
“我在房里。”晏萩迎了出来。
傅知行一把将人抱住,“你有没有事?有没有被吓着?”
“我没事,我的胆子没那小。”晏萩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傅知行拥着她,到榻上坐下,“据金氏的婢女说金氏去拜送子观音前,吃过一个子孙馍馍。”
“在洗石庵,拜送子观音前,是要吃子孙馍馍,可是今天不只金氏拜了送子观音,还有其他人。”晏萩蹙眉道。
傅知行眸色微沉,“赵王妃可吃了?”
晏萩一惊,“你是怀疑有人要害赵王妃?”
傅知行颔首,毕竟太子妃等人都有子傍身了,唯有赵王妃膝下空虚。
晏萩笑,“你恐怕怀疑错了,赵王妃没来洗石庵,她去怀恩公府参加赏花宴了。”若是下毒之人,连这个都没搞清楚,就出手,那就太没用了。
与此同时,鲁王在听幕僚的禀报,得知死的是通政使的长子媳,笑道:“一个正三品官,也算是有所收获。”
傅知行是聪明,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一出随机犯案,鲁王并不在乎毒死的人是谁。因为太子妃的关系,这次来洗石庵听讲经的,全部是太子一派,不管是谁死,都给鲁王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
因是随机犯案,京兆府查通政使家自然一无所获,又跟商贾的女儿之死一样,成了悬案。早朝上,就有御史弹劾薛府尹尸位素餐,而通政使和金父也同样参了薛府尹一本。
即便太子等人有心想保薛府尹也没能保住,圣上将他贬官外放,“就去潭州府做知府。”
京兆府尹是正三品,潭州知府是正四品;可雷霆雨露皆是皇恩,薛府尹,不,薛知府奉命出京。
鲁王府内,鲁王嚣张大笑,“这真是意外之喜!”
只是鲁王想将京兆府尹收入囊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朝中这些勾心斗角,传到晏萩耳中的不多,而她也不是太关注,她的注意力被次子给吸引去了。
“祖母、娘,救命啊!”越儿攀爬在树上,哭丧着脸喊道。
“哎哟我的乖乖,你在树上不要乱动啊。”韩氏着急地道。
“已经派人去找你曾祖父了,臭小子,你没事,做什么要逗那条狗?”晏萩火大地问道。越儿到了招猫惹狗的年纪了,这天他闲着无事,手贱地拿着小木剑,去打老国公养的猎犬。
那只狗被他惹毛了,满院子追着他咬。越儿练了这几个月,也不是白练,身手敏捷,看准旁边的一棵树,三下两下就窜了上去。狗显然记仇了,不咬他一口,誓不罢休,守在树下狂吠不止。
这狗虽训练有素,可它被越儿给惹怒了,人愤怒尚且不理智,这狗怒了,那还记得这是主子的曾孙?除了老国公,就是平时喂养他的下人这下都不敢靠近,偏偏老国公出门办事去了,不在府中。
“娘,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娘,曾祖父到底什么回来?”越儿手酸脚麻加内急,他要撑不住了。
晏萩没好气地答道:“这个我怎么知道?”这个熊孩子真是要气死她了。
“这个死老头子,养条恶犬,这是要做什么?越儿没事,就罢了,要有事,我跟死老头子没完。”澄阳大长公主不怪曾孙惹事,反倒怪上老国公了。
“祖母,越儿不去招惹狗,狗也不会追他。”晏萩觉得不是狗的错。
“小孩子家家的,爱玩爱闹才对呀。”澄阳大长公主护着曾孙。她就喜欢越儿这么活泼淘气,要都像君儿那样乖巧,会少了好多乐趣的。
“娘,娘,我要憋不住了。”越儿喊道,曾祖父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救他?
“憋不住,就拉吧。”晏萩也没好办法,大家赶不走那只狗,解救不了越儿。
“不要拉在裤子上。”越儿也是知道害臊的年纪了。
“那你就憋着。”晏萩很不负责地道。
“娘,娘。”越儿想哭。
“别喊了,省点力气,抱着树别乱动,等会你曾祖父就回来了。”晏萩话音刚落,老国公如天神降临般出现了。
“曾祖父,快救我,你的乖孙要被尿憋死了。”越儿喊道。
老国公看着曾孙那囧样,是又好气又好笑,“黑虎过来。”
狗听到主子喊,跑到老国公身边来,老国公抓住狗脖子上的颈圈,下人们这才把越儿给解救下来。狗见状,又要扑过去咬,被老国公厉声喝止住了。
越儿顾不得跟长辈们说话,急心火燎地往茅厕跑。老国公让喂养狗的奴才,把狗给牵了下去。
越儿方便过来,活蹦乱跳地跑进厅来,一脸感激地对老国公道:“曾祖父,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啪”卓儿抬手给了他一下,“你书全读到狗脑子里去了。”
君儿简明扼要,“蠢。”
“娘,大哥,小弟欺负我。”越儿告状。
晏萩对他报以冷笑,这臭小子,读书不行,写字马虎,闯祸本事到是一等一。
韩氏则把越儿搂过去,“我的乖乖,辈分要弄清了,可不能闹这种笑话呀。”
“祖母,越儿只是一时说错了,不是弄不清辈分。”越儿辩解道。
韩氏笑,“是是是,我们越儿什么都知道的。”
等傅知行回来,晏萩把越儿逗狗一事,告诉了他;傅知行就让下人搬来了长凳,“把他给我按在长凳上。”